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

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乍一看似乎跟现代人的标题党同宗同源,但真正领略这句话意思的时候才知道,究竟何为人生警句!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1)

记得第一次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当初家里一个姐姐跟我说这个,我还是一脸的嫌弃,心道这怕不是来跟我显摆的吧,根本说不通啊。

或许是因为当时的我还太小,并不能懂得否极泰来、乐极生悲的道理,尽管姐姐给我解释了一大通,但我总是觉得牵强的很,安乐中必然拥有世间万千的幸福,又怎会使人消亡?

直至初中时学了孟子的那篇文章,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这六位先贤起于微末的事迹,似乎正是孟子所说的那句生于忧患。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2)

生在金字塔尖的人毕竟是少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必然需要一个积蓄自身的过程。忧患之中,人们必然用尽全力,或奋勇抵抗,或拼命斗争,甚至努力的去承受也是一种增强自身的磨炼,这样的人,只待风云变幻,便能化龙而去。

北宋名臣范仲淹,自小清贫困苦,然而却是人穷志不穷,儿时便立志于学,有兼济天下之崇高抱负。

少年时范仲淹来到应天府书院求学,因贫穷不堪,每日只食两餐,而且吃的还只是米粥凝固后的冻子,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日夜如此。

他的同窗发现后,硬是给他带来丰盛的饭菜,一旦推诿后,范仲淹只得留下。然而几天后那个同窗再次看看他的时候,发现饭菜都已馊掉却半点没动,于是生气的质问范仲淹自命清高,看不起同窗。

谁知范仲淹却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我怕享受过丰美的生活后,就再也过不惯苦日子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3)

经年之后,范仲淹果然出人头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名动千古的故事,是忧患中逆袭的典范。

所以人们常说穷不过三代,知耻而后勇,这个世界从没有注定不能成功的人,只要在忧患中不放弃自己,总会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

但同样的,我们还经常能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富,亦不过三代!”安乐富有的生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想来会是各种美好的东西吧。

诚然,美好安乐的生活向来都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东西,但是这样的生活是否特别容易消磨我们的斗志?

1995年,美国总统智囊布热津斯基提出可怕的“奶头乐战略”,他说道,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会有20%的精英,掌握全社会80%的资源,而要解除那些“边缘人”不满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给他们嘴中塞入一个“奶嘴”,让他们满足于消遣娱乐、色情、刺激的生活,在安乐中逐渐自行丧失斗志,安于现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4)

这是一个很可怕的战略,它把“温水煮青蛙”里的青蛙,换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换成了你我,在舒适安逸的环境中,悄然杀死我们勤奋上进的灵魂,最终只留下肉体碌碌无为的走完麻醉的一生。

歌词中唱的“守业更比创业难”,恐怕就是提醒人们不要死于安乐吧!而且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孟子就已经为我们留下金玉良言,忧患中我们挺了过来,千万不要死于安乐!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人是这般,国亦如此!

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流传甚广,大家都知道勾践卧薪尝胆以灭吴,但其实吴王夫差的励精图治更在他之前。

早先夫差之父阖闾攻打越国,脚趾受伤,随后不治身亡,这场战争以越国的胜利而告终。后来的夫差临危受命,继任吴国国君之位,相国公伍子胥便日夜提醒他,"夫差!尔忘越王之杀尔父乎?"夫差回答:"唯。不敢忘。"吴国日夜练兵,时刻准备攻打越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5)

皇天不负有心人,会稽之战中,吴国大破越国,越王勾践举国投降,以自己为质子去往吴国,并且献上美女西施,这才保住越国苟延残喘。

吴国国力继续上升,逐渐有了称霸的能力,武功盖世,美女在怀,宫殿巍峨,望着跪在身边唯唯诺诺的勾践,夫差彻底飘了,成了那个后来被人熟知的好大喜功的吴王。期间伍子胥也曾站出来劝过他,却被夫差赐剑自刎,从此吴国奸臣当道,虽然强盛,但却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的局面。

为质三年后,忍辱负重的越王勾践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大家熟悉的剧情就此上演,勾践卧薪尝胆,重视农桑,勤于练兵,励精图治,终于缔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自此越国一路高歌猛进,连克强敌,勾践最终成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6)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勾践问鼎霸主之位后,暴君本性开始暴露,为他光复越国的两位关键人物,文种被其逼死,范蠡则因看透“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急流勇退,最终保住性命。

后来又有“越人三弑其君”的典故出现,一代霸主逐渐落寞,最终淹没于历史的洪流中。

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但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我们的文化中一直都有居安思危的指导思想。1949年,我们的国家终于站起来了,但是国歌中却有着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显然是伟人们从历史与文化中汲取的深厚营养,危机意识是无论何时都不能丢的。

如今的中国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无论外国怎样拼了命的封锁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总能冲破层层困难,让整个世界为我们侧目,并且我们创造奇迹的时间往往很快,原子弹如是,人造卫星亦如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哲学原理(为何生于忧患却死于安乐)(7)

然而反观那些不被封锁制裁的领悟,我的进步似乎很慢,这是不是也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