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作文用什么顺序写的(写作100法记叙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议论和说明的文章,也离不开记叙,也有记叙顺序问题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并非仅仅能使文章脉络清楚,巧妙的记叙顺序,还能使文章跌宕多姿曲折动人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从头至尾依次记叙这种记叙方法可以把头绪纷繁过程复杂的事件交待得井井有条这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记叙方法19.时间推移法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作为记叙的顺序,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文章段落先后的安排和事件发展时间的推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能把某事的来龙去脉记叙清楚,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例如《张衡传》一文的顺序是这样安排的:少年时代(公元78年一—公元89年)永元年间(公元89年——公元104年)安帝时期(公元107年一—公元125年)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永和初年(公元136年)由此可见,文章的先后顺序是按年代的先后顺序安排的,使读者对张衡的一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0.空间变换法以空间变换作为记叙顺序这种空间变换的次序是以作者记叙的方便为原则的,并非观察的实际顺序例如《威尼斯》一文的记叙顺序是这样安排的:(1)全城概况(2)圣马克方场钟楼俯瞰(3)圣马克方场风光(4)圣马克方堂(5)公爷府(6)威尼斯运河(7)圣罗珂堂和佛拉利堂(8)圣马克方场东面的公园(9)威尼斯的特产从这个顺序来看,作者所考虑的只是把威尼斯的面貌绍清楚,决非作游历和观察的顺序这样写,比实际观察和游历的顺序便捷得多,使读者通过文章了解,比实地游历要少费许多周折21.时空结合法把时间顺序和空间变换顺序合二为一来记叙这种写法适合于登山、航行等自然顺序很强的题材,以时间推移为序也正好和空间变换的顺序相吻合;以空间变换为序也恰好符合时间推移的顺序例如《长江三峡》一文的记叙顺序是这样的:(1)过瞿塘峡(天微明至八点三十分)(2)过峡(八点二分至十点)(3)过牛ロ(十点至十点半)(4)过西陵峡(十点半至十一点十五分)(5)到崆岭滩(十ー点十五分至中午)从这个记叙顺序看,空间变换正好和时间推移相吻合,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记叙的顺序是顺理成章的22.情节发展法以事件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作为文章的顺序这样写可以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全过程,步步深入,引人入胜例如《项链》一文的记叙顺序是这样安排的:(1)路瓦栽夫人的苦闷(2)为参加宴会做衣裳(3)借项链(4)丢失项链(5)赔偿项链(6)十年的还债生活(7)真相大白这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环环相扣,如果不用情节的发展为记叙的顺序,故事支离破碎,读者关心路瓦栽夫入命运的情绪也会被冲淡,大大降低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故事性很强的、自然顺序性强的题材适合使用这个写法但是,如果有的题材这样写显得平淡、燥,那就要选用其他的方法了倒叙不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把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情节提到前边来写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快地揭示矛盾、展开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23.