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会了你生活的方法(关于生活的本质)
上世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用歌声向当时深陷战争的美国发出拷问:
人要经历过多少次旅途,才能真正成为人?
白鸽要飞跃多少重大海,才能在沙丘里安眠?
炮弹要掠过多少次天空,才能换来永久的和平?
人类要长出多少双耳朵,才能听见四周的哀鸣?
死亡要发生多少次,才知道那些逝去的,是生命?
这首《答案在风中飘》(英语:Blowin’in the Wind)在世界各地被无数次翻唱、引起共鸣。
因为不同年代、不同国籍、不同种族的人,总是有无数的苦恼忧愁问着“为什么”,等着“怎么办”。
而今天我们许许多多de为什么,答案同样飘在这个年代的冷风里。
如果说从这次疫情里我学到了什么,那应该引用加缪在《鼠疫》里写到的:“人的内心里值得赞赏的东西,总归比应该唾弃的东西多。”
因为这一经历而导致心境不断变化,使得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也比以前广阔得多。
编辑部整理了这期间我们看到的一些精彩演讲,其中有了不起的影视名场面,有亲历者的真实讲述,还有“大难过后”对生命的超越,以及前人的祝福和告诫。
希望可以为你提供勇气、启发或慰藉。
本文由 LinkedIn(id:LinkedIn-China)原创,作者普拉达。
我们拒绝感谢灾难但大难过后也收获了礼物
“幻想它是一份礼物,让你的家人都团聚在一起,和多年未见的朋友重新取得联系…它会让你重新审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短短3分钟的视频里,斯泰西·克莱默向我们描述了一件意义非凡的礼物:
它能让你的家人都聚在一起,得到前所未有的爱和欣赏,爱慕与崇敬,它会产生非常多积极正面的影响,你的生命都将因此被赋予新的意义。
在这件礼物到来之后,你会被启发、被鼓舞、因感受到自己的浅薄而变得谦虚自省。
平静、健康、宁静、快乐,犹如涅槃重生,而所有的这一切仅仅需要花费一丁点代价就能得到,这听起来可真是一桩好买卖!
但如果说,这份代价是脑瘤呢?
2009年,Kramer发现自己脑袋里长了一颗高尔夫球大小的瘤子。
彼时的她正值事业黄金期,经营着一家品牌策略公司,为美国和全球企业命名并做品牌谘询服务。
在人生最黄金的年纪得知自己可能罹患绝症,接下来该怎么做,自暴自弃还是勇敢面对?
Kramer的讲述给我展示了如何做一个真正平和乐观的人。
当意识到未来是有限的,不确定的,当生命的脆弱性日渐凸显的时候,生活目标和动机会彻彻底底地改变。
就像庄雅婷在C盘理论里提到的,像一个电脑C盘一样,人要守住自己最紧要的东西,其他的如不对的关系、消耗你的工作都可以放在别的盘里,哪怕删掉,也不至于系统崩溃。
我们拒绝感谢灾难,但至少灾难让我们明白了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灾难面前我们都是命运共同体“我们拥有共同的弱点,共同的优势,共同的恐惧,共同的希望。”
当埃博拉病毒在2014年三月爆发时,伊朗裔美国医学遗传学家帕尔迪斯·萨贝提和她的团队着手测定病毒基因组序列,研究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方式。
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因为萨贝提将研究成果发布在网上,全世界的病毒追踪者和科学家才都可以加入这次紧急的战斗。
在这次演讲中,萨贝提向人们阐述了开放的交流对于遏制埃博拉病毒传播的重要性,对于对抗未来的种种病毒也不可或缺。
我相信病毒甚至可能被故意散播出去,但我也知道,这次经历告诉我们,我们有足够的科技和能力,去打赢这场仗,比所有病毒都更胜一筹,但我们必须精诚合作,并且带着希望的喜悦。
比肆虐的病毒更可怕的是灾难面前的不团结,恐惧滋生的背后孕育着不信任的土壤。
对照当下,无论是对于确诊患者的盲目排斥,还是对于疫情在国外蔓延的事后诸葛亮的嘲笑,都不会增加我们自身的幸运。
讥讽对方应对的无能,不能取代对自身的反思。
这个演讲让我重新认识什么叫“命运共同体”,什么叫“覆巢之下无完卵”。
任何个体想要在灾难当中生存下去,就要停止猜忌,彼此依附,守望相助。
“我们必须开放合作,我们必须共享信息,我们必须携手共进,我们的世界不应被一个病毒所造成的破坏而定义。我们要让数十亿颗心团结合作的光辉洒遍大地。”
尝试一件新的事情并坚持30天一件事坚持30天会怎样
“如果你真的非常想要什么事情,你在30天内完全可以把它完成。”
这是一个能让你快速从情绪的泥沼中走出去的方法,也是制定和实现目标的有效办法。
很多年前,马特·卡茨对老一套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感到十分乏味,就跟随着美国伟大的哲学家摩根·斯普尔洛克的脚步,尝试做一些新的事情并坚持三十天。
