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

“精致 和谐 大气 开放”

美丽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行至街头巷尾

韵味杭州保存着历史的痕迹

这份大气从容,这份优雅精致

离不开历代在这片土地挥洒豪情壮志的良臣能吏

跟随历史脚步

品读杭州历代良臣故事

重磅推荐!!!

↓↓↓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1)

新书上线

《良臣别传》

作者:沈荣

作者简介

沈荣,笔名夜摩,1977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新文学群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网络文学创作及主题创作,已参与创作《骑士的战争》《风云大唐》《东方欲晓天将明》《青春无悔奔革命》《那江、那河、那城》等多部作品。作品曾获得杭州市“五个一工程”奖、杭州市文化精品工程等。

《良臣别传》以人物生年为序,精选李泌、赵抃、范仲淹、周必大、商辂、海瑞、周新、阮元等八位在杭州历史上留下浓郁痕迹的良臣能吏,通过一个个小故事,集中展现了他们仁义礼智信等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通过对这些良臣的历史追溯、别样解读,展现出杭州的沧桑变化。

希望通过故事让更多的人对杭州感兴趣,去挖掘杭州的历史印迹,体现出杭州的“城市精神”。

01

仁义山人道仁义 李泌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2)

2019年,一部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引爆全网,制作精良、历史还原度极高,盛唐繁华景象展露无遗。剧中,演员易烊千玺扮演的李必23岁便能执掌靖安司,运筹帷历经幄,保卫长安。此人物原型便是历经四朝的中唐名相李泌,他曾在杭州担任过刺史,成为引西湖之水入千万百姓家的第一人。

杭州城区是由浅海湾演变成的陆地,这里的地下水又咸又苦,难以饮用,老百姓们想要喝水,只能带着桶去西湖挑,又累又麻烦。担任杭州刺史的李泌虽已到迟暮之年,但是刚上任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良臣别传》里写道:

“一如杭州,某查卷宗,人口繁衍,工商繁盛,州中能吏堪用;但城中居民零落,靠湖靠山,实为缺淡水。大道至简,某需引水筑井,做好此事,对杭州都是无上功德,其余诸项,皆可放之,此为无为。”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3)

六井从南往北排列,其入水口依次列于今湖滨一公园至六公园、少年宫一线上,分别是相国井、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

“六个月后,唐建中三年孟冬(782年10月),六井相继修成,当城中百姓从井中打出甘水来时,不禁山呼万岁,纷纷面向刺史府行跪伏大礼。”

如今,湖滨李泌引水纪念标志的六根“竹筒”水流不绝,在距纪念碑不远的解放路井亭桥西,六井之中最著名的相国井至今尚存,可以说是老杭州的城市记忆之一,诉说着这位老人满怀仁心的故事。

02

履霜贤者守贤道 范仲淹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4)

在杭州的老市长中,人们总能想到苏轼和白居易,却不曾想到,撰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也曾任职于杭州。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正月,年已六十一岁的范仲淹从河南邓州调任杭州知府。

初来乍到,范仲淹就遇上了亟待解决的难题。皇祐二年,旱情使得民不聊生,道有饿殍,饥民流徙满路。“大旱引起的两浙路大饥荒已经蔓延,很多地方十室九空,有些州县甚至紧闭城门,不再接纳更多流民。”。范仲淹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遇此境况没有延用发粟救济之常规,而是一反常态,创造性地实施了一项不为常人所理解的政策——增高谷价,变被动救荒为主动兴利。

《良臣别传》里写道:

“商人来自更远的福州,是从曹娥江一路上行而来……原来范仲淹范知州早在数月前就沿江贴榜,言杭州饥荒,斗钱百八十,比原来粮价斗钱百二十高出不少,各地粮商晨夜争进,米既辐凑,就连在福州的粮商都采购了大量粮食,满满运来,准备大发横财。当然,这些粮商并不知道,由于太多的粮食运进了杭州,现在的粮价已经平复到斗钱百二十……越往杭州走,就越显得井然,每隔一段地方,就有施粥铺,有专门的差役和厢军维护次序。”

此外,范仲淹还大兴公私土木之役,以工代赈,修寺院、建官舍、盖库房……公私并举,既进行了杭城的公私营造建设,又解决了大量饥民失业流离之苦。

“很多地方在大兴土木,粥铺四周就有很多牙人,在挑选看上去还有把力气的流民。”

“永兴寺招工了,管饭,月钱一百哦!”

