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思想推导过程(引力互联网的神秘)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 从来没有太久的天马行空——因为引力,那流窜的云,终将落地成河。

而互联网又有着怎样的“引力”?

引力是什么?

互联网,对它的最初印象是,意味着共享,是百舸争流的世界,会将它和人人都可参与联系在一起。这一最初的印象可以很恰当地解释网络信息的传播,但就互联网公司而言,却并非如此,这里有“大佬”,而并非是一众的虾兵蟹将,在不同的地界都有“王者”,而非遍野的喽啰。

“引力”是指网络世界形成和运行的力量,它形象地解释了一个互联网公司在集聚了用户和流量后的影响力。这种规模效应,让其在所在的产业领域内成为巨头,就像环绕行星的只会是卫星一样,在其周遭之内,难有匹敌者。对此,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互联网企业中,不存在“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不分伯仲的公司?而更多的现象是一山不容二虎,比如短视频中的抖音,熟人社交中的微信。

作者保罗·X.麦卡锡曾长期在IBM工作,也创办过互联网公司,他一直对互联网的运作感兴趣,《引力》就是多年来思考和研究的结果。其内容不仅涉及互联网巨头的运作,还包括网络对使用者的影响,文字间充斥着很多案例和数据。

网络有哪些引力现象?

15世纪的印刷术变革了信息传播,使知识得以大量增长。但在互联网下,这种增长是滚雪球式的指数增长,就像一股海纳百川的力量,甚至影响到线下的传统行业。在传统行业中,任何一项生活所需都有很多品牌可供选择,它们在有限的市场中瓜分利润。但在网络中,很多领域却出现了“一家独大”的公司,而不是“势均力敌”。

网络偏爱赢家,后者逐渐成为领军者,统治或垄断着该类别的市场。20世纪80年代,布莱恩·亚瑟针对知识信息产业提出了“收益递增”的经济学解释,认为这一行业在机会收益下,早期的技术采用者更有可能发生垄断市场的现象。

在互联网中,虽然我们共享在海量的信息之下,但都需要依据特定的标准和方式,不论是技术运用还是互联网公司的成长路径都是如此。就前者而言,当算法替代编辑成了新闻推送的方式后,某一家新闻网站异军突起后,其他新闻网站,莫不跟随。从后者来说,用户与流量成了企业成长无法绕过的部分,也正因为此,抖音才会被微信和微博“封杀”。

这使得不平等的分配成为互联网的一个现象,因此,网络不是全民动员,更不是利益均沾而必然存在着大V和大号。在这一点上,网络经济就像娱乐产业。对此,不断开拓细分市场而不是单单复制成功者的模式,成为互联网经济的一个发展特征。

网络引力创造出“巨星”一般的互联网企业,在其细分市场中具有巨大的份额,其用户群几乎遍及全世界(如脸书),此外还具有较强的使用频率(如抖音的全球下载量第一)和丰富的生态系统(如阿里巴巴)。这一现象将影响整个互联网经济,使得不同的细分市场中都有一颗巨星级的企业存在,如谷歌、腾讯、亚马逊和苹果。以支付行业为例,就线下支付的信用卡和借记卡而言,全球市场份额中的前四强分别是维萨、万事达、银联和美国运通,他们的市场份额相近,但在线上支付中,就国内而言,除了支付宝和微信外,显然没有可以与之分羹市场利润的。

在网络引力的作用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不同的生命阶段,如从最开始由多方追逐市场份额到后来出现明显的赢家。当线下行业受到区域等因素的限制而呈现多头并进的格局时,具有数字化和全球化特点的互联网,使得一家独大成为常态。作者以微博为例,在2007这一业务形态刚刚兴起时,全世界有100家左右的竞争者,而到2008至2009年,人们对推特的兴趣增长了1000%,使之成为行业巨星。而国内的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以及共享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

网络引力亘古不变的法则是什么?

网络天生具有全球化的特点,并受到全球支付和移动宽带技术的支持。不论是个人还是公司都在这一过程中参与和盈利。这一特点也影响了就业岗位,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调查,互联网每摧毁一个工作岗位便会创造2.6个新的工作。但这些工作更多集中在公司总部,因此作者认为,一个地区能否提供高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决定了其就业岗位的价值。

如前所述,在传统行业中,每一个类型市场都存在共存竞争的现象,但在网络市场中则不同,就社交媒体而言,从最初的聚友网到现在的脸书,两者并不共存,前者的市值在2007年高达120亿美元(1美元约合6.4元人民币——本网注),但到2011年则仅为3500万美元。互联网对赢家的偏爱,与网络的数字化特征有关,后者意味着一种日趋标准化的趋势,会带来用户黏性和规模经济。

全球化和数字化使网络加速了我们生活的节奏,信息变得海量。这些信息都是以数据的方式出现,不论是交易还是交互,都在产生数据。基于大数据研究,可以更精准地测量用户需求,而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则可以追踪环境变化、监测健康水平等具有潜力的运用。

网络引力的未来是什么?

网络引力推动着数字经济,改变着商业、工作和娱乐休闲的面貌,它消除了竞争中的地理位置、举例和语言的差异,但也带来了收入和机会上的不平等,能让被偏爱的网络赢家能获取更多的资源,使不平等的程度更大。

此外,作者从三个方面总结了下一代人际交互所赋予我们的新能力。一是可变换的视野,如VR和AR的应用,以及基于石墨烯的可折叠式媒介;其次是对声音的运用,作者将之比作阿拉丁宝藏的开门咒语,而当前的对话机器人以及实时的在线翻译预示了这一趋势;最后是心灵感应式的操作。

这些意味着我们可以更自如地使用媒介。

引力思想推导过程(引力互联网的神秘)(1)

标题:《引力》

作者:(澳)保罗·X.麦卡锡

译者:王正林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页数:312

定价:59.00元

出版日期:2018年3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