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从何时衰败(东汉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朝代更迭,且常有前后政权并立。而在历史上就有着西周、东周、西汉、东汉、西晋、东晋、北宋、南宋等政权。其中东西汉虽说合称两汉,却与两周、两晋、两宋政权不尽相同。
首先,两汉的开国皇帝都是出身草根,而不像周、晋、宋的开国皇帝出身高贵。而西汉、东汉其实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朝权,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其实与正统西汉皇室已属远亲关系。刘秀到其父一辈时家道已经中落,只是名小县令官员。
真正说起关联,可能恰如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一并牵强附会。刘秀虽为刘邦九世孙,但二者之间的亲属关系已经是淡如清水。不像周、晋、宋的开国皇帝与前朝有着较为亲密的关系。
其次,东西两汉皆国祚延绵皆200年上下,是大一统的王朝。且汉地九州全部收归手中,皇权集中,中央实力强盛。其中,东汉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传了八代共十四帝,享国195年(公元25-220年,即国祚195载),与西汉合称汉朝。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强盛朝代,最后却沦落湮灭。究其原因却不似其他朝代,因中央势头渐衰,最后被各方势力一拥而上瓜分蚕食。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曾说:“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
也就是说古代的一些政权都是因为国势太弱,而遭外族入侵灭亡。然而东汉这个强国,它的灭亡,却恰恰因为它的强盛而覆灭。乍一看,给人的感觉就是很谬论。然而,东汉确实是这样灭了,这不禁让我们深感疑问。那么东汉是如何灭亡的?为何会说因为东汉自身太过强大而导致灭亡?解释如下:
1、刘秀开创强盛东汉,却太过宠爱自家家人
历史上能任开国皇帝的,无一例外是猛人。刘秀也是其中翘楚,不仅能征善伐,且“善谋略”。西汉后期,王莽干政。刘秀从低级将领做起,从西汉后期颓靡的修罗场杀出一条血路,将割据的藩王王孙之辈一一收服,重建起大一统的政权——东汉。
而东汉在军事上已经恰如其分地尽善尽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秀还能体谅黎民百姓。在这几十年混乱时局后偃旗息鼓,大力修养生息,减轻徭役并发展生产。除此之外,在政治上,刘秀洞察前朝的一些弊端。在原有基础上精简机构,打击贪官宦吏,保证朝权政治尽可能清明。
在刘秀的不懈努力下,其统治期间,人民生活前进发展。人口增长,国势昌盛繁荣,史称“光武中兴”。而东汉在刘秀的治理之下,便达到了强盛的地步。同时,东汉的强盛,导致了周边的一些国家再也不敢侵犯中土,它们纷纷迁都以避其锋芒。而这一切的功劳,都离不开刘秀的开明。
可即使是如此文功武治、贤才兼备的皇帝,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刘秀当上皇帝之后,怜恤家人在他打天下期间的助力,对于家人予夺予求。刘秀之所以这样做,其实就是因为在开国之战中,他有太多的亲人离他而去,所以他对亲情倍感珍惜,因而就要好好对待活下来的亲人。
然而也就是刘秀的过度宠爱亲人,造成了其中一些德不配位之辈,占势欺人。其中就有胡阳公主刘黄,在皇帝的盛宠之下飞扬跋扈,就连在外杀人的下人也予以庇护,认为这是自家之事。如此若干皇亲国戚的骄横姿态,对于法律公平的执行十分不利。
须知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刘秀却放纵亲人,罔顾法律。让强权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也为东汉后朝政权割据埋下了隐患。
2、东汉朝廷统治下的豪强,形成小型王国姿态
皇帝是猛人,但真正强国盛世的缔建却要倚靠前朝遗留下的大姓豪强家族。在东汉初期,豪强家族因为前身簪缨世家世代的传承,底蕴深厚。他们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自成一体的自家庄园,甚至还有私兵守卫他们的家园。