回忆法由某事或某物引起回忆,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的始末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是这样的: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文章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作者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并且还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关系,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者不能不急切地想看到作者的回忆如果此事按顺序来记,开始不过是一般的一件小小的交通问题,读者不会过于关注,直到知道是周总理送来的衬衫オ会引起兴趣这样,文章的效果就差得多了所以,凡是遇到按自然顺序来写显得乏味的题材,就可以考虑是否可用回忆法来试一试24.因果倒置法先写出结局,然后再写原因和经过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自然过程,发生就是“因”,结局就是“果”,因在前,果在后可是有的题材,这样写不能迅速展开矛盾,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把因和果的顺序调换一下,先把果写出来,使读者或惊、或喜、或疑、或叹,他们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结局呢?他们会一口气地读下去例如《祝福》一文的顺序是这样安排的:1)祥林嫂在祝福前夕死去2)祥林嫂来鲁镇做工被夫家抢回3)祥林嫂改嫁4)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从这个顺序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把结局提到原因的前边去了,读者先了解了结局,对祥林嫂产生了同情,同时就产生了疑问,祥林嫂为什么在祝福前夕悲惨地离开人世呢?如果用顺叙的方法来写这篇文章,感人效果就差得多了25.后事前提法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欲,为了叙述方便,把所记事件发过程中的某个情节提到前边来写例如《第二次考试》一文是这样安排顺序的:1)苏教授发现陈伊铃复试成绩不如初试2)陈伊铃初试的情况3)陈伊铃复试的情况4)苏教授进行调查5)苏教授决定录取陈伊铃这个记叙顺序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情节提到了前边,目的是一开始就揭示出矛盾,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果这个题材用顺叙的方法来写,那要等写到复试时才展开了矛盾,读者对前边的记叙就不大感兴趣如果用因果倒置法来写,读者知道陈伊铃已被录取,也就不再关心她初试如何、复试如何了插叙在记叙过程中,为了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暂停记叙,加上简短的插话,然后再继续记叙这临时插入的话就叫插叙26.知识插叙行文中,在读者遇到知识性障碍时,插入有关的知识例如《冯婉贞》: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当时“开火”一词,因火器刚刚由侵路军带入中国,未被群众所理解,所以有必要用插叙介绍这一知识插叙用得好了,读者非但不觉得记叙的中断,反而会读得更加顺畅但是,使用插叙切忌字数太多,节外生枝反倒破坏了文意的连贯性27.交待插叙行文中,作者以临时插话的方式对前文未及详叙的情节作交待这种临时交待因为用字不多,又及时说明了读者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所以,不会影响文章连贯的气例如《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因为前文曾有过“范增说项王曰……”,后文又称范增为亚父,必须用插叙交待清楚28.注释插叙在读者可能产生疑问或遇到阅读障碍的地方,加上注释性的插话这种注释性的插话一般都用括号括起来如果括号正好在一个句读的后面,读的时候可以当成正文读出来,如果括号用在句读中间,连起来念就念不成句了,那是只供阅读时参考的,读时可以不必读出来例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这个地下印刷所是1903年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建立的先由罗斯托玛乞维列出面买下这块地皮,向第比利斯市政府工务局领了营造住宅的执照,就顾工开一个地穴(一般的住宅都有地下室,盖房子先开地下室,没有什么叫人怀疑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地下室,宽五步,长十步快开好的时候,罗斯托玛乞维列说钱不凑手,把工人辞退了,告诉他们等筹足了钱再来盖房子这当儿,同志们就把印刷机拆开了,零零碎碎地运进地穴这个注释插叙正好用在一个句读的末尾,读的时候可以读出来29.