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哪一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

#创作挑战赛#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是谁?

茂戈

今年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60周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和时间都有限的边境作战,我解放军通过两场战役,打得印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并且在大获全胜后主动撤军!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也换来中印边境几十年之和平(虽然最近几年印军又有小动作,却不敢像1962年之前那么“任性”了)!

今天要讲的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是谁的问题。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意见,我经过多方查证,现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是林彪元帅吗?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哪一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1)

网络上有将中印自卫反击战辉煌的战绩归于林彪的传言,并煞有其事地写道:

当时林彪担任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主动请战”,指挥了这场建国以后的第二次对外战争。里面还绘声绘色地描绘这样的细节:“作战初期,林彪以小部队出击,诱使印军以为我军失败,以胜利者的姿态长驱直入。包括中央都也误认为是我军失败,毛主席曾接连7封电报,骂林彪有辱国格、丧失军威,一再电令林彪就地组织反击,不许再后撤一步。而林彪回电称:将在外君有命有所不受。继而命令部队且战且退。直至印军三个集团军纵深我国境内达70余公里……

1、其他细节不谈,请注意关键词叫“诱敌深入”!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我解放军采用过“诱敌深入”的战术吗?

我们简单地来回顾一下中印自卫反击战的整个过程。这场自卫反击战,共发生了两场战役:

第一场战役自10月20日至28日。主要是在东线(西藏方向)的克节朗,故称克节朗战役。仅仅三天时间,我解放军全歼印军“王牌”第七旅,活捉达尔维旅长,直取达旺。无论是克节朗战役的主战场,还是在察隅方向的配合以及西线(新疆方向)逐次转移兵力、集中兵力拔点的战法,都是硬碰硬的打法!不可能出现诱敌深入的战术!

第二阶段作战自11月16日始至21日结束。第二阶段的战役主要由瓦弄反击战、西山口之战以及班公洛地区反击战组成。

瓦弄反击战,由丁盛指挥的我解放军54军130师和西藏军区察隅等部队于16日对印军第11旅发起反击,分割歼灭瓦弄地区之敌。瓦弄反击战是一场硬仗,

西山口之战中,面对印军的“一字形长蛇阵”,我解放军采取“打头、击背、剖腹、切尾”的战法,展开搜剿、追击作战,于21日全部清除了西山口-邦迪拉地区的印军据点。

而在新疆的班公洛地区,我解放军在在18日至20日,将班公洛地区的印军侵略据点全部扫除。并歼印军一部。

由此可以看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从开始到结束的两场战役中,都是“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的硬仗,根本不可能出现诱敌深入的战术。

有人会问,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前,我解放军会不会采用过这种战术!这就更不可能了!反击战之前,我们一直是处于忍让态度,试图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这时如果有小部队诱敌深入,这不是自扇耳光吗?

另外,诱敌深入的战术在高原上根本行不通!大家可以想一想,那可是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原地区,一支小部队在跑了几十里山路,然后再回跑几十里山路诱敌深入,任何一支部队都会吃不消的,不仅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而且只怕会被全部歼灭!

笔者在西藏基层部队带兵十多年,从来没有听过有这样的高原山地作战的战术!

由此可以看出,编造这段故事的人,不仅在历史上无知,而且在高原山地作战的战术上更是无知!

2、接下来的文字就更离谱了:“而这三个集团军中有在1840年随英军入侵北京、参加火烧圆明园的印军王牌部队,第一任军长正是尼赫鲁的心腹考尔将军,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北非、南欧、东南亚诸战场作过战,自吹嘘为‘打遍欧、亚的劲旅’。声称要再次打进北京。林彪在得知这支部队先行入境后,下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支部队给我从地球上抹掉’、‘以雪百年国耻’”……

这种“扯”就有些好笑了:1、火烧圆明园真实发生的1860年,而非1840年——这是最低级的错误;2、当时是由英国、俄国、日本、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八国所派遣的军队组成的侵华联军,当时印度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哪来的什么印军王牌部队?3、林彪“把这支部队给我从地球上抹掉”、‘以雪百年国耻’”以及之前的“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等等豪言壮语从来就不是林彪的性格,倒像小说家里塑造的人物!而且,这些话找不到任何出处,毫无可信度!

