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失传的秘方 意想不到的秘方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1

日上三竿,蒋信懒洋洋地爬起床,穿上名牌衣衫,开上新换的奔驰轿车,很不情愿的去上班。别看蒋信才三十出头,但他可是北秀市大名鼎鼎的海量楼的老板。海量楼是蒋信的父亲蒋中原一手创建的,到现在也是有40多年历史的老店了。海量楼最为出名的是它的“炸酱面”,面条劲道朗口,炸酱鲜香美味,再配上黄瓜丝、萝卜丝、青豆、黄豆、香椿芽等菜码,香醇无比,回味无穷,人称“天下第一炸酱面”。每天海量楼门前等候的顾客都排起长龙,真可谓一碗难求。

可能是由于过度操劳,三年前,蒋中原突发脑溢血不幸离世。海量楼也就交到了蒋信手中。刚开始,蒋信还是对酒楼比较上心的,前厅后厨忙里忙外,但慢慢熟悉了酒楼全部业务后,蒋信也逐渐懈怠了,他不再像父亲那样没日没夜的忙活,因为靠着这金子招牌,他就可以日进斗金,高枕无忧。

然而,风云突变,北秀市城南开了一家不起眼小店,也经营炸酱面。小店位于一处胡同小院中,起初并未引起关注,但小店的炸酱面味道相较海量楼更加醇香美味,让人流连忘返。久而久之,小店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食客天天将整条胡同挤得水泄不通,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小店一时间名声大噪。

蒋信刚开始根本不把这苍蝇小店放在眼中,毕竟自家的海量楼可是“天下第一炸酱面”,顾客们去小店也就是一时凑凑热闹,比较之后,还是会乖乖回海量楼的。

可事实证明,他严重低估了对手:小店人气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自家的食客却看得见地明显下降,一些海量楼多年的老顾客也纷纷转向了那家小店,一时间海量楼竟然“门庭冷落鞍马稀”。业内都公认这家小店的炸酱面味道远超海量楼,它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炸酱面”。

即将失传的秘方 意想不到的秘方(1)

2

蒋信终于坐不住了,决定要对这家半路杀出的小店一探究竟。他假装普通食客摸进小店。小店其貌不扬,店头是一款不大的招牌,上仅写着“炸酱面”三个字。店内装修朴实无华,仅有四张桌子,几把椅子,别无他物。店内有三人,一名服务员,两名厨师,其中一名年纪较大的老者,一头银发,满面慈祥,他正是这家店的老板——老郝——周围人并不知他的真实姓名,只知道他姓郝。

蒋信不动声色的点了一碗炸酱面。当面端上来后,蒋信打眼一看,发现这炸酱面也没有什么新奇之处。他又拿起筷子夹了夹面条,看面的成色和质地,判断应该是没有添加面粉改良剂,那这口感比他海量楼可就差多了。

但一根面入口,蒋信整个人都呆住了,之前的评头论足,现在看简直是可笑至极。这炸酱仿佛干枯的大地涌出一眼清泉,浓郁厚重的黄豆酱,香酥剔透的肉丁,醇而不燥,润而不腻,简直太美味了!相比之下,自己的炸酱面根本拿不出手。

回家后,这炸酱面的味道仍在蒋信口中反复徘徊。他决心无论如何,也一定要将这炸酱手艺收入囊中。第二天,他就托朋友找到老郝,给出高价要收购他炸酱的配方手艺,被老郝一口回绝。蒋信后来又数次提高出价,但老郝仍旧是坚决不卖。朋友找到老郝,劝他说:这么高的出价,别说整个北秀市,就是放眼全国,也是顶尖价格了。可老郝却说,这跟钱没关系。蒋信听了后气急败坏,大骂老郝是狮子大开口,贪得无厌。

蒋信收购不成,越想越气。自己家的海量楼怎么说也是几十年的老店了,更有几十名员工和三位特级厨师,怎么可能拼不过这家苍蝇小店。于是,蒋信发动全部厨师研发改进自家的炸酱,一时间海量楼的后厨锅勺翻飞,热闹非凡。一碗碗的炸酱端到蒋信面前,但一入口,蒋信却连连摇头!一个月下来,大小百十碗炸酱,没有一个哪怕能接近小店水平的,蒋信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

