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收购诺基亚多少年(微软并购诺基亚)

微软收购诺基亚多少年(微软并购诺基亚)(1)

机构投资者评论Institutional Investor Review:记录最杰出的投资人物与事件

文 | 理静

编辑 | 白曼

出品:机构投资者评论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等请联系后台

诺基亚巅峰时期,1999年市值曾达2030亿欧元(约合2400多亿美元),是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如今,科技公司排名里早已不见诺基亚身影,截至2021年3月15日,诺基亚市值仅仅只有230多亿美元,而微软、苹果等早就破万亿美元,诺基亚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诺基亚从原来的欧洲老大到如今的一蹶不振,和其历史上一位CEO史蒂夫・埃洛普有关。他来到诺基亚后非但没把诺基亚带回巅峰,反而将其推向深渊,使得亏损严重的诺基亚不得不委身于微软,被微软并购。但这一场并购非但没让双方盈利,反而两败俱伤,付出惨痛代价。

微软在守护“王座”的路上一直买买买,业务也曾遭遇过拉锯6年的反垄断诉讼,但最终靠“云”获得重生,而非诺基亚。

微软命运的转折在第三代掌门人萨提亚·纳德拉,涅槃重生后的微软重回科技巨头行列,而失去了手机业务的诺基亚,在通信领域虽然坐在世界老二的地位,但诺基亚发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全年净销售额219亿欧元,同比下降6%(部分原因是网络部署和计划服务的下降)诺基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kka Lundmark表示,诺基亚将在未来不惜一切代价投资5G以赢得这场新的竞争。

当年是怎样的一场联姻导致双方两败俱伤?分手后,诺基亚和微软到底又分别做出哪些战略性调整?IIR就这场联姻做了一番细致梳理,也为警醒后来者。

新官上任三把火,都烧了"自家”门

微软简介:1975年,由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创办,以研发、制造、授权和提供广泛的电脑软件服务业务为主。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脑软件提供商。

诺基亚简介:总部位于芬兰,主要从事移动通信产品生产。1865年成立时以造纸为主业,后逐步向胶鞋、轮胎、电缆等行业扩张,后发展成为一家手机制造商,以通信基础业务和先进技术研发及授权为主。

一切都像蓄谋已久。2010年第三季度(2010年9月21日),史蒂夫・埃洛普来到了诺基亚,成为新任CEO,也是诺基亚历史上首位非芬兰籍的CEO。此前,史蒂夫・埃洛普的职位是微软企业部门总裁、主管信息工作者、微软企业解决方案和统一通信组。

当时的董事长Jorma Ollila请埃洛普来的目的,只是为了帮助解决一些执行问题,如新产品延期、早期版本的瑕疵等问题。彼时的诺基亚成绩靓眼:2009年诺基亚手机市占率相当高,达37.7%,甩出第二梯队一大截;三星、索爱紧随其后,才分别占到9.6%和8.7%,摩托罗拉为7.3%。

埃洛普接手诺基亚时,虽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导致诺基亚在盈利方面有些问题,但其掌上设备业务却并没有亏损,且正在好转,从传统通讯业务向智能手机业务转型也蛮顺利。2010年前三季度,诺基亚财报显示,第三季度净营收103亿欧元,同比增长5%,环比增长3%;实现净利润5.29亿欧元(约为7.4亿美元),环比增长133%;2010年的那个圣诞节,其智能手机业务还创下了公司历史上多个纪录,包括销量、增长、利润率等。

2010年底,诺基亚智能机占其掌上设备出货量的20%、利润的40%。随后赛班S3推出,以N8旗舰机打头的三款手机在推出的第一个季度(2010年的Q4)就出货500万台。

诺基亚的投资者们也很给力,在埃洛普前一个CEO的任职期内,股票三年跌了60%,埃洛普上任后5个月,强劲回升11%。局势对诺基亚十分有利,如果它能够把握好从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转型的浪潮(2007年苹果 iPhone的问世掀起智能手机购买热潮,随后谷歌推出安卓智能手机软件平台。此后各大手机厂商开始生产智能手,抢占市场),那么今天的诺基亚或许能如当年一样风光无限。

然而,本来处于优势地位的诺基亚到了埃洛普手中,却被看成是一团糟。

“燃烧的平台”备忘录,搞砸诺基亚

2011年2月9日,埃洛普致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曝光,称诺基亚已身处灾难性的“燃烧的平台”上。他认为苹果的出现新定义了智能手机,Android从高端市场着手,已赢得中端市场,很快将向低端手机市场发起冲击。而诺基亚的Symbian系统“在领先市场缺乏竞争力”,因此需要决定“是建造、促成还是加入某个生态系统”(这是史上最昂贵的“错误”管理备忘录,也给诺基亚的未来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份备忘录中,他引用了一个故事,即以诺基亚自喻北海油井工人发现自己身处于燃烧的钻井平台,随后跳海求生。

