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

汉武帝后元元年(公元前88年)一个消息在长安城不胫而走——钩弋夫人被皇上赐死了!

听到消息,百姓议论纷纷:

“不可能!钩弋夫人可是当今圣上的最宠”。

“是啊,绝对是谣言!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可是刚刚被立为太子,她明明是最大赢家。”

谣言在什么朝代都有,都城百姓判断是非的推理能力非常强,因此大家绝大部分都不相信这个消息。

两天后,官宣出来了——钩弋夫人已经被皇帝赐死。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1)

听到权威发布后,坊间各种传言纷纷扰扰,他们百思不解:汉武帝为什么毫无征兆杀了最宠爱的妃子?

对此,资深消息人士的解读是,汉武帝之所以要杀钩弋夫人,是因为担心她日后专权。

太子刘弗陵当年只有六岁,皇上已经68岁老龄,已经垂垂迟暮,接近油尽灯枯(事实上汉武帝69岁就驾崩了);皇上担心钩弋夫人大权独揽影响刘家江山,因此才果断杀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2)

这个分析不能说没有道理,汉朝太后专权有前车之鉴,先有吕后,后有窦太后。

太后专权的后果非常严重,弄不好江山就要落入外姓之手。

不光是权威人士,就是司马迁也是这样认为的。

司马迁在《外戚世家》中记载说:汉武帝杀了钩弋夫人后,大臣们问他,皇上既然立了钩弋夫人儿子为太子,为何还要杀她?

汉武帝说,你们的智商太低,鼠目寸光,你们忘了吕后当年是怎么搞的吗?——“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可是仔细推敲,这理由又站不住脚。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3)

汉武帝害怕将来太后干政,难道不怕权臣篡权,为什么不把位高权重的霍光杀了?

事实上,汉武帝临终前,还托孤给霍光。

汉武帝驾崩之后,霍光果然大权独揽,成为无冕之王,先是把汉昭帝刘弗陵当傀儡,后来霍光又废了刘贺(汉废帝),接下来又将刘询扶上皇帝宝座(汉宣帝)。直到霍光寿终正寝,朝政才被汉武帝后人掌握。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4)

尽管霍光最终没有篡汉自立,但钩弋夫人不死的话,也未必会成为吕后第二。

还有,汉武帝是个明白人,他杀钩弋夫人,万一太子刘弗陵秋后算账,让史官抹黑自己或者将自己从土里刨出来的话,岂不是太不划算了?

再有,如果钩弋夫人是无辜的,仅仅是因为“主少母壮”而死,那就死得太亏了,怎么也是汉朝的功臣,汉武帝应该厚葬她才是。

但事实上汉武帝没有将其厚葬,只是“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史记》。

翻译过来就是,钩弋夫人死后,汉武帝让人在半夜三更偷偷将其埋葬,没有举行隆重的招待会,也没有厚葬。

而汉武帝处死钩弋夫人的过程,也说明她似乎不是无辜的。

开始的时候,汉武帝当面谴责钩弋夫人,对方连连求饶。

被押送往监狱的时候,钩弋夫人一步一回头,表现出对生命的留恋,对死亡的恐惧,深情中不乏让皇帝念及旧情放自己一马的意思。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5)

对此,汉武帝如何反应?

汉武帝冷冷地对妻子说:“放聪明一些吧,别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事到如今,你说什么也没用了。”

——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史记》)

如果钩弋夫人真的是为汉朝江山而牺牲,汉武帝肯定会躲避起来,不敢见她,因为自己理亏、内疚啊。

然而事实上汉武帝对曾经深爱过的女人,恨得咬牙切齿,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如果不是碍于皇帝的身份,如果不是自己年迈无力,说不定就将其手撕了。

由此可见,钩弋夫人一定是犯了大错,做了什么对不起老公的事,触动了汉武帝那根敏感的神经。因此,汉武帝才会不念旧情,要将其置于死地。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6)

所以说,“主少母壮”要么是司马迁的推断,要么是汉武帝为了平息舆论,故意找的理由。

总之,钩弋夫人之死不是一起冤案,而是罪有应得,至少在汉武帝看来是如此。

那么,钩弋夫人到底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让汉武帝对她极端仇恨?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从钩弋夫人的身世说起。

钩弋夫人籍贯是河间(河北省境内)的,汉武帝初见钩弋夫人不是在选秀中,而是在她的老家。

用现在的话说,是一场偶遇。

汉武帝到河间视察的时候,路上遇到了一个预测学家(方士),说这一带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女子。

汉武帝当时精力旺盛,对方的话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宫里百花争艳,但是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生命的活力。

