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云怎么走红的 爆红5年后小马云
作者 | 芝士咸鱼
十点人物志原创
黑瘦、宽脸、扁嘴,5年前,7岁江西男孩范小勤因酷似马云走红全网,人送外号“小马云”。
马云本人也被相似度震惊,他转发范小勤的照片,“感觉自己在照镜子”。
蝴蝶轻轻扇动翅膀,马云的无心之举,为素不相识的农村男孩范小勤带来了一场巨大风暴。
▲ 小马云
他被自称“世界第一华人催眠大师”的男人带走,“大师”安排他住豪宅坐豪车,不断利用他的名气获利。
近期,有媒体爆出,正是上小学的年纪,12岁的范小勤已经近一年没有上学。
范小勤在生活中消失了,依然以“小马云”的形象活跃于各大视频网站。
“酷似马云男孩现状”这个话题,让范小勤再次置身风口浪尖上。
小马云消失了?
成为“小马云”之前,范小勤的生活很苦。
他住在江西省永丰县石马镇严挥村河山自然村,一级又一级的地名可以窥得故乡的偏远。
范小勤祖父去世,祖母老年痴呆,父亲范家发早年被蛇咬伤落下残疾,母亲患有智力障碍,这是一个相当贫苦的家庭。
转折发生在2015年,几张照片,将农村男孩范小勤带到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
严挥村的一位村民回乡时,发现了一个酷似马云的小男孩。村民一时兴起,随手拍了几张男孩照片,上传网络。
时任阿里总裁的马云,不知从哪儿看到范小勤照片,特意发条微博:
“乍看这小子,还以为是家里人上传了我小时候的照片。这英武的神态,我感觉自己是在照镜子啊。”
▲ 马云微博
明星脸不少,经过本人承认不多。擅长造势的阿里没有放过这个机会,次年双11晚会,他们特意请来范小勤,“小马云”由此诞生。
范小勤的意外走红惹来巨大争议,关于他的的传言四起,甚至有人逼捐马云,中央媒体点名批评:
“是不是长得像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的孩子,也可以去找他们要钱了?”
调侃和争议声中,范小勤火了。他被称作“真正靠脸吃饭的男人”,困顿的家庭也得到了大量关注。商家们想方设法利用“小马云”赚钱,每天都有很多人开车停在了范家门口。一部分人来捐款,另一部分人想让范小勤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
其中,一位自称“世界第一华人催眠大师”的刘远和他的工作人员把范小勤接走了,“大师”向范父承诺:
如果未来范小勤考上大学,他会一直供孩子读书,如果考不上,也会让小勤来自己公司上班。
团队为范小勤打造了两个响当当的人设:
企业家小马总,乡村贫困学生代言人。
这位“大师”究竟为培养范小勤做了什么呢?
“大师”将范小勤从江西带到了河北石家庄,范小勤如今住在学校附近最贵的小区,还有一位年轻漂亮的保姆专职照顾。
每天上下学,黑色奥迪停在小学门口,穿着时髦的范小勤在保姆和司机的照顾下缓缓下车,哥哥范小勇和同学都很羡慕他。
他常出席一些陌生场合,在一群成人中间,东张西望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只是一遍遍地重复着:“大家好,我是小马云”。
长期关注范小勤的人发现,几年来,范小勤身高没什么变化,还是瘦瘦小小的,没有长大的痕迹。
团队曾为打造“公益童星小马云”形象做过策划。先是让范小勤给另一个贫困的农村“冰花男孩”写信,承诺资助他到大学毕业,信里有不少都是拼音代替。
他们还曾在“大师”和团队的安排下见面,两个孩子在镜头下有些迷茫,经过大人们的指示,他们握手勾肩,范小勤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了对方。
▲ 冰花男孩
团队人员很快将这一幕拍了下来,拍完后,他们又将范小勤给出的红包拿了回来,解释,这只是一个道具。
“大师”透露,培养范小勤的目的是让公司“小马总”成为另一个阿里巴巴。可他对范小勤的培养和初衷背道而驰。
12岁,正是小升初的年纪,范小勤没有和同龄人那样坐在学校,而是穿梭于各种陌生场合,连九年制义务教育没完成就辍学了。
人们都说“小马云被养废了”。
没人知道这个孩子的未来会走向何方,只留看客唏嘘不已。
“小马云”事件背后有两层核心:一是关于贫困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困境。另外,一个普通人,仅凭借着和名人相似的脸获得流量,这合理吗?
