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俗语进灶脚就不要怕烫(闽南话俗语撷取之三)

今天又来分享几则有意境而趣味的闽南话俗语,多用些俗语话,不仅能让表达更形象动人,而且还能增加言谈的快乐,拉近人与人的趣味,实在比网上那些抄来抄去的段子有意思多了。

适时地放下手机,多面对面说说话,才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王道。


闽南俗语进灶脚就不要怕烫(闽南话俗语撷取之三)(1)

1. 皇帝嘛会用到乞丐的“茭筴”

茭筴,闽南语发音: ga ji,是一种长条草叶用咸水浸泡晒干后编织的简易草叶袋子。虽然是个轻贱的物事,但也有其用处。任何一个小东西,等到需要的时候,不管你身份贵贱,就算贵为皇帝都会用得到乞丐手中的“茭筴”。

2. 一日烧,二日清,三日叫不应

这话本来是用于形容婆媳关系的,说的是媳妇刚进门时一般会比较殷勤地侍奉公婆,端上来的都是热腾腾的饭菜。时间一长,饭菜就会开始没那么及时地给公婆端来,有时候甚至是残羹冷炙。到最后,连公婆的叫唤都不回应了。

后来也延伸为指工作或做事的过程中,虽然一开始很有热情,可却不能持久,时间一长就懈怠了。其涵义大概等同于那句古文:“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闽南俗语进灶脚就不要怕烫(闽南话俗语撷取之三)(2)

3. 肩头做路行,巴脊做盐埕

在闽南语形容和鼓励人吃苦勤干的俗语中,我对这句俗语一直印象很深刻。肩头做路行,一个负重者不断前行的形象一下子出现于眼前。巴脊做盐埕(巴脊:闽南语背脊的意思),那负重者汗流浃背,干了又湿,整个背脊和衣服都抹上了一层白白的盐渍的模样,令你也不禁感觉沉重了起来。

4. 捧火灰给人垫脚

垫脚,闽南语叫“gei ka”。以前以为这句话和“拿豆腐垫脚”的意思一样,指的是做无用功,后来才知道并非如此,这句话背后是有闽南人的处世智慧的。火灰虽然松软,但堆积起来还是能作为垫脚的暂时落足点的,只是时间长了,就会陷进去,然后灰尘就会没过整双脚。其实这话是弱势的人面对强势者压迫时的一种初始智慧,我虽然在压迫之下,不得不服从于你,给你拿垫脚的东西,但我会给你拿火灰,火灰堆起来虽然也能垫脚,但且看你过阵子,就回陷进去了。

就像那句著名的《桃花扇》戏词里唱的: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闽南俗语进灶脚就不要怕烫(闽南话俗语撷取之三)(3)

5. 树再大,不挡得斧头;人再硬,不堪得啰嗦

再高大的树,一斧头一斧头地砍下去终究会倒塌。而再刚强的人,每天洗脑式的说,最终也会受影响。尤其是现如今的时代,从传销到鬼畜式的广告,无疑是这一条俗语的忠实执行者。

这话大概等同于另一句民间俗语,叫:“男怕缠,女怕磨”

6. 惜米有饭吃,惜布有衫穿

这话不禁让人想起那副对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只是这句俗话更多地是劝人勤俭持家的,而对联则是劝人爱惜粮食财物的。


今天的俗语话就先分享这几个,下次有机会接着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