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

IDegAsp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制剂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1)

  • 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可维持稳态血药浓度38~42小时。
  • 每支笔芯装有3ml溶液,含有300单位德谷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
  • 德谷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7:3)构成,2种胰岛素成分独立存在互不干扰,各自发挥作用,集基础胰岛素和餐时胰岛素于一身,一次注射便能同时基础和餐时胰岛素满足需求,模拟生理分泌的双相单峰,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减少注射次数,治疗方案更简单,注射时无需预先混匀。
  • 在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均能有效降糖,低血糖( 包括夜间低血糖) 风险低。
  • 可致体重增加。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试验中,患者体重平均增加1.6kg。
  • 18岁以下不建议使用。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2)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3)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4)

所谓的“肩效应”,就是在基础胰岛素与餐时胰岛素之间产生的胰岛素叠加。这是现有的预混胰岛素在使用时的一种现象。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5)

Question 01:注射时间有没有特别要求?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注射液说明书中建议,可灵活变动胰岛素的给药时间,只要随主餐给药即可,但以规律用药为佳。

遗漏注射的处理建议

答:首先要相对固定注射时间,提高依从性,尽量避免遗漏注射。万一忘记注射,建议当天下一次主餐时补充所漏掉的剂量,此后恢复平时的给药方案。对于每日只有一次主餐或遗漏注射后当天无主餐(如遗漏了晚餐前注射)的患者,可在第二天按原治疗计划给药,不得为了弥补遗漏剂量而额外给药。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6)

使用要点

要点一

可于腹壁、上臂或大腿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始终在相同区域内轮换,以降低脂肪代谢障碍的风险。

要点二

不推荐以下情况使用德谷门冬:胰岛素泵中使用;肌肉内注射;静脉注射。

要点三

首次使用前:密闭,2~8℃避光保存,避免冷冻。

要点四

首次使用后切勿2~8℃冷藏保存。

可在室温下(不超过30℃)保存。

笔芯应在外包装盒内避光保存。

首次使用后或随身携带的备用品最多可保存4周。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7)

Question 02:每日1次的治疗方案?

适用人群

(1)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2)对于已使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每日1次治疗的患者,若血糖仍控制不达标且频繁出现低血糖或患者不希望增加每日注射次数或需灵活注射时间。

使用剂量和滴定方案

(1)起始剂量10U或按每天每公斤体重0.1~0.2U开始,于主餐前注射,肥胖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8.0%的患者可选择更高剂量起始。

(2)起始后主要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给药剂量直至空腹血糖达标。由于德谷胰岛素每日注射后达到稳态需要48~72 h,因此在未达到稳态之前不建议进行剂量调整。

(3)如果患者的体力活动增多、常规饮食改变或伴随其他疾病,则需要相应调整剂量。

(4)推荐剂量调节方法,在没有达到目标空腹血糖的情况下可增加剂量2U,如果达到目标值那么剂量保持不变,如果低于目标值则减少剂量2U。(即2‑0‑2简易调节方案)【可将空腹血糖值4.4~7.0 mmol/L设置为常规控制目标范围,并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个体化处理。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8)

Question 03:什么情况下需要每日2次的治疗方案?

(1)对于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的新诊断T2DM患者可考虑实施短期(2周至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

(2)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且患者出现2次以上餐后血糖升高;

(3)采用每日1或2次的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未达标且上调剂量后频繁出现低血糖;

(4)每日1次的德谷门冬治疗日剂量达到0.5U/kg或30~40U,餐后血糖仍控制不佳,或每天有两次主餐时,可考虑拆分为每日2次注射。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9)

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如何换算(解析新一代超长效胰岛素德谷门冬)(10)

应定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1)初始应用时,应至少每日监测空腹血糖;

(2)当血糖控制平稳且预计无血糖波动时,每周监测1次;

(3)当血糖控制不稳定、低血糖发生的风险有增高趋势或需要重点控制高血糖时,每周监测2次;如波动较大,特别是低血糖发生的频率增加时,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参考来源:

[1]朱大龙, 赵维纲, 匡洪宇, 等. 德谷门冬双胰岛素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7): 695-701.

[2]张星艳,李亚卓,曾勇,等.三种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的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2017,40(11):1671-1676.

[3]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编写专家组.基层2型糖尿病胰岛素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1,20(07):726-736.

[4]冉兴无,母义明,朱大龙,等.成人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指导建议(2020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28(10):721-728.

[5]王小楠,付冉,李颖,孟璐,丁琮洋,董占军.德谷门冬双胰岛素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20,47(10):809-813.DOI:10.13220/j.cnki.jipr.2020.10.008.

[6]《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后方案转换的临床指导建议》编写委员会.2型糖尿病起始胰岛素后方案转换的临床指导建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2):97-102.

[7]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1):14-46.

[8]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病变学组.基础胰岛素临床应用常见问题指导建议——三十三问[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12(05):289-296.

[9]陆菊明.新一代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U300在糖尿病及特殊患者中的治疗价值[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12):948-954.

[10]Andrea C. Tricco; Huda M. Ashoor.ComparativeEfficacy and Safety of Ultra-Long-Acting, Long-Acting, Intermediate-Acting, andBiosimilar Insulins for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Network Meta-Analysis [J]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Volume 36, Issue 8.2021. PP 1-13

[11]沈东芳,阎鸿焰,李召红,等.德谷门冬双胰岛素对比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1,30(10):651-65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