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那个能说话的人李笑来(泥淖间的李笑来)

成为那个能说话的人李笑来(泥淖间的李笑来)(1)

我还是那个结论,离钱越近的地方是非就越多。在持续低迷的行情里面,交易所应该是币圈里面旱涝保收的少数优质项目了,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吸金效应逐步被公众重视。最近围绕交易所的话题也特别多,从fcoin开始,关于交易所的新闻包揽了六月份的整个月的币圈头条。围绕币安,okex,火币间关于交易所的模式的革新问题一直争议不断,之前笔者的一篇《火币开炮,ok养蛊,交易所的革命与自我革命之路》写在徐明星宣布okex“开放共赢”计划之后,而后一二天币安也发布同样内容的计划,准备扶持一千家“交易即挖矿”模式的交易所,用赵长鹏的话来讲就是“要把这个市场搞乱,加速这种不健康的交易模式的衰亡”。

相比于OK,币安两大巨头到目前仍是止于头口的宏大计划,许多小交易所已经纷纷行动,玩起所谓“交易即挖矿,持币分红”模式像OCX,满币网,等等总之是借着热点挣一波快钱的主,比如六月二十六号爆出来的满币网收割大户事件,笔者的另一篇文章《韭菜不够,大户来凑?满币网事件始末》也专门讲了这个事情。在众多转型“交易即挖矿”模式的交易所里面令笔者比较关注的是笑来系的bigone交易所,相比于其他杂牌军,bigone交易所算得上是名门之后,与火币Pro之于原来的火币网一样,bigone是国内原来的头部交易所“云币网”在9.4之后出海的作品,bigone白皮书中对于团队的介绍是“原云币网团队”,又有李笑来的硬币资本撑腰,老猫亲任ceo,不可谓阵容不强大。然而不同于币安,火币Pro等出海化龙奠定今天的巨头的地位,摆脱了政治大环境束缚的bigone反而是日薄西山,一时不如一时,渐渐淡出第一梯队,甚至有被遗忘的趋势。

在巨头与各路豪强中间苦苦挣扎的bigone将平台的突破口选定在“交易即挖矿”模式,匆忙上马新模式而后又以更加匆忙的速度宣布暂停新模式,轻易得如同儿戏一般的决策最终留下的是满地的鸡毛还有无数说不清楚的利益上的纠葛。

一:二代命加二代的病,bigone沦为big完!

作为有着不一般出身的bigone不管是在技术上还是在资金上,又或者在政策的亲和度上面都有着别的交易所不具备的先天条件。硬币资本投资,李笑来亲自无保留站台,营销高手老猫亲任CEO,继承云币网衣钵自带大量老用户,立足于对数字货币友善度较高的日本。比起一直漂泊无依的币安,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面都胜出好几筹的bigone,简直就是富二代出身的高富帅。然而在出海以后却变得默默无名,沦为行业里面的other行列。如果不是“交易挖矿”模式生出许多分波,可能在不久的将来bigone交易所会逐渐被我们遗忘,而后退出历史的舞台。

在9.4出海以后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币安凭着首创“币币交易”模式的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加上有“币圈一姐”之称的何一在一旁锦上添花,一时间风生水起,独立鳌头。徐明星掌舵的OKEX也凭着自己独步天下的期货交易的模式在混沌的币圈里面牢牢坐稳一方,火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凭借其HTTOKEN建立起来的TOKEN经济生态也完成验证开始全球布局的步伐。混乱的时代也是颠覆的时代,乱世出英雄。而作为币圈高富帅的bigone沉迷在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里面,成了被颠覆的对象,等到尘埃落定,天下三分已无君。

在谈到bigone的时候很多币圈老人多少都带有一点惋惜,毕竟这就是当初红极一时的云币网,许多小白进入币圈的首选平台,而今小白们逐渐长成铁头韭菜,bigone却不能跟随用户的脚步一起成长。由他培养起来的用户最终都变成其他平台的生力军,这和许多传统行业的没落一样,你本来没有做错什么,你只是慢了别人半步,后面就再也跟不上了。

Bigone交易所CEO老猫对于bigone现状的解释是“bigone的真正价值要在未来的三五年后才能体现出来”然而一个默默无闻毫无亮点的平台能否在币圈这样激烈竞争的环境中间存活三五年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曾几何时,bigone也是币圈竟相追捧的对象,处于对云币网团队的看好,对笑来老猫的信任,江湖上的别号是“逼格王”。但是毫无亮点的功能,前期糟糕的用户体验,以及乏力的宣传造势,这一切都与当初的云币网团队相去甚远。过去 的成绩给了bigone团队一种莫名的自信,以至于在风云突变的币圈趋势里面,失去了基本的判断能力,原地踏步,裹足不前坐失先机。

