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国歌(我在课堂上教国歌)

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红色经典歌曲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有何特殊意义?我从一个音乐教师的角度,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例,谈谈如何立足课堂、德美一体,发掘红色歌曲的育人价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学生学国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学生学国歌(我在课堂上教国歌)

学生学国歌

对历史的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红色经典歌曲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有何特殊意义?我从一个音乐教师的角度,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例,谈谈如何立足课堂、德美一体,发掘红色歌曲的育人价值。

以国歌为核心,开发文化主题课程

《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的国歌,也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对国歌十分熟悉,但由于缺乏对歌曲的深入了解,他们不能准确唱出国歌的情绪以及蕴含的意义。为此,我以苏少版四年级音乐教材“难忘的歌”单元中国歌为核心,整合不同年段、不同版本音乐教材中聂耳的作品,开发了文化主题课程“聂耳叔叔和他的歌”。

聂耳音乐创作的高峰期,正是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关头。他和许多爱国音乐家一起,以音乐为武器,号召人民团结起来,保卫家乡,保卫祖国。聂耳的歌彰显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时代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战歌。为了构建整体的育人框架,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跟录音唱好《卖报歌》,用歌声表现报童生活,并与自己的生活对比,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欣赏《码头工人歌》,感受旧社会码头工人的艰辛生活。3.简单了解国歌的历史,能用肃立的姿态、庄重的神情、准确唱好国歌,升华爱国情感。

为了进一步明确“为什么教”和“教什么”,教师们编写了文化读本,内容包括聂耳的故事、聂耳创作的歌曲、国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及相关艺术作品的拓展延伸。文化读本让学生眼中的聂耳形象“活”了起来,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了依托,让育人价值有了落脚之处。

以音乐作品为主线,回归文化语境

教学活动围绕聂耳创作的三首重要作品展开,作品群组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让他们从相互关联的作品中触摸作曲家的创作轨迹,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学会从文化语境的视角理解歌曲的意义。

《卖报歌》是聂耳创作的流传最广的儿童歌曲,我引导学生把原来规整的二拍子“强弱”的韵律,处理成“弱强”,唱出儿童的天真。接着,我又补充学唱聂耳创作的另一首《卖报之声》:黎明叫,黄昏叫,黎明叫的《申报》《时报》《新闻报》。黎明叫,黄昏叫,黄昏叫的《号外时报》《大晚夜报》。两首歌曲的“串烧”让学生对报童的悲惨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通过对比演唱,学生的体验不断加深,他们从心底发出感慨:和报童相比,我们真幸福,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码头工人歌》是聂耳最有特色的歌曲之一。聂耳借鉴西洋器乐“回旋曲”的创作手法,用级进的三连音、切分等音节串在一起创作了码头工人劳动时的号子音调,号子主题反复出现,给人痛苦的压迫感。教师引导学生用低沉的声音学唱“号子主题”,用动作体验码头工人扛着货物缓慢前行的艰辛。

《卖报歌》《码头工人歌》是教师为学生唱好国歌做的铺垫,歌曲用旋律、节奏、曲式、节拍点燃了儿童情感火焰和表达激情。在此基础上,再教唱国歌就水到渠成了。

以国歌的历史为线索,探究音乐密码

在国歌的演唱环节,教师以歌曲的关键年份为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件了解国歌的历史,探究作品的音乐密码,边学边思,边唱边悟。

1935年,聂耳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我让学生欣赏原版电影片段,引导学生与当今听到的国歌对比体验。电影中的歌曲速度更加急促,加上军号式的号角,有了更加催人奋进的号召力。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1978年,更改了歌词。我让学生对比演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让学生思考:“歌词改得好不好?”“今天再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个乐句是歌曲的“点睛之笔”,警醒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生明白了,全曲的最高音和最强音是用来强调“中华民族”,后面紧接着出现的休止符要干脆利落,强调“最危险的时候”。学生在理解之后再唱,显得更加有力,饱含激情。

2004年国歌写入宪法,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颁布实施。我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相关内容:“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在教学最后环节,我抓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中“肃立”和“庄重”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用肃立的姿态、庄重的情感,再次唱响国歌。充满仪式感的演唱,和着军乐队庄严的伴奏,学生的歌声中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崇高感和神圣感从心底升腾、再升腾。

国歌是新中国黎明的韶乐,是民族复兴的畅想曲,是点燃青少年理想的金火炬。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作为音乐教师,要在传唱国歌等红色经典作品的活动中,做到美育与德育融合、育人和育才统一。

(作者:黄美华 系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音乐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责任编辑:曹金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