蒋信怎么也想不通小店的炸酱为何如此美味,他断定这炸酱一定有问题,肯定添加了“大烟”才让人欲罢不能的。于是,他偷偷地给食品监管部门拨打了举报电话。半月后,蒋信收到监管部门的回复:经检验,小店的炸酱没问题,没有发现任何违禁物质。蒋信如同被泼了一大盆冷水,从里到外凉个透。

3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蒋信重金买通了小店的厨子张德胜,向其询问秘方。可当张德胜将炸酱的全部食材调料和盘托出后,蒋信却火冒三丈,大骂张德胜不讲诚信,是个骗子。原来,他给出的食材调料极其普通,还没有任何食品添加剂,甚至比海量楼的佐料还要少。

张德胜连连叫屈,赌咒发誓地说自己绝对是如实相告的。张德胜忽然想起每次炸酱都是老郝亲自熬制,自己一个人守着酱锅,哪怕夜半三更也不回家。蒋信心想,问题果然在这:一定是老郝自己一个人熬酱时,偷偷往里面加入了秘方。

即将失传的秘方 意想不到的秘方(2)

为了搞清秘方的成分,蒋信将老郝的炸酱送到检验中心检测成分。出乎蒋信意料,检验报告中显示这炸酱经过反复加工,蕴含了上千种不同物质。蒋信完全傻了眼,总不能将这上千种物质全一股脑放进去吧,就算全放进去也不知道配比呀!

蒋信仍不死心,每天偷偷跟踪老郝。老郝去哪他去哪,老郝买什么食材,他就买什么食材,但跟来跟去证明了一件事:张德胜没有说谎,老郝买的食材就是那些再平常不过的黄酱、肉丁、大葱等,没有任何奇特之物。

这玄妙看来还是在老郝偷放的秘方。一天,蒋信趁着夜黑风高,蹑手蹑脚的爬上老郝厨房的窗户边,一阵阵熬酱的热流熏得他睁不开眼,但为了秘方他仍咬牙坚持。从晚上8点到夜里12点,再到凌晨3点,蒋信扒的腰酸背痛,头晕眼花,手脚抽筋,可老郝只是一个劲儿的翻搅着勺子,没往锅中加入任何东西。

一阵寒风袭来,蒋信实在坚持不住,咚地从窗户上摔下,又咔吧的一声把脚崴了。蒋信全身油烟,蓬头垢面,拖着一瘸一拐的腿,狼狈不堪地溜回了家。

休养了整整一个月后,蒋信才勉强能下地行走。家人朋友都劝他别再纠结那破炸酱了,海量楼除了炸酱还有很多特色美食,调整一下菜品,一样能门庭若市。但蒋信像着了魔一样,什么话也听不进去,八头牛都拉不住,一心就是要搞清小店炸酱的秘密。

从早到晚,蒋信只做两件事:一是尾随老郝,二是研制炸酱。曾经的狐朋狗友约他泡吧、打牌、吃饭,他统统推脱。名牌服装也不穿了,一天到晚一身厨师服,手被油点烫的通红,脸被油烟熏得黢黑。为了搞清炸酱秘方,他还买了一大堆烹饪菜谱,又拜师特级厨师,每天都要苦学到深夜。原来的富二代老板,此刻俨然成了一个兢兢业业的厨师。

一天早晨,蒋信坐在离炸酱面小店不远的一家早点铺正吃早点。忽然发现老郝走出来,在店玻璃上贴了一张招工告示,内容是招聘一名厨师。他赶紧给张德胜打电话探问虚实,张德胜说他自己父亲病重,要回老家,老郝这才招聘厨师。

顿时,蒋信眼前一亮,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第二天,蒋信便一身粗衣前来应聘。老郝让他简单炒两个菜,经过这段时间的勤学苦练,蒋信信手拈来,有模有样。老郝很是满意,当场就签约了。

4

蒋信每天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洗菜、切菜、擀面和炒几个简单的小菜。但每次熬酱还是老郝一个人进行。蒋信心想这老家伙防备心也太强了,看来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行。