如今看来,答案不难回答,一点也不合理。
在模仿秀和山寨明星爆红的时代,像范小勤这样靠一张“明星脸”爆红的大有人在。
风靡一时的模仿秀
2004-2014十年间,模仿秀类节目像是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先是现象级综艺《欢乐总动员》中开了一个新栏目《超级模仿秀》。节目组邀请民间素人模仿当红明星,很快成为收视王牌。
有人以面貌相似取胜,有人以声音相似取胜。
《超级模仿秀》的成功,让各地电视台纷纷效仿,东方卫视主打《中国达人秀》,有普通人模仿明星,湖南卫视推出《百变大咖秀》,让明星模仿其他明星,天津卫视更是推出《天下无双》,让普通人和明星同台竞技。
《天下无双》拍摄期间,节目组找来齐秦本人,齐秦感叹:“模仿者们太像‘齐秦’了,每次我都希望不要排在最后一名。”
▲ 齐秦录《天下无双》
各地电视台都推出了模仿秀节目的同时,一些商家举办大型活动也会邀请他们,让模仿秀一度风靡全国。
模仿秀的热度,持续了近十年。随着从业人群不断壮大,有些模仿者逐渐从单纯“模仿”演变成了山寨明星。
“模仿秀不都是“山寨明星”,山寨明星必定是模仿秀。”社会学家艾君曾为模仿秀和山寨明星做过定义:
不以商业演出为目的自娱自乐者,是模仿秀,而具有了一定知名度、为一定目的服务的模仿者则属于“山寨明星”。
2006年,一些从模仿秀出身的模仿者们聚集,组织了一个“中国山寨明星艺术团”,承接各类商演、演唱会、品牌代言,签约了600多名山寨明星。
这些山寨明星,多数从模仿秀起家,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农民,有工人、也有应届大学生,涵盖各个阶层。
周杰伦和刘德华是被模仿最多的对象。
模仿者们长着一张和明星相似的脸,又苦练模仿明星们的声音与平日动作,让他们看上去更像了。
▲ 山寨明星
一次“明星大杂烩”模仿秀上,周杰伦看到模仿者周展翅,惊叹“真的太像了。”
台湾华视做过刘德华模仿秀专场,邀请几位华仔的模仿者,从长相、唱歌几个维度评选,让刘德华本人选出最像的一位。
刘德华模仿者教海哗分享过一个故事:
他做过刘德华的替身,当他穿着电影里的戏服时,刘德华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坐下,后来他才知道,刘德华把他认成了另一个替身。
在不断的模仿与接近中,真与假的界限没那么分明。
经过不断被报道和节目带来的热度,这些模仿者们短时间内被赋予名利,成了真正的明星。
明星脸爆红的背后
模仿秀与山寨明星之所以能十余年不衰,不止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主要还得靠背后强大的商业力量助推。
古人云,钱能通神。钱能通神,亦能造神。
明星模仿的主要变现渠道是广告和三四线城市及县城的商演,小县城的商家请不起正牌明星,又想为活动造出声势。
山寨明星们成了最佳选择:“咖位”大,价位低。
其次是粉丝心理支撑,偶像遥不可及,哪怕花费高价去看演唱会,也只能远远瞄上一眼,山寨明星就不同了,他们随时能开见面会,粉丝可以近距离接近“偶像”。
人人都知道这是假的,但成本不高,足够诱人。
全中国有283个普通地级市,374个县级市,超过 1600个县,互联网独角兽们还没明白下沉市场是片广袤蓝海时,假德华和假杰伦们已经懂了。
《财经天下》的记者曾去采访相关人士,正版明星出场费动辄几十上百万,还不一定愿意来,山寨明星出场费通常在几千元到一两万元,才艺噱头一个不落。
对商家们而言,山寨明星比明星本人还要吃香。
山寨明星们也获得了实际利益,比较成熟的山寨明星,一个月能跑20多场商演,月收入高达25万。
在模仿秀节目《王者归来》里,评委问一位常年模仿梅艳芳的模仿者,年薪百万究竟是真是假?得到的回答很微妙:
“不说有没有100万,但如果我真的想赚100万,是很轻松的事。”
▲ 张丽
100万,多少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在山寨明星眼里像赚100块那样轻松。
事实上,生活不易,挣钱更难。
山寨明星们好不容易找到赚钱门路,麻烦紧跟其后,用明星名义开展商业活动,涉及侵权。
学者孟爱华解释,组织山寨明星模仿秀可能违反我国反不当竞争法。至于山寨明星模仿秀是否侵犯明星肖像权则需分开看待:
如果“山寨明星”只是以模仿取乐,没有侮辱明星,损害其名誉,不一定会牵涉到法律问题。他们若以明星名义从事商业活动,就侵犯了明星的民事权利,也对公众形成欺诈。
