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结束突然感到空虚(与保研焦虑割席)

记者丨朱彦霖 陈皮 肖静萱

整合丨肖静萱

排版丨重言

2019年,全国共有290万人报考硕士研究生,其中北京市有38.3万人,较2018年增长18.7%。在应试与高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下,学子对保研的期许普遍较高,一方面是保研焦虑随着保研率的增长水涨船高,有人计算着综测排名与国创,北创的名额不知所措,有人在自己喜欢却给分不太友好的课面前叹气却步,有人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去做些什么,但保研似乎是当下的最优选择,于是对未来的迷茫转化为保研的焦虑,进而转化为忧虑绩点与尚未完成的科研项目。另一方面,因为种种原因放下保研的人也不少见,或也曾迷茫也焦虑,或乐天不在意,然而每个人在前进的道路中,都需要慢慢寻找自己要走的那条路,或者说,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的前途”。

王明(化名)

中南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大二在读

“寿光市人才返乡计划,回母校当化学老师,工作两三年后计划申请去青岛新东方。”

“你想,假设你没有考钢琴十级的能力,而且你有别的特长,放弃考钢琴十级也没啥影响啊。”他对我说道,“保研是个路子,又不是唯一的路。并不是说我放弃了什么,而是说我选择了什么。”他自述,“成绩不行,达不到人家标准,而且我社交能力比较好,科研能力不行,更适合工作,适合早点踏入社会。”他与采访记者在同一高中,返乡宣讲时,犹记得他捧着厚厚一摞的宣传资料在教室门口分发,宣传时也作为自招面试优秀代表发言,更是常常出现在老师的谈话间,说是社交红人也不为过。

当问到他的职业选择和他的专业有无特定关系时,他直言“没有关系,只是个人喜好,所有人都可以早点工作,并不是说哪个专业就非得读研。”至于为何是选择回乡当老师,他说道,“当时寿光市人才返乡计划办公室主任全国各地转,到长沙的时候就轮到我了,和我谈过之后,我符合他们的用人标准,然后,一直留在寿光(山东省潍坊市属下的县级市,经济发展水平在潍坊市居一)也不是我最想要的,我到青岛新东方招聘网站上浏览信息的时候,注意到他们的岗位很多优先录用有教书经验的,所以就先回家乡,再去大城市。”他补充道,“很多学长学姐常和我说,你的学历和你的工资关系不大,主要是靠个人处理事务的能力,我觉得我是个男孩子,还是早点去锻炼比较好,况且我也擅长这个。”因为人才返乡计划要求教师资格证,王明现在正在备考。

“人生岔路口多得是,路无所谓好坏,你的路就是你的路,我高中没有好好学习,只能考个末流九八五,我时常想起来我高中偷偷玩手机的时候,但我不后悔,因为我当时确实得到了快乐,而且我并没有因此被社会排挤。”“你看呀,虽然我不选择保研,但是我现在也有很多方式可以养活自己,我可以教人吉他,帮人p图,帮人剪视频,设计海报,设计衣服,帮电竞俱乐部组织策划宣传,很多很多。可能这些在山东家长眼里都是社会底层,医生,老师,公务员,事业编这些才是高尚的职业,别的全都被社会唾弃,但是我也很快乐,我也可以养活自己。

Ale98

201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 2019年始北京邮电大学非全日制管理类专硕

在QQ群里遇见时,他谨慎的问,“14年毕业的“老人”可以分享吗?也许他的经历与现在在学的本科生有些出入,却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种跨时间的参考。

“98”自称“98”,着实跟我抱怨了一阵,“当时我不仅是保研,连考研都放弃了,感觉当时就读的本科专业(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数学类课程太多,学起来非常吃力,以后不准备从事研究了,报考时家里亲戚和我说这个专业不用学多少数学,我就信了,上学之后呢,数学课是一门接着一门,都给我整蒙了,还有我当时和父母关系不好,想早点脱离家庭自我谋生,一想到读研还要跟家里要生活费就很难受。虽然大三大四的时候考虑过北信所情报学的跨专业考研,但最后还是出于这种心态放弃了。”