按语插叙作者在行文中加入带有评论性质的插话,这个插话是针对某一问题的,不当即评论一下,过后再为这个小问题添加几句,会显得文章结构松散,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当即插叙一笔,既解决了向题,又不影响文章的结构和气势例如《鲁迅的精神》:旧势力的虚伪的中庸,说些鬼话来羼杂在科学里,调和一下,鬼混一下,这正是它的诡计其实这斗争的世界,有些原则上的对抗事实上是决不会有调和的所谓调和只是敌人的缓兵之计狗可怜到落水,可是它爬出来仍旧是狗,仍旧要咬你,只要有可能的话所以“要打就得打到底”——对于一切种种黑暗的旧势力都应当这样但是死气沉沉的市侩,——其实他们对于在自己手下讨生活的人ー点儿也不死气沉沉,——表面上往往会对所谓弱者“表同情”,事实上他们有意的无意的总在维持着剥削制度这段话里,“死气沉沉的市侩”一语后面,夹在两个破折号中间的文字,就是按语式的插叙是顺手捎带对“死气沉沉的市侩”的本质的揭露,这种按语插叙可以和正文连读,但语调稍低,音量稍小,速度稍快,以示和正文的区别补叙为了突出主线、推进情节,暂时略去某一细节,待行文至一段落或记叙完毕时,再补充记叙前文略去的部分这种写法称为补叙运用补叙不但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脉络分明,还可以构成曲折,使文章生动引人30.补叙前情行文至某处,对前文略去的细节找补一笔例如《陈涉世家》,在记叙了陈胜吴广利用鱼腹帛书制造了陈胜为王的與论之后,补叙道:“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吴广和士卒的关系好,本来是发生在此事之前的,为什么不在前文写出来而放在此处再补叙呢?因为前文写这一笔,对推进情节突出主线不利,也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前文将这一细节略去而放在此处补叙,这一细节就和“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紧密地配合起来了可见,补叙并非前文有所忽略,疏漏了某个细节,后来想起来了,再行找补补叙是有意安排的,前文有意地略去,后文有意地找补31,补叙前因为使文章曲折动人,前文将某事缘起部分略去,使之突然出现,读者或惊或喜,或疑或惧,后文适当之处再补叙前因例如《失街亭》有这样一段记叙:王平、魏延径奔列柳城,来投高翔此时高翔闻知街亭有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 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复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待 天色将晚,分兵三路魏延引兵先进,径到街亭,不见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轻进, 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在何处,正没理会,却不见王 平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声震地,魏兵齐出,把魏延、高翔围在垓心 二人往来冲突,不得脱身忽听得山坡后喊声若雷,一彪军杀入,乃是王平,救了 高、魏二人,径奔列柳城来比及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旗上大书“魏 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来取街亭;闻 知司马懿、张成了此功,遂引兵径袭列柳城正遇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者极 多魏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来这段记叙中,郭淮杀奔列柳城一事,是与王平、高翔、魏延三将劫魏寨想再复街亭同时发生之事,行文中故意略去不写,这样,写到三将再复街亭被挫奔列柳城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显得惊险,然后再补叙列柳城这股魏军的来因如果在三将劫塞时,作者当时向读者交待了郭淮这只人马已杀奔列柳城了,后文写到三将在列柳城下突遇魏军,读者因已知晓此事,那就一点也不觉得惊险,也不觉得奇怪了那么这段记叙就会兴味索然可见补叙部分,是作者精心设计有意略去的,并非因作者的疏忽而漏的,这和构思马虎丢三落四补不胜补毫无共同之处分叙对头纷的事件分头记叙叫分叙世界上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彻底了解某一事物,要一点一点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我们要把复杂的事物记叙出来,必须用分叙的方法我们会分叙了,不管某事物千头万绪,逐个地写下去,最终也会把它写清整的32.