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愚人陋言之国舅说)

昨日,当我听完评书《包公案——铡国舅》时,脑海中回味着国舅这两个字,先是不解,继而忿忿不平。心想:一个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之徒,怎能配以国字而称为国舅呢?

从国的字义看,国始见于商代,本义指疆域、地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诸侯国;后泛指国家,也指国都。由此可知,国表示国家之意,由来久矣。此时,国的内涵高大而丰富、庄严而神圣。从舅的字义看,在唐,裴庭裕 《东观奏记》卷中,“韦澳为京兆尹,豪右歛手,国舅郑光庄不纳租, 澳击其主者。”光,宣宗母郑太后之弟。可见,舅指母亲或妻子的哥哥或弟弟,是一个特定身份的具体人,舅的内涵窄小而单一。不难看出,国舅这个词是把偌大的一个国字,用到偌小的一个舅字身上,借国以抬高舅的身份和地位,而行谄上骄下、恃势凌人之实。相反,却使国失去了尊严,也有损国的形象。为舅一己之私欲,却使众人蒙羞,是我所不愿的。我以为,这样的搭配至少是不合理的。

在国的组词中,不论国与名词、与动词组合搭配,几乎都表示国家之意。如国人:一个国家的人民;外国:本国以外的国家。照此释义,国舅则可解释为一国(国家)的舅舅。何为“一国(国家)的舅舅”?显而易见,这样的释义是讲不通的。在本地新华书店现有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却并未将国舅这词收录在内,没能查到国舅一词的注解。从百度得知,国舅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这样的释义既有意避开了对国字本义的注解,又无故多出了个“皇帝”,不免有牵强附会之嫌,显然是不准确的。

国舅,这个称呼在我国的史籍中,尤其是在演义性质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从国舅的作为看,令人不能接受的是,历史上的国舅大多是恶棍。他们仗着是太后或皇后的哥或弟,大肆宣扬自己的皇亲身份,在宫内外耀武扬威,做尽坏事。国舅一度成为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之徒的代名词。在《包公案——铡国舅》中,陈州三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国舅安乐侯庞昱抢男霸女、荼毒百姓、克扣赈粮、强征壮丁建造花园,使得陈州民不。聊生。如此之徒,恶贯满盈、民怨沸腾,必铡之以谢陈州百姓,更无资格配以国字而称为国舅!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愚人陋言之国舅说)(1)

这样说来,国舅一词有此等不当之处,乃属糟粕之词,今后不应再用。既然国舅是皇帝的母舅或妻舅,那就直接叫他皇舅或皇家舅舅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