放弃保研后,他感觉轻松多了,只要应付够了考试和实验,其他时间都用来搞社团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了,可是接着又说到“但其实内心会觉得自己不上进,低人一等。”“哈工大是很看重学生成绩的,我毕竟是只求顺利毕业,没什么上进心,所以学校里的各种好事都轮不到我。入党、奖学金、留学生宿舍等等,都与我无缘。甚至会受到一些学霸同学的白眼,以及一些老师的看不起。当然我成绩本来就不行。”

“98”毕业的早,感觉当时找工作很轻松,甚至还通过北京当时的人才引进计划拿到了北京的集体户口。“当时刚开始找工作没多久,有三家单位都愿意聘用我,有编辑岗位,宝马市场岗位,北京的航空工业研究所。后来因为北京那家研究所能给我提供北京户口,我老家又在河北,想着将来回老家照顾长辈们比较方便,于是就去了北京那家研究所。不过后来工作了一年半以后,和单位领导发生了矛盾冲突,感觉硬件研发的工作一整天坐在实验室里也不太适合自己,于是2015年12月就跳槽去了另一家搞通信的研究所,不搞研发岗,做工程岗了。”

找到工作后,“98”和父母和好了,不过在他说“如果让我重新来过,我肯定会选择考研的,因为工作后在多个方面受到了学历歧视。然后就是,工作后更进一步体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所以与其工作后费劲抽空学习,不如当时本科毕业连着把研究生学了。

他紧接着补充道,“当然,了解社会运转和工作岗位的真实情况也很重要。

就业歧视其实我倒是不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最多也就是很多研发岗和重要岗位只招研究生,本科大部分只能去基层岗和工程岗。晋升和待遇肯定是有差别的,但毕竟人家比我多付出了几年的学习时光和精力,可以理解。

“其实我遭遇学历歧视最严重的地方,是在相亲时。相亲遇到的女生,十个有八个都想找研究生。本科,她们看不上的。”并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当时我上高中,有一部讲述年轻人的电视剧叫《奋斗》,里面提到了一个概念,那就是社会上,不论国内国外,女性在择偶时普遍有落差心理。那就是,想找到比自己更优秀的男性做伴侣,这就叫做落差。后来相亲了几回,感觉步入社会后的女性在这方面的心理非常突出。以前我读书时谈恋爱完全没有这种感受,大家都是同学嘛,哪有什么落差!其实我感觉她们这种心理不太好,但这也是人家的择偶自由,没什么办法。几次相亲下来,我感觉我的人格受到了侮辱。于是就气不过,参加了考研。而且我第十次相亲失败后,发誓以后再也不相亲了,真的没时间陪这些‘姑奶奶’们浪费时间。”

聊天结束后,他自觉有些失态,有些激进,忙说不好意思。

潆归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大二转入山东省公费师范生

“我的人生理想就是当老师,就正好。可能会搞点副业,唱个歌直个播,写些东西之类的。”

我就属于比较佛的那一种,身体为重,想干啥就干啥。反正跟大家相处起来还挺难的,因为大家都觉得我在自甘堕落自暴自弃,跟不上精英文化的我就只能嗯嗯嗯这样子。其实当时做这个决定的时候还是挺难的,因为家里人也比较希望我一直读研读博然后留校。但是我当时是真的压力很大,整晚整晚睡不着,感觉自己学不好。军训的时候心脏特别难受,就一直都很不舒服。后来就是一熬夜就疼。然后就觉得再拼考研可能会暴毙。

再想想自己本来就是奔着当老师去的,也没有必要考文院的研就想走迂回路线。就是先当老师,再做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可能更合我的胃口,也可以再接受更好的教育。她笑谈,“所以真相就是我不是学习的材料。”

