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

作者:飞行的书卷

时间:2022年8月31日

地点:摄于北京国家植物园樱桃沟

北京国家植物园内,最值得观赏的自然景观就是樱桃沟。

樱桃沟:樱桃沟位于卧佛寺西北寿安山西麓,国家植物园内,是一条两山所夹长约750米的自然溪涧。上起疯僧洞,下至北沟村口,是一条长约750米的自然溪谷。樱桃沟地貌结构呈梯形、树枝状分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山花烂漫,溪水淙淙,宛若世外桃源。据说早年樱桃沟盛产“对樱桃”,是给皇帝进贡用的,樱桃沟也因此而得名。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1)

樱桃沟是一条恬静、幽谧而又充满自然野趣两山所夹的峡谷,自明清以来便是京西一处避暑胜地。最初称“水尽头”,清代又有“退谷”(孙承恩是清代吏部左侍郎,因触犯顺治皇帝,辞官在樱桃沟隐居,在这里建别墅,樱桃沟即改名)、“周家花园”之称,但以“樱桃沟”的名称最负盛名。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2)

相传此处原是一个盛产山果的沟壑,沟内多是成片的樱桃树。“樱桃花万树,春来想灼灼”犹是当年的口碑。现在沟里已经没那么多樱桃树了,但峰高沟深,背山面阳,气候温润,花木繁茂,奇石磊磊。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3)

樱桃沟见著史料记载是在金代,明代是其繁盛时期,众多寺观遍布沟谷两侧。樱桃沟的名称最早见于清乾隆年间。清乾隆帝曾到樱桃沟水源头游览,并留有御制诗。乾隆五十年(1785年)弘历游览樱桃沟水源头,其《石壁临天池》诗注:“卧佛寺西北樱桃沟有泉至观音阁,石壁下蓄有天池,流经寺前,东南引渠至玉泉山垂为瀑布”。明朝后期,沟内寺毁香断,野径蓬蒿,满目荒凉。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4)

樱桃沟最早被称为水源头、水尽头,“一水流春涧,泠泠作小喧”,泉水清澈甘甜,鸟鸣声声,平添了山谷幽静的气氛。《天府广记》载:“水源头两山相夹,小径如线,乱水淙淙,深入数里”。明清之际多有咏水源头的诗句,“乱石参差出,泉光碎不全”、“崖转细流生乱石,风迥清响下苍岚”。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5)

康熙年间《宛平县志》把“退谷水源”列入“宛平新八景”之内。昔日甘淳旺盛的水源头,今日尚有涓涓细流。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6)

樱桃沟被游赏的历史可追溯到金,金章宗曾在樱桃沟内建有“看花台”。明代是樱桃沟的繁盛时期,山涧两旁开始遍植樱桃树,“水纹晕樱桃,玲珑光琐碎”;沟内溪流潺潺,竹篁摇曳,奇石突兀,林木葱郁,山径深幽,隆教寺、五华观、广泉寺等众多寺观遍布沟谷两侧。

“飞觞过泉峡,杂坐互倾递”、“况有山水音,挟我诗情往”,明朝中叶水源头已成为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7)

再往上,有一处陡崖,有桥横跨其间,有溪水流下,在下方形成水潭,上游是个更大的湖泊。

视频实拍:陡崖下方石潭

“鹿岩精舍”是孙承泽隐居处。孙承泽(1592-1676),号退谷等,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清顺治十年(1653年),因推荐大学士陈明夏兼理吏部,触犯皇帝,自请致仕。次年,于樱桃沟构建别墅,著书其间。尤以记录北京历史地理风物《天府广记》、《春明梦余录》而为人所重。

视频:鹿岩精舍实拍

清末,该别墅归周肇祥所有,民间称“周家花园”。周肇祥(1880-1954年),中国近代书画家,北洋政府官员,古物陈列所第四任所长,清末举人,号无畏等。别墅门额上“鹿岩精舍”四字为周肇祥所题。

樱桃沟内种植着北方地区最大面积的水杉林。夹岸只见密密层层的水杉林,已有近50年历史。笔直向天的水杉沿着沟底蜿蜒。林中有蜿蜒曲折的栈道盘旋渐上,用“曲径通幽”来形容它,一点也不为过。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8)

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遗植物,被誉为植物界的“活化石”。水杉曾一度被认为巳经灭绝的物种,在1941年我国湖北利川一带发现。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9)

1957年8月植物园筹备处成立后对樱桃沟进行整修。1992年,樱桃沟被正式辟为自然保护试验区。水杉林:水杉为落叶乔木,树干笔直,树冠呈圆锥形,羽状树叶舒展而精美,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同时更是杉科水杉属唯一的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在植物界有着“活化石”之称。国家植物园1972年开始播种繁殖水杉,1975年定植于樱桃沟内。

视频:樱桃沟栈道在水杉林中穿梭

由于樱桃沟层峦叠嶂,泉水环绕,气候温暖潮湿,适于水杉生长。如今,270棵水杉已经长到20多米高,枝繁叶茂,成为北京地区独有的一片水杉林独特风景,具有很高观赏和科学价值。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10)

