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典园林遗产资料(世界文化遗产知多少)
文化是在历史长河的总结的精髓,是文明的摇篮,孕育着生命,它不仅包含着一个时代所延续的思想特征,还具有改变的新时代思维的可能性,也影响着文化创新与发展。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大类。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美学、考古、科学、文化人类学或人类学价值的古迹,建筑群和遗址;自然遗产是指突出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结构。这篇文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文化遗产中的苏州古典园林。
历史概况- 江南私家园林
要说苏州园林,不得不提江南私家园林的产生背景,从地理位置来看,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是各种花木生长的有利条件;河流众多,水运十分便捷,易于各地奇石的搬运。东晋时期,王公贵族竞相建园,掀起了江南造园的第一次高潮,南宋以后,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南移,江南一直是经济繁荣和文化融合的地区,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苏州园林一直保持着与北方皇家园林并肩的地位。明清时期,私家园林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造园活动的专家。
- 苏州园林
拙政园秋景
古代,苏州是个气候宜人,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的城市,很多官员退休后在此建造园林,颐养天年;也有一些人在经历了官场的人心险恶之后,厌烦了仕途的追求,渴望逃离世俗,隐居于此,以更适宜的内心面对人生。例如沧浪亭、网师园等,都是隐居含义的代表作。因此他们造出的园林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能赋诗绘画,造园更多地借鉴绘画,并以诗歌为题材,种植花卉和种植树木以打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常被后人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精妙绝伦。园林不仅成为了苏州的名片,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象征。
代表性园林简介“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拙政园位于苏州楼门内东北街,始建于明朝中叶。其主人数次更换,或为官僚地主,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经历过多次改建。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组成。
巧用大小空间对比手法,进入园门之后,经过曲折小巷进入腰门,内有黄山假石作为屏障,使人不能一眼看到全园景观。山后又有小池,顺着小路辗转到远香堂前,便感觉豁然开朗。远香堂是中部的主体建筑,居于中心位置,周围有几组建筑庭院相环绕,环境开阔,四周长窗透空,可以环视四周景物,犹如观赏一幅卷画。
在空间上强化景观对比,在园内由南望北,林木葱郁的山体与大片水池相对比。水中两山各建一亭,一显一隐,一大一小;而由北望南,则将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形成明显对比。其中两山结构以土为主,以石为辅,土多而石少;林木品种以落叶为主,又穿插种植常绿树种,使得四季景色,因时而异,别有一番风味。
- 留园
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全园大致分为四部分:中部是徐氏东园原有基础,经营时间也是最久的,是全园的精华。东北西三部分,是后续年代陆续增建。
中部又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以建筑庭院为主,西区以山池为主。二区环绕相应,各具特色。山池一区布置方法是古代大型园林常用方法之一:两面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这样的做法使得山池主要景观位于受阳一面。
留园中的石林小院更是体现了古典园林中的“廊的曲折”,廊作为古典园林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点,它如此的明显而普遍。建筑学家童寯( Tóng Jùn)先生在著作《东南园墅》对曲折的回廊是这样的态度:“园林之曲径,以其处心积虑、刻意斟酌之不规则性,可称为‘曲折有致’或‘无秩序美’,成其营造特征。”层层相属的建筑群组,通过廊子引出变化无穷的建筑空间,藏露互引,疏密有致,令人叹为观止。
苏州园林的文化意义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后形成了东方、伊斯兰、欧洲这三大造园体系。我国古典园林作为其中之一,在世界园林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官上的享受、历史研究价值,更是交织在山水风景之中的文化内涵。
苏州古典园林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紧密,两者相互交融,古典园林缺失了文化的内涵会变得古板乏味,文化缺少了载体也会悄然消逝变为文明的遗憾。
在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所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中,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这便是文化的传承意义所在,将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相结合,便能创造出既能顺应时代潮流,又不失传统特色而流传千古的园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