“灵隐寺重修大殿,有公德位,招熟练木工,管饭,月钱一百二!”

“建义仓……”

范仲淹在杭州任职时间不足两年,也为杭州的湖山之美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文,抒发心中多彩的情感世界。美不胜收的格律诗中除了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外,还能让你触摸倾听到一代伟人忠正胸怀的涌动和呼喊,可谓胸襟宽怀,大气磅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杭州人为感念范仲淹之惠政,在孤山建起了"范文正公祠",在梅东桥建起了“范府君庙”。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5)

03

清白江人行清白 赵抃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6)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7)

杭州西湖涌金池的南面,与岳庙隔湖相望,有一处胜景——钱王表忠祠,这是为纪念吴越国时钱王的功绩而设立的,而它的设立跟三度知杭的赵抃有关。赵抃是衢州人,熙宁三年,赵抃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担任杭州知州。此时,他为政简易、宽厚仁慈的声名久已远播。

《乾道临安志》载:

“杭故多盗,闻抃性宽,细民益聚为盗。”

赵抃了解情况后对扰民严重者狠狠打击,使盗窃团伙迅速瓦解。他告诫年轻人去恶从善,习好行正,一时民风转佳,境内太平。

熙宁七年,赵抃改知越州,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不久,赵抃又改知杭州,直至元丰二年致仕退休。此时,杭州遭受严重的早蝗灾害。当时也有人提出借机修缮杭州城,让人民以劳役来换取救济的食物。但此时的杭州百姓已经在饥饿中挣扎了好久,哪有力气修城?赵抃断然拒绝了这一提议,并开始了“因地制宜”的“救灾部署”。

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赵抃安排的工作环环紧扣,充分调动了官府、民间力量,集合一切可以利用资源,而赵抃本人也捐献了自己所有的资产用来救灾,可以说尽其所有,得到杭人的拥护。北宋的《名臣言行录》用“不严而肃,民莫敢犯”八个字作了高度概括。

元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079年的二月,赵抃以太子少保的荣誉职衔致仕回乡,杭州人夹道欢送,并且极力挽留。赵抃也为杭州百姓的盛情所感动,当即表示“六年后还当回来。”过了六年,他果然不食言,在儿子的陪同下重游了杭州,杭州人对他感恩戴德,见到他都像是见到了自己的父母一般。赵抃集铁面御史之“铁腕”与恤民济众之“柔肠”于一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将这“两手”干得风生水起,各尽其妙,而这“两手”的背后蕴含着他矢志报国、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

04

能吏良臣,传承“杭州精神”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8)

杭州是一座充满人文底蕴的城市,对于这座城市“老市长”,人们耳熟能详是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是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然而历史上杭州还有父母官,周必大、周新、商辂、海瑞、阮元……

在沈荣撰写的“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良臣别传》中,他讲述了这些为杭州城市建设呕心沥血、为杭州人民百姓生活废寝忘食的“好官”。清廉、正直、果断、一心为民……这些标签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如今这些佳话或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或称为城市某一建筑历经岁月洗礼,他们不能被忘记,因为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一起拾起这本好书,穿越时空,品读杭州历代良臣故事,感悟家国情怀。

…………………………

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

收听平台

杭州之声 喜马拉雅 蜻蜓FM B站

杭州网 云听 浙江之声 中国之声

杭州之声播出时间

9月25日起

每天上午9:30—10:00

晚间22:00—22:30

频率:FM89

购买渠道

杭州出版社天猫旗舰店 当当网 博库网

新华书店 晓风书店 言几又

等各大书店有售

供图:《杭州优秀传统文化丛书》编辑部

编辑:毛桦俊

杭州西湖断桥残雪传说(让杭州百姓喝上西湖水的人)(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