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

原创 | 梦焕讲书

文章音频版发于微信读书

说起《郑伯克段于鄢》,大多数人会认为,这件事情的发生是因为作为哥哥的郑庄公对弟弟共叔段疏于管教,而我认为这个故事更多透漏出来的是,“捧杀”比失于管教更加可怕

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1)

郑伯克段于鄢,郑伯就指的是郑庄公,段,指的是他的弟弟公叔段。这个篇目就讲述的是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夺国君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初”故事又说回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回一个妻子,名叫武姜。“武姜”其实并不是这个女子真实的名字,武,取自郑武公的“武”。姜是她的姓氏。她之所叫“武姜”,是因为她嫁给了郑武公。郑武公的“武”是他的谥号,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郑武公的父亲是郑桓公,在犬戎攻打周幽王的时候,也是被杀死了。郑武公是郑国的第二位国君,郑国从武公开始,不仅把最初的国都定在京城,而且奠定了郑国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因此,特别受到后人的尊重,遂用带“武”的地名来纪念郑武公。

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2)

郑武公的妻子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郑武公、郑庄公的这个“公”是一个尊称,类似于尊称,可不是他的爵位。周朝的诸侯级别为五等,公、侯、伯、子、男,而郑国属于伯爵。

武姜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郑庄公,也就是这篇文章说的郑伯,一个叫共叔段,因为他在兄弟之中年岁小,所以称“叔段”。郑庄公出生时是母亲武姜难产,脚先出来,姜氏受到了惊吓,所以给他取名叫寤生。寤,逆,倒着的意思。古人给孩子起名字真的是想到什么就是什么,可以说很随意了。

因为郑庄公是难产出生,所以武姜就非常厌恶他,偏爱他的弟弟共叔段,一心想立他做太子。武姜屡次向郑武公请求,郑武公都不答应。武姜的这个做法,很明显是有违礼制的。周朝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君王有很多孩子,但继承王位和财产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嫡长子。古人之所以热衷于“嫡长子继承制”,也是为了维持政权的稳定。所以,郑武公是不可能答应妻子武姜这个可能乱郑的想法。

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3)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后来郑武公去世了,寤生郑庄公继位,成为郑国的国君,然后武姜又请求郑庄公把制这个地方封给共叔段。制,是一个地名,即虎牢,又称虎牢关,这个地方历代都是戍守重地。郑庄公就说,“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因为是军事关隘,郑庄公就找了一个理由说,“制邑,是一个地势险要的地方,东虢国的国君虢叔就死在那里。如果是封给其他城邑,我一定会答应。”武姜一听,又给自己的小儿子共叔段,选了一个地方“京”。京,是京畿之地,是郑国国君直接管辖的地方,一般是不会分封的。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面对母亲武姜的这个请求,郑庄公就答应了,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人们就把共叔段称为为“京城太叔”。

京畿之地都被分封了,这可不得了。郑庄公的大臣祭仲就来找郑庄公了。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祭仲是郑国的一个大夫,他给郑庄公说,您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了三百方丈,那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都城过百雉,雉,是一个单位,古代城墙长一丈,宽一丈,高一丈为一堵,三堵为一雉,即长三丈。先王的制度规定是,大的都邑的城墙,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的城墙,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都邑的城墙,不超过九分之一。如今共叔段所在的京邑的城墙不符合制度,也违背了先王的制度,如此以来,恐怕会控制不住。

祭仲说的这些,作为国君的郑庄公真的会意识不到吗?但是郑庄公还是说,“姜氏欲之,焉辟害?”他说,我的母亲武姜要这样,我又怎么能避开这种祸害呢?”

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4)

祭仲一听,着急了,说:“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你的弟弟共叔段安排个居所,不要让祸根滋长蔓延,一但滋长蔓延就很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够除尽,更何况是您宠爱的弟弟呢!”

祭仲很着急了,举着例子给郑庄公说,但郑庄公完全一副毫不在意,又似乎心有成竹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合道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看吧!

共叔段到了京邑后,一点也不安分。过了不久,他把郑国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暗中归于自己的管辖区内。原文就说,“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于己,就是说这两个边境的城邑本来是向郑庄公称臣的,现在共叔段让他们也向自己称臣了。

这个时候,郑国另一位大夫公子吕又站出来了,他说,“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大夫公子吕说:“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有两个国君,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您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也就是共叔段,就请您允许我侍奉他,向他称臣;如果不交给太叔,就请您除掉他,不要让郑国的老百姓产生疑虑,民心不安。”

郑庄公仍旧是一幅不在意的样子说,“无庸,将自及。”没事,不用除掉他,他即将自取灭亡。看来,对于共叔段的灭亡后果,郑庄公是胸有成竹。

郑庄公无所作为,共叔段就越发猖狂了。他又把郑国西北部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而且扩展到了廪延。

这个时候,公子吕又站出来了,说“可矣,厚将得众。”他建议郑庄公,可以行动除掉共叔段了!如果他的地域扩大了,他将得到更多老百姓的拥护。

但郑庄公依旧是满不在乎地说:“不义,不暱,厚将崩。”不义,是说共叔段对君不义,不暱,对我这个哥哥不亲近。郑庄公认为,共叔段占得地方再大也无济于事,他对君不义,老百是不会亲近他的,最终也是崩溃、垮台。

