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必知的经济学常识(跨越240多年的经济学)
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经济都是逃避不了的话题。
有的国家富有,有的却很贫穷,甚至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朝代之间也会有很大差别,有的时期国泰民安,有的时期却民不聊生。
而我们个人都会面对经济问题,例如:你买房买车,给孩子选择幼儿园,甚至购买柴米油盐等等。
每个人都生活在经济大环境之下,对经济学有了解,具有经济学家的思维,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这本《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就是写给我们普通人的经济学入门书籍,让没有经济学背景知识的人也能读懂。
作者宇泽弘文,是日本理论经济学的奠基者,是他影响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他被《日本经济新闻》誉为“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擦肩的巨匠”。
他反对故作高深的那些研究,他强调要用数学解决有社会意义的经济问题。
本书为读者系统梳理了经济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现在的,介绍了众多的经济学家是如何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做研究,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化解经济危机,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
让我们跟着经济学大师的脚步,走进一场经济学之旅吧。
在开始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经济学”是干什么的?它是把人类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揭示现象背后的各种因素,提供经济社会的运行规则。同时为消除贫困,稳定物价,纠正不公平等现象为目的,提供方法和策略,发展经济,最终让人们过上富足的生活。
1、一本书和一只手开创了经济学
提到经济学,亚当·斯密——是你要认识的第一位大人物。
1776年他出版了《国富论》,这是斯密用了10年时间完成的作品,那一年他53岁。这本书让“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在历史舞台。
斯密的这本书开创了经济学的萌芽,为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来的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以及研究都是以《国富论》为基础进行的。
就像《经济的律动:读懂中国宏观经济与市场》这本书的作者说的
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学,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后来的著作,在方法和分析上有进步(退步)和细化(走偏),但是在方向上并没有突破。
可见《国富论》这本经典著作对经济学思想的意义与影响。
01、社会分工的益处
很多人对斯密的认识是从“分工”开始的,因为《国富论》的第一章就是“论分工”。毕竟《国富论》这本800多页的大部头,没有几个人能从头看到尾。
全书的第一句写道: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出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斯密提出,想提高财富生产效率,关键在于劳动分工。斯密论述了其中的三大原因:工人熟练度的提升、工人专注于单一工种将更有效率、大量的机械的发明便利和简化了劳动。
《国富论》中有个著名的扣针制造业的案例。一个工人要完成全部工序,一天也造不出一枚纽扣。但如果不同工人分工,每人只负责一个工序,那么10个工人一天就能生产48000枚扣针。这个结果是不是让你大吃一惊。
直到今天,很多电子元器件的工厂仍然延续了“分工”的生产方式,在流水线上每个工人只在一个工位仅负责一道工序。
分工合作让产量有了飞跃。当然“分工受制于市场规模”任何一个行业,市场规模越大,分工将越细。这就是“斯密定理”。
02、推动利益统一的那只手
斯密道出了一个很多人不敢说的秘密,他说“分工”不是他发明的,而是本来就存在于人们心中——“利己之心”。
他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原动力不是来自同情心或利他主义,而是利己之心。即每一个人都有改善生活条件的欲望。并且人们是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交换经济劳动和成果。
如此说来,按照斯密的理论是不是可以解释,人们“分工合作”未必抱有促进社会利益的动机,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的利己。
只是在一个自由放任的社会里,人们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推动,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人的需求。
正是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让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达成了统一。每个人在为整个社会的运行做着该做的事,推动整个社会朝着平衡富足前进。
03、为经济学提供完整的架构《国富论》共五章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从劳动的社会分工出发,阐明了劳动才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力量。
提出了市场交换的价值,论述关于商品、货币、资本、产业组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国际贸易的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经济循环过程。最后分析了国家在市场经济社会里扮演的角色。
斯密第一次定义了生产的三大要素:劳动、土地和资本。在他看来,是资本带来了市场,进而带来了劳动分工的扩展,资本的投入导致市场扩张,而后者反过来也带来更多的利润和投资。
所谓的“资本主义”便是从这个定义延展出来的概念。
当时“重农”和“重商”两种思想并存,斯密既反对专制和垄断的商业制度,也对过度保护农业的政策持批评态度。
斯密信奉的是自由主义,斯密反复强调只有自由发展市场经济的政策才是最理想的。才能促进新产业的形成,提高公民的水准。
可以说《国富论》勾勒出了经济学的整体画像。这本国富论作为经济学的雏形,至今都有重要的价值。
亚当·斯密是一位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他所开创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被认为是“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2、最的大贡献和最大的争议
第二位要介绍的,可能是经济学说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他就是凯恩斯。
01、两次终结的发生在凯恩斯之前,斯密创立经济学之后,还先后出现了“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
当时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剥削的概念, 分析了社会分配不公以及导致的人们贫穷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古典经济学理论根本无法解决社会的贫穷与分配不公等问题,最终古典经济学走向了终结。
到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大规模的停滞,新古典经济学的前提和基本假设,此时暴露出了严重缺陷。它的理论已经不再被人们所信任,伴随着美国经济大萧条到来,新古典经济学就此终结。
02、凯恩斯时代的贡献凯恩斯的贡献与争议都集中在一本书上,1936年他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简称《通论》),自此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发明了经济波动管理理论。
他的贡献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失去作用时,《通论》成为当时很多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指导。从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初期被称为"凯恩斯时代"。
可以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让这些国家维持稳定的经济增长,《通论》成为了化解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良药。
03、核心观点与争议
为何拯救经济危机的“良药”会引起这么多争议呢?