丁勇曾因模仿汪峰一夜成名,不但在外貌唱歌上模仿汪峰,5年前,汪峰向章子怡求婚时上,“假汪峰”丁勇还和一位“假章子怡”还原了求婚仪式,两人顶着汪章夫妇的脸为美容医院做代言。
▲ 丁勇
一怒之下,汪峰将丁勇告上法庭,索赔五十万。丁勇得知,第一时间拿起手机发微博:
“难道长得像也是我的错?“
此后,他的举动更是让人瞠目结舌,趁热打铁提高了自己的商演价格,从一场8000飙升到30000。
林俊杰模仿者范一贤也曾被林俊杰的唱片公司多次警告,出席商演时,宣传海报上称他“小林俊杰”,“林俊杰”占据主要部分,“小”字很容易被忽略。
▲ 范一贤
韩红看到报道曾为林俊杰发声:“欺人太甚!模仿秀我们能接受,但是你用“林俊杰”的名字欺骗消费者实在太无耻了。”
有人撰文调侃粉丝被忽悠去看“小林俊杰”的演出体验,“大概是吃着“康帅博”牛肉面,啃着“粤利粤”,喝着“脉劫”。”
模仿秀本身没什么错,但在利益推动下,离单纯的“模仿”越来越远。
当热度褪去
或许是山寨明星走红十年让人有些厌倦,也可能是互联网让任何奇观都显得平常,到了如今,山寨明星们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电视上很少再有模仿秀出现了,人们连电视也懒得看,其实他们没有消失,只是转向了新的舞台。
越来越多的模仿者出现在短视频平台上,山寨明星们从商演活动走向直播间,从代言广告变成带货。
只要和明星有张相似的脸,名利唾手可得。这在当代似乎依然适用。
在短视频平台上,“小丽颖”的粉丝超过600万,直播3天,据说光是打赏就超过百万。广东女孩何承熹酷似范冰冰,成功转型时尚博主,粉丝142万。
▲ 何承熹
没什么人再去模仿四大天王和周杰伦,毕竟天王迟暮,曾经的青春代言人周杰伦也成了孩子他爸,山寨界正当红的是“小鹿晗”、“小杨幂”和“小热巴”们。
有人统计,短视频网站的“山寨鹿晗”有60多位。
他们不需要精通表演才艺,只需要用相似角度,抓住热门话题就能在网络中脱颖而出。
我无法判断新一代的模仿者们能笑多久,早一代的模仿者已显落寞。
那位自称年薪百万轻松赚得的梅艳芳模仿者张丽,因无意间记错梅艳芳的一场演唱会时间,被情绪激动的铁杆粉丝们不断攻击。
也有人入戏太深,活在巨星们的昨日光环下,难以脱身。
双11晚会现场,范小勤原本沉默地跟着团队往前走,当马云出现在大屏幕时,范小勤突然高喊:“马云爸爸来了!马云爸爸来了!”
除了那条微博和营销活动,他和真正的马云没有任何关系,范小勤此生或许都要背着“小马云”的名号度过。
小勤年纪太小,难以区分虚拟现实很正常,扮演刘德华20年的教海哗入戏更深。
为了保持和刘德华相似脸庞,多年来,教海哗始终保持着苗条身材,时刻注意形象,造型自己打理,脸上不见皱纹。
▲ 教海哗
需要做重大决策前,他会先问自己,如果刘先生在这里,他会怎么做?
教海哗一度觉得自己在替刘德华圆梦,县城演出后,粉丝明明知道他是假刘德华,演出结束,他们依然会大哭,追着车跑。
教海哗经历过模仿秀大火的年代,为了适应和摸索新的环境,也曾试着和年轻人一样用短视频作为新的谋生方式。
他总觉得绕不过脑子那道弯:
“演员只能服务于这种小视频,总觉得……”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学者王琬瑜总结过这种心理,“无论出自个人兴趣还是市场需要,对大众喜爱的事物进一步地模仿接近,在这个过程中,将本我尽可能地消灭,模拟出一个虚幻的“我”。”
学者生,像者死。“本我”消失后,模仿者们往往丧失了创造力,这也是模仿秀演员难以持久的原因。
作家马克斯韦尔·莫尔兹在《人生的支柱》里写到:
无论何时,你都只应“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哪怕被模仿的名人本人,也不可能始终停留当红时刻,活在名人光环和阴影之下的模仿者们,更难长久立足。
模仿他人或许能获得短期利益,无法成为生存的立身之本。
你可以冒充别人的面孔,却无法盗走他的人生。
点【在看】,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路。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参考资料:
1.澎湃新闻《“消失”的小马云》
2.极昼工作室《制造“小马总”》
3.每日人物《“刘德华”在三河》
4.毛志成《悲哀的“模仿秀”》
5.田维纲、张亚敏《超级模仿秀造就了电视节目“套娃”》
6.音乐先声《拼多多版”林俊杰们的山寨生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