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1)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2)

史航的整个“朋友圈”都快被他搬进北京的小八道湾胡同了。

过去1年半的时间里,150多位行程满当、活动站台都需要提前多日预约的文化、影视名人,受史航邀请聚集在此,不收分毫地参与一件事。

进入胡同要路过一个近90度的转角,欧阳江河、刘震云、贾樟柯、段奕宏、马伯庸、孟京辉、徐帆、谭卓等等,都曾被“拐”经这里。

另有一份已确认受邀名单,满满当当300多个“亮眼”的名字——袁泉、郝蕾、江一燕、陈数、姜武、王刚、冯唐······

这场“聚会”始于2017年4月。

胡同转角处,是北京鼓楼西剧场。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史航都会在这里组织一场面向大众的免费朗读会。

史航的朋友们,则是前来担任朗读嘉宾的。每次10人左右,与现场几百名观众面对面,朗读一段文,分享一本书。至今已有15场。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3)

▲ 第15期朗读会嘉宾合影。其中包括史航、演员张鲁一、演员马羚、导演高群书等人。(鼓楼西剧场供图 摄

这是史航每个月最开心的时候。

这几年,他戏剧圈内“大腕儿”、影评界内“老炮儿”、《铁齿铜牙纪晓岚》编剧的名气逐渐溢散出圈,知名度的提高让个人时间愈发不受控制,但朗读会,是他每月雷打不动、一定要做的事。

史航这样描述自己的个性:挣钱的事不一定上心,不挣钱的但自己想干的事一定特别上心。

“为什么想做这样一件事?”面对《十点人物志》的采访,史航有过两次情绪激动的时候。

“我读书一直很功利,如果这世界上只剩我一个人,我不会读书的。”这是第一次,手中的扇子被他猛地合在掌心,他把身子往前倾了倾,想要解释清楚些什么。

史航并不想被赋予意义或者被带上高帽。忙活这些事,他骨子里是为了图个舒坦,追求乐趣,实现自我暴露。为此,他 “在所不计”。

“有人读书是为了鹦鹉学舌,有人读书是为了孔雀开屏,我叫鹦鹉史航,你也可以叫我孔雀史航。

孔雀开屏是因为要比美、自保、受惊时防御,史航觉得,那像极了自己。

01 鼓楼西的朗读会

在38摄氏度和23摄氏度的两个空间内不断地进进出出,史航显眼又忙碌。

离朗读会开始,还有1个小时。

六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剧场门口已经排了近50米长队,轻薄的门票被人们拿在手中,无济于事地煽着热风。

夏天,人们总是衣着清凉,史航很例外。

他穿着白色的文化衫、黑色的及地大裙袍、戴着卓别林式的圆顶礼帽、披头士约翰·列侬的同款圆框眼镜,背着被书塞得棱角分明的布包,穿梭在人群间。

手里拿着的,是今天要朗读的书——李敬泽所著的《咏而归》。史航认为这本书“反骨多多,看着真欢欣鼓舞,敢笑黄巢不丈夫”。他喜欢这样带有态度和风格鲜明的文字。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4)

▲ 史航正在朗读李敬泽的《咏而归》之《澡堂子引发的血案》。(鼓楼西剧场供图 摄像/石榴)

书的页边贴满了上百条红、橙、黄、绿、蓝色······便利贴,密密麻麻。演员袁弘曾在朗读会的舞台上问过史航:“贴这些彩条干嘛?”

这是史航特有的读书习惯。重要的段落,靠彩色便利贴来标记,第一次读整本书,第二次只读标记处。

或许因为走得太快,史航手里的书不时地开开合合,彩色的便利贴恰如一片片孔雀羽毛轻微抖动。

史航在忙活着招待他今天来参加朗读会的朋友们。

已经到场的朋友有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导演阎建钢、演员孔连顺、作家李长声、作家贾行家······

演员张译快到门口时,史航正准备去迎接,突然被一位女粉丝叫住:“史航老师吗?我好喜欢你呀!”

