论语中关于公私分明的句子(论语.八佾心解)

#我在头条搞创作#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愿观之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中关于公私分明的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中关于公私分明的句子(论语.八佾心解)

论语中关于公私分明的句子

#我在头条搞创作#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愿观之矣。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今天,把两句连起来看,总感觉古人对论语的断句是有问题的,以后我们试着把一些句子连起来解读,看看是不是这样。

先说一下这个“禘”,如果没有深入研究过中国古代文化的人,几乎不可能知道这个“禘”是什么?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礼,象征宗教的精神,祭拜天地祖宗之礼。在古代,国家举办禘礼的时候,皇帝要代表全国百姓进行祭祀大典,隆重的程度不亚于现在的国庆。而且,皇帝在禘礼期间不但要做到清心寡欲,每天反省自己,而且绝对不可以回家,等同于古文中提到的斋戒沐浴,不只是吃素洗澡那么简单,那个理解太肤浅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研究一下,中国古文是如何定义斋戒沐浴的。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孔子说:禘礼开始以后,主祭的人端上一杯酒,献给神祇以后,我就不愿意再看下去了。

那孔子为什么不愿意看下去了呢?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大概了解了,《论语·八佾》这一篇,讲到现在,表面上一直在讲礼,实际上是在讲文化,这也就是礼的内涵,孔子重视的不是形式上的礼节,而是礼的内涵,和实施礼的时候人的诚敬而真实的心。结合孔子当时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明白,当时的当权者,基本都是假仁假义,礼仪都是用来摆摆样子,骗骗百姓的,所以他们在禘礼的时候,尽管人在装模作样,心里一定是想快快结束,然后载歌载舞,灯红酒绿去了。因此,孔子不愿观之矣。就如同我们当代人,在某些宣誓的场合,哪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和誓言对的上号呢?扪心自问,宣誓的时候,你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有人问孔子关于禘礼的文化精神。孔子指着自己的手掌说:不知道。知道禘礼文化精神的人,看天下万事万物就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清楚明白。

从孔子的动作和语言,我们能够明白,孔子不但知道,而且认为大家都应该知道。

两句连起来看,孔子的意思就很明了了,就是说,禘礼一定要做到内心的诚敬,大家都要明白,也是告诉大家,做人要诚心诚意,不可以假仁假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