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王刘安与刘彻的关系(是一名道家思想大文豪)

因《淮南子》一书名垂千古,也因此书被控行“叛逆”之事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真知而止体。——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出生于皇室家族的人写出了《淮南子》一书,并且因为《淮南子》这本书,他做到了名垂千古。这个写出《淮南子》的人就是淮南王刘安,刘安不仅仅在学术界非常有名,他还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诸侯王,如果按照辈分来说的话,当时的汉武帝刘彻应该喊他一声皇叔。

这是一位在文学上成就突出但是却没有多少政治才能的诸侯王,但就是这样一位舞文弄墨的诸侯王却因为自己谋反败露而自杀身亡,并且在他死去之后,他所有的财产和土地都被汉武帝收回了。他被指控谋反除了因为他自身不太妥当的行为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身为诸侯王的他成为了汉武帝刘彻在进行中央集权加强过程中的一个绊脚石。实际上,在这场谋反未遂而自杀的案件之中,汉武帝才是在幕后操纵一切的那个人,而淮南王的谋反只是他清除藩王的一种手段罢了。

淮南王刘安与刘彻的关系(是一名道家思想大文豪)(1)

大文豪淮南王刘安

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复得厉王时地,参分之。”在孝文帝时期刘安就接任了淮南王的职位,相比于其他喜好权力和武功的诸侯王来说,淮南王刘安更像是一个诸侯王中的异类。

刘安是一个喜好舞文弄墨等高雅活动的文人,他反而对于一些骑马射箭的活动没有任何的兴趣,作为的诸侯王,刘安并没有做出一些欺凌百姓的事件,相比于其他的统治阶层来说,他在民间的名声显然更好一些。刘安可能是因为受到了汉朝初期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他本人非常喜爱道家的思想学说,并且在一些有识之士的帮助之下,他还编写出了《淮南子》这一本极具道家思想的文学著作。

在汉武帝刚刚成为皇帝的时候,两个人曾经因为文学喜好的原因出现过多次相谈甚欢的情景,汉武帝这个时候对于比自己大一辈的淮南王刘安较为尊重,在很多时候,两个人会因为讨论文学方面以及政治方面的见解而忘乎所以。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宴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淮南王刘安与刘彻的关系(是一名道家思想大文豪)(2)

这个事件的发生应该算是淮南王刘安的一个人生转折点,也许当时的淮南王在面对别人的追捧和谄媚之时,他表现出来的愉悦只是一种被人追捧的喜悦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他的内心多少因为周围人态度的变化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改变。当淮南王刘安身边的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主动进行反叛,并成为新一任的汉朝皇帝之时,他自己的意见反而成为了最不重要的选择。身边的亲戚以及谋士的推动使得他的行为变得不受控制,他被迫进入了权力斗争的核心,并即将成为被牺牲的对象。

为了能够使淮南王刘安真正的走上反叛的这条道路,当时在刘安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说服他认同自己即将成为皇帝的这个事实。这些劝刘安谋反的人不仅仅用各种花言巧语欺骗他,同时还为这个只会舞文弄墨的文人准备好了进行造反的所有事物,在周围所有人的追捧之下,首先迷失自我的并不是淮南王刘安,而是他的妻子以及儿女。

淮南王刘安与刘彻的关系(是一名道家思想大文豪)(3)

背锅侠刘安

他的妻子和儿女在自己的诸侯国领地之上开始欺压百姓,并随意的给无辜之人添加罪名,而他身边的亲人做下的这种种罪名,最后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加注在他的身上,并成为最后压死他的一根根稻草。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刘安之所以选择进行反叛,并不是因为他内心想要成为皇帝,而是因为他的儿子犯了罪,但他却不想自己的儿子受苦,所以为了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权,他在周围人的怂恿之下起了反叛之心。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河南治,逮淮南太子,王、王后计欲无遣太子,遂发兵反,计犹豫,十余日未定。会有诏,即讯太子。……则刺杀之,臣亦使人刺杀淮南中尉,乃举兵,未晚 。”是时上不许公卿请,而遣汉中尉宏即讯验王。王闻汉使来,即如太子谋计。”