逐个分叙对于复杂的场面采取逐个分叙的方法,当读者把每个局部都了解了,也就形成了对全豹的认识例如西湖,它不象一个可运于掌股的小物件那样,可以一览无余,要想把它写出来,只能一部分一部分逐个来写,《西湖漫笔》记了这几件:西湖烟雨雨中灵隐漫步苏堤花港观鱼湖上荡舟作者分几组镜头,平行地一一分叙,使人阅读之后再加以梳理、想象,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对西湖的总的印象有了这个方法,不管多么复杂的事物就都可以记叙清楚了33.平行分叙同一时间里发生许多事或同一件事在同一时间中出现若干枝节,则使用分叙法使各个头绪同时展开这种写法,虽然是把某一事写至某处,暂时按下,再写与此同时发生的另一事如何发展,但只要把时间、地点的变换交待清楚,各个枝节就可以平行发展,读者也就可以了解事件的全过程或全豹例如《为了六十ー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二月二日这一天,就平行分叙了公社医院抢救病人和县委指挥抢救、寻找药品的情形34.交叉分叙一件事情,主干分出的若干分支交会于某点,又重新分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使文章曲折多姿例如《荆轲刺秦王》有如下些平行和交插的分支:秦破赵威胁燕国荆轲献计燕丹樊于期献首得赵夫人匕首选秦武阳为副从这个图解来看,秦是一个分支、燕是一个分支,燕这个分支又分成若干小分支,这些小分支会合之后即发展到易水送行,再和秦这一分支会合于刺秦王这一点用交插分叙法,就可以把一件错综的事记叙得井井有条35.归类分叙遇到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的题材,采用把事件归类合并,分类逐个记叙的方法,可以使记叙灵活而有条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文章的内容每一类事件可以拟一个小标题,也可以不用小标题例如《天山景物记》把天山的景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别来分叙:雪峰-溪流-森林-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天然湖与果子沟这种分类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起来灵活方便使用归类分叙,要尽量把类型分得科学,避免各类之间互相渗透或差別不明显,使读者越看越糊涂追叙记叙某事至某处,向读者介绍此事开始之前的情况,这就叫追叙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写文章时,就不必从最早的事情写起了我们可以从最容易展开矛盾的地方写起,行文中用到矛盾开始之前的情况,再向前追叙36.追叙身世记叙某人某事至某处时,为了使读者对主人公有更深入的了解,把人物的历史追叙一下例如《党员登记表》写到黄淑英给老赵同志送饭时追叙了她的身世:她是铁匠黄老吉的女儿,四年以前,当她的父亲被国民党的投敌军队赵保原部杀害了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呢,整天价跟着妈妈到山上割草打柴,到四乡里讨饭现在,她已经长成为大姑娘了,而且,她和她的死了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这一段对黄淑英身世的追叙,为她以后为保存党员登记表而光荣献身,做好铺垫,使黄淑英的艺术形象更加丰满37.追叙前情记叙中,把此事发生之前的某些情况介绍给读者,可以帮助读者对事件的内容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例如《党员登记表》写到黄淑英思索老赵被敌人押走的暗示时,追叙了以前黄淑英特別善于猜谜语的事这段追叙为黄淑英猜中老赵同志的心事找到并保藏党员登记表打下了基础但是,如果不用追叙,势必得从黄淑英小时侯和伴伴们猜谜语写起这样写,不能很快展开矛盾,吸引不了读者的注意力38.