就是因为有这这样大的不愁吃喝的条件,自然就有了良好的家族教育条件。从而造就了家族人才辈出,由此他们在廷政上也拥有话语权。而朝廷在某些方面也要看他们的脸色行事,他们他们多么气派。
加上豪族世家经过数代的累积,俨然成了难以动摇的庞然大物。而白身起家尚无根基的刘秀为了保持政权的稳定,也只能与这些豪强家族联姻以求好。
诚然,东汉政权统治下的豪强世家,俨然成了一个个小型王国。在庞大的东汉政权中荣华富贵地生活着,一边维持着国势一边吮吸着王朝的血液。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不受中央干预和控制。其中和皇室联姻的豪强则成为了外戚,这一角色对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宦官和外戚交替干政
面对外戚干政,皇帝为了制衡外戚,他们必须要寻找他们的对立面,那就是宦官。然而,宦官表面对皇帝是虚以为蛇,暗地里却做出蚕食皇权之事。等到把皇权弄到手之后,他们也同样不再受皇帝的约束。可见外戚和宦官,对于东汉来说就是潜在的威胁。
事实上,宦官和外戚势力可以说是彰显东汉皇权强盛的两大代表。如何在两者势力中巧妙平衡掌控廷政,是每一个优秀的帝王必备的权衡之术。故在封建时代,很多事情并不非黑即白,处理各方势力兼备将权力收归中央才是关键要素。
两边势力政权都不可小觑,所以对于弱势的帝王而言。在宦官和外戚两方势力中游走,让其互相牵制。容易玩火自焚、引火烧身,以致于朝权动乱,遗祸百年。而在东汉时期为何宦官外戚政权能够干政?原因如下:
(1)东汉皇帝多为寿短之辈。
在东汉八世十四帝中,仅三人年过不惑(40岁),其余要么壮年暴毙,要么孩提时期就被人所害。皇权更替频繁急促,皇帝的幼龄化,导致皇权统治失去威信力。主少国疑,特别是婴少儿时期上位的皇帝,作为傀儡依附于外戚生存,母氏家族往往趁机把握朝权。导致礼乐崩坏、江山“易”主等荒谬局面出现。
有的皇帝在这种局面下自醒,不欲受禁锢一生,但又苦于身边无人可扶持。只好将权力交托于宦官,将其拉到自己同一阵营,这就造成了宦官势力的不断壮大。只要外戚势力一日干政,宦官势力就会不断受皇帝扶持,哪怕最后可能被其反噬。
(2)东汉皇后生育能力不行,生不出儿子。
在封建王权社会,女子的生育能力被视作其价值的体现。特别在皇家——王权更迭、政治漩涡的中心,早早诞下嫡子才有利于皇后地位的稳固。在宗法制中,嫡长子通常享有绝对继承权,立嫡长子为王储,乃立国本,最能服民心。
然而在东汉历史上,除刘秀外的十三位继承大统者,只有两位为皇后嫡子,其余皆为庶子。作为皇帝在出身上公信力不足,难以服众,自然得找寻别的政治势力帮助。作为母氏家族的外戚和日常起居伺候自己的奴才宦官自然就成了首选。
4、大将军何进无政治头脑,终引董卓乱入
宦官和外戚势力的激烈斗争导致国家内部矛盾的剧烈升级,但是即便如此,东汉王朝对外的军事实力仍然强盛,以故外敌政权不敢入侵。在这样的局面中,时间来到了东汉朝政的第一百六十年,出了个莽汉将军何进。
因为外甥争夺激辩皇储之位,和宦官势力斗得个死去活来,遂引董卓进京。想借外军势力斩杀宦官,怎料引狼入室之后还未获得自以为的胜利,便被十常侍设计斩于宫中。何进死不足惜,但董卓这匹老狼已经入圈,践踏着汉室。
5、黄巾起义,东汉中枢打出一系列的烂牌
在加诸黄巾起义时,东汉政权先后打出的系列烂牌。本来内廷紊乱,民怨载道,政权不稳。东汉末年的皇帝似是被黄巾军吓破了胆,竟还打出一套连环招将权力下放,施行州牧制度放养地方势力。放任其做大,并让各地强豪招兵买马反抗叛军。
结果要么导致了这些势力各自为政,不听号令,一盘散沙,容易被击垮。就是这些势力不听中央指控,最后强大之后就与朝廷对抗。比如袁绍、袁术、曹操、刘备、孙权等势力。
6、曹丕篡汉,东汉宣告灭亡,至此进入三国时代
舍本逐末,因小失大,目光短浅。东汉最后统治者的不作为导致了一个群雄并逐,纷争天下的时局出现。由此造成没有人再为汉天子效力,东汉在这个时期就已名存实亡。先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后公元220年,其子曹丕篡汉自立,至此东汉宣告灭亡,进入了三国时代。
综上来看,东汉之所以亡于强盛,就是因为亡于内部政权体系的崩塌。不是宦官、外戚干政,就是州牧、豪强各自为政,最后把东汉中央给架空了,从而致使亡国。而这与两晋、两宋被外族入侵灭亡显然不同。
总评:
皇帝掌权,宦官膨胀,外戚萎靡,皇帝英年早逝,没有为太子铺好后来的路。而后历史不断重演,外戚掌权,宦官夺权。太后临朝必用外戚,皇帝夺权必用宦官。
没有人能打破这个惨痛的循环禁锢,直至国本耗尽、天时地利人和皆尽,汉室气数消逝。就这样,一个对外仍然具有强盛的实力基础的东汉,最终迎来了灭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