每个人都想在生命中实现一些事情,但苦于迈不出第一步。不如尝试把想做的事情拆分成小的、持续性的尝试和改变,持续坚持30天看看。
仔细想想,如果我想写一篇五万字的小说,每天只需要写1667个字,持续一个月就能做到。
卡茨从一个计算机宅男极客变成了阳光自信骑自行车上班的人,还完成了攀登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挑战。要知道此前,他从来没有这么爱冒险过。
看似艰难的事情慢慢地更容易被坚持了,搁置在眼前的不再是那些宏大疯狂又不切实际的目标,而是一个个被持续攻克的,小小的充满乐趣的改变。
做成一件事需要多久?我认为,学习并思考了30天挑战的核心哲学后,你就会明白。
"To be true to yourself”遵从自己的内心“你或许不曾知道山顶在哪个方向,直到你从低谷往上看时。”
2009年,艾伦·德杰尼勒斯在杜兰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
这个没上过大学,当过服务员、售货员、酒保,饱尝过生活苦涩滋味的艾伦也曾经和坐在台下的准毕业生们一样迷茫。
可有什么用,更糟糕的事情还不是该来便来挡都挡不住?
当她坐在满是跳蚤的出租屋里怀念着当着她的面被车撞死的恋人时,她把一切的遭遇和心里想说的话用纸笔写下来,然后到脱口秀上讲出来。
这就是后来让她火遍美国的《艾伦秀》。
艾伦在杜兰大学上的演讲
有不少人认为经历过悲惨事件的人就像是身处在一个巨大的黑洞里,光照不进来,呆在里面的人也没力气出来。
但艾伦认为,对于某一阶段的挫败感、迷失感,你不用感到过多的慌张,这很多时候是自我的施压。
我最喜欢她对于成功的看法:
年轻的时候,我们执着于对成功有一个很固定的定义,可能是想变得有名,可能是想变得有钱...但是当我们长大后,经历过人生的不同阶段才发现,其实成功的定义在不断改变。
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真实地活下去,不要因为旁人给的无形的压力去逼迫自己。一句大俗话:遵从自己的内心
不要妥协人生中潜藏了太多美好的可能“我们要对这个世界做什么?我们又是什么人?”
每一代人都会说,他们身处最好的时代,也身处最坏的时代。
无论如何,当今人类面临的,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境况。
每个人都拥有“成名五分钟”的机会,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拥有自己的读者。
有的时候,人们也会争论,科技究竟赋予人何种力量,人又该如何使用这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身?
今天的年轻人比过去承担着更大的压力,更多的社会期待,却也拥有更多的选择。
这些都让年轻人在追梦的路上束手束脚。
朋克教母帕蒂·史密斯在给年轻人的建议里说:
其实都不重要。
关键在于,你也要做好打硬仗的心理准备,因为人生本身就很艰难。
你会失去心爱之人,必须承受心碎之苦;也会遭受病痛,包括要命的牙疼;有时还可能食不果腹。
但是,另一方面,你会拥有最美好的经历。
所谓美好,可能只是悠然见蓝天,可能只是做出了一点成绩;可能是找到了所爱之人,也可能是成人父母。
人生中潜藏了太多美好的可能。所以,困苦之时,提醒自己:这不过是生活的一部分罢了。
要坚强,要及时行乐,也要清醒处世,同时还要保持健康。前路满是挑战,所以,积极一些吧。
显然,寻找意义比找到意义更重要。
讲真的,这个演讲彻底改善了我的心态。
Patti Smith 对年轻人说_腾讯视频
写在最后
摘一段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写到的:
一个真正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而去。
在这种关键的时刻,那些平时慢慢悠悠顺序发生和并列发生的事,都压缩在这样一个决定一切的短暂时刻表现出来。
这一时刻对世世代代作出不可改变的决定,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民族的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
需要承认的是,世间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无法预料和掌控的。
而我们要做的,接受那些不可改变的,控制那些可以控制的。
尽全力那种。
有哪些话曾深深激励过你?
本文由 LinkedIn(id:LinkedIn-China)原创,作者普拉达。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获取更多信息。
©2020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