追叙前因为迅速推进情节、展开矛盾,先将某事推出,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再对此事发生的原因出交待例如《党员登记表》先写黄淑英在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冒着危险给老赵去送饭,使矛盾迅速展开,接着再追叙为什么要去送饭:“昨天夜里,区委书记老赵来到了黄家夼,藏在南山坡上黄文良老头子的场院屋里,因为这儿是敌占区,他不能在白天出来活动,所以整整一天没吃到饭”这样写,比先写老赵来了再写黄淑英送饭曲折得多,生动得多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追叙、补叙、倒叙、插叙,容易混淆下面,我们把这四种方法比较一下,它们是不难搞清楚的追叙和补叙,都是行文至某处找补前文,但它们明显地区别于倒叙倒叙是指整篇文章的结构而言的,倒叙是把结局置于原因和经过之前追叙和补叙则在顺叙和倒叙中均可使用我们不能根据某一篇文章有追叙和补叙就称这篇文章为倒叙追叙和补叙两者也是有明显区別的从时间上说,追叙所找补的事,是所记事件开始之前的事,这才能称其为“追”;补叙所找补的事,是所记事件开始之后,行文中时略去的事,后文再找补,才称其为“补”这二者也有相同点,它们都是所记事件的组成部分插叙明显地区别于追叙和补叙,插叙的内容和所记事件有关,但它并事件的组成部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般作文用什么顺序写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般作文用什么顺序写的
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议论和说明的文章,也离不开记叙,也有记叙顺序问题。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并非仅仅能使文章脉络清楚,巧妙的记叙顺序,还能使文章跌宕多姿曲折动人。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从头至尾依次记叙。这种记叙方法可以把头绪纷繁过程复杂的事件交待得井井有条。这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记叙方法。19.时间推移法。以事件发生的先后作为记叙的顺序,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文章段落先后的安排和事件发展时间的推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能把某事的来龙去脉记叙清楚,给人以清晰完整的印象。例如《张衡传》一文的顺序是这样安排的:少年时代(公元78年一—公元89年)永元年间(公元89年——公元104年)安帝时期(公元107年一—公元125年)阳嘉元年(公元132年)永和初年(公元136年)由此可见,文章的先后顺序是按年代的先后顺序安排的,使读者对张衡的一生有一个清晰的了解。20.空间变换法。以空间变换作为记叙顺序。这种空间变换的次序是以作者记叙的方便为原则的,并非观察的实际顺序。例如《威尼斯》一文的记叙顺序是这样安排的:(1)全城概况(2)圣马克方场钟楼俯瞰(3)圣马克方场风光(4)圣马克方堂(5)公爷府(6)威尼斯运河(7)圣罗珂堂和佛拉利堂(8)圣马克方场东面的公园(9)威尼斯的特产从这个顺序来看,作者所考虑的只是把威尼斯的面貌绍清楚,决非作游历和观察的顺序。这样写,比实际观察和游历的顺序便捷得多,使读者通过文章了解,比实地游历要少费许多周折。21.时空结合法。把时间顺序和空间变换顺序合二为一来记叙。这种写法适合于登山、航行等自然顺序很强的题材,以时间推移为序也正好和空间变换的顺序相吻合;以空间变换为序也恰好符合时间推移的顺序。例如《长江三峡》一文的记叙顺序是这样的:(1)过瞿塘峡(天微明至八点三十分)(2)过峡(八点二分至十点)(3)过牛ロ(十点至十点半)(4)过西陵峡(十点半至十一点十五分)(5)到崆岭滩(十ー点十五分至中午)从这个记叙顺序看,空间变换正好和时间推移相吻合,把二者结合起来作为记叙的顺序是顺理成章的。22.情节发展法。以事件情节发展的自然顺序作为文章的顺序。这样写可以使读者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全过程,步步深入,引人入胜。例如《项链》一文的记叙顺序是这样安排的:(1)路瓦栽夫人的苦闷(2)为参加宴会做衣裳(3)借项链(4)丢失项链(5)赔偿项链(6)十年的还债生活(7)真相大白这个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环环相扣,如果不用情节的发展为记叙的顺序,故事支离破碎,读者关心路瓦栽夫入命运的情绪也会被冲淡,大大降低了文章的表达效果。故事性很强的、自然顺序性强的题材适合使用这个写法。但是,如果有的题材这样写显得平淡、燥,那就要选用其他的方法了。倒叙不完全按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把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情节提到前边来写。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尽快地揭示矛盾、展开情节,吸引读者的注意。23.回忆法。由某事或某物引起回忆,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的始末。