就因为郑庄公的这种放纵,让人看着好欺负,共叔段越发猖狂,谋逆之心越发明显。他修筑城墙,集中民力、粮草,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兵马战车,意图偷袭郑国国都。而他的母亲,武姜也准备做他的内应在他攻城之际为他打开城门。

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5)

共叔段的这个偷袭郑国国都的计划被郑庄公知道后,他便说,“可矣!”于是,命令公子吕率领两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老百姓背叛了共叔段。

共叔段一看战败,逃到了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去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又逃往共国。

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要记载为“郑伯克段于鄢”呢?为什么要称呼郑庄公为郑伯,要把郑庄公命令军队攻打弟弟共叔段称之为“克”呢?

《春秋》这本书里就说,“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孔子在《春秋》这本书里之所以称之为“郑伯克段于鄢”是讲究礼法的。因为共叔段不遵守做弟弟的本分,所以不称他是弟弟。他跟庄公如同是两国国君在争斗,所以说是“克”而克这个字一般是形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的。直接称呼郑庄公为郑伯,是讥讽他对弟弟的失于管教,表示这样的结果其实正是庄公的意愿。不说太叔出奔,是对郑庄公的责难。很明显,单单从“郑伯克段于鄢”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孔子的对郑庄公处理这件事的态度。

共叔段和母亲武姜的计划以郑庄公发兵,共叔段逃亡共国而告终。面对参与这场差点酿成政变的母亲,武姜,郑庄公把她安置到了一个名叫城颍的地方,并且发誓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郑庄公心里肯定是很气愤的,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弟弟,不仅不帮自己治理国家,还企图篡夺自己的王位。所以他就给母亲说,不到黄泉,永不相见,那就是活着再也不见了。

但是,不久后郑庄公就后悔了。有一个名叫颍考叔人,是颍谷掌管疆界的官吏,听说庄公有悔意,就准备借机进献礼品。

到了王宫后,郑庄公给他赏赐给饭食,这个颍考叔比较聪明,吃饭时候故意把肉留下不吃。郑庄公就问他,你为什么不吃肉呢?

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6)

颍考叔的回答简直可以打满分,他说:“我家中有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就是没尝过君王赐给的肉羹,请您允许我把肉带回去让母亲尝尝。”庄公一听,心里就有点难过,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没有!”

颍考叔还故意装糊涂地说:“请问您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庄公就把他对母亲发的誓言告诉了颍考叔,并且还告诉他自己很后悔。颍考叔回答说:“在这件事上您又担心什么呢?只要您挖条地道见到了泉水,再打一条隧道,在里面与您母亲相见。谁说这就不是黄泉相见呢?”

颍考叔这个人,不得不说他很聪明,机智,懂得用自己的事例启发郑庄公,最关键的是他连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想好了。这样的人,才是最得领导和君王喜欢的。

庄公听了颍考叔的建议,就命人窝了一个隧道,从隧道走进去见自己的母亲武姜,赋诗说:“隧道里面,母子相见,多么和乐自得啊!”姜氏走出隧道时,也赋诗说:“隧道外面,母子相见,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母子二人恢复了以往的母子关系,其乐融融。

郑伯克段于鄢手足相残谁之过(郑伯克段于鄢捧杀)(7)

对于这件事情,人们就评价说,颍考叔是一位真正的孝子。他不仅孝顺自己的母亲,而且把这种孝心推广到郑庄公身上。最后,《左传》的作者又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话来评价这个故事,‘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意思就是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他永远把自己的孝心分给你的同类。”

后来因为这个故事出了一个成语,多行不义必自毙。意思是,为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还是要谦虚谨慎的好,多行好事,认清自己,切莫为人猖狂。

郑庄公,在历史上是很有铁血手腕的人。就连我们的毛主席也曾说,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他对国内斗争和国际斗争都很懂得策略。

郑国建立的时间并不早,郑桓公在周宣王时才有了封地,建立了郑国。经过郑桓公,郑武公,两代诸侯王的经营,国在春秋初年率先崛起,“小霸”天下,一鸣惊人,这跟郑庄公的谋略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郑庄公的智谋从“郑伯克段于鄢”中就可窥见一二,庄公真的是失于管教弟弟共叔段吗?我看未必。按照郑庄公的性格,故意纵容、捧杀母亲武姜和弟弟共叔段,稳定郑国根基,则更有说服力一些。

郑庄公曾“挟天子而令诸侯”假命伐宋,又与周王室发生 繻葛之战,使周天子威信扫地,自己声威大振。又与强盛的诸侯国齐国结交,限制宋人。到公元前701年,郑庄公与齐、卫、宋等大国诸侯结盟,俨然已是诸侯霸主。

有人说:郑庄公政治手腕的老练,政治操盘能力的出众,首先表现在料事能准;所谓《孙子兵法》上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其次表现为遇事能忍;第三表现为他出手能狠,雷霆万钧,干净利落,一步到位;第四表现为善后能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