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1)

来源丨喜马拉雅APP气象先生宋英杰的精品课《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

编辑丨张公子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冬至过后,一年中最冷的时间——三九天就开始了。

在古代农耕时代,冬季是一年中人们最轻闲也是最难挨的季节。冬季天寒,昼短而夜长。那时经济不发达,冬季粮食匮乏,取暖设施也不完备,很是难熬。于是人们开始就盼望着快点冬去春来,当真是“数着指头过日子”。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2)

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当中,有关于“数九”习俗的记载: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根据专家的考证,大概最晚是从北宋开始,“数九”的习俗逐渐风靡。

到了明清时期,“画九”、“写九”的习俗,开始在士绅阶层当中成为一种时尚,描述暖长寒消似乎也就变成了一种风雅之事。

数九从哪一天开始数?

第一种是从冬至当日开始数,从前被称为“连冬起九”,现在沿用的也正是这种数法。清代的歌谣这样唱道:连冬起九验天寒,只怕寒消九九难。第一莫贪头九暖,连绵雨雪到冬残。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3)

第二种方式是冬至节气的次日开始数九。按照宋代《岁时杂记》的说法:鄙俗,自冬至之次日数九,凡九九八十一日。里巷多作九九词,又云:九尽寒尽矣。

第三种方式是“冬至逢壬数九”,也就是冬至起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平均而言要比冬至数九晚数5天左右。古人认为壬日的属性是生发,希望壬日可以为冬至阳生提供助力。

为什么要数九?

虽然立冬是进入冬季的时气点,但人们从身体感受出发,将冬至视为隆冬季节的开始。但数九不是在界定最寒冷的时段,数九的着眼点在于数完九九,寒冷的天气结束,在于“寒尽春归”。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4)

古代的御寒能力差,数九作为冬令时间的表达习俗,客观上是在纾解人们在冬寒胁迫下出现的心理危机,从寒冬看到春日的希望。

流传至今的数九歌谣

至今仍在流传的华北版本的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九九歌谣当中,一种比较简洁也比较通行的版本。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5)

而明代《五杂俎》中记载的北方版本的九九歌谣为:一九二九,相逢不出手。三九四九,围炉饮酒。五九六九访亲探友。七九八九沿河看柳。

同样是明代《五杂俎》,还记载了江南版本的九九歌谣: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消寒娱乐:写九和画九

大家最熟悉的写九,清代道光年间才有的,叫“九九消寒句”或者叫“九九消寒图”,历史并不悠久。共“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字,每字(繁体)九画,每天写一画,写完这句话,春天便来了。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6)

有一种像九宫格的九九消寒图:每格有九个圆圈。每天涂一个圆圈,记录当天的天气实况。民间歌谣这样说: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分清;九九八十一全点尽,春回大地草青青。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7)

还有一种九九消寒图是:冬至后,画素梅一枝,画出八十一个梅花瓣儿。贴梅花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胭脂涂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暖回矣。元代诗人杨允曾作诗写道: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数九的诗:古人数九比我们浪漫多了(8)

冬季是人们唯一安闲的季节,可以享受一种慢生活。数九,是中国古代一种数日子的游戏。这81天,统称“数九寒天”。

苦寒的年代,人们希望以这种雅致和闲适的方式,捱过漫长的冬季。很想把无趣过成有趣,把难受变成享受。数九,中国古代一种难得的、具有娱乐意味的迎春方式。

由此可见,古人很浪漫。在漫漫寒冬之时,并没有一味的消沉,而是用歌谣,以诗句,凭画梅,给这消寒盼春的日子增加了许多诗情画意。

关于主播:

宋英杰,气象专家,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

《宋英杰讲二十四节气》,从天文气候、地理历史、动植物、农事习俗、诗词、谚语等角度,用科学的数据解读节气,同时汲取大量古籍精华,给你搭建一套完整的节气知识图谱。从常识到应用,讲透古人的生活智慧,助你轻松地掌握节气背后的科学精髓。

喜马拉雅,中国知名音频平台,4.8亿用户的共同选择。不用看,听喜马拉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