例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开头是这样的: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良衬衫。这不是一件普通的衬衫。这衬衫,凝聚着敬爱的周总理对工人群众的阶级深情。每当我看到它,周总理那高大光辉的形象就浮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回想起那激动人心的往事。文章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作者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的确良衬衫,并且还和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关系,这倒底是怎么回事呢?读者不能不急切地想看到作者的回忆。如果此事按顺序来记,开始不过是一般的一件小小的交通问题,读者不会过于关注,直到知道是周总理送来的衬衫オ会引起兴趣。这样,文章的效果就差得多了。所以,凡是遇到按自然顺序来写显得乏味的题材,就可以考虑是否可用回忆法来试一试。24.因果倒置法。先写出结局,然后再写原因和经过。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有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等几个自然过程,发生就是“因”,结局就是“果”,因在前,果在后。可是有的题材,这样写不能迅速展开矛盾,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把因和果的顺序调换一下,先把果写出来,使读者或惊、或喜、或疑、或叹,他们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结局呢?他们会一口气地读下去。例如《祝福》一文的顺序是这样安排的:1)祥林嫂在祝福前夕死去2)祥林嫂来鲁镇做工被夫家抢回3)祥林嫂改嫁4)祥林嫂第二次来鲁镇从这个顺序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把结局提到原因的前边去了,读者先了解了结局,对祥林嫂产生了同情,同时就产生了疑问,祥林嫂为什么在祝福前夕悲惨地离开人世呢?如果用顺叙的方法来写这篇文章,感人效果就差得多了。25.后事前提法。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欲,为了叙述方便,把所记事件发过程中的某个情节提到前边来写。例如《第二次考试》一文是这样安排顺序的:1)苏教授发现陈伊铃复试成绩不如初试2)陈伊铃初试的情况3)陈伊铃复试的情况4)苏教授进行调查5)苏教授决定录取陈伊铃这个记叙顺序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情节提到了前边,目的是一开始就揭示出矛盾,引起读者的兴趣。如果这个题材用顺叙的方法来写,那要等写到复试时才展开了矛盾,读者对前边的记叙就不大感兴趣。如果用因果倒置法来写,读者知道陈伊铃已被录取,也就不再关心她初试如何、复试如何了。插叙在记叙过程中,为了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暂停记叙,加上简短的插话,然后再继续记叙。这临时插入的话就叫插叙。26.知识插叙。行文中,在读者遇到知识性障碍时,插入有关的知识。例如《冯婉贞》: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当时“开火”一词,因火器刚刚由侵路军带入中国,未被群众所理解,所以有必要用插叙介绍这一知识。插叙用得好了,读者非但不觉得记叙的中断,反而会读得更加顺畅。但是,使用插叙切忌字数太多,节外生枝反倒破坏了文意的连贯性。27.交待插叙。行文中,作者以临时插话的方式对前文未及详叙的情节作交待。这种临时交待因为用字不多,又及时说明了读者阅读时产生的疑问,所以,不会影响文章连贯的气。例如《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因为前文曾有过“范增说项王曰……”,后文又称范增为亚父,必须用插叙交待清楚。28.注释插叙。在读者可能产生疑问或遇到阅读障碍的地方,加上注释性的插话。这种注释性的插话一般都用括号括起来。如果括号正好在一个句读的后面,读的时候可以当成正文读出来,如果括号用在句读中间,连起来念就念不成句了,那是只供阅读时参考的,读时可以不必读出来。例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这个地下印刷所是1903年在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下建立的。先由罗斯托玛乞维列出面买下这块地皮,向第比利斯市政府工务局领了营造住宅的执照,就顾工开一个地穴(一般的住宅都有地下室,盖房子先开地下室,没有什么叫人怀疑的)。