水杉林映照着四季的轮转,春的生机勃勃,夏的郁郁葱葱,秋的层林尽染,冬的静谧萧瑟,像一幅幅画卷铺陈开来,如梦似幻仿佛人间仙境。

视频:樱桃沟泉水及水杉林实拍

此处的木化石发现于辽西一带,经鉴定产于侏罗纪。当植物(主要是松柏、苏铁、银杏等古乔木的遗骸)被沉积物埋藏后(大多为火山灰),在漫长的岁月中,二氧化硅、碳酸钙或硫化铁等矿物质替代了木质的纤维结构,并保存了枝干的外形,随着气候的演变,又经千万年的地壳演变、风雨剥蚀,逐渐露出地表,形成今日的木化石,又称硅化木。

视频:硅化木、草亭

我国的木化石主要产于石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并多形成蔚为壮观的化石林。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11)

“拱桥”北立有一草亭,亭中有一水杉古桩,此桩原产自湖北利川镇稻田中,有数百年树龄。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12)

视频:拱桥实拍

樱桃沟除了水杉林之外还有三绝——元宝石、石上松和水源头。

传说,曹雪芹晚年落魄京城住在黄叶村,樱桃沟便是他流连踯躅、寻梦访奇的常到之地。生活在“茅椽蓬牖,瓦灶绳床”中的曹雪芹正是在这里写出了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传世经典巨著《红楼梦》。

樱桃沟五百年石上松奇观:红楼梦宝黛木石前盟夙世根源处。

完整视频讲解:

樱桃沟五百年石上松奇观:红楼梦宝黛“木石前盟”夙世根源处!

石上松位于北京樱桃沟(退谷)水源头左上方,又称石上松、古桧,实为居高临下巨大危石上生长着的一棵古柏,此树古已有记载。早年间香山地区流传着一首民谣:“退谷石上松,人称木石缘。巨石嶙峋宝,甘泉溢水甜。山上疯僧洞,山下白鹿岩。曹公生花笔,宝黛永世传”。这首民谣把曹公与《红楼梦》、樱桃沟的“三绝”(水源头、元宝石、石上柏)联系了起来。元宝石的侧后方有块陡峭的巨石,其顶部隙罅中却耸立着一株郁郁古柏,因为泥土不多,树根死死抱住巨石,盘根错节,以致巨石撑开了一道裂纹,一直洞穿石底。来到巨石下,发现巨石略向前倾斜貌似随时会滚落下来。

巨石高十余米,宽4米,古柏自顶部巨石间裂缝中长出,树高7米余,干径粗35厘米,虽长势一般,但因特殊的树址和其顽强的生命力,确属罕见。其根粗,长如巨蟒,挤满整个石缝,是樱桃沟的一处知名奇观。巨石顶部实际可以从后方攀缘而上近距离观看,不过比较危险,建议不要攀爬。我上去凑近后,发现古柏根部就在脚下,貌似有人为磨蹭。奉劝大家不要下去站到树根下,很可能古柏不能承重而导致树毁人亡破坏古木。在曹雪芹独特的构思中,“石上松”的奇观演绎着生死不离的“木石前盟”。《红楼梦》中贾宝玉梦中呓语“什么金玉良缘,我只念木石前盟”,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生死之恋找到了夙世根源。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前朝进士孙承泽隐居于香山脚下的樱桃沟,用二十多年的时间对北京史地进行研究,并写下《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其在《春明梦余录》中对石上松有所记述:“独岩口古桧一株,根出两石相夹处,盘旋横绕,倒挂于外,大可数百围。色赤如丹砂,夫人不能拊虬龙而谤视之,使得谛视,当如此桧矣。是又岩中之奇者也。”明代凉州人、漕运总督毛锐曾寻游至此,见山石间傲然挺立着一株松柏,沟内流水潺潺,景致优雅,遂赋诗一首。由此推断,这株古树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视频:石上松实拍

樱桃沟元宝石:红楼梦青埂峰下的补天顽石,为何又名白鹿岩?

完整视频讲解:

樱桃沟元宝石:红楼梦青埂峰下的补天顽石,为何此石又名白鹿岩?

元宝石,位于“保卫华北”石刻北侧,水源头左侧,元宝石高6米,长14米,因形似元宝,人称“元宝石”。石下有洞,洞宽丈余,深8尺,内砌石床一张。传说辽代有位骑白鹿的仙人访道求仙到此,迷恋山光水色,以此为家,因此该岩石又叫“白鹿岩”。位于水源头旁的元宝遗石,因形似元宝而得名,相传是女娲补天时的遗物,无才补天终被遗弃,便是它永久的哀怨。《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即受元宝石的启发。

《红楼梦》第一回中写道“形体倒象个宝物,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说的就是它,因为“无才补天”而被指斥为“顽石”,贾宝玉的一生便赋予了这种名为“通灵宝玉”,实为“顽石”的天性。至今元宝石上还有一个凹坑和一块方石,据说这是当年穷困潦倒的曹雪芹,顽强地奋笔疾书写作《红楼梦》的天然座位。不过爬到元宝石顶上,另一侧还是很陡的。

视频:元宝石实拍

因形似元宝而得名元宝石,又称“白鹿岩”。

视频:樱桃沟尽头水源头实拍

再往上走,发现上面沟里没水了水是从石缝里流出。如果沿着山路往上走,就是上山野路,走向野山了:

北京樱桃沟简介(游北京樱桃沟记)(13)

我向野山方向走出了一大段,由于快天黑了,就折返了:

因拍摄视频较多,景点分散,文章内只能放10个视频。感兴趣者可参看本人另行发布的完整视频讲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