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公园里面有吃的吗(景山公园里曾有皇家粮仓)
最近修复开放的景山观德殿成为人们到景山公园一个新的打卡地。
从景山公园东门入园后右转,穿过一片牡丹园,便能看到一座琉璃门样式的宫门,进入宫门后便是五开间的观德门,进入院落,正北便为观德殿,两侧则是单檐硬山顶三开间的东西配殿,三座殿宇均覆盖着黄琉璃瓦,目前均被辟为展室。
▍景山观德门 TAKEFOTO 供图
这座院落少有人知,在乾隆时期,观德殿是孝贤皇后去世后停灵之处。除此之外,景山公园里还有神秘的兴庆阁、集祥阁等建筑,向人们诉说着鲜为人知的故事。
观德殿:乾隆追思孝贤皇后
观德殿的得名源自于《礼记·射义》:“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这几句话实际上描述的是优秀的射箭手具备的基本素养:从内心来讲心无旁骛沉着冷静,从外表则是身体挺直,唯有此才可以握稳弓箭,并瞄准靶心。因此古代的先贤们认为从射箭动作上便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在德行。
射箭在古代是“六艺”之一,与之相关的“射礼”即有四种之多,包括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因此观德殿在建设之初,也是以这个基本功用为出发点的。自明代万历年间建成以后,这里一直就是皇帝和臣子们举行射箭仪式的场所,这种功能一直延续到清代中期。
到了乾隆时期,观德殿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其主要原因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孝贤皇后薨逝。给已故皇后修建一处停灵场所,成为乾隆皇帝的当务之急。当时,景山北侧原有明代遗存下来的寿皇殿,这里曾经作为清代顺治和康熙两位帝王的停灵场所,但自从雍正帝将寿皇殿改为供奉康熙皇帝“神御”(画像)的场所后,寿皇殿便发生了功用上的转变。雍正帝去世,乾隆没有在观德殿给雍正帝停灵,而是奉移到雍和宫(雍正即位前的王府)永佑殿。
▍观德殿 杨征 摄
于是,在皇后去世后,乾隆皇帝将目光转移到了寿皇殿东侧的观德殿,以及观德殿东侧比较空旷的区域。明代的观德殿被“挪盖”,并加以改造。从位置上看,新的观德殿被移到了景山东门一进门的北侧,即明代永寿门和集芳亭一带,新建筑较原有的院落偏东南,这可能是为了方便运送皇后棺椁而进行的调整,从神武门出来向东,进入景山东街,从山左里门进来后右转,便到了停灵的观德殿,可以说不用多绕路。与观德殿同时“挪盖”的,还有位于原山左里门内的关帝庙,为了拓展观德殿南侧的礼仪空间,关帝庙向北移动到了新建的观德殿院落东侧,并由原来的坐东朝西改为坐北朝南。
除此之外,观德殿的建筑形制也发生了改变,明代的观德殿从《康熙皇城衙署图》中看是“工字殿”建筑,但如今的观德殿,则是两进院落的建筑组群,成为一处为已故帝后停灵和举行祭奠仪式的功能性建筑群。
观德殿建成后第一位在这里停灵的便是孝贤皇后。此后清代历代帝王除道光皇帝停灵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外,均曾于观德殿停灵。在观德殿的周边,清代还营建了其它一些缅怀性质的建筑,西侧的永思殿便是其中一处。永思殿的位置和改建前的观德殿相当,应是与观德殿同一时期的建筑群体。永思殿当年的规模比较可观,三开间歇山顶的大门,进去之后左右两侧各有三间值房,迎面一道琉璃宫门,门内便是五开间的永思殿和其东西配殿。据《燕都丛考》记载:“永思殿,为列代苫庐地。凡临瞻谒日,必于永思殿传膳,办事,盖孝思不匮意也”。苫(shān)庐,指在亲丧中所居之室。从中可以看出,永思殿是新即位的皇帝在居丧期间的临时办公场所,故建筑规制等级较高,为五开间的楠木大殿。只可惜该殿宇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拆毁无存,附属建筑唯余永思门和第一进院落的值房。
兴庆阁 集祥阁:元代皇帝或在此亲耕
如果回到元代的大都城,如今的景山公园一带,恐怕要被分为两个部分。如今寿皇殿前三座牌楼的位置,是当年元大都皇宫的北门厚载门,再向南的景山山体一带则是元朝皇宫的寝宫部分。明代为了镇压元朝的“王气”,特意用拆毁元宫的废料以及开挖紫禁城护城河、西苑南海的土石方,在元代寝宫遗址上堆砌起一座小山。
寿皇殿及其东西两侧,是元代“御苑”所在地。据《析津志》记载,当年这座皇家御园内,种植了各种奇花异草,更为重要的是,这里还有元代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和御用粮仓。明代,皇帝亲耕礼的举办地点移到了城南的先农坛,元代皇帝的耕地早已无迹可寻,不过有两条线索还能让人们隐约感受到当年这里的田园风光。
