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 长三角(长三角不重样了)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特别是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享誉全国的典范,但同时也出现了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问题有一段时间,长三角的钢铁、石化、汽车、装备等产业遍地开花,产业同构被广泛诟病近年来,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尽管长三角多地在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但是关于长三角产业同构的担忧,似乎消失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这十年 长三角?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这十年 长三角(长三角不重样了)

这十年 长三角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进入快速工业化阶段,特别是县域经济蓬勃发展,涌现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等享誉全国的典范,但同时也出现了产业同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等问题。有一段时间,长三角的钢铁、石化、汽车、装备等产业遍地开花,产业同构被广泛诟病。近年来,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尽管长三角多地在布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但是关于长三角产业同构的担忧,似乎消失了。

产业同构也称产业趋同,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产业在组成类型、数量比例、空间分布、关联方式等方面的演进变化逐渐趋于一致,结构差异逐步缩小的现象。衡量产业同构程度的指标为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或同构系数。一般来说,区域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水平越差,同构系数就越高。

长三角不再担忧产业同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同构系数的测度方法存在局限,产业划分越细,同构系数越小,而之前的大量研究,多数都集中在产业大类、至多产业中类的研究上。除此之外,长三角的产业组织形态、市场组织形态、区域组织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这些年长三角产业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是从产业进程来看。之前,长三角整体处于工业化前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由轻工业向重化工业迈进,因而产业同构、特别是制造业同构现象突出;而今天的长三角整体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期发展阶段,一些地区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别是随着“数字长三角”的加快建设,也为产业类型的多元化创造了更多可能。

二是从产业生态来看。之前,长三角的产业更多地表现为横向的小范围集中,也就是“产业集群”,造成制造业横向分工相似、纵向分工不足,彼此之间关联度不高,并未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各地区在有限的产业区间同质竞争;而今天的长三角的产业发展更多地表现为纵向的跨区域生态,也就是“产业链”,特别是围绕“链主企业”形成了复合链条,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产业集群”出现了3次,而“产业链”则出现了12次,也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趋势。

三是从产业动力来看。之前,长三角整体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阶段,产业更多呈现“重资产化”,对于原材料的争夺也非常激烈;而今天的长三角整体处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阶段,产业正在呈现“轻资产化”,特别是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的异质性更加显著。

与此同时,市场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

从主导力量来看。之前,长三角市场发育不尽完善,产业发展的主导者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各地政府会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活动,难免产生重复建设;而今天的长三角市场发育日益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的角色更多的是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加上众多活跃的产业金融资本的助推,产业布局更多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从市场空间来看。之前,长三角面对紧缺的市场需求大干快上,但是各地的产品类型单一、相互替代性强,呈现出“市场预期广阔、现实市场不足”的矛盾,各地为了“保卫”本地市场,会出一些“花招”;而今天的长三角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特别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挖掘了国内大循环的市场潜力,而且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也在不断升级,相互之间无法完全替代。

从分工格局来看。之前,长三角的产业发展整体上处于承接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产业资本更多的是考虑降低成本,长三角也属于“跟跑者”的角色,基本上沿着既定的产业升级路线谋篇布局,在有限的产业赛道中激烈竞争;而今天的长三角整体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中,垂直分工逐步弱化、水平分工日益强化,产业资本更多的是考虑接近市场,特别是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长三角逐步由之前的“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领跑者”,产业赛道更加丰富。

再次,区域组织形态发生了变化。

从区域融合来看。之前,长三角一体化更多是自下而上自发推进的,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也造成区域之间的联系相对单一,产业更多地呈现同质化现象,区域竞争大于区域合作;而今天的长三角一体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向推进,呈现出从经济合作到全方位合作、从单向合作到多向合作、从松散合作到紧密合作的特点,特别是都市圈同城化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方式,区域之间的分工更加深化、联系更加紧密。

从城镇功能来看。之前,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呈现出典型的“中心-外围”结构,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显著,并且集聚了几乎所有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功能,难免与外围城市出现结构趋同;而今天的长三角正在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已经呈现出不同等级的多中心城市格局,比如上海五个新城要建设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浙江嘉兴要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都要配置相应的功能,尽管看起来相似,但功能内涵、服务腹地等各有特色,是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共同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从空间载体来看。之前,长三角的产业发展更多的是“村村点火”“乡乡冒烟”,造成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区域间恶性竞争;而今天的长三角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园区特别是头部园区的集中度显著提升,并且涌现出一大批特色产业园区,促进了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总体格局。

当然,我们不再担忧长三角的产业同构,并不意味着长三角已经没有产业同构现象,或者不再出现产业同构。但是可以预见,坚定不移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破解这一问题的根本路径。

(作者为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笪曦

来源:作者:夏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