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芳谁唱得最好(曾经大火的小芳销声匿迹)
在1993年,毛宁一首《涛声依旧》火遍大江南北,同一时期还有一首很火的歌到现在却逐渐被人遗忘。
而这一首歌在当时可以说和毛宁的《涛声依旧》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了《涛声依旧》。
那一年,中国流行音乐年度的名称都是以这首歌命名,这首歌就是李春波的成名作《小芳》。
李春波原本是一位吉他手,他也因为这首歌的爆红而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就在《小芳》唱遍全国之后的1995年,李春波受到了春晚的邀请。
能登上春晚的舞台,无疑是一件荣幸的事情,可是,那一年的春晚并没有出现李春波的身影。
据说,是因为李春波不愿意以联唱的方式演唱《小芳》,节目组便以他不服从剧组安排为由,取消了他上春晚的资格,因此,各大平台都对他敬而远之,形成了一种变相封杀。
一夜之间,李春波就突然消失,荧幕里再也没有了他的身影,这一雪藏,就是整整三年的时光,只有他那首《小芳》随时出现在耳边,“小芳”也与“阿莲”、“九妹”、以及后来的“小薇”成为了现代的四大美女,只闻其名,不知其人。
这三年时间,本该是李春波事业的黄金时期,就因为自己的倔强,失去了整个人生的风光,当他再次出现,早已物是人非,错过了腾飞的当口。
而就在他人生最不如意的这个时候,偏偏祸不单行,李春波的父亲被下达病危通知书,本就举步艰难的他又不得不抛下自己手中的音乐,匆匆赶回老家,送别了父亲最后一程。
父亲的去世,让本就孝顺的他愧疚万分,后悔没有多用时间陪伴自己的父母,不久之后,他也病倒了,而陪在他身边的,就是他心里的那个“小芳”——王红。
从此以后,李春波远离了名利的追逐,一直守在母亲身边尽孝,他也和他的“小芳”组成了平静而又幸福的家庭,直到今天,他们依然是朋友眼中的模范夫妻,孩子心里的恩爱父母。
这么多年过去了,李春波的名字或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他也只在属于自己的角落里享受着温柔的时光,平静的日子。
或许有很多人为他感到惋惜,但仔细想想,这样平静的日子不正是人生真正的意义吗?
对于他,我有着由衷的敬意。
人生短暂,名利似烟,唯有真情不可负,父母不可违……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曾经的这些经典口水歌。
一、《小芳》的成名之旅
李春波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一个美丽的音乐梦想,沿街叫卖的笛子,老大爷手中的二胡,都能飘荡出优美的旋律,每每见到这些东西,他都会伸出好奇的小手去感受一番,总希望自己也能演奏出这些优美的旋律。
后来,邻居家小朋友有了一把吉他,他就经常跑到邻居家,玩不上也不打紧,就在一旁默默地看着邻居小朋友弹一些生硬的调子。
那时候,他姐姐刚开始工作,在一家国营企业当学徒,弟弟的这些举动都被她看在眼里,当她拿到第一笔工资,几乎花完所有工资给李春波买了一把吉他,而她的第一笔工资只有18元。
他的父母是老党员,在解放前就入了党,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后来知识分子下乡再造,哥哥姐姐们都成了知青。
有了吉他的李春波,空有爱慕,并不会弹奏,作为受过较好教育的哥哥姐姐们就教他弹吉他,他也就慢慢地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吉他手。
或许正是一家人对他无尽的关爱,让李春波非常在乎自己的父母亲人,也正是因为姐姐对自己的帮助,让他有感而发,创作了后来的《姐姐》这一首歌。
后来哥哥姐姐们成为知青,就给他讲述了当知青时期的那些心路历程,人间爱愁,颇让他触动。
李春波的这一首《小芳》就是以知青为背景而创作的歌曲,写的是知青下乡,遇上了心爱的姑娘,却又最终分离的故事,从歌声里,我们很容易看出:
在回城的那个晚上
我和她来到了小河旁
从未流过的泪水
顺着小河淌……
这一首歌,也恰恰表达了那一时期很多热血知青的情感历程。
当知青们结束下乡的人生旅程,一方面是回城的渴望,一方面却是他们难舍的爱情,多少人,在这两难的境地彷徨,陷入了痛苦与迷茫……
当《小芳》在1993年发行,迅速勾起了这部分人的美好回忆,它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许多人的人生河流,这一部分人,已经远离了他们曾经的“小芳”,有了新的工作,开始组建新的家庭,而那份回忆也随着《小芳》的旋律,荡漾在了大街小巷……
在90年代初,整个大城市里面都流行一种知青文化,大家所想的话题就是青春无悔,让历史来见证平凡,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农村,《小芳》也随着这种知青文化被迅速传唱,伴随他们回顾了那个年代。
谁知道,这首歌在完成之初,却并不为资本看好,觉得这首歌过于简单,没有内涵,相比较毛宁《涛声依旧》的那种极强的历史文化,简直就像口水歌。
当他把这首歌交给曾经的发小,谈谈看法,发小直接说:
“这也能唱?有点土!”
