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大明王朝史(荒诞大明王朝的三大盛世)

大明王朝虽然是一个充满了太多的传奇与荒诞的朝代,生死不明的明恵帝朱允炆,离奇死去的明仁宗朱高炽,等等,种种的荒谬与传奇,都让人不禁奇怪这个朝代的统治何以延续近三百年之久。但就这样一个充满了传奇与荒诞的朝代,却出现过三大盛世,就连清康熙帝也给予明太祖朱元璋“治隆唐宋,功过成败凭谁说,继元推清,政德下被六百载。”的评价。

一、洪武之治

当时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称帝后,创造了大明王朝的第一个盛世—洪武之治,而洪武之治的实行不仅对明朝意义重大,对于整个古代史的推进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自古以农为本,农业是主要的税源,农民又是主要剥削对象。认识到了这一点,朱元璋便把恢复发展生产,作为安定民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

1、徙富民,抑豪强

这项措施始于1367年。从其青少年时代的亲身经历中,朱元璋深知豪强富民鱼肉乡民、欺压百姓的危害,因此在建立政权过程中,他一面安抚富者,以换取他们的经济支持;另一面又对某些危害乡里、作恶多端的豪强进行镇压,使贫者安其生,不致犯上做乱。如洪武二十四年(1391),徙天下富民5300户,迁到应天,“以壮京畿”。这些豪强富民一迁离故土,就丧失了其原有的社会地位,对当地贫苦农民的剥削,多少也减轻了一些。

2、奖励开垦,移民屯田

朱元璋下令:凡州、县人民开垦荒地,不论有无原主,都归垦荒人所有,作为永业。洪武三年(1370),因中原田地多数荒芜,朱元璋在河南设置了司农司,专管垦田之事。为奖励垦殖,他还责成地方官散发耕牛、种籽,使流民能够定居附籍,具备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

朱元璋还推行了移民屯田的措施,使丁多地少地区的农民得到足够的土地。从洪武四年(1371)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为止,共迁徙6,86万余户到各地闲旷地区屯田耕种。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为止,当时全国已有交纳税粮的官民田地387万多顷。每年可征收米麦豆粟等共3200多万石。

3、轻徭薄赋,兴修水利

明初对于新附地区的夏税秋粮多次进行蠲免。对受灾地区也以“兴王之地”,支持战争有关,被多次优免税粮。早在至正十八年(1358),朱元璋就派水军元帅康茂才为都水营使,专管农田水利。并下令地方官吏,凡人民条陈水利,就要即时奏上。

洪武二十七年(1394),朱元璋又特谕工部:凡是陂塘湖堰,可以蓄水防旱的,都要修治。这些举措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鼓励种植经济作物

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下了一道政令,强制种植棉麻的同时,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也得到了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的普遍种植,一方面为手工业生产提供了原料,促进手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因农民收入增加,购买力增强,从而刺激了商业市场的繁荣。可以说,明太祖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明初社会经济的复苏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的税粮收入,洪武二十六年达到3200多万石,与元朝岁入1200多万石相比,增加了近两倍。总之,洪武年间,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也是明太祖政绩体现。

在法律上,朱元璋亲自制定了严酷的《大明律》。这部《大明律》对于保护百姓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军事上,改革了兵权制度,平定了北方边境,让元军受到了重创,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与明朝所抗衡的实力。而洪武之治也让明朝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二、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在为期间,曾经六次讨伐蒙古,其中五次是自己亲自去的,在讨伐蒙古期间,朱棣也和西方国家交战,将英国和葡萄牙等西方国家大败。在经营边疆,巩固势力更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明成祖尚武,他依靠武力夺取了江山,之后又热衷于兴兵北伐,一生战功赫赫他,同时他也十分注重文治。永乐元年(1403)七月,朱棣要求组织文人儒士,编撰一部考索方便,搜集范围要广一些的大类书。这就是亘古未有的《永乐大典》。这部书是世界上最早、最宏伟的百科全书。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8000多种古书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有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比法国狄德罗、达兰贝主编的百科全书还要早出三百多年,对中国的文献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不可掂量的。

明朝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六年(1433),郑和奉命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这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伟大创举。永乐二十一年(1423),有16个国家、1200人的外国使团汇聚在北京。郑和下西洋,更加深远的是东西文化传播交流的重要贡献。

朱棣在位时期所创造的永乐盛世,几乎是没有其它的盛世可以和他相比的,他对于明朝无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呈现出了比之前更加繁荣的局面。

三、仁宣之治

明朝三大盛世的最后一个—仁宣之治,仁宣之治后人也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期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所以仁宣之治也有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永宣盛世。成祖朱棣驾崩后,太子朱高炽即位,改为洪熙,是为明仁宗,时年47岁。

可惜的是明仁宗在洪熙元年(1425)五月,即位只有10个月的仁宗终因体弱多病而亡,享年48岁。在这10个月里明仁宗“赦免前臣,为己所用”,重用“三杨”,成为明朝少有的一个“天下清平,朝无失政”的插曲。

根据三杨的提议,明宣宗进行改革,他废除了洪武和永乐年间的出现弊政,施于仁政。

由于在明成祖在位期间,南征北战让明朝的国力受到了极大的损耗,所以就下令让百姓休养生息,发展自身的经济,整顿军务,缓和跟周边国家的关系,以稳定边防。

总之,仁宣时期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产生活得到保障,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起来,时称“字内富庶,赋人盈羡”。这段时期是明王朝财力最雄厚的时期,也是明朝270多年间的极盛时期,出现了继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参考文献:《大明史》

极简大明王朝史(荒诞大明王朝的三大盛世)(1)

极简大明王朝史(荒诞大明王朝的三大盛世)(2)

极简大明王朝史(荒诞大明王朝的三大盛世)(3)

极简大明王朝史(荒诞大明王朝的三大盛世)(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