3、像“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这种事件一定会在《毛泽东年谱》里面有完整的记录。当时毛主席作为绝对的统帅,如果林彪是总指挥,在《毛泽东年谱》里面,一定能找到林彪的影子。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62年9月17日晚上,毛主席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1962年9月21日,再次召开会议,讨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1962年10月2日下午,在中南海颐年堂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中印边境冲突问题;1962年10月8日下午,再次召集会议讨论中印边境冲突问题……在这些前期的讨论中印边境问题时,其参会成员均无林彪!试想,如果林彪为总指挥,这些重要的会议肯定会有他的!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打响前夕,《毛泽东年谱》里是这样记载的:1962年10月17日下午一时半,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陈毅、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开会(备注:参会成员无林帅),讨论对印度军队的进攻进行自卫反击问题。

1962年10月20日,拂晓,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开始。晚七时,毛主席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开会。二十一日晚七时,同周恩来谈话。二十二日晚七时,在中南海菊香书屋召集周恩来等开会。

同样,在这两个特别重要的时间点上,都没有林彪的影子!据查,林彪当时是养病去了!

也许有人会认为,林帅有1971年的事件在身,导致后人誊写时就会回避甚至诋毁他的历史。而在《毛泽东年谱》里面,如果要毁掉他的历史,而在他养病前的五月份之前还要记得那么清楚?为什么还记载主席对他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同时,在《毛泽东年谱》里,林彪养病结束后,依然详细记载了他和主席的各种交集。所以,关于林帅的“毁史论”是不存在的。

二、是刘伯承元帅吗?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哪一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2)

中印自卫反击战时,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的小组长是刘伯承,由此有人认为,总指挥是刘伯承。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偏颇的。

我们不否认,中印边境自卫反击前期,刘帅作为中央军委战略小组的小组长,确实做了许多工作。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开始后,刘帅也做出了许多实质性的策略。尤其是反击战第二阶段时,刘伯承元帅针对印军兵力部署的特点,制定出了“打头、切尾、斩腰、剖腹”的战术,将敌人分割成数段,各个击破,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第二阶段的战役伤得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毛泽东年谱》里,关于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记载里,刘伯承元帅跟林彪一样,也都没有参加!这也可以充分说明,林帅并非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

有资料显示,自卫反击战开战之初,接受中央幕后指挥重任的刘伯承曾谦虚地表示道:“我老了,只是一个编外参谋,我所提的意见仅供参考,你们听听就行。”

如果说这是刘帅的谦虚,那么在《刘伯承传》里,对刘伯承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时期活动的记述,也只是提到“参与指导”而并不是进行了“具体指挥”。事实上,刘伯承元帅所在的军委战略小组确实也只是战略决策的咨询机构,所以称刘伯承只是“参与指导”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合适的。

虽然刘伯承对于中印反击战只是“参与指导”而并非“具体指挥”,但是不可否认他依旧对这场反击战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三、是张国华司令员吗?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哪一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3)

是的。

笔者曾经采访过几位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老兵,他们都异口同声地告诉笔者,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是张国华司令员。

有人就要说了,你上面列举的《毛泽东年谱》记载的,也没有张国华司令员参会呀,你凭啥就说是他呢?

首先,《毛泽东年谱》记载的确实没有张国华司令员,上面记载的除了毛主席外,都是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和元帅,张国华当时只是一个中将,他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高规格会议的!但是,张国华司令员虽然没有参加这样的会议,毛主席却单独就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接见过张国华!