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地下室,宽五步,长十步。快开好的时候,罗斯托玛乞维列说钱不凑手,把工人辞退了,告诉他们等筹足了钱再来盖房子。这当儿,同志们就把印刷机拆开了,零零碎碎地运进地穴。这个注释插叙正好用在一个句读的末尾,读的时候可以读出来。29.按语插叙。作者在行文中加入带有评论性质的插话,这个插话是针对某一问题的,不当即评论一下,过后再为这个小问题添加几句,会显得文章结构松散,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当即插叙一笔,既解决了向题,又不影响文章的结构和气势。例如《鲁迅的精神》:旧势力的虚伪的中庸,说些鬼话来羼杂在科学里,调和一下,鬼混一下,这正是它的诡计。其实这斗争的世界,有些原则上的对抗事实上是决不会有调和的。所谓调和只是敌人的缓兵之计。狗可怜到落水,可是它爬出来仍旧是狗,仍旧要咬你,只要有可能的话。所以“要打就得打到底”——对于一切种种黑暗的旧势力都应当这样。但是死气沉沉的市侩,——其实他们对于在自己手下讨生活的人ー点儿也不死气沉沉,——表面上往往会对所谓弱者“表同情”,事实上他们有意的无意的总在维持着剥削制度。这段话里,“死气沉沉的市侩”一语后面,夹在两个破折号中间的文字,就是按语式的插叙。是顺手捎带对“死气沉沉的市侩”的本质的揭露,这种按语插叙可以和正文连读,但语调稍低,音量稍小,速度稍快,以示和正文的区别。补叙为了突出主线、推进情节,暂时略去某一细节,待行文至一段落或记叙完毕时,再补充记叙前文略去的部分。这种写法称为补叙。运用补叙不但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脉络分明,还可以构成曲折,使文章生动引人。30.补叙前情。行文至某处,对前文略去的细节找补一笔。例如《陈涉世家》,在记叙了陈胜吴广利用鱼腹帛书制造了陈胜为王的與论之后,补叙道:“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一句。吴广和士卒的关系好,本来是发生在此事之前的,为什么不在前文写出来而放在此处再补叙呢?因为前文写这一笔,对推进情节突出主线不利,也不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所以前文将这一细节略去而放在此处补叙,这一细节就和“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紧密地配合起来了。可见,补叙并非前文有所忽略,疏漏了某个细节,后来想起来了,再行找补。补叙是有意安排的,前文有意地略去,后文有意地找补。31,补叙前因。为使文章曲折动人,前文将某事缘起部分略去,使之突然出现,读者或惊或喜,或疑或惧,后文适当之处再补叙前因。例如《失街亭》有这样一段记叙:王平、魏延径奔列柳城,来投高翔。此时高翔闻知街亭有失,尽起列柳城之兵前来救应,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 事。高翔曰:“不如今晚去劫魏寨,再复街亭。”当时三人在山坡下商议已定。待 天色将晚,分兵三路。魏延引兵先进,径到街亭,不见一人,心中大疑,未敢轻进, 且伏在路口等候。忽见高翔兵到,二人共说魏兵不知在何处,正没理会,却不见王 平兵到。忽然一声炮响,火光冲天,鼓声震地,魏兵齐出,把魏延、高翔围在垓心。 二人往来冲突,不得脱身。忽听得山坡后喊声若雷,一彪军杀入,乃是王平,救了 高、魏二人,径奔列柳城来。比及奔到城下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旗上大书“魏 都督郭淮”字样。原来郭淮与曹真商议,恐司马懿得了全功,乃分淮来取街亭;闻 知司马懿、张成了此功,遂引兵径袭列柳城。正遇三将,大杀一阵。蜀兵伤者极 多。魏延恐阳平关有失,慌与王平、高翔望阳平关来。这段记叙中,郭淮杀奔列柳城一事,是与王平、高翔、魏延三将劫魏寨想再复街亭同时发生之事,行文中故意略去不写,这样,写到三将再复街亭被挫奔列柳城时“城边早有一军杀到”显得惊险,然后再补叙列柳城这股魏军的来因。如果在三将劫塞时,作者当时向读者交待了郭淮这只人马已杀奔列柳城了,后文写到三将在列柳城下突遇魏军,读者因已知晓此事,那就一点也不觉得惊险,也不觉得奇怪了。那么这段记叙就会兴味索然。可见补叙部分,是作者精心设计有意略去的,并非因作者的疏忽而漏的,这和构思马虎丢三落四补不胜补毫无共同之处。分叙对头纷的事件分头记叙叫分叙。世界上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我们要彻底了解某一事物,要一点一点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我们要把复杂的事物记叙出来,必须用分叙的方法。我们会分叙了,不管某事物千头万绪,逐个地写下去,最终也会把它写清整的。32.逐个分叙。对于复杂的场面采取逐个分叙的方法,当读者把每个局部都了解了,也就形成了对全豹的认识。