史航顿住脚步,用手轻轻抹了一下脑门儿上冒出的汗珠,回道:“谢谢,大热天来听我们读书,真不容易。”

女粉丝的视线落在史航体恤上印的“就你爱读书”5个大字上,欲言又止:“您比我想象中······”

史航似乎了然她想说什么,立马接过话头,用手拍拍明显的肚腩自侃:“装的全是货。”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5)

▲ 史航在与学生交流。

史航是个喜欢抖货的人。

早在2009年开始,他就在钱粮美术馆开了读书讲座,每月最后一个周日,史航会举行两个多小时的“一言堂”,面向大众讲井上靖、鲁迅、王朔,也讲古诗词、短篇小说、电影。2011年,在大佳网开设“史航说书”读书节目。

鼓楼西剧场的朗读会,史航表现出了更大的“野心”——“让我的朋友圈一起来抖货”。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6)

▲ 话剧《烟草花》剧照

去年4月,鼓楼西剧场演了一场名为《烟草花》的话剧。在古巴哈瓦那的雪茄烟工坊里有个习俗:工人每天低头工作卷雪茄烟时,工厂主会雇一位“朗读人”给大家读小说。

史航坐在台下看着这一幕,心想:“朗读真是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是一种有趣的陪伴和分享啊。”他开始琢磨,如果观众能因为在这儿听一遍嘉宾的朗读,然后回去阅读这本书,这会是更重要的陪伴。

那时候的史航就像个星探,朋友圈的上千好友都收到了他的邀请函。演员、歌手、主持、导演、经纪人、作家、运动员······

每参加活动遇到一个人,史航就盯着这个人想:“有没有可能把他骗到我那个胡同里,骗到鼓楼西的舞台上?”

02 “生存和阅读就是要暴露”

史航觉得,他的朋友们在鼓楼西找到了新的打开方式。每期朗读会,史航作为主持,会首先登台朗读,然后依次请出嘉宾。

这期朗读会的主题叫:“六月,原来你也在这里。”

朗读会开始前,史航给当日朗读的嘉宾们建了一个微信群,在群里沟通阅读的书目。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7)

▲ 张泉灵在朗读会阅读村上春树的《毛茸茸》。(鼓楼西剧场供图 摄像/石榴)

张泉灵想读村上春树的《毛茸茸》。她最近在教一群一年级的小孩子学语文,这本书是她推荐给孩子们的读物。

“我觉得很好,朗读会从不限制大家读什么,你只要完全暴露你自己,展示你自己就够了。

史航从不干涉嘉宾的选文,有些嘉宾会在现场临时换文,他反而喜欢、支持这种“任性”。他又强调了一遍——“生存就是要暴露,而不是裹藏或者包装”。像孔雀会去主动炫耀自己的美丽。

伴随音乐,台下的观众看到,那个曾在《焦点访谈》上针砭时弊的女主持,用温柔舒缓地声音读着:“我用指尖寻着猫毛那繁复的花纹地图,回溯刚刚成型的记忆之河,穿越一望无际的生命的原野······”

彼时,史航就坐在舞台边儿,背靠音响,好像是为了把动人的文字听得更清楚些,他摇晃着脑袋,轻眯眼睛,陶醉其中。

史航所陶醉的,是每个人在这个舞台上都有自己最真实的贪恋。对他而言,这个最为重要。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8)

▲ 演员张译在朗读会阅读《不靠谱的演员都爱说如果》。(鼓楼西剧场供图 摄像/石榴)

张泉灵把《毛茸茸》读到了最后一页;导演徐昂拿着闹钟上台,立下豪言:“10分钟我肯定下去”,结果闹钟一响,徐昂说:“我再读会儿”;张译用手机播放的背景音乐已经结束快15分钟了,朗读仍未停止······

“每个人都在贪恋文字、贪恋文字中展现的人性、欢乐和悖谬的成分,还有不控制时长的阅读。”

史航觉得,他每次请的不是一个嘉宾、一种职业、一个身份、一种知名度,而是他们阅读所表达出来的意思,至于观众的收获,他其实并不太关心。

“对我来说还有人在读,还有人在听就行了。”

有网友在微博上曾质疑:“朗读的目的大于形式。”他回问:“那么目的是什么呢?”

史航在采访中给出了答案:“书是陪伴你的,书永远是手段本身,不是目的。”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9)

▲ 朗读会上的嘉宾与读者(鼓楼西剧场供图 摄像/石榴)

相比史航,李羊朵对观众的回馈更为在意。作为史航的好友,鼓楼西剧场的负责人,李羊朵把朗读会的变化看在眼里。

鼓楼西剧场可以坐260名观众。作家止庵记得,去年6月史航邀请他去参加朗读会时,台下还有几十个位置空着。“那时候太早了,没有这么火热。”

现在,朗读会的票时常一发出3-4分钟就被抢光。每次朗读会时,李羊朵都会站在二楼的主控台看现场观众的反映。她说:“让每个读者过来不玩手机安安静静渡过一下午,已是一件好事。”

03 “读书是我自保的手段”

史航给人的印象,一直是个“睿智的胖子”。演员张鲁一向《十点人物志》回忆,他2005年排练话剧《魔山》认识史航时,史航已是这样。

张鲁一很喜欢和史航聊天。“说是聊天,其实更多是他在说,我在听。”

和史航聊天,张鲁一时常会陷入轻松和惶恐的两难状态间。

他记得一次二人畅聊了一晚,史航说了很多东西,从天文到地理,从2000多年前到20多年后。

“他的信息量太大,思维太跳跃。”张鲁一很怕自己记不住,他打断史航:“史航老师你能不能稍微说慢一点?”