1、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之前,毛主席亲自在中南海接见了张国华。毛主席这次接见张国华,就是听取张国华司令员对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报告,作为国家的最高统帅,毛主席接见的肯定只能是这场战争的总指挥!也只有总指挥才能向毛主席作这场战争的报告。张国华司令员还向毛主席立下军令状:“我们一定能打赢!“

2、自卫反击战结束后,1963年2月,向毛主席汇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也是张国华司令员,而不是其他人。全面而系统地向毛主席汇报这场战争情况的,那一定得是总指挥!在这次的汇报中,毛主席高兴地对张国华司令员说:“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政治军事仗,与其说军事政治仗,不如说政治军事仗。”张国华司令员还将广大指战员在战斗中所展现的坚强革命意志总结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毛主席当场肯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后又多次强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并在中共九届一中全会上向全党全军发出号召:“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不仅是对全体参战官兵的极大肯定,也是对张国华总指挥的肯定!

3、在自卫反击战期间,毛主席给了张国华司令员最大的指挥权。暂举一例:自卫反击战第一仗很关键!中央军委的意见是先吃掉一个营!但是,张国华司令员在听取了各方意见后,却决定要先吃掉一个旅!毛主席得知情况后,对中央军委的人说:“让他打嘛!打不好重来!”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张国华司令员在反击战中不是最高指挥员,那么毛主席一定不会赋予他这个最大尺度的指挥权!

4、自卫反击战的指挥,共有东、西两个前线指挥部。东线指挥部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张国华司令员作为这场战争的总指挥,这是他应该处于的指挥位置。而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第一阶段,直接指挥克节朗战役的指挥员并不是张国华司令员,而是419部队政委阴法唐。张国华司令员作为总指挥,是要通盘考虑自卫反击战整个战场的。比如,为了配合克节朗主要方向,张国华亲自任命郄晋武,指挥153 团和昌都军分区独立营分别在察隅两岸实施佯动,锋逼瓦弄。

有人说,自卫反击战进入第二阶段,东线又出现了一个前线指挥部,这就是54军丁盛军长临危受命组建的“丁指”。丁军长率130师入藏,负责攻歼瓦弄之敌。当时丁盛只是一个军的军长,而西藏军区在当时可是一个大区级。从职别上来说,张国华司令员比丁盛军长要高出许多,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指挥权限上,丁军长自然是不能与张国华司令员相提并论的。

其实,“丁指”并不直接受张国华司令员指挥,直接指挥“丁指”的是中央军委。但“丁指”接受到的命令,一定有张国华司令员的作战意图!比如,丁盛在瓦弄战役之前召开作战会议,说:“郄司令员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情况,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歼灭印军第 11 旅。”毕竟,郄晋武是受张国华司令员直接指挥的。

同样,由南疆军区司令员何家产组成的西线指挥部,实际上也不受张国华直接领导,但其集中兵力拔除据点的战斗是在侧面响应由张国华司令员指挥的正面战场。

如果因为“丁指”和西线指挥部不直接受张国华司令员的指挥,就借此说张国华司令员不是中印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这是非常偏颇的。张国华司令员在中印自卫反击战的战场,考虑的是自卫反击战的整体!

四、为什么是张国华司令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哪一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4)

简单地说一下这个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先后经历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和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三场对外战争。从战略意义上来说,这三场战争可以相提并论。我们可以看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总指挥是彭德怀元帅;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总指挥是许世友和杨得志两位上将。而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总指挥是只是中将的张国华司令员,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查阅中印自卫反击战的资料时,我们会发现,这场战争定义的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其实中国并不想与印度为敌,在发起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都认为“教训一下印度”即可,并没有“大打”“长打”的战略意图!这一点可以在第二阶段的战役大获全胜、使得印度国内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之时,我解放军主动后撤就可以看出来!战后,毛主席说,这是一场“政治军事仗”!

这样的战役,一个中将足足可以对付了!

另外,张国华自进军西藏以来,扎根在雪域高原已经十来年了,对西藏边防一线的情况比较熟悉。同时,张国华是一员能征善战、军政兼优的将领,身上带有一股“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杀气,使敌人闻之胆寒。张国华司令员指挥这场战争游刃有余。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哪一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5)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