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你了解真实的曹操吗

200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被认为是曹操墓的遗迹。出土的骨骼身高只有1.55米左右,符合史书中形容曹操身材短小的描述。复旦大学研究者随即对于曹操宗谱展开研究,同时科研人员对出土遗骨进行DNA复原。藉由对现代曹姓人群进行DNA分析,同时配合史籍、方志、家谱等历史资料多重印证,进而找出了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后代。曹操Y染色体类型为O1b-m268。

以上这段是对曹操墓遗迹的描述,历史上曹操的形象素来颇具争议,大多数戏剧小说都把曹操塑造成一个奸臣的模样。尤其以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最具代表性,里面的曹操几乎就是反派的代表,刺杀董卓为了扬名立万,杀害好友吕伯奢儿子一家不知悔改,竟然道:“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样的描述和话语让我不禁疑惑,这么残忍无耻的人怎么会有人跟随他一路荡平祸乱呢?

戏说终究是戏说,大多数只是历史背景相似,内容方面往往为了吸引读者,会有一些夸大的嫌疑。

历史上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是不是名士许邵口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你了解真实的曹操吗(1)

曹操

首先要知道此人是个什么性格形象,那么就要从他所做的事情方面去考虑。

在东汉末年这个分崩离析的时刻,我们先看看与曹操同一时段的人都在干嘛。

首先我们要说的就是袁绍,袁绍和曹操从小就在京城大院里长大,属于京城子弟,两人呢也和我们大多数的童年没什么两样,偷鸡摸狗,翻墙进院,打架斗殴,惹怒家长。不过袁绍的家业比曹操强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袁绍出自著名士族汝南袁氏,高祖袁安官至司空、司徒,叔曾祖袁敞官至司空,祖父袁汤官至司空、司徒、太尉,生父袁逢官至司空,叔叔袁隗官至司徒、太傅,家族中四世居三公之位者多达五人,故号称“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古人对这种威望家室尤其看重,188年的时候,朝廷就任命袁绍为虎贲中郎将和曹操等八人组成西园八校尉,袁绍在八人当中位居首位。

董卓能够进入京城为非作歹,何进居首位,袁绍其次,当时朝廷宦官当道,袁绍为了清君侧,和何进一密谋,顿时心中就有了一个馊主意,假借皇帝的旨意招西凉董卓入京,协助两人一同密谋拿下“十常侍”。

结果呢,阴谋败露,十常侍杀了何进,袁绍杀了十常侍,进京的土匪董卓借机霸占朝廷,逼迫汉汉少帝刘辨退位,改立自己好控制的刘协,自此汉室土崩瓦解,天下大乱。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袁绍此人呢,有勇无谋,除了身份特殊显赫,别无其他。

董卓进京后,要封曹操为车骑将军,曹操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悄悄地逃回陈留郡。回来后把自己攒的家底全部拿出来,征集钱粮兵马,讨伐逆贼,光复汉室。可是囊中羞涩,就算散尽钱财也就募集了二百兵士,要知道西凉的董卓可是带着骁勇善战的十万西凉军驻扎在洛阳城,这几百人估计都不够吕布一人打的。没办法曹操开始四处举债,人数不够,他就自己打造兵器。

这时候同郡的富豪卫兹看出曹操此人非等闲之辈,就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给他用。多说一句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人是如何看人的,很简单,主要还是人品,威望,做事方式。曹操不惧权贵,宁愿被杀也不参与到董卓的行列,就说明其心中的忠心,拿出钱财讨贼,这不就更加让人感动。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董卓讨伐战开始,勃海太守袁绍、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国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

董卓的有意招揽被其拒绝,回到家乡散尽钱财,召集兵马入京杀贼,这里的种种表现都在给我们证明曹操是忠臣良将,一心也是想为当时的东汉王朝尽一份自己作臣子的心意。

都说曹操不在乎自己的名声,这样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曹操曾经因为刘荣的一句汉室忠臣,废除了所有的王侯,唯独留下了琅琊王刘荣的称号。

许邵对他的评价也是他一而再再而三求来的,219年冬天,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陈群、夏侯惇和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继位。曹操却不想簒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这些都能佐证曹操对自己名声很是维护。

结盟阵容组成后,袁绍整天带着其他几个手里有兵的太守吃吃喝喝,根本就没有把进京讨贼的事放在心里,这些人觉得东汉王朝气数已尽,只是在等待那个憨憨去和董卓两败俱伤,自己好收渔翁之利。