“我看不进去专业课的书,但是如果让我看语文教育学课例我就可以看一整天。所以我更倾向学语文教育,专业课方面我确实没太有兴趣。文学院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上大学之前以为文学院是学写作,也太难了!文学史还行,古汉现汉,语言学真的杀我。我觉得我的大脑就不能理解语法和字词,她补充道,现汉完全了打碎考研希望。

另外呢,是经济方面。比较想早点赚钱养家,不想让父母太累了。如果我读研读博他们还要再省吃俭用很多年。

还有一个原因,如果我考研留在北京工作的话我男朋友未来压力会很大,北京买套房简直要命。她的男朋友是初中同学,自己笑言,感觉回顾一下自己的恋爱史可以写一本狗血校园小说。他现在济南,动车只要一个多小时呢。狗粮密度可以说是猝不及防。

潆归的家里人对自己转为师范生的看法分成了两大派别,爸爸觉得不太好,他想让我出国。我妈觉得挺好,说小姑娘别太累了。亲戚都说挺好的。毕竟现在教师政策好,看看公费师范生协议,现在教师的基本工资、福利待遇都有上调,公务员待遇你懂得。相比于普通的教师招聘,青岛这边的老师一般都要博士,而一般去,应聘都很难有编制。公费师范生是确保有编有岗。所以如果确定不想干 别的就想当老师的话,师范生还不错。

转为公费师范生后,潆归的学习与生活也悄然改变。“我现在的重心放在实践上,会找很多教学类的工作。比如说给教育机构开发教材、代课或者说家教、 给学校上兴趣课,在开始做写手,她大笑,然后就是谈恋爱和拍照。她还是一个四坑少女,(cosplay,Lolita,jk,汉服四圈具混),快乐拍照快乐修图,想趁年轻的时候,多拍点照片留个纪念。

另一方面,在一个“可以从非师范生转成免费师范生嘛?”的投稿下,她回答道,“可以,但是要忍受很多神奇的事情。”而大多数的同学的回答都是“何必呢?”,“可以但没必要。”

她自述,“日子是挺难过的。” 大家都不会理解的啊,很多同学、舍友都会悄咪咪嘲笑。可能就是没有他们学历高,发展前途广这样。大概很多人觉得当老师没前途的,不过教师这个行业确实上升空间不大。跟舍友都不是一个班容易睡过早课。而且大家选课不会带你,跟新同学也不太熟,有什么通知都收不到。一次选课的时候我也讨论了一下,我舍友跟我讲:你闭嘴吧跟你有什么关系?无数问号盘旋在我头上。还有一次听她们聊天说我跟他们又不是一类人。行吧,随便吧,我现在心态已经平和多了。

我不会武功

北京师范大学经管院大二

“到底怎么样才能保研?”“挂科了仿佛帮我做好了选择。”

当时进入这个专业完全是意外,学了快两年也没培养出兴趣,因为一些原因也没有转专业。快两年来,一开始是经常听师兄师姐提及"保研”这个词,后来自己也频繁和朋友交流这个话题。会去听各种与保研有关的讲座,然后了解到大家的优秀,然后一起吐槽一起期待。每天的日子想的是“到底怎么样才能保研”?为了这个目标,每天费尽心思学根本不想学的专业课,也不敢用课余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要抽出一部分经历考虑保研需要的各种加分,这些活动我有根本不想参加。上学期有科目挂科了,我觉得是课外的事情太多挤占了学习的时间,然后学习习惯也不好。不过当然我也会把这些都归因于“自己不喜欢”,可是我也清楚这也不是一切的原因啦。

因此,按照规定我就无法参加保研了,说实话其实还蛮轻松的,感觉像是帮我做出了一个选择。但是这几个月下来也没有感觉到轻松多少,课还是得好好学,有些活动还是得参加,甚至连选择也没有少些。因为一些原因对于专业课又多了一点兴趣,反倒有些后悔没有好好学习了。不过现在铁定无法保研啦。所以还是希望好好学习考个研,因为研究生这个学位还是蛮重要的,也认识了-些人,很羡慕他们,觉得挂科的我总是低人一等。不过的确也给了我一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时间和机会,也有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收获到了-些满足感。但是如果可能的话还是想劝当时的自己好好学习努力保研。