发文的当天,诺基亚就终止了首款采用Meego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研发(Meego被认为是诺基亚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展开竞争的关键,是由诺基亚和英特尔的Linux平台Maemo与Mobin合并而来)

接下来,他要执行一个“三条腿战略”:功能机(传统的通讯电话);塞班机(逐渐走向没落的塞班);新产品(2012年2月,诺基亚宣布与微软合作,推出Windows Phone,即埃洛普所谓的WP手机战略,即将于未来完全替代塞班业务的Windows Phone平台产品)。

诺基亚的传统手机和智能手机在营收方面一直增长,而埃洛普接下来的战略却要告诉大家,接下来这两个业务或将停滞或在转型期趋于平缓增长,即功能机和塞班手机将维持在一定水准和出货量,即使微降也没关系,直到WP手机发展起来,最后这两项业务会被转移到WP上去。

2010年,塞班业务是赢利的,在埃洛普公布新战略之后,来自2012年6月30日的一份数据显示,塞班业务开始亏损,越亏越多,传统功能机的销量也未达标,损失49亿欧元(64亿美元),该部分业务从赢利变成亏损。WP手机收入并没增加反而减少,仅仅两个季度内,就损失了19亿欧元(25亿美元)。

情况继续恶化,2012年全年财报显示,诺基亚未实现盈利,净营收为301.76亿欧元,2011年为386.59亿欧元,同比下滑22%。与此同时,诺基亚还在财报中宣布赛班系统正式死亡,808 PureView也成为了诺基亚最后一款塞班智能手机。

“贱卖”诺基亚?

埃洛普“备忘录”事件成为诺基亚的一个明显转折点,导致“全球向上、诺基亚向下”。人们把之称为“埃洛普效应”,诺基亚新的三支柱战略也宣告彻底失败。

2013年1月下旬,时任微软CEO鲍尔默给诺基亚董事长里斯托•席拉斯玛打了一个时长为5分钟的电话,拉开了收购诺基亚的序幕。

2月巴塞罗那全球移动大会召开,两家领导人在巴塞罗那的胡安卡洛斯一世酒店就合作的各种方案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长谈。随后,他们授意双方高管层进一步探寻潜在的合作方案。

在意识到合作最终会走向收购时,里斯托•席拉斯玛则开始和董事会评估各种可能的选择,包括非微软的潜在合作和收购方案。

2013年4月22日,两家法律顾问公司开始见面谈判。微软意向明确,想收购,但终因价格未谈拢曾几度陷入僵局。

5月24日,第二轮谈判开始,有达成共识的苗头,但却在诺基亚的地图业务是否出售方面再度陷入僵局。诺基亚不想出售,微软却坚定要买。

6月14日,鲍尔默和团队亲自飞往芬兰,与席拉斯玛等人谈判,历经两小时,还是未能达成共识。

7月20日,谈判地点改为纽约,仅限8名核心人物参会。最后谈判结果也仅仅就幻灯片一些原则达成了初步共识。接下来双方竭尽全力,期待在9月3日前达成决定性的合作,为此他们每天都要见面讨论。

8月23日夜,微软在其官网上宣布鲍尔默将在12个月内退休(2014年2月萨提亚·纳德拉正式接替鲍尔默担任微软总裁),在对外宣布前,鲍尔默给席拉斯玛打电话进行了沟通,并征得了对方的认可。

9月1日,鲍尔默再次坐上去芬兰的飞机。9月3日,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将以72亿美元收购诺基亚。在协议中,埃洛普回归微软,领导其中包括微软当前所有的设备和工作室业务以及大部分来自诺基亚的团队,并直接向鲍尔默汇报。与此同时,诺基亚的多名高管也将加入微软。该项交易最终在2014年4月2日完成并购。

此消息一出,截止9月3日美国股市收盘,在纽交所挂牌的诺基亚大涨31.28%,而微软股票则下跌了近4.55%。

72亿价格对诺基亚来说意味着什么?贱卖。彼时,连新生代小米手机的估值都已高达100亿美元了,而计划转到微软旗下的运营业务估价149亿欧元,相当于诺基亚2012年净销售额的一半。

这条消息让人们不得不猜想,埃洛普是不是微软安插在诺基亚的卧底,以便日后以较低的价格收购诺基亚。也有人把埃洛普在诺基亚三年多的角色归结为“未能完成拯救诺基亚的任务……他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Windows Phone),让诺基亚承受着巨大风险。”

微软向上,诺基亚向下

当时全球许多分析师和消费者认为,正是埃洛普切换到微软WP操作系统、放弃塞班系统和MeeGo系统、拒绝谷歌安卓系统的决定,才导致了其后来的兵败如山倒,诺基亚被微软收购。