那天他们聊到深夜,第二天早上张鲁一醒来回想他们的对话,只记得了史航很淡定地和他说了一句:“鲁一,记不住的,都是不重要的。”

很多人好奇,史航的羽毛是不是从小就这样丰盛肥沃。

史航上小学的时候,因为身体不好、协调性差,常受到同龄人的欺负,几次之后,他想到了应对办法——使劲儿看书读故事。

当时的史航觉得,一个其貌不扬又打不过别人的男孩,想跟别人有所区别,读书是最方便和最没有门槛的方式。

再次面对那些打骂、嘲笑自己的男同学,小史航鼓起勇气问:“你们那么喜欢打架,可你们知道谁是江湖中武功最高的人吗?”

挑事儿的男孩们被故事吸引,后来他们再追着史航,不再是喊打,而是要听故事。于是,“读书成了我一种自保的手段”。

史航开始把金庸的武侠小说当成自己的壳,不仅抵挡外来者的入侵,也开始了阅读的自我孵化。

等到高中时,已经没有人敢欺负这个“知道好多故事的男孩”,史航也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史航曾说,他不是读安徒生和格林童话长大的孩子。

他的父亲是哲学系教授,母亲是一名医生,史航对家里常年放满医学和心理学书籍的书柜不感兴趣。他常跑到同学家去看书,同学的父亲是法律系教授,《民主与法制》《古代清官断案记》《福尔摩斯探案集》成了他的启蒙书。

“这个世界吓到我了,但我找到角落了。”吓到史航的世界,正是书中的凶杀、强奸、爆破、投毒······找到的角落,是阅读给他带来了善于联想和观察的能力。这也成为他后来当编剧,创作剧本的基本功。

史航一直靠阅读和想象来写作,“因为我的生活经历非常肤浅”。

他现在在写一部讲述三国间谍的剧本,不只是把电视剧《三国演义》或者以前玩过的三国游戏、看过的影视作品当成创作背景,史航还看了很多科幻小说。他打算去了解外星人或者是科幻末日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然后把这种气氛横移到曹操大败的军中状态。

很多历史学者的研究也尤有参考价值。田余庆曾言:“曹操是历史上的千面人之一,但他的每一面皆为真实。”这句话影响了史航对曹操的很多判断。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10)

▲ 《游日记》止庵/著

他最近在看止庵的《游日记》,爱不释手。

刚拿到这本书时,史航正在吃东西,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封上被泼得全是油。但史航还是拿着他这本散发着菜汤味儿的书到处推荐。

史航说,止庵在书里带他游玩了他心爱的地方,购买了他心爱的收藏,“我是怀着非常非常吃醋的心情,伤口上撒盐的心情来读每一页文字”。

但他又乐于用这种方式去了解世界,“读书就是安心享受着别人的愉快”。

04 没读的书是活下去的意义

史航是个“欠收拾”的人。

在北京北四环租了两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套专门放书,藏书上万册,一套住人加放书,“我家里总是比较乱”。

一进史航家门,桌子上、地上、凳子上······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是书和他的收藏的签名本。客厅两侧的大书架被堆得满满当当。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11)

▲ 史航专门用来藏书的房间

史航驾轻就熟地介绍:“这些是收藏,像金贝辛格、李安、碧姬·芭铎、章子怡,那上面是麦当娜、托尔斯泰、横尾忠则······”

“这个小书架对我来说比较重要,是近期看完的书,每本书得贴条贴成这样,全标记完,才算看完一本。”史航站在置于卧室和客厅走廊间的小书架前,随手拿下一本书翻阅,上面也贴满了彩色便利贴。

有很多媒体采访都提出想去他家拜访,史航毫不避讳,甚至很是盛情:“我是个活在橱窗里的读书人,我都是拿自己的私事和大家分享。”

走进史航卧室,一大面墙也都置放了书柜。史航随手拿下一本《蝶千种》,就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起它的内容。“这本书是我很得意的,它是各种蝴蝶的样子,你可能2分钟就能看完它,但很久都不会忘掉。”

打开家中的衣柜,里面除了五颜六色的衣服,角落也都塞满了书。

史航床上有半壁江山,都堆满了书和彩色便利贴。书和被子互相纠缠在一起,史航每天晚上就盖着他们入睡。

有个常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又在史航看来很“可爱”的问题:“你到底读过多少书?