包括他周围的同学、同事听了,都觉得这首歌是有点土,估计会扑街。
这首歌在1992年就录制完成,他找了很多唱片公司,都不愿意出资发行。
李春波为此苦闷了很久,甚至怀疑自己,难道自己辛辛苦苦创作的歌曲就真的一文不值?
正当自己一筹莫展的时候,中国唱片广州唱片公司的李广平却留意了这一首歌,然后又找到陈小奇老师,两人合力举荐李春波的《小芳》。
或许有很多人不知道李广平和陈小奇老师,我说几个他们的作品你们就会感到震撼。
陈小奇是非常有名的词曲作家,我们熟知的《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高原红》等等,都经过了他的手,不是谱曲就是作词,或者两者都来。
李广平老师也是有名的音乐制作人、词作家,光头李进那一首《你在他乡还好吗》,以及甘萍演唱的《潮湿的心》、《没有月亮的晚上》都出自他的手。
李广平和陈小奇为了《小芳》还在唱片公司立下军令状,这才有了《小芳》的顺利发行。
虽然顺利发行,可是发行方依然不看好,第一期只做了3000盒的订单量,象征性地发行一下。(那时候音乐一般都做成磁带,80、90后可能都还记得这玩意儿。)
让发行方大为意外的是,这3000盒磁带很快被抢购一空,第二个月就追加到了10万,半年时间就已经过了百万的销量。
二、强强对决的两首经典
同一时期,毛宁也携带着《涛声依旧》席卷而来,并且因此一炮而红。
《涛声依旧》能红到经久不衰,有它的历史文化背书,张继的《枫桥夜泊》已然成为校园孩子倒背如流的名篇,《涛声依旧》取巧地用上了它,让人一听见歌声就回到了那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感受诗人的旷世孤寂。
月落乌啼,漫天霜痕,客船孤灯下的孤独游人,画面感扑面而来……
然而就是这么一首带着典故的歌曲,当时却并没能压住李春波这一首口水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当时的知青文化,那一时期,知青队伍正当壮年,所谓思想沉淀,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外衣的包裹,他们更怀念曾经的知青岁月。
这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芳》也因此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加上那时民众文化底蕴相对比较低,面对《小芳》这样一种情感小调,也更容易让人喜闻乐见,不论城里人还是农村人,都能轻松哼上几句。
而城里人却又有巨量的知青,因此这首歌也就红遍大江南北,超过了《涛声依旧》。
它们是两种不同的风格,一个偏向大众化,寻求那种简单纯粹,一个偏向抒情,追求一种高雅的艺术共鸣,都是经典。
《涛声依旧》就不用说了,值得源远流长,《小芳》即便是口水歌,也是掀起了一种通俗文化,一时间涌现出许多口水歌,像《大花轿》、《九妹》、《纤夫的爱》等等也都很快有了市场。
即便是口水歌,放在现在来看,依然吊打当今那些毫无营养的口水歌曲,通俗却不粗俗,成为当时的一种文化现象,红极一时。
而到了如今,《小芳》等一系列的口水歌却逐渐被人遗忘,不是它不够优秀了,而是唱歌的人和听歌的人已经老了,没有了青春,淡化了回忆,时光带走了他们曾经的激情……
当然,它们的唱作者也渐渐被人遗忘,忘却了他们曾经的辉煌。这也不必遗憾,是人文发展的使然。
整个1993年,音乐风云榜也因为《小芳》这首歌,被定为“小芳年”,李春波成为家喻户晓的城市民谣歌手,还被春晚邀请登台献唱,可是李春波过于执拗,不愿意同他人合唱这首歌,最终节目被春晚抹杀,成为许多人的遗憾。
而同是唱“口水歌”的火风、伊相杰等人,却在春晚载歌载舞,很是火了一把,即便潘长江这个业余歌手也把他那首《过河》唱得人尽皆知。
那几年,你随处都可以听到诸如这些歌词:
“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
“九九女儿红,撒向了南北西东,九九女儿红,埋藏了十八个冬……”
“我俩的情呀我俩的爱,在纤绳上荡悠悠……”
“春天里那个百花鲜,我和那妹妹把手儿牵……”
它们无一不是朗朗上口,简简单单,配合电视机里MV画面里漂亮又羞涩的女主角,很让人想入非非,像极了村口的小情侣在追求简单美好的爱情。
这些歌当时就这么魔性,一点也不像现在的都市女频,来不来就是富家子弟公子哥,身边总有无知少女投怀送抱。那时的憧憬就这么简单,越简单越美好。
随着时光流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追求越来越物质化,所需要的再也不是这些简单纯粹的小小心愿,又或者说,这些童话般的故事离我们越来越远,它们也就逐渐被整个时代遗忘。
