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课和校园课堂优劣讨论(五部门治理高校在线课程)

4月1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意见》在第三部分“高校要严格学生在线学习规范与考试纪律”中强调,严禁出借个人学习账号给他人使用,严禁通过非法软件或委托第三方提供的人工或技术服务等方式获取学习记录和考试成绩的“刷课”“替课”“刷考”“替考”行为,严禁以任何形式传播课程考试内容及答案。

关于网课和校园课堂优劣讨论(五部门治理高校在线课程)(1)

  《意见》还指出,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由涉事学生所在高校根据学生管理规定、学生纪律处分管理规定等,取消课程成绩,视情节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相应处分,并记入学生档案。对参与组织“刷课”“替课”“刷考”“替考”并构成违法行为的学生,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当下,在线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逐步成为高校教学新常态。这无疑是给“刷课”行为上了“紧箍咒”。记者就此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何芳。陈何芳认为,严格学生在线学习规范与考试纪律是必须要做的。但也要意识到,为何学生要“刷课”?陈何芳教授列举了三种情况:“一是对这一类的在线课程参与感不强,缺乏学习兴趣;另外,部分学生的大学生活确实非常忙碌,而一部分的课程可能真的没有必要性。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学生荒废学业的情况。”

  陈何芳表示,一方面要呼吁学生规范行为,加强自律意识,同时也应反思大学的网课究竟出了哪些问题,让大学生们“宁刷不上”。她认为,大学生选择“刷”与“不刷”,实际上是在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进行一种资源配置。无论是封堵软件漏洞、升级技术手段,还是调整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监管,终归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解决,最重要的是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其中重要的一点是重视并且认真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选择,而不是无差异地统一灌输:“进入大学,尤其是在专业分化之后,每个人所需要的营养是非常不一样的。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资源配置,因为每个学生的精力、兴趣点都是不一样的。”

  陈何芳也认为,学生“刷课”,更反映出一些大学老师的不负责任,他们不加筛选地把网课任务扔给学生:“现在的大学生多是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对于视频这种新兴的授课形式已经非常熟悉,知道什么东西特别好。有的老师或许本来也是为了布置任务去完成一门课,就注定了这门课不会特别吸引人,我们要在网络课程的设置和选择上做好筛选工作。”

关于网课和校园课堂优劣讨论(五部门治理高校在线课程)(2)

  《意见》也对相关责任主体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指出,强化课程选用管理,实行严格的意识形态审查、内容审查和质量监督,确保课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符合科学性、适用性要求。高校在线开放课程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提供教学服务,选课高校配备的责任教师要加强在线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将“刷课”问题频出、课程质量低劣、管理服务落后的平台列入“黑名单”。高校必须从列入“白名单”的平台上选用学分课程。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汪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