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

2020年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悄无声息席卷而来。

钟南山的名字再次映入大众的眼帘,一如17年前。中华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17年前,他领军战非典;17年后,耄耋之年挂帅上阵,依旧冲锋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声若洪钟,气贯长虹,松柏之志,这,就是中国脊梁!

而你知道吗?造就了今天的钟南山的人,是她的母亲--廖月琴,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她不仅为国家培育了一代栋梁,她的一生更是传奇。

她,曾如此厉害,曾如此伟大,又曾如此不幸,她是钟南山院士心中无法言说的痛。如此,不禁好奇,究竟是怎样一个坚韧的女子才能为国家培育一代栋梁?

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1)

名门贵女,自如洒脱

1911年,廖月琴生于厦门鼓浪屿漳州路44号、48号,有两座古老的花园洋房的鼓浪屿廖氏家族。

廖氏家族在鼓浪屿一带的名号声名显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廖氏一族祖上自廖月琴的曾祖父廖宗文白手起家开创基业,为廖氏打下一片江山。

廖宗文一生有四个孩子:廖清霞、廖悦发、廖天赐、廖天福。虎父无犬子,其后廖氏的四个孩子更是继承廖宗文的意志,纷纷开创廖氏基业,先后下南洋创业致富,后又回到厦门设钱庄、建码头、开公司等等,在实业与金融之路上拼出了一条血路,使得廖氏家族在厦门的名声更噪。

其实事实上,从廖氏大院里走出来的儿女们个个都不同寻常,培育的后代更是才华横溢,长江推后浪,一浪强过一浪,其中有钢琴家,声乐家,医学家……精英豪门,人才辈出。

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2)

其中,廖月琴的母亲谢淑媛出自大家庭,温柔贤惠,善良贤德。母亲如此,受其教养、影响,饱读诗书的廖月琴更是尽显大家之风,举手投足间尽是气质,但,她却又从不是个受世俗拘束的女子,她从来便是与众不同。

廖月琴年少启蒙于当地的毓德女中,而后更是考取了协和高级护校。在民国年初护校即是培育未来从事护理专业人才,这在当时思想尚未开放的名门贵族看来便是个伺候人的活,是极少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行的,含着金汤匙出身自小被服侍惯的人又怎么会调转身份过来去服侍别人呢? 廖月琴则不然,我若欢喜,岂顾他人言说。

我若欢喜,岂顾他人言说,廖月琴便是这般的自如洒脱,事业如此,择偶亦然。在协和就读期间,她遇到了这一生最正确的人,一生之挚爱,钟世藩,协和医学院高材生。

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3)

钟世藩虽是才高八斗,却出身寒门,家境贫寒,加之其在年龄上更是比廖月琴大了整一轮。寒门穷书生与贵家小姐的爱情故事总是坎坷多磨的,但,廖月琴可从来是与众不同的,自如洒脱的

那年,23岁的廖月琴与钟世藩相知相恋相许。

1936年10月20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在南京中央医院出生了,当时因为地处钟山以南,钟氏夫妇希望儿子日后为人,能像大山一般厚重稳健,遂为其起名:钟南山。巍巍南山,气势雄浑。相遇相爱,遂就南山。

言传身教,母爱如山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2月,在日军的轮番轰炸下南京沦陷,沦为炼狱。炮火喧天中,钟家不幸被炸塌,廖月琴和钟世藩历尽艰辛冲出了轰炸区,却发现自己刚刚出生的儿子不见了。

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4)

这对于任何一个母亲而言,都是一记重锤!此时的钟南山也不过是个尚在襁褓的婴儿,儿子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

廖月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她返回早已成为废墟的房屋,扑向废墟的她,拼命的用双手在碎石瓦砾中寻找,撕心裂肺的呼喊,直到她的双手满是鲜血,指甲盖被碎石刮裂折断她都毫无知觉般疯狂的扒拉着石头,丝毫不放弃。

最后,在一片碎石瓦砾堆里,他们救出了小小年纪的钟南山。那会小钟南山的脸已经完全紫到发黑,若是再晚一步,只怕这世上将再无钟南山。

是廖月琴,以坚韧如山的母爱,给了钟南山二次生命,给了我国一位国之栋梁,给了中国人一个脊梁!

在后来,廖月琴对钟南山的教育谨以言传身教。

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5)

在嫁给钟世藩的岁月里,她从以往众人前众心捧月的公主跌落为为五斗米烦恼的贫妇。住茅屋吃粗茶淡饭,但廖月琴却始终甘之如饴,爱人孩子在旁,夫复何求?

无论往后的日子如何大风大浪,她始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钟南山小的时候,廖月琴曾答应过给他买一辆自行车,后来就连钟南山都忘了,廖月琴却在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一咬牙兑现了对孩子的承诺。

钟南山说,便是从那时起从那时起,记住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只要答应的事,就一定要做到。钟南山还说:“我现在对我的孩子也是这样,要么不答应,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

为中国医学事业鞠躬半生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廖月琴被委任担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期间她还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此后更是为医学行业操劳半生。

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6)

为了能更好的推动工作的发展,廖月琴更是去上夜校,她念的书大都是关于解剖、肿瘤的,问及答:“我要当肿瘤医院的院长,总不能连肿瘤是什么,都不知道。

廖月琴就是这样一般优秀的的女子,优秀的母亲,优秀的人才。然而,在那近乎黑暗的十年文革运动中却难逃命运的魔爪。

1966年,时任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的廖月琴因不堪折辱,用自己结束生命的方式离开了这个她曾经深爱的世界,离开她深爱的家人。士可杀,不可辱!是她最后向世界展示的、知识分子的钢筋铁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就这样,廖月琴女士结束了她56岁的生命。母亲的离去,好似一把锐利的弯刀,锋利无比,在钟南山的心头割剜,是心中无言的痛。

哪怕是母亲离去后的多年间,钟南山依旧难以走出来,她的自杀在钟南山的心上剜下了深深的一刀,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

25岁的丈夫自缢身亡(她56岁以自杀结束生命)(7)

小结:

时隔多年,已逾古稀的钟南山在镜头前谈及母亲时仍旧红了眼眶,无法释怀,话语间无不流露出对母亲的思忆之情。

笔者想,在钟南山院士的心中,廖月琴女士对他而言不仅是他最最深爱的母亲,更是他的恩师,人生、学业、事业,是母亲给了他生命,更是母亲教会了他要医者仁心,医德…… 母亲啊!母亲。生养我,哺育我的,最亲爱的、挚爱的我的母亲。

对于廖月琴女士的离去,笔者深深的、深深的感到无尽的惋惜,为了爱情,她是那么的自由洒脱,敢于追求,不受世俗眼光的拘束;作为母亲,她是那么的伟大,坚韧如山;同时,在医学方面,她又是那么的优秀出彩,那么的耀眼,为医学操劳半生,鞠躬尽瘁。

她是才女,是名医,更是慈母,她的精神,她的家庭风貌终沉淀在一个人的骨血深处,构筑起一个人的三观,是她成就了今日之钟南山,是她造就了国人之栋梁,支撑起全中国的希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