曹操就是他们其中的憨憨,有人不理解为什么曹操要自己去拿着几千人的新兵去讨贼,难道聪明如他都看不穿其他诸侯的心思?这时候足以证明他心系汉室,就算自己死了,也是汉室的忠诚,会把所有人记住。

之后他驻兵于酸枣,带着自己刚刚招来的新兵趁着夜色引兵西进,路遇董卓部徐荣,西凉军马久经沙场,曹操这边都是招募的新兵,没有实战经验。很快,曹操的兵马被打败,自己也被流箭射中,要不是曹洪把自己的坐骑给了曹操,估计就这一战曹操就没了,后面可能也就没他什么事了。

曹操如果是个忘恩负义,自私自利的人,此刻应该和其他的诸侯把酒畅饮,一起等看那个冤死鬼上去和董卓拼命。而不是和徐荣部拼杀了一天一夜差点做了汉室的忠臣良将。

由此可见:曹操因怕吕伯奢一家报官,不分青红皂白杀了好友一家人是杜撰的,更不能有什么“宁可我负天下人,莫让天下人负我。”这种丧良心的话。

想想这句话传播开来,文人学者会趋之投奔于他?

可能这个时候有人会反驳,曹操不懂军事,想自己图谋霸业,不想仰董卓鼻息生存,奈何实力不济差点命丧当场。

历史记载,曹操本人呢,尤其酷爱兵书,曾经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孙子略解》,后立志组成《兵法接要》此为后来的《孟德新书》,并且在讨伐董卓联军时就提出以下策略;

袁绍从河内发兵,进逼孟津。

酸枣诸将,据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轘辕关、太谷关,掌握险要。

袁术攻击丹水、析,直入武关,威胁三辅。

全军兴筑高大坚固的堡垒,不和董卓军团正面冲突,只派出游击部队骚扰,完全控制关东,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等待董卓军内部发生变化。

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你了解真实的曹操吗(2)

三国地图

我们都知道以上这个几个地方都是当时的战略要地,孟津洛阳西部,濒临黄河,有水有粮,天时地利,酸枣地势平坦,利于大军驻扎,展开大规模作战,如果当时能听取曹操的意见,张扬袁绍在河内,曹操,刘岱等在酸枣,袁术,孙坚在河内,刚好能够对洛阳形成合围之势,董卓新入京城,各方势力都在暗中涌动,内部乱起来迟早的事,到时候他们没了粮草,军心涣散,刚好一举歼灭。

后来的大战黄巾军,平漠北,官渡之战无不展现其军事才能。

历史重来不会重演,性格决定命运的走向,各路勤王兵都在等坐收渔翁之利,只有曹操一人还在想着如何营救天子,恢复汉室王朝。

《晋书》卷36:鹄之为选部也,魏武欲为洛阳令,而以为北部尉,故惧而自缚诣门,署军假司马。

曹操当时想做洛阳令,奈何负责人事的尚书没同意就做了个洛阳北部尉,放在现在呢,是公安局局长的职位,专门管理地方治安以及抓捕的工作,当时朝廷大红人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违禁夜行,在当地欺男霸女就是被曹操设计杖杀。

如果曹操是个不分是非滥杀无辜的地主,就不能随便找个理由把蹇硕的叔叔放了,日后升官发财不就指日可待?由此可知曹操是非常看重名声和是非分明的人,所以也没有理由相信他是一个看着别人磨刀霍霍就以为别人要杀自己的低能儿。

第一次联军讨贼失败后,曹操失望至极,带着自己的残兵,带着自己的亲信司马夏侯惇,前往扬州募兵,扬州刺史陈温也是知道曹操在洛阳的名声,对他攻打反贼董卓很支持,于是联合丹阳太守周昕给予了曹操四千人马,可惜这些人知道曹操要带着他们去打董卓后,军队发生了叛变,死的死,跑的跑,最后在曹操冷静的杀了十几个为首的士兵后,止住乱局,当再次清点人数的时候就剩下500多人,最后无奈只能投奔人强马壮的袁绍。

经历这种灰心丧气的联军讨伐之战,又看看分崩离析的朝廷,曹操的心境开始起了变化。

曹操是个军事天才,其肯居于人下,尤其面对袁绍这种,只吃饭不干活得主,他想想就来气,多次对袁绍说攻打董贼之事,都被其敷衍的糊弄,这时候还拉着韩馥一起重新推选幽州牧刘虞称帝。不过刘虞也算有脑子,知道这种事坐上了就是傀儡,命什么时候没了都不知道。