首先是景山西侧有一条已被填平的一条河流。这条河流发源自北海东北角,沿着先蚕坛东墙外、北海北夹道一线一路向南,到景山后街,转而向东流至景山公园西北角,转而向南,最后沿着景山西墙一路注入紫禁城护城河。这条河渠在元代是为了灌溉御苑内的作物和植被而开挖的,算是大都城内的一条灌渠。
其次在景山寿皇殿东西两侧,有两座至今还没有对外开放的楼阁,这两座楼阁西侧的叫做兴庆阁,东侧的叫做集祥阁。两座楼阁建筑形制完全一致,上层为单檐四角攒尖顶,黄色琉璃瓦绿剪边覆顶。这一层为纯木质结构,楼阁的四周骑在下一层墙壁的墙头,做了一圈围廊。而一层的墙壁厚度达3.3米,这在古代建筑中十分罕见。由于这两座楼阁储存粮食,厚墙正是为了防止粮食积压形成外张力拱破墙体。
▍景山 集祥阁
这一带的出土文物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两座楼阁的功用。2006年初,在景山公园东花房的施工过程中,挖出了两个元代的官砝,其中一个上面刻有“三百斤”字样,另一个则刻有“五十斤”字样。官砝主要功能是称重大宗粮油米面等物品,说明这里曾经的确有粮仓,根据建筑结构,这两座粮仓应该就是如今的兴庆阁与集祥阁。
旧寿皇殿:见证皇储之争的明争暗斗
如今的寿皇殿,是清代乾隆年间重建的。明代寿皇殿在初建时为“游幸之地”,到了清代顺治年间,转变为“神宫”的功能。
顺治帝去世后曾在寿皇殿停灵,并最终在这里举行了火化的仪式。此后康熙年间,寿皇殿和观德殿作为皇帝“视射较士”的场所,即观摩射箭和考核读书人的地方。因为康熙帝在寿皇殿举办过很多活动,在康熙去世后,雍正帝将这里作为康熙帝的停灵场所,举办丧礼。正是在这场丧礼中,刚刚即位的雍正帝与他的弟弟十四阿哥胤禵(tí)发生了一次正面冲突。
▍寿皇殿 TAKEFOTO 供图
史料记载,十四阿哥对于自己没有能作为皇位继承人,最开始的态度还是耿耿于怀。历史上的胤禵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斥责八阿哥胤禩妄畜大志,企图谋害太子胤礽时,时年二十岁的胤禵挺身而出为八阿哥辩白,这件事情激怒了康熙帝,康熙帝险些在乾清门当着众皇子的面诛杀胤禵。多亏皇五子胤祺及时抱住康熙进行劝阻,胤禵才捡回来一条命,然而这并没有改变胤禵的性格。
康熙帝晚年任命胤禵为大将军王,管理西北军务。胤禵在接到康熙帝驾崩的消息后,火速赶回京城奔丧,得到的消息却是自己的亲哥哥已经即位称帝,此时的胤禵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了种种不满,而且这种表现,是冲着自己的哥哥。
胤禵的行为,被雍正皇帝一一记录在朱批奏折中。通过这些资料可以知道当时发生了哪些事。
首先,从西宁回到北京后,胤禵不先向自己的母亲和哥哥请安,竟然自己直接向文礼部询问自己该如何行礼。
其次,在康熙帝的丧礼上,胤禵见到雍正帝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手足情,甚至向皇帝无理取闹。在丧礼上,胤禵故意和雍正帝隔着非常远的距离向康熙帝的梓宫行礼。此时尴尬的雍正帝很想给自己和弟弟一个台阶下,主动往胤禵身旁走过去,希望胤禵也能凑到自己身边来并对自己行跪拜礼,然而胤禵对皇帝的用心无动于衷。此时,侍卫拉锡看出了皇帝的用意,便拽了一下胤禵,劝他上前行礼。没想到,胤禵来了个“总爆发”,跑到皇帝跟前当着众位大臣向皇帝大喊道:“我本来恭恭敬敬尽到自己的礼数,拉锡却对我拉拉扯扯,我是皇帝的亲弟弟,拉锡则是个下贱的人,我如果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请求皇帝您亲自处分我,但如果我今天没有任何过错,请求皇帝您将拉锡就地正法,以正国体!”胤禵如此冲动无礼,令雍正大为震惊。
▍寿皇殿 TAKEFOTO 供图
再次,在康熙帝的梓宫移往东陵安葬的途中,基于之前发生的若干起冲撞事件,雍正帝下旨对胤禵训诫。在雍正帝颁圣旨的时候,八阿哥胤禩从帐篷里走出来劝胤禵跪下接旨,没想到胤禵竟然遵从胤禩的指示跪拜。这一点让雍正帝不能容忍,想到丧礼上自己被胤禵顶撞得颜面尽无,而胤禵对于八阿哥则是言听计从,八阿哥又是雍正帝的死对头,愤怒至极的雍正皇帝采取了行动,在康熙皇帝梓宫奉安景陵后,胤禵便被扣留在清东陵。雍正三年(1725年),胤禵被押回京城,并被禁锢在寿皇殿,直到乾隆帝即位才最终获释。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皇帝觉得寿皇殿已建成一百多年,部分建筑太过沉旧,最重要的是,寿皇殿在景山之后偏东。于是乾隆皇帝借机重建,并将其迁至景山的中心位置,使之正好位于京城的中轴线之上。新的寿皇殿,在乾隆时期成为供奉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神御”之所。此后,有清一代,这里成为皇家祭祀祖先活动的场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