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国家科研项目(2个国家级4个省级)

2018年12月20日下午,西安工程大学在图书馆一楼报告厅召开了科研基地工作暨创新平台授牌大会。校党委书记刘江南,校长高岭,校党委副书记赵小峰,校纪委书记井浩,副校长朱永民、王进富、殷永建,总会计师田靖鹏,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各科研基地创新平台负责人,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授牌仪式。

19个国家科研项目(2个国家级4个省级)(1)

近两年,西安工程大学获批国家发改委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第二参与单位),科技部西纺文创众创空间1个,西咸纺织服装创意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1项,陕西省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基地2个,陕西省科技政策创新与评估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以及陕西高校哲学社科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在科研基地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会上,校领导分别为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陕西省科研平台,2个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平台,7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9个校级科研基地进行了授牌。

19个国家科研项目(2个国家级4个省级)(2)

19个国家科研项目(2个国家级4个省级)(3)

19个国家科研项目(2个国家级4个省级)(4)

19个国家科研项目(2个国家级4个省级)(5)

校长高岭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大学科研具有独立性、创新性、稳定性的特点,科研研究应以团队为基础、以平台为核心,要深刻理解科研团队和平台对学院在科研氛围营造、学科建设上的重要支撑作用。对已经获批建设的科研平台他提出几点要求:一是要明确平台未来发展方向,紧密围绕学校“做强纺织、做靓服装、做优相关学科”的宏观发展目标以及国家、省市“十三五”重大战略需求精心策划,积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二是要正确理解平台与学院的关系,学院是平台发展的依托主体,要为平台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人力和实验场地保障,科研平台建设要以学院科研发展和学科建设为目标,合力谋划未来科研方向;三是要响应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要求,吸纳更多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到科学研究活动中来,营造更加浓厚的科研氛围,真正体现出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点;四是要积极落实开放共享理念,加强各学院、各平台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提高科研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最后高岭提出殷切希望,希望西安工程大学科研教师们能够对科研工作投入更多精力,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科研平台,精心策划出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全面提升西安工程大学科研影响力,为西安工程大学双一流建设和实现“追赶超越”提供更加有利的支撑。

19个国家科研项目(2个国家级4个省级)(6)

附:西安工程大学近两年获批建设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名单及校级科研团队和科研基地名单

国家级科研平台

1. 国家发改委新型网络智能信息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2. 科技部西纺文创众创空间

陕西省科研平台

1. 省部共建类智能纺织材料与制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

2. 陕西省服装设计智能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科技厅)

3. 陕西省功能性材料染整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发改委)

4. 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带一路服饰文化研究中心”(陕西省教育厅)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科研平台

1.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服装智能设计与制造科研基地

2.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纺织工业机器视觉检测科研基地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1. 产品服务化供应链整合创新团队

2. 非遗文化保护的融媒体传播与设计创新团队

3. 智能纺织装备信息控制工程创新团队

4. 高浓度工业废水处理创新团队

5. 凝聚态物理创新团队

6. 智能化可穿戴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

7. 纺织品自清洁染色新技术创新团队

校级科技创新基地

1. 电力设备状态评估与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服装工效与功能设计研究基地

3. 功能纤维及纺织复合材料研究中心

4. 纺织过程控制与质量管理研究中心

5. 针织设备智能化及全成型编制研究所

6. 纺织智能信息与网络计算研究所

7. 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基地

8. 人口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

9. 文化认同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所

10. 服饰文化国际交流与传播研究所

关注“西安工程大学招生办”,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