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推荐(乡土散文交公粮)

“交公粮”一词,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估计很陌生,即便是现在的农村孩子,知道“交公粮”的,怕是少之又少。但对于40岁以上的农村出生的人而言,关于“交公粮”的记忆,永远鲜活地留存在记忆中,根植成一种不可磨灭的复杂滋味。

所谓“交公粮”,其实就是农业税——种国家的田地,每年得向国家缴纳相应的税。八九十年代的农村,经济本就贫乏,农人更是穷困,手头哪有钱?于是乎,每年水稻成熟后,农人将稻谷卖至公社粮店,所得钱款抵扣农业税。是故,称为“交公粮”,但在老家乡下,人们都习惯地称为“还粮”“还任务”,或者“还摊派”。

乡土散文推荐(乡土散文交公粮)(1)

夏天总是炎热,农人天不亮就起床,趁着清晨的稍许凉爽,将一袋袋用化肥包装袋盛满的稻谷搬上板车(架子车),整理妥当,带上水和一些干粮,全家老少齐出动。一般来说,都是父亲在前面拉板车,母亲及孩子们在后面推,一路艰难,前往公社粮店。

沿途总能碰到同去粮店的板车,正好大家一路,遇到上坡或坑坑洼洼的路,也正好有个照应,相应帮扶着前行。10多公里的路,走走歇歇,到粮店已是半上午。抬眼看,好壮观,附近十里八村的农人,都拖着板车,浩浩荡荡前往粮店,门口早已挤满了板车及农人,里面,是一条望不到头的长长车队。

乡土散文推荐(乡土散文交公粮)(2)

等候的农人闲聊着,聊着田地收成,打听着这一季的稻谷价格,打探着今年收购稻谷严不严。得知价格涨了,欢喜一片,得知收购要求严了,顿时又嘘声不已,生怕不顺落到自己头上,那可就麻烦了。终于进入粮店小院,人声鼎沸,场面火热。

首先迎来的是拿着一根中间开槽的铁钎,一尺多长,一头尖尖的。长长的铁钎穿透包装袋,刺入稻谷内部,抽出时,槽中带出来一些稻谷。工作人员仔细观看,看有没有砂粒之类,看有没有碎草沫等杂物,而后,随手抓几粒,放到嘴巴里一咬,如果是脆脆的声响,则说明稻谷晒得很干。

乡土散文推荐(乡土散文交公粮)(3)

每每此时,农人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被工作人员认定为不合格,那可就麻烦了。如果不合格,就得在这小小的院子里重新晒稻谷,或重新扬场去除杂质。费时费力,还得轮班等着别人的稻谷处理完才到自己。更重要的是,不方便啊,人多场地小,且工具也不齐全。

所幸我家还好,父亲是个怕麻烦的人,不愿意在“交公粮”上面出点纰漏而花费精力,于是来之前,就将稻谷处理得干干净净,晒得透干。有些人就不同了,一部分人干活急躁,导致稻谷不干不净,另一部人,则是投机取巧,故意晒个大半干,或掺杂一些碎砂粒,期望在重量上有所增加。严格的验收面前,他们终究逃不过金睛火眼。

乡土散文推荐(乡土散文交公粮)(4)

验谷、过磅、入仓、结算,忙碌的粮店里,各家各户都有条不紊地处理着“交公粮”的活儿。抵扣完农业税后,还有钱可拿的家庭喜笑颜开,捏着那几张钞票开心不已,还不忘跟孩子许个愿,说一会儿回去的时候买根冰棒或是其它吃食。更多的家庭,则是抵扣后,依旧不够,只有下次继续“交公粮”了。

忙到下午两三点,终于完成了“交公粮”,这还算是进展顺利的,如果验谷不顺,要在那里晒谷或重新扬场,忙完一切,估计就到了粮店下班的时刻。顾不得吃饭,父母舍不得花那个钱,但也为孩子买点儿吃的,他们,或啃几口干粮喝几口水,或者就那样饿着,省一点是一点。

乡土散文推荐(乡土散文交公粮)(5)

归家的路,没有稻谷的负重,自然轻松,往往在这时,父亲总会一声吆喝:“上来吧,到板车上来,我拉着你们回家。”小家伙们等的就是这一句话,纷纷跳上板车,哪怕太阳毒辣,依旧开心地享受着不用走路的“车行之旅”。那时的孩子,开心如此简单,吃着好吃的,坐在板车上,兴奋不已。

时代向前发展,农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开始,农业税被免除了,再后来,农人又开始享受农业补贴。两相对比,凸显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整体实力的不断增强,农民,大踏步地走上富裕之路。“交公粮”一去不返,见证了时代的进步,更见证了国家的富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