在这种情况下,淮南王刘安几乎没有第二个选择,为了保住他的儿子,他只能够接受自己妻子以及儿子的意见,但是,在他进行反叛之时,高居庙堂之上的汉武帝其实早就明白了一切计划和事件的走向。刘安的这个反叛计划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失败的结局去的,在他走上这条道路之时,结局就已经注定了。在刘安还没有真正进行谋反的时候,就已经被准备好一切的汉武帝派人搜出了所有谋反的证据,无可奈何的他只能选择自杀来谢罪。

淮南王刘安与刘彻的关系(是一名道家思想大文豪)(4)

汉武帝的棋子刘安

在淮南王刘安被搜出谋反的证据之后,所有人的指控都成为了压死他的稻草,在这些稻草的堆积之下最终刘安走向了死亡。汉武帝在面对证据之时,曾经让这些诸侯王和丞相官员在一起讨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的问题,面对汉武帝如此明显的态度,当时的所有人都用了极其恶毒的语言来形容淮南王刘安,所有人都认为他的大逆不道及谋反之意早就在日常行为之中体现了出来,他们都说对于他这种人应该诛杀不赦。

根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记载:“赵王彭祖、列侯臣让等四十三人议,……《春秋》曰‘臣无将,将而诛’。安罪重于将,谋反形已定。臣端所见其书节印图及他逆无道事验明白,甚大逆无道,当伏其法。”

所有人都说那些他伪造出来的文书以及地图都证明了他大逆不道的行为,在这样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必须要依法处死才能够让所有的人信服。在这些人讨论了很长时间之后,汉武帝就根据他们的意见对当时的淮南刘安进行了处置,准备对他进行判处死刑的处罚,但是在执行死刑的使臣还没有到达淮南王领地范围的时候,就已经传来了淮南王刘安自尽的消息。

在淮南王刘安进行造反的事件当中,汉武帝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从历史文献之中记载下来的事实来看,好像汉武帝才是正义的一方,但是历史的事实从来都是由胜者来书写的,汉武帝派人搜出来的谋反证据也可以进行伪造的,这样的证据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而且根据当时的政治状况来看,淮南王刘安的谋反未遂事件更像是汉武帝处理藩王的一种政治手段。

淮南王刘安与刘彻的关系(是一名道家思想大文豪)(5)

从《淮南子》这本书中就可以看出淮南王刘安是一个向往道家思想的文人,他的性格决定了他对于权力没有任何的兴趣,这样一个极富盛名的文人最在乎的应该就是自己的名声,最不在乎的就是功名利禄了,这样一个性格的人怎么可能会主动的去进行谋反呢?所以谋反未遂这件事情发生在淮南王刘安身上的概率很低,它更像是汉武帝加注在他身上的一个欲加之罪。

在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淮南王刘安都没有加入其中,这就足以说明他并没有反叛的想法。反而是汉武帝在七国之乱之后,开始利用各种政治手段对付诸侯王以加强中央集权。除此之外,史书记载当中关于别人怂恿淮南王刘安进行造反的事件发生在刘彻登基的第二年,那个时候的汉武帝刘彻只有17岁,而这时的淮南王刘安已经是一个42岁的中老年人了。

作为一个即将迈入老年的诸侯王,淮南王刘安在面对着正处于青壮年时期的刘彻之时,不可能无知到认为自己可以战胜这个少年成为新任皇帝的地步。相比于全没有展现出权力欲望的刘安来说,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刘彻反而表现得非常强势,他一心想要独尊儒术并加强中央集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削藩活动。所以综上所述,淮南王刘安的谋反事件更像是汉武帝进行的一个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施展的政治阴谋。

淮南王刘安与刘彻的关系(是一名道家思想大文豪)(6)

淮南王刘安还发明豆腐

左迁右侍郎言:

日月欲明,浮云盖之;河水欲清,沙石涔之;人性欲平,嗜欲害之。—— 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日月想要明亮.浮云遮蔽了它们;河水想要清彻,沙石弄脏了它;人的性情想要平和,嗜好和欲望损害了它。

史书从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在汉朝皇帝与诸侯王的较量之中,作为胜利者的汉武帝成为了最终的书写者。所以,史书记载的淮南王刘安谋反事件很可能是一个在汉武帝的授意之下流传下来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加强中央集权是每一个皇帝梦魅以求的事情,对于最高统治者来说,只要能够实现政治目标,所有的牺牲都是值得的,就连《淮南子》作者刘安的牺牲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