要知道,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在于“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有效需求最终决定了就业量,当货币工资降低时,有效需求可能会下降。
凯恩斯提出,减少非自愿失业增加有效需求的手段有两个:一个直接的方式是增加财政支出;一个间接手段是增加货币供给量。
可以看出,凯恩斯是想用“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及货币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的平等分配。
争议的焦点是:凯恩斯的需求管理变成了政府主导经济。市场与政府的界定不清。
“需求管理”本是在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基础上,对市场的运作进行“微调”。但《通论》却为政府干预经济打开了方便之门。
后人对《通论》进行整理加工发展时,批判凯恩斯的论述不严谨。
其实《通论》的写作,对凯恩斯而言是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梳理和表达的过程。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凯恩斯发明了需求管理理论,可是使用这一理论的并不是理论本身。
实际上,世间需要什么样的发展,理论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经济问题本身就是复杂的,很难说清楚。因为没有重复实验,没法验证。被案例证否定之后,修订后会继续辩论,而理论的发展往往以这种“与时俱进”的方式周而复始下去。
可见每一种学派观点,只不过限于某一特定时期的一个解释的侧面和角度而已。用凯恩斯本人的那一句“长期我们都死了”。
3、一部未完成作品的意义
如果说凯恩斯化解了第一次经济危机,那么这一位就是化解“第二次经济危机”的人——琼·罗宾逊。
01、一位卓越的女性琼·罗宾逊,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女性经济学家,她也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唯一女性。
罗宾逊还有三项贡献值得诺贝尔奖:创立垄断竞争理论,发展补充完善凯恩斯理论,创立新资本积累理论。
02、第二次经济危机来了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世界经济再次陷入了混乱、不稳定、不均衡的状态。尤其是美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大量失业、国际收支失衡。
而此时经济学思想正处于变革和混乱中,就连凯恩斯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完全失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失去了过往的思想上的主导地位。
这时最急需的不是效率和增长,而是公正的分配与消除贫困。
03、这本书成了救命稻草《现代经济学导论》这本书为此次经济危机提供了指导作用。
这是琼·罗宾逊在1973年,与约翰·伊特韦尔合著的,书中讲述了她的动态不平衡理论的新构想,但并没说清楚具体的形式,可以说这是一部未完成的作品。
而现代经济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市场的不均衡和社会的不均衡,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解决。
这本书就在经济学家们一筹莫展时成了救命稻草,它提供了现代经济学探索的方向,成为黑暗中指点迷津的灯火。
结尾
由于篇幅限制,只粗浅地介绍了三位我印象最深的人物。《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经济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值得你去认识,,有很多精彩的经济学观点和理论有待你去了解。
这次经济学之旅即将结束,但经济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会停止,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新的经济时代正在形成中。
如果你问学习经济学有什么用?就像学历史、学哲学有用吗?有些知识本来就没有直接的用处,而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一部分。
不懂历史的人,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不懂哲学的人,时常会失去方向。而不懂经济学的人呢?
学习经济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不受经济学家的欺骗。——琼·罗宾逊
我是50 悠秀姐姐,财务人&写作教练,人生不设限,终身学习终生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