在这样浮躁的世界里,人们追求的是娱乐化,或者是更深层次的内心共鸣,像《小芳》这样的口水歌难以达到我们内心的期盼,它们逐渐失去了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庸俗古怪的感官刺激,就像同样红极一时的《学猫叫》、《江南是哒》([捂脸]懒得打字母了)、《惊雷》等等,毫无逻辑与情感,纯属搞笑。
这一类歌曲同样不能持久留在人们心里,就像泡面,越吃越难吃,而那些能作为经典流传的歌曲,就像一杯老酒,永远值得回味,《涛声依旧》无疑就是这样的经典,当我们再次听到它的旋律,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经典的孤寂,任谁都抛不掉自己在世界里孤独的影子,内心的某种渴求。
当然,我说《涛声依旧》并非只说这一首歌,只是举个例子,经典的歌曲太多,只要你能多年不忘的,都能给你带来情感共鸣。
三、它们的唱作者又是怎样落幕的呢
作品是没有年龄的,而创作人却是有期限的。
无论你的作品是红极一时还是经久不衰,作为作者,都会成为永远的过去,有人幸运于自己的作品能一直被传唱,同样也有人因为作品被遗忘而逐渐默默无闻。
或许你能熟悉某个作品,却并不知道是谁的作品,越往后,越明显,除非被载入史册,让人铭记,而这样的可能性几乎微乎其微,即便如迈克尔杰克逊,我想,在若干年之后,依然被人遗忘。
历史洪流向来无情,你只能证明自己来过,却无法让它为你停留。
无论李春波这一类歌手,还是毛宁这样的杰出代表,都是殊途同归,各有各的劫数。
在李春波沉寂的那几年,可谓命运多舛,先是因为春晚的抹杀而让其它资本有意回避,不对他进行包装,而后又遇上父亲病逝,不得不回家尽孝,此后常年陪伴家人。
也正是那个时期,他还创作了另一首经典《一封家书》,这首歌以同样的方式娓娓道来,写出了一个远在他乡拼搏的孩子,对家庭,对父母的无尽思念与牵挂,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一封普通的信件,快递到了千家万户……
共情与共鸣就在这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感动无数打工人与家里的守荒者,甚至催生了陈星的那一首《流浪歌》。
可是没多久,李春波也病倒了,陪在他身边的是他在1993年认识的王红,而醉心于歌唱事业的李春波却久久没能给自己的这个“小芳”一个名分,好在两人一直不离不弃,终于在2015年的《蒙面歌王》中,李春波向王红求婚,淡漠了自己的歌唱生涯,一心围着家庭,也算幸福美满。
而他的辉煌也就永远定格在了《小芳》和《一封家书》上。
毛宁的人生就更灰暗了,他最为高光的时刻毫无疑问是和杨钰莹的CP组合,或许是人红是非多,传出性取向风波,街头遇刺事件,后来更是不堪重负传出吸毒,人生彻底陷入低谷,歌唱事业一落千丈。
好在他的经典歌曲一直萦绕在人们的耳畔,知名度依然远远高于李春波。
而他的家庭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出道前就已经结婚,但是后来却很少听闻关于他家庭的事,或许是离了吧。这里面的故事谁也不清楚,从种种迹象表明,现在的他应该是单身。那么幸与不幸,只有他自己最能感悟,人近老年,孤独在所难免,还是希望他能有幸福的晚年吧。
曾经的许多知名艺人,现在都已落幕,有的在家庭里获得慰藉,有的仍然保持单身,无论成家或没成家,都有自己的磕磕绊绊。
火风虽然有家庭和孩子,霍尊的事一样让他心难平。
尹相杰淡出人们的视线,一生就在唱那一首《纤夫的爱》,也是够忧伤了,好在都快老了,才在2021年得了一个小媳妇郭永美,在这之前也是感情纠葛不断。这个也没必要去讨论,人这一生,情感的事情在所难免,好与不好都是选择与经历。
这里我就不再逐个去深挖,不然就失去了本文的主要意思,我们还是往笼统的地方说。
我们不难看出,人这一生,能出一两个好作品是相当不容易的,大部分时候依然是人生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高光是动态,平凡生活才是常态。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即便是牛人也会释然,能在鲜花与掌声中享受,同样也要懂得在平凡的日子里感悟真实的人生。
其实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无趣的,欲望可以带给你硕果,也能给你带来别的烦恼,被欲望支配很苦,能正视自己的欲望很难,当你放过了自己,简单的生活也会是一种享受,在平凡的岁月里,心怀悲悯,一样有可为。
他们有过辉煌,也不代表就不能再创辉煌,即便不能,也要无愧于自己才好!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再写就太啰嗦了,也会越写越累,大家有什么想要说的就在评论区讨论吧,谢谢大家的浏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