例如西湖,它不象一个可运于掌股的小物件那样,可以一览无余,要想把它写出来,只能一部分一部分逐个来写,《西湖漫笔》记了这几件:西湖烟雨雨中灵隐漫步苏堤花港观鱼湖上荡舟作者分几组镜头,平行地一一分叙,使人阅读之后再加以梳理、想象,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对西湖的总的印象。有了这个方法,不管多么复杂的事物就都可以记叙清楚了。33.平行分叙。同一时间里发生许多事或同一件事在同一时间中出现若干枝节,则使用分叙法使各个头绪同时展开。这种写法,虽然是把某一事写至某处,暂时按下,再写与此同时发生的另一事如何发展,但只要把时间、地点的变换交待清楚,各个枝节就可以平行发展,读者也就可以了解事件的全过程或全豹。例如《为了六十ー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二月二日这一天,就平行分叙了公社医院抢救病人和县委指挥抢救、寻找药品的情形。34.交叉分叙。一件事情,主干分出的若干分支交会于某点,又重新分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使文章曲折多姿。例如《荆轲刺秦王》有如下些平行和交插的分支:秦破赵威胁燕国荆轲献计燕丹樊于期献首得赵夫人匕首选秦武阳为副从这个图解来看,秦是一个分支、燕是一个分支,燕这个分支又分成若干小分支,这些小分支会合之后即发展到易水送行,再和秦这一分支会合于刺秦王这一点。用交插分叙法,就可以把一件错综的事记叙得井井有条。35.归类分叙。遇到内容繁杂,时间跨度大的题材,采用把事件归类合并,分类逐个记叙的方法,可以使记叙灵活而有条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文章的内容。每一类事件可以拟一个小标题,也可以不用小标题。例如《天山景物记》把天山的景物分成以下几个类别来分叙:雪峰-溪流-森林-野花迷人的夏季牧场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天然湖与果子沟这种分类方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写起来灵活方便。使用归类分叙,要尽量把类型分得科学,避免各类之间互相渗透或差別不明显,使读者越看越糊涂。追叙记叙某事至某处,向读者介绍此事开始之前的情况,这就叫追叙。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写文章时,就不必从最早的事情写起了。我们可以从最容易展开矛盾的地方写起,行文中用到矛盾开始之前的情况,再向前追叙。36.追叙身世。记叙某人某事至某处时,为了使读者对主人公有更深入的了解,把人物的历史追叙一下。例如《党员登记表》写到黄淑英给老赵同志送饭时追叙了她的身世:她是铁匠黄老吉的女儿,四年以前,当她的父亲被国民党的投敌军队赵保原部杀害了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十五岁的小孩子呢,整天价跟着妈妈到山上割草打柴,到四乡里讨饭。现在,她已经长成为大姑娘了,而且,她和她的死了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了。这一段对黄淑英身世的追叙,为她以后为保存党员登记表而光荣献身,做好铺垫,使黄淑英的艺术形象更加丰满。37.追叙前情。记叙中,把此事发生之前的某些情况介绍给读者,可以帮助读者对事件的内容了解得更深入更全面。例如《党员登记表》写到黄淑英思索老赵被敌人押走的暗示时,追叙了以前黄淑英特別善于猜谜语的事。这段追叙为黄淑英猜中老赵同志的心事找到并保藏党员登记表打下了基础。但是,如果不用追叙,势必得从黄淑英小时侯和伴伴们猜谜语写起。这样写,不能很快展开矛盾,吸引不了读者的注意力。38.追叙前因。为迅速推进情节、展开矛盾,先将某事推出,然后在适当的地方再对此事发生的原因出交待。例如《党员登记表》先写黄淑英在个风雪交加的早晨冒着危险给老赵去送饭,使矛盾迅速展开,接着再追叙为什么要去送饭:“昨天夜里,区委书记老赵来到了黄家夼,藏在南山坡上黄文良老头子的场院屋里,因为这儿是敌占区,他不能在白天出来活动,所以整整一天没吃到饭。”这样写,比先写老赵来了再写黄淑英送饭曲折得多,生动得多。本文介绍的几种方法,追叙、补叙、倒叙、插叙,容易混淆。下面,我们把这四种方法比较一下,它们是不难搞清楚的。追叙和补叙,都是行文至某处找补前文,但它们明显地区别于倒叙。倒叙是指整篇文章的结构而言的,倒叙是把结局置于原因和经过之前。追叙和补叙则在顺叙和倒叙中均可使用。我们不能根据某一篇文章有追叙和补叙就称这篇文章为倒叙。追叙和补叙两者也是有明显区別的。从时间上说,追叙所找补的事,是所记事件开始之前的事,这才能称其为“追”;补叙所找补的事,是所记事件开始之后,行文中时略去的事,后文再找补,才称其为“补”。这二者也有相同点,它们都是所记事件的组成部分。插叙明显地区别于追叙和补叙,插叙的内容和所记事件有关,但它并事件的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