他从未计算过。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12)

▲ 史航和他的猫与藏书

他常用一个比喻来化解这个问题。当一个人在游泳池里游泳时,能让你浮起来的不是皮肤接触到的那一层水珠,而是皮肤接触不到的所有水珠。

史航家中有很多书时买了还未拆封、未读,但那正是他心安理得之处。“没有读过的书,没有看过的电影,没有真正接触过的女孩,才是我未来生活的全部,活下去的理由。”

史航从不刻意安排自己的读书时间。对他来说,阅读“如水银泄地任其自流,是个填空的事”。

曾有个学生和史航探讨“相对论”。史航认为,如果你和一个女孩去看电影,约1点钟见面,但堵了4个小时的车,你5点才到,这个下午你必然十分愤怒。但如果在堵车的4个小时里,你和女孩在一起,那可能也是个美好的下午。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13)

▲ 史航和他的藏书

对史航来说,书就是那个陪伴他的女孩。

他很喜欢用“心爱”一词来介绍自己的书和收藏。

“这套《金庸武侠小说完全手册》是我心爱的,网上都快被我买空了”“这是写《包法利夫人》的福楼拜和家人的信件,是我十分心爱的”······

05 不是愤怒的“小鸟”

在整个采访中史航的第二次情绪激动,源于一个关于愤怒的问题。

《十点人物志》问他:“近几年在互联网上,似乎给大家一种‘愤怒’的印象?“

史航反问:“我愤怒吗?发表自己的看法就算愤怒吗?”“你说郭敬明,前两天我还和他一起看电影,他请我看《爵迹2》。”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14)

很多人熟识史航,是因为他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奇葩说》的辩手。也是因为2013年那场与电影《小时代》的“较量“,那时他像一只受惊的孔雀,再次竖起了自己的羽毛。

2013年6月,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刚刚上映,史航就在微博发表快评:“《小时代》有一点是对的,导演把关把得好,全片没有出现一个演技派,大家水准一般齐。”

这段言论当即引发热议,来自郭敬明和片中演员的粉丝尽数涌到史航的微博评论下。质疑、指责、羞辱、攻击不停,史航一时间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

止庵说:“他只是爱表达。”很多同样批评的话,其实止庵和他都能想到,但止庵选择不说,而史航是一定要说,“他不说不罢休的”。

和其他名人不同,史航并不困扰于这场“网络暴力”。

史航觉得,只要读的不是傻书,书读多了,就会知道世界上有多种生活方式,便不会为自己任何一个超出周围人生活方式的行为感到惭愧和抱歉。

他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自己和止庵这类人。“这个‘华’不是说光华万丈,而是指自己理直了气就壮了。”

他特别欣赏周星驰的一个态度。一次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周星驰:“您觉得您是一个后现代主义结构大师吗?”周星驰特别认真地点头说:“对,我就是那个后什么大师。”

电影快讯史航(史航戏剧圈大腕儿)(15)

▲ 史航在姜文电影《邪不压正》里扮演华北第一影评人潘悦然。

今年暑期,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上映,史航在其中跑了个龙套,扮演华北第一影评人潘悦然。

李羊朵说,《邪不压正》里有一句台词很适合形容史航:“一直单纯,一直天真,一直虚荣,一直长大。”

李羊朵眼中,史航总是喜欢穿得花枝招展地夺人眼目,像个大孩子。史航会顶着一顶红色高角帽和她炫耀:“我这顶帽子是从俄罗斯买的,好看吧?”

更多时候,史航也是谦逊的。作为业内知名编剧,史航的剧本早已很是叫座,但他有一个永远克服不了的问题——不出书。

史航认为,自己的文字让人免费看刚刚好,让人花钱看有点惭愧。“没到那个份上,对不起那些树木纸浆。”

他常收到很多书让他写推荐语,或者让他帮忙站台。“我觉得这本书应该是免费赠阅的呀,怎么不小心给出了呢?”史航特别怕自己成为其中一本。

今年1月,在接受许戈辉采访时,史航曾用一部小时候喜欢的动画片《雪孩子》自比。“我没有那么结实,我是一个随时会融化的人,但我又不肯只待在冰天雪地、安全地带里。”

他总会忍不住去别人的房间,去一些他认为热闹的地方,哪怕被辜负、被伤害、被误读,都想要往一些有暖气的地方走去。

-作者-

蒋苡芯,反实证主义拥护者,严肃写作跟随者。本文首发十点人物志(ID:sdrenwu),记录每一个值得被记录的人,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