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

前段时间,直播时有家长问了我一个问题:孩子4岁,把孩子带大的姥姥生了重病在医院、医生说姥姥没有太多时间了,妈妈不知道怎么做才合适。

她想带孩子去医院看望姥姥、见最后一面,又担心实际情况会吓到孩子,也怕孩子去医院会有许多疑问:“姥姥怎么了”、“姥姥去世后会怎么样”,不知如何回答才最恰当。

我相信有同样疑问的不止这位妈妈,大家成长过程中也大都没有接受过完整的死亡教育,那怎么恰当地、有助益地与孩子谈论“死亡”?

死亡教育要点

▶ 父母们先让自己在知识、心理、情感上都准备好;

▶ 最适合的时机是孩子开始好奇时,从身边的草木动物等生灵开始;

▶ 开放坦诚的态度,简单清晰的语言,温柔和缓地逐步引导;

鼓励多角度理解、多种形式抒发表达。

这是我总结的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重点,下文里将与大家分享在不同年龄段如何根据实际情况给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1学龄前:自然界是最好的生命课堂

心理学家Maria Nagy提出过孩子从有死亡概念到完全理解死亡的意义是个过程,如果成长过程中缺乏“死亡教育”,人可能会蔑视死亡,或一直停留在儿时的观念里“妖魔化”死亡。

1948年,心理学家Maria Nagy在研究中率先发现:儿童对生命的认知,存在着三个不同的阶段 ▼

第一个阶段:(3-5岁前后)儿童不能理解死亡是个必然的过程,是生命的终点;

第二个阶段:(5-9岁前后)死亡开始在孩子意识里与“人”和“自己”关联起来,儿童可以理解死亡是一个人生命的终止;

第三个阶段:(9岁以上)孩子进入对生命理解的成熟阶段。

台湾高雄师大教授张淑美,多年来从事幼儿死亡教育研究,曾指出儿童在4岁左右会产生死亡的概念。

因此,死亡教育并不是从孩子第一次面对亲人离世才开始,而是按认知发展规律,在学龄前就潜移默化地开始。

最适合开始死亡教育的时机是孩子开始对这个问题好奇的时候,而大自然的生物世界是最好的切入点,是最好的生命教室。

我们都看到过树叶从春天到冬天的变化,人和其他生物也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经典绘本《一片叶子落下来》就是从这样的角度给幼儿开启生命与死亡的故事:

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1)

“既然我们都要飘零落下,干吗还要生长在这里呢?”

“是为了享受太阳和月亮。是为了一起过那么长一段快乐时光。是为了把影子投给老人和孩子。是为了让秋天变得五彩缤纷。是为了四季。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从植物到动物,认识身边的小动物的生命历程,走到大自然去了解各种动物。不用刻意讲解“死亡”的概念,而是让孩子感受:从生到死是每个生物都必经的自然过程。

2学龄初期:具象化认知人的死亡

在孩子对自然界的生死有了认知后,他们会开始面对生活中人的死亡。很多家长会像提问的妈妈那样,认为死亡太沉重,会对孩子有不利影响。因此选择“隐瞒”或言语上“美化”真实情况。

但隐瞒真相并不能阻止真相发生,孩子只会从大人沉重的情绪和隐瞒的态度里生出许多不好的猜想:爷爷是不是不要我了?为什么他们不告诉我爷爷到底怎么了?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

因此,不要对孩子“隐藏”死亡,也不要过度美化、粉饰事实。

最好的解释是用简单的语言提供具象清晰的回答,让孩子尽可能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于他来说生活会有些什么样的改变?

像那位4岁的小女孩去病房看到姥姥,她会疑问姥姥怎么了,妈妈则要让她明白:姥姥生病了,需要住在医院里让医生照顾她,所以姥姥现在也没有力气像以前那样抱她起来了......

例:

“XX去世了,我们以后就不能再和他一起吃饭、散步、出去玩了。

但我们还是会时常想起他,他送我们每个人的礼物、他的东西我们也一直会留着。你想他的时候可以跟我们讲他的故事,也可以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

孩子初步理解了人的死亡对他和身边的人意味着什么之后,最常问的是:人死之后去了哪里?家长也面临是否应该带孩子去墓地的问题

如果孩子愿意的话,当然可以。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具象化认知与理解死亡的一部分。知道去世的人是住在墓地里比虚无缥缈的“天上”、“很远的地方”更让人安心,也有可以去表达哀思的地方。

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2)

3学龄中后期:学会处理死亡引发的痛苦

孩子对“死亡”的概念有了基础的认知,明白了这意味着永久的分离,就会感受到分离和丧失带来的焦虑、痛苦等情绪。当他们不知道如何理解和消化失去亲爱的人带来的痛苦感受时,孩子会害怕死亡。

因此,父母要在孩子理解了死亡内涵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孩子学会处理、消化这些感受与情绪。切忌一股脑将死亡的痛苦倒给孩子。

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3)

▲ 忽然告诉孩子爸爸最终会离开她 只会让孩子过度过早承受分离的巨大痛苦

人的死亡教育核心是用爱去缓释死亡分离带来的焦虑与痛苦。

迪士尼电影《寻梦环游记》里小男孩Miguel误入亡灵世界,看到年迈的祖母Mama Coco与父亲自小分离,死前再没见过、却几十年如一日思念着对方;看到很多亡灵与活着的人之间斩不断的爱的牵绊,这些让他明白:死亡不会让一个人从这个世界消失,爱的记忆让死亡的人以另一种方式留在我们的生命里。

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4)

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5)

除了让孩子理解生命、死亡与爱的关系,还要多鼓励孩子通过各种渠道去抒发他们感受到的情绪。在连线的最后我就是这样建议小女孩的妈妈,让孩子去画画、去书写、去歌唱...... 这样做也是在留下更多与爱相关的回忆。

让孩子慢慢学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积聚足够多的爱与能量来对抗分离与死亡的痛苦。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们可以更深入、全面地跟孩子探讨生命与死亡的不同议题。帮助孩子理解一个人从出生、健康生活到死亡的生命历程。

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6)

孩子去世父母怎么放下(给孩子的生命教育)(7)

我曾看过一部非常真实感人的纪录片《人生第一次》,讲述了普通人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12个“第一次”,从出生、上学、长大到养老与告别。像这样,生命累积起来的厚度和爱的浓度才能化解生命终结的痛苦。

文中提到的影片在后台回复“死亡教育”即可获得观看链接,还有很多优质的绘本、电影、电视剧、小说等,可以在不同阶段用作媒介去与孩子讨论生命与死亡,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与我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