即将失传的秘方 意想不到的秘方(3)

日夜飞转,转眼半年过去了,蒋信还是没有摸清老郝的秘方。但对老郝本人却日益了解:老郝本名郝吉顺,一直在北秀市郊区经营一家炸酱面馆。老伴儿前几年去世了,闺女定居了国外,多次要接他走,但老郝舍不得自己这碗炸酱面,一直没同意。去年,因为拆迁,原来的面馆关闭了,但老郝实在闲不住,又在北秀市里租了个小门脸,继续经营炸酱面。

别看老郝七十多了,但从没有一丝倦怠之气,每天五点就起床去公园锻炼,回来时顺路去菜市场买菜,十几斤的食材,他一个人扛回来。老郝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每样食材都要分门别类地摆放,蔬菜至少要清洗三遍,过期和隔夜的食材坚决扔掉,任何食品添加剂都不能使用;对仅有的两名员工更是严格到过分,工作时必须要整齐穿戴工作服,中途哪怕去趟厕所,都必须更换服装。

在这半年里,蒋信越干越是自愧不如。别看自己的海量楼是个气派豪华、外表光鲜的大酒楼,但实则内部藏污纳垢,管理十分懈怠。跟老郝这小店一比,高下立现。

海量楼能有今天这份名气,都是源于父亲几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父亲那时对海量楼的管理跟老郝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事无巨细,都要严格按规程操作。而自打父亲走后,蒋信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别说管理,就连每天按时上班都做不到。蒋信自愧得恨不得扎进地缝儿,他决心要在这小店里好好学习,改过自新。

5

转眼间半年又过去了,蒋信认真勤恳的工作也得到了老郝的认同。一天,老郝将蒋信叫到厨房,说:“这几天变天儿,我这老胳膊老腿儿又开始犯病了,拿勺子都费劲,这炸酱只能由你来熬了!”

蒋信急忙十分关切的问:“我认识市中医院的邓主任,他最擅长风湿骨痛,我带您去看看吧!”

“没事儿,老毛病了,这酱得你来熬,不能耽误了顾客。”

放到一年前,蒋信肯定乐开了花儿,可现在他一点都不关心什么炸酱秘方了。因为他发现老郝做人做事忠厚诚信的品格才是他最该学习的。一年来,老郝对他如师如父般的关怀照顾,让他体会到了与那些狐朋狗友从未有过的温暖和踏实。

一番推脱后,蒋信还是接受了熬酱的工作。令他十分惊讶的是老郝告诉的炸酱食材和工序与他平时炸酱的做法,甚至与一年前张德胜告诉他的一模一样。只是老郝叮嘱炸酱要熬够十二个时辰,期间要根据火候不停翻搅,让每寸炸酱都均匀受热,不能粘锅、糊锅。

说来简单,一夜下来,蒋信不停翻搅,两个胳膊酸的抬不起来。早上,老郝来到店里,用蒋信熬的酱给他拌了碗炸酱面端给他。蒋信吃了一口,猛地两眼放光,全身颤抖,这味道与老郝的秘方炸酱一模一样!一瞬间,蒋信竟然像个孩子一样哇哇大哭起来。

老郝站在一旁哈哈大笑。原来,从一开始老郝就知道蒋信跟踪他,更知道蒋信假意应聘,但老郝都毫不计较。老郝不愿意放弃面馆,不仅是因为热爱,更因为他不想这门祖辈流传的老手艺失传。

一年下来,老郝看到蒋信从心浮气躁、目空一起的富二代,变成一个勤勤恳恳、谦逊有礼的学徒,昨晚便给了蒋信最终考验。熬酱根本没有什么特殊的秘方,只是需要极其的认真负责,中途一旦偷懒,炸酱定然失其真味。蒋信能熬出一碗好酱,证明他可以出徒了,这门手艺也有了新的火种。

蒋信深深地给老郝鞠了一躬。俗话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蒋信诚心认下老郝做干爹,两人共同传承传统手艺。此时,蒋信不禁想起了父亲为何给他起名“蒋信”:做面如同做人,都要忠厚诚信才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