为什么没有转专业呢?他补充道,“毕竟我在经管院,专业出来就业率蛮高而且总体薪酬也不错,而我想转的专业比较偏文史哲,相对来说在就业方面并没有更好。而且也很担心转过去,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喜欢这个“专业”,原来的喜欢只是一种“爱好”,所以也有一定的风险。另外自己也是一个很纠结的人,所以一直也没有决定下来。就很羡慕也会祝福那些果断转走的人啦!”

未来的职业规划呢,说实话没有。实际上是“被做了职业规划”。我对于本专业的职业发展没有太多兴趣,至少我现在感受不到。唯一吸引我的就是比较赚钱吧(可能也赚不到钱)。不过我有在通过找实习尝试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也的确收获到了一些幸福感。以后会尝试尽量把两者结合起来吧。还有就是我也在通过实习增加对本专业的了解,还是希望能培养出本专业的兴趣是最好的。

贾斯汀圈外女友

北京师范大学大二 戏剧影视文学

以下是该专业的大一记者的叙述。

那天在新四讨论了一下午辩题的我,也许已经不太记得我们为了题目讨论了什么,但队长对于保研的态度和自己未来的明确规划却让我记忆犹新。

与我们一样,她在大一进来的时候也有感受到那种考研的压迫感和紧张感铺天盖地,当时传阅很广的北师大应届毕业生去向推文,师兄师姐的宣讲交流,同届的同学们学习和参加项目的目的性积极性,都让她直观地了解到读研大势所趋,而保研则是这其中最受瞩目的选择。

“但从我大一下知道保研有需要很多加分(参加特定组织/项目/论文)开始就放弃了,没有什么纠结,我知道自己不喜欢也不适合。我更想享受校园生活,但从研究生焦虑的大方向上让我从“或许考研”转变成“一定要考研”。”她逐渐坚定了读研的目标,也有假想过如果选择保研该怎么办,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

“应该会非常苦吧。”她说,“保研不仅成绩要好,还会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社交压力,人际交往也会变得很复杂。所以我还挺希望把不参与的姿态放明显一点,珍惜比较纯洁的人际关系。我也是听师哥师姐说,戏文竞争很大,抢名额的时候是恐怖的。”

当然,虽然说老是有传闻保研各种弯弯绕绕的黑幕,但她认为保研也不能说是为了名利,只是更加稳妥的人生选择,很多有实力的人都做两手准备,保研加考研。想要这种稳妥必然是要做出牺牲的,不过这种“牺牲“也会不影响他们同时在师大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快乐而充实的大学生活,也不乏能够顺利而敞亮得到保研资格。但无论怎样,早点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确定好方向就能越早享受起真正大学生的快乐。决定保研,就要好好选课,好好参加可加分的组织,好好抱紧大腿参加比赛写论文;如果要放弃,就要决断地判断哪些需要争,哪些不需要。

“我自认不是很擅长处理稍加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太热衷于人际交往和各种比赛科研,一想到未来必然要面对的这些激烈的“战斗”就更加果断选择退出。父母他们也觉得我不适合保研,更愿意让我大学玩的开心。但读研还是希望的,所以鼓励我去考研,我开心就好。”

真正放弃保研后,她戏称自己的生活总结一下就是“吃喝玩乐打游戏“,听起来正经一点的可能是计划学画画、再掌握一门语言、开一家海淘店等等。那天在新四我看见她的第一眼就是在为自己喜欢的影视片段做剪辑,“其实剪辑我试了一次就放弃了,不过应该还会尝试,很多人会觉得我们戏文专业比较注重实践性,但说实话这些对于专业本身而言并不一定有什么收获,说的好听一点就是多了些生活阅历的积累。”