大自然中的,才是最好的,汉武帝来了兴致,路边的野花绝对要采。手下赶紧去寻访,结果在赵家找到了一个绝色美女。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7)

绝在哪里?不是相貌,因为美女的相貌几乎都是一个模子出来的,什么瓜子脸,丹凤眼诸如此类的。好看的皮囊到处都是,但真正的美女,要有特色,具备别人没有的、独一无二的东西。

赵家的女孩独一无二的,是生下来手就是蜷曲的,攥着的。

赵妈说:“我女儿生下来就这样,谁也掰不开她的手,撬棍也不行,一个道长说,谁能掰开了,谁就是他的老公。”

汉武帝一听更加好奇:“我去试试。”

结果,汉武帝刚一接触女孩的手,就像触动了开关一样,她的手指竟然奇迹般舒展开。

不光如此,而且女孩掌中还握有一个迷你玉钩。

汉武帝一看,心花怒放。

女孩的妈妈也喜上眉梢:“女婿,还不快叫岳母?”

随从赶紧制止说:“瞎说什么,这是当今皇上。”

不管怎么说,汉武帝这次视察收获不小,直接将女孩带到后宫。

为什么说女孩?因为古代女子15岁结婚,如果那女的已经嫁人,汉武帝是不会霸王硬上弓抢走的,而且太史公也没说过汉武帝抢亲。所以说,这女子最多15岁,不是女孩是什么。

汉武帝带入皇宫的女子,就是钩弋夫人。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8)

钩弋夫人入宫后,封为婕妤。

她虽是来自民间,却让汉武帝十分痴迷,爱不释手。恨不能天天临幸,牌子都翻烂了。什么金屋藏娇的陈皇后,什么歌舞演员卫皇后,统统靠边站。

有播种就有收获,两年后,钩弋夫人(赵婕妤)为皇上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这孩子,就是刘弗陵。

皇上的孩子都是龙种,跟凡人不一样,刘弗陵也是如此。别人的都是十月怀胎,瓜熟蒂落,这小子在娘肚里足足多待了4个月。

当时汉武帝已经有五个儿子,除了一个死去的老二,还有四个。

汉武帝爱屋及乌,对小家伙的降生非常重视,将这孩子称为钩弋子,将钩弋夫人的宫门命名为“尧母门”。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9)

尧是圣人,说钩弋夫人是尧母,那潜台词就是刘弗陵为储君,是未来的皇帝。

从科学的角度讲,胚胎里是不会有玉钩的,别说玉钩,就是别针也不会有。这八成是河间当地官员知道皇上好色,为了取悦皇帝,让一个人扮演方士,告诉汉武帝有奇女。然后买个玉钩放在赵家小妞手中,让她攥紧,再让赵母背台词,说女儿生下来就如何如何。

当然河间官员只是导演,后面肯定有编剧、总导演,还有创作班子,有团队策划。

这个团队不计成本,费这么大的劲,目的当然是让钩弋夫人得宠,然后生个孩子,能当太子,将来继承皇位。

如此一来,这个团队成员就是开国功臣。

而作为团队里的主要演员钩弋夫人,事成之后是最大受益者,肯定要非常投入演戏。

事已至此,钩弋夫人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非也。

尽管钩弋夫人被封为尧母,儿子这个太子呼之欲出。

但是我们说过了,汉武帝已经有四个儿子,其中包括卫皇后的儿子,已经被册立为太子的刘据。

事实上,其他三个皇子由于生母地位卑微,刘弗陵通往皇帝宝座的最大障碍,或者说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就是太子刘据。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10)

刘弗陵出生的时候,刘据已经34岁,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已经成了气候,地位无法撼动。但是只要汉武帝刘彻动一动手指头,太子党就会土崩瓦解。

在这个背景下,巫蛊之祸发生了,刘据栽了。

巫蛊之祸的罪魁是公孙贺、公孙敬声父子,前者是刘据的姨夫,后者是刘据的表弟。起初公孙敬声因为贪污军饷被抓,投入大牢,做父亲的公孙贺心急如焚,想要搭救儿子出狱。

于是他对汉武帝说,我愿意将朝廷通缉的要犯、江洋大盗朱安世缉拿归案,换我儿子出狱。

结果,当时公孙贺是丞相,自然掌握着很多资源,很快就抓到了朱安世。

如此一来,朱安世不干了。

过分了,你想救你儿子,把我弄进去是几个意思,太不厚道了,咱们走着瞧,看谁狠。

朱安世接受审讯的时候,反咬一口说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而且还巫蛊诅咒汉武帝。汉武帝大怒,在征和二年(前92年)将公孙贺父子抓起来,下令折磨死在狱中。

卫青之子,刘据表兄弟长平侯卫伉也被株连,被斩首。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11)

这一招是精准打击,给太子刘据来了个釜底抽薪。

事情到此还不算完,汉武帝一定要查到底,看看太子有没有涉案。

因为诅咒汉武帝,最大的受益者是太子,而诅咒的执行者是刘据的亲戚,事情不是明摆着?