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你了解真实的曹操吗(3)

袁绍

“四世三公”的袁绍和曹操一对比,谁奸谁忠一目了然,曹操在几次诱惑面前都选择拒绝,路越难走,他越要走,心中的忠义还尚存。

如果曹操与当时诸人有什么不同的话,就是他生性猜忌,得罪过的人都会被其杀死,不惧世俗眼光,我行我素性格也是受到信奉大儒的思想家诟病。

当时呢,为了筹集军饷,曹操派人挖前朝达官贵人的墓穴盗取财产,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这种盗墓行为发明的职位,就得益于曹操,陈琳起草的讨贼檄文中就把曹操公然挖掘汉梁孝王墓列为其罪行之一。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全朝流涕,士民伤悲。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这种行为也导致后来曹操大病离世前交代儿子,一切从简,不得与外人道也。

曹操把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理解得淋漓尽致,徐州牧陶谦杀了他的父亲,待曹操杀进徐州城时进行了屠城,《后汉书》对此事描录: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这种睚眦必报的性格跟随了曹操的一生,荀彧不同意他称帝被其下毒酒杀害,琅琊王刘荣的弟弟刘邈曾经说曹操是忠臣,所以在曹操进入洛阳废物王候时,保留刘荣儿子刘协的琅琊王位,不过后来此人投奔别处的消息被曹操得知后被杀。崔琰许攸娄圭孔融杨修华佗边让桓邵[、刘勋等人,都是在得罪了曹操之后带来了杀身之祸。

这种睚眦必报,不共戴天的做事风格导致后人在诉说其不道德时,就难免会添油加醋地说一些莫须有的事情。

《三国演义》小说中,对杨修和华佗被杀有着详细的描述,不过个人认为曹操的性格里面的嗜杀成性是在后期权倾朝野,三国乱纷纷的局面中形成的。

历代君王成名前都是存在嗜杀本性的,“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汉初时期的刘邦,明太祖朱元璋不都是典型?最起码曹操在自己权倾天下的时候对良才还是很看重的,并且不反对自己的人都是活到了他儿子手里。

《三国志》西晋时候写的书,自然而然就要对曹操的评价进行一些符合逻辑的抹黑,为西晋政权做些合理的顺位继承,比如年轻时曹操对司马懿的刁难,诉说其称王称霸的野心。

三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想在分裂的东汉分一杯羹,只有曹操曾经一度想要做汉室的忠臣,不过当时的情况不允许他在走忠臣这一条路。

曹操的变心,称王称霸,是从黄巾军进攻兖州时,刘岱被杀,曹操顺利被举荐为兖州牧,刘岱虽然被杀,可是兖州留下诸多粮草供曹操使用,曹操何许人也:“钱粮在手,即刻变出十万天兵天将。”之后呢,他借此机会开始操练兵马,大败黄巾军,名声大噪。

黄巾军投降百万,曹操立马将一些能征善战的兵士留下来组建了青州兵。

这个时候,手里有兵有粮,看清了汉室的衰微,心中的野心也就慢慢地膨胀起来,汉献帝要立金尚为兖州刺史的时候,直接被曹操赶走。

可见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对于汉家天下没有信心了,开始不断地借机招揽人才,扩大地盘,一方面打着挽救汉室天下的名号,一方面攻打其他诸侯。

真实的曹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你了解真实的曹操吗(4)

曹操迎天子图

如果这个时候他的心里还有讨贼的心,那么就像开始那样直接再次组建联军,可惜他的行动证明除了想着如何壮大队伍,扩大地盘外,什么汉室王朝早就在心中没有了。

后来的情况如同演义小说中的一样,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续接连扫除一些残余势力,彻底统一北方。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廿三日庚子(220年3月15日),曹操因中风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

曹操是有统一天下的决心的,奈何天才命薄,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陨灭之时,如同他的诗一样:“譬如朝露,去日苦。”

写在最后:后来戏曲小说都是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曹操而来,更多的是多了一些诡诈心态,少了一些忠臣之心,似是在告诉世人曹操篡汉就是奸臣做派,不符合王朝更替的正统,不过风雨飘摇的汉室没有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何必去纠结他的黑白,对错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