对于此次收购,也有人不看好。据说当时,微软内部的一位高管萨提亚·纳德拉(此人后来接任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三任CEO)就提出了反对。2013年收购时,微软曾豪言,预计到2018年Windows Phone系统将在全球15%的智能手机上运行,但事实并不如微软所愿。实际上,到2018年Windows Phone系统的市场占有率不足0.1%。2018年5月,微软商场清空了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的库存,随后也正式终止了对Windows Phone的支持。

在收购诺基亚手机业务后,微软的WP在全球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中不增反降,到2015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只有可怜的2.5%。当时的华尔街分析师普遍认为,微软将迟早会对斥资70多亿美元收购而来诺基亚业务进行资产减记。

2014年,接替鲍尔默的萨提亚·纳德拉开启拯救微软之路。这个从印度普通农村出生的一路走到微软CEO之位的工程师接手微软时,微软业绩就处于下滑周期,手机市场败得一塌糊涂,Windows和Office虽然还有着较高的盈利水平,但如果不做变革,微软将默默老去。

他提出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构建智能云平台、创造更加个性化的计算等战略,并反复提到“云”。按照纳德拉的转型思想和业务理念,他开始搭建自己的高管团队。

约一年后,2015年6月18日,微软宣布诺基亚前CEO、微软设备集团执行副总裁史蒂芬·埃洛普将离职(9月,埃洛普正式离职)。埃洛普的离开也意味着,诺基亚和微软的整个手机策略的发展方向不符。

2015年7月8日,微软开始宣布对业务进行“根本性重组”,微软最多将裁员7800人,而诺基亚从被收购到此轮裁员,已经有超过2万人被裁。此外,除了7.5亿美元至8.5亿美元的重组费用外,微软还将计入约76亿美元与收购诺基亚相关资产有关的减损费用。

在纳德拉的努力下,三年内,微软市值翻番,增加3000亿美元,达到17年以来的高点。2017年10月20日,微软市值重回巅峰时期的6000亿美元。2018年12月1日,微软市值超过苹果,成为全球第一。这是微软自1999年登顶之后首次回归。

时至2018年3月29日,在纳德拉的改革下,微软将终结Windows部门,解散Windows工程师团队,Windows业务团队领导也将离职;而新的三大事业部调整为“体验与设备部门”、“云与AI平台部门”、“AI及研究部门”。

如今微软市值早已破万亿大关。截止2021年,微软市值已超1.7万亿美元,领先亚马逊的超1.5万亿美元。

诺基亚的5G重生路?

其实,在微软收购诺基亚之前,华为的余承东曾表示对收购诺基亚持开放态度,虽然并不意味着会去做。2013年按照出货量来看,华为已经仅次于三星和苹果成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彻底放弃手机业务后的诺基亚,更加专注于电信市场上,除了曾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外,诺基亚还是三大电信通信运营商的巨头之一。2019年的全球电信设备厂商排名里,诺基亚排名第二,华为第一。

曾经谁也不会想象能做成手机的华为,闷着头成功了。而那个被微软收购后的诺基亚,涅槃重生依旧艰难。

手机方面,诺基亚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kka Lundmark依旧怀有复兴诺基亚手机的雄心,“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在2017MWC 大会上,诺基亚D1C正式亮相,2017年发布了安卓手机诺基亚6。2019年诺基亚推出了最新款手机Nokia 9 PureView,也是亮点满满。但失去的市场份额,要想重新夺回并不是那么容易。诺基亚手机之路任重而道远。

与此同时,诺基亚还推出了其用于支持Open RAN创新的服务支持平台(Service Enablement Platform,SEP),正积极与全球主要CSP和研究机构合作,以期在2021年实现用例(xApp)的商用化。

此外,诺基亚在视频技术上依旧有自己的优势,曾获得多项大奖,其中包括四项技术与工程艾美奖。2021年3月12日,诺基亚和三星签署了视频标准的专利授权协议,三星将获得诺基亚专利所涵盖的视频标准创新,以换取帮助诺基亚收回开发成本的专利费。

但2020年财报显示,诺基亚全年净销售额219亿欧元,同比下降6%(部分原因是网络部署和计划服务的下降)。CEO Pekka Lundmark表示,诺基亚将在未来不惜一切代价投资5G以赢得这场新的竞争。

而2021年,诺基亚裁员11044人,在这一万多人之中,中国地区裁员人数最多,很有可能是因为其在中国5G市场中的失利。

微软在守护“王座”的路上一直买买买,业务也曾遭遇过拉锯6年的反垄断诉讼,但最终靠“云”获得重生,而非诺基亚。但关键的关键,是盖茨选择了萨提亚·纳德拉。而诺基亚的未来,又究竟会因“谁”/业务重新腾飞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