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平签名怎样写好(汪建平恕)

人立于世,要信仰或奉行的不在少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在应该学习和践行之列但作为首选,恐怕就难有定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汪建平签名怎样写好?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汪建平签名怎样写好(汪建平恕)

汪建平签名怎样写好

人立于世,要信仰或奉行的不在少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都在应该学习和践行之列。但作为首选,恐怕就难有定论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

那么,孔子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呢?从《论语•里仁篇第四》孔子与曾参,以及曾参与别的学生的一段对话里,能看出个一二来:

孔子说:“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的。”

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问曾子:“这是什么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能将一个基本概念贯穿于整个思想体系或学说始终的,应该算是最核心的东西了,或者说就是一个纲,纲举目张。从对话中,我们知道:孔子学说中贯穿着的一个基本概念,分别讲是“忠恕”,概括讲是“仁”。

“恕”,孔子自己给下的定义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恕”的积极一面,用孔子的话说,便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部《论语》,对于“仁”有许多解释,有“克己复礼为仁”,有“仁者先难而后获”,有“能行五者(恭、宽、信、敏、惠)于天下为仁”,有“仁者爱人”等说法。

那么,“仁”在孔子整个思想体系或学说中的内涵究竟是什么?从孔子与曾参的对话里,我们或可推知和洞察到“仁”的真谛,即“仁”的一体二面“忠”和“恕”。

这在《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再次得到印证。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作为终生的行为准则,孔子标举出“恕”,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孔子为什么要把“恕”作为终身奉行的信条呢?“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理想且有积极意义,未必每个人都有条件实行。“恕”,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行了,谁都可以这样做。因而,孔子在这里只讲“恕”而不言“忠”。

想想也是的,人心都是肉长的,要将心比心:

自己想要的,别人也想要;自己不想要的,别人也不想要,不要强加给别人。

自己想这样,别人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别人也不想这样,不要勉强别人。

设身处地的理解,无疑是一种“你的感觉,我懂”的同理心。

人,是要有同理心的。心理换位,和别人共感、共情,大概率会实现双赢的。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彼此也会成全对方。

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夸奖某个人为人忠诚老实,做事尽心尽力,并且能宽以待人,实际上就是在“仁”的道德层面上给予他以肯定了,说他具有“忠恕”的特质:将心比己,推己及人。

以仁爱之心待人,设身处地的替别人着想,也不去计较别人的过失,便是“恕”并且奉行“恕”了。

曾国藩的三十六字诀中就有一个“恕”字:“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总结道:依恕而行近于仁。

当然,“恕”只是众多行为准则中的一个选项,你还可以选择和奉行更多,但相应的也要付出更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