汉武帝下令成立专案组,以自己的宠臣江充为组长,宦官苏文为副组长,开始调查。

江充与刘据的母亲卫皇后平时有矛盾,而且这小子仗着汉武帝的势没少为非作歹,太子刘据又是个宅心仁厚的皇子,刘据如果上台,绝对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因此,专案组长江充陷害太子,说他是巫蛊,诅咒汉武帝的主谋。

刘据一听,怒不可遏,先动手为强,干脆杀了江充。汉武帝一听,这还了得,分明是赤裸裸的谋反啊。

汉武帝虽然老了,但是人家兵权在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太子根本没有胜算。

汉武帝命丞相刘屈牦调兵平乱,两军在长安展开生死较量,5天后太子兵败逃亡,在长安东边的湖县(今河南灵宝市西北阌乡县西南)泉鸠里悬梁自尽。

得知噩耗,皇后卫子夫也自杀。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12)

这一事件史称"巫蛊之祸"。

一年后,晚年丧子的汉武帝终于醒悟,太子刘据是被陷害的,汉武帝悔不当初,决定给太子平反,同时将陷害太子的人全部处死。

几个月后,钩弋夫人也被赐死。

其实诬陷太子的关键人物是专案组组长江充和副组长苏文。

江充和苏文跟卫皇后和刘据有过节。

有一次卫皇后召见太子,刘据姗姗来迟,苏文脑袋进水,幽幽地来了一句:“太子是不是跟宫女谈心,才来晚了。”

这本来是句玩笑话,可是这话不知道怎么让汉武帝知道了。汉武帝觉得太子长大了嘛,有乃父雄风嘛,就给他增加了不少宫女。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13)

太子因此对苏文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认为他不就是个小太监嘛。其实小人在关键时刻最坏事,所以俗话才说,宁可得罪一百个君子,也不要得罪一个小人,因为小人天生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久,刘据果然吃了苏文的亏。

苏文让手下一个小太监告诉汉武帝:听说皇上你身体不适,太子高兴得手舞足蹈,跟过年似的。

一句话胜过千军万马,就能让年老昏聩的汉武帝对太子彻底失望。

但是苏文只是前台演员,背后导演是江充和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的父亲曾犯法被处以宫刑,当了宦官,任中黄门,死于长安,葬于雍门。

他宫中担任中黄门(宦官负责人)的时候,河北籍的苏文是他的手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赵氏当然要照顾苏文。

后来,钩弋夫人入宫,父亲已经作古,作为叔叔辈的苏文自然要对钩弋夫人百般照顾。钩弋夫人生子之后,苏文更要积极运作,帮助她陷害刘据,让钩弋夫人的儿子上位。

而汉武帝得知刘据被错杀,对主谋钩弋夫人恨之入骨,迫不及待地将其处死。因为他打算让刘弗陵接班,出于维护太子威望的目的,也不能将钩弋夫人的罪行公之于众,只能以”主少母壮”的名义处死。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14)

不妨合理推理一下:

钩弋夫人的父亲赵氏想让女儿成为皇帝宠妃,自己也来个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于是他和自己的同乡、老下属苏文、河间当地官员组成了河间集团,对女儿进行包装。

十个皇帝九个半迷信,因为他不迷信的话,就不是受命于天、君权神授了。因此汉武帝到河北去,自然相信钩弋夫人是神女,这也等于承认自己是天子。

不得不说,钩弋夫人的父亲、河间官员、江充、苏文以及钩弋夫人这个团队策划非常成功、执行力很强,演技极佳,能将刘据顺利搞垮,让刘弗陵上位,他们已经实现了自己愿景。钩弋夫人虽然被赐死,她的儿子刘弗陵至少继任了皇帝之位,也算是家族和人生的赢家了。

当然,还是汉武帝老迈了,昏庸了,才会让这伙人得逞。

巫蛊之乱中谁才是幕后真凶(河间集团导演的大戏)(15)

汉武帝后来虽然识破阴谋,但太子已经被杀,覆水难收,之后的霍光专权30年左右,跟汉武帝的重大失误不无关系。

如果是刘据继承皇位,这样的事情发生概率很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