作为大一新生,我常常被各届学长学姐“耳提面命”地提醒千万不要选择史院和文院的课,内容硬核不说打分还一言难尽,但她却是一幅相当放松的模样,“因为很早就放弃了保研这个选项,所以我选课很随意。大一上跨选了文院史院4门专业课,分数60-80不等。说实话没有保研的负担及格就好。但想保研的同学成绩基本都很好,还要奔着拿奖学金去,这样履历也很好看,好像也可以加分,顾虑就要多得多了。”

而作为现任辩论队的队长,她当时很坦率地跟我们说:“我之所以想要读研究生,其实就是想留在北师大继续辩论,我对辩论不是特别着迷,就是喜欢跟我一起打辩论的这群人。像邹队,安队他们都是已经在北师读研或是计划留在北师大,我会想留下来继续跟他们一起玩。大家每天凑在一起吃喝玩乐,生活上学业上也会互帮互助。”她觉得自己来到这里最大的收获和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遇到这样一群可爱的人。“我会觉得BNU是一所比较象牙塔的学校,环境还是比较单纯的,老师真诚,学生可爱。我更愿意纯粹地享受这些美好,享受我的大学生活”

玲珑蜜瓜酪酪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本科 跨考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生

我有过被保研这件事束缚的经历。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大一入学前,学院的一位师兄跟我说,你想保研的话,从现在就要开始盘算,选课的模块要考虑,“白寿彝”“京师杯”也不能落下。大一我就按照这个路子去学,成绩最好的时候是专业第八。

大二上学期,我的中国古代史得分很低,羽毛球只拿了61分,我开始思考,保研无望了吧?就开始四处张望,看到复旦近代史专业每年只招1个学生,但是新闻学招5个。我也不是非历史学不可,新闻我也很喜欢,所以大二下学期正式决定,跨考复旦的新闻学院。

然后重心就移到了考研上,大三开始看考研的书,下学期的时候,课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有几次,我花好几天的时间专门跑去上海,到复旦蹭课。后来也如愿以偿考上了。

可能因为我大二就放弃了在保研上挣扎,跟我玩得好的也主要是师范生,感觉自己就脱离了保研“上游圈”,有考研的目标之后就没为这个焦虑过了。

张小楠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在读 男生

历史学是我第四个专业志愿,大一我就知道自己走不了保研的路,但确实也不知道到底想读什么,开始修很多社会学和新闻传播学的课,不到两年,换了四家社团,就这样一直在各个专业和领域之间徘徊,游荡,什么都沾一点,又什么都没学精。

所以我是在脱离了保研的焦虑之后,陷入了更大的焦虑,那些“保研党”好歹知道自己在往什么方向使劲,是吧?为了消解焦虑,很多人给我讲故事,比如谁放弃了保研资格去创业了,谁跨专业考研成功了,其实听多了也就脱敏了。像我现在这样,东戳西戳,反而体会到了各种不同的快乐和成就感,我觉得保研党们应该无法想象吧,嘿。

圈外者言:北疆小羊

北京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师范生

我是师范生呀,就不考虑保研什么的,毕业了安心回新疆,按合约当老师。

说到保研,我有几个室友就天天为这个焦虑,特别是成绩好一点的,选什么课、拿多少分、在社团工作几年、参加哪些项目拿哪些奖,最后能拿到谁的offer,几乎是他们校园生活的全部,太紧绷了。

他们焦虑的点,也就是觉得保研关乎他们的未来吧。我想过我的未来,师范生的合约是六年,结束之后我的计划是辞职,可能会考虑去教育机构。

如果合约期满不想再从事教育的话,我还可以在家乡创业,搞牧场养羊就很不错。我母语是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我也讲得很好,来北京读书这几年,我汉语早就精通了,加上还会英语,将来去新疆的口岸做翻译,或者经商,都是不错的选择。

保研结束突然感到空虚(与保研焦虑割席)(1)

保研结束突然感到空虚(与保研焦虑割席)(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