市场就是这样,只要你开始落后,用户就会离开你向跟高效的地方去迁移,而这种趋势一旦起来基本上是很难逆转的,行千里者半九十。可能是云币网团队早已赚够钱没了当初的拼劲了吧,所以才在9.4这个拐口被甩下车。

在头部效应特别明显的交易所生态圈里面,想要重新站上山巅,除非颠覆性的因素出现,不然几乎再无可能。Bigone团队也许并没有老猫口里说的那么淡定可以随便等个三五年,所以才会冒进尝试“交易即挖矿”模式。由于过于急躁,没有完全理解透fcoin模型的核心设计。“交易即挖矿,持币分红”模式被进入我们视野才短短小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无限复制,聪明如fcoin创始人的张健,对与“交易即挖矿”模型的设计也是需要耗费无数时间反复试验矫正的,背后的深层逻辑显然不像很多说的“没有门槛”。Bigone团队对于“交易即挖矿”的模式的认知明显是缺乏深度的,以至于在26号上线的业务,29号就匆忙宣布暂停。

Bingone的决策任性得像一个孩子,善变得像一个女人。赌上整个平台运数的模式就这样无声夭折,随着而去的还有bigone的仅有的一点点逆袭的可能,曾经的“逼格王”沦为“逼格完”彻底凉凉是可以预见的。

二:学得来的模式,学不来的人性!

对于这场分波,李笑来只是简单地归结于“1000位早鸟用户分歧较大暂停交易挖矿区”,试图把这场重大的事故简单化,问题是出在那1000位早鸟用户没有错,但是并不是简单的意见分歧可以带过的。除了1000位早鸟用户以外大量已经参与进去挖矿的bingone交易所的用户投入的真金白银随着交易区的关闭基本归零,这种经济上的巨额损失是李笑来跟bigone不愿意又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

在bigone设计的这套“交易即挖矿”的系统里面,bigone平台于平台原来的bigtoken之外重新发行一种token“one”,作为用户在平台上面交易的手续费的返还。用户在平台上面进行交易活动而产生的归于平台的手续费全部折算成onetoekn全额返还给用户,同时邀请用户到平台交易的用户也可以获得交易手续费20%的返还,模式基本上是复刻fcoin交易所的模式。

区别在于bigone的1000人早鸟名单。所谓的早鸟就是在“交易即挖矿”模式还没有开始的阶段就通过内部参与的方式直接用btc跟平台兑换‘onetoken,兑换比例是1btc:1000000onetoken,每个人有1btc的额度。通过这1000人的早鸟名单,bigone平台一共募集到600余枚的btc。问题也在于此。早鸟们拿到的one的成本均价大概四分钱,远低于正式参与者通过交易挖矿获得one的成本。而这样低成本的one竟然达到6亿个之多。在交易所开始交易即挖款的高峰期ontoken的市价一度站上一块钱的高峰,对于早鸟用户而言短短三四天的时间里面手里的one翻了二十五倍之多。挖款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抛售onetoken现象,one的价格出现雪崩截止29日暂停挖矿前夕,市场最低价是o.2元,在宣布暂停交易后one由于失去交易挖款模式的支撑,价格直接归零。对于在高位特别是一元的顶峰接盘的用户来讲,损失特别惨重。

在损失过后,用户对平台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认为这就是平台自导自演的一场割韭菜的游戏。

用户首先质疑的是: 作为一个已经有现成的交易撮合系统以及一定用户量并且有持续盈利的平台为何在仅仅只是新增一项交易模式的情况下就要对外进行私募,故意创造出一种价格不平等的市场机制。

二是: 对于这一千名早鸟名单的产生机制,仅仅只是平台单方面宣布的“按照报名先后产生”,既没有公布名单产生的细节,也没有对这1000位早鸟的信息进行公示或者背景调查,这中间存在极大的徇私舞弊的空间,有用户直接就质疑所谓早鸟名单就是平台自身,并不存在所谓的早鸟。对此平台也没有做任何正面的回应。

三是:平台与早鸟名单上的1000名用户明显是有桌面下的协议,李笑来对于one价格崩盘的原因总结为“早鸟用户在意见上存在分歧”的言论也似乎能够从侧面印证这一点,如果不是部分早鸟用户没有按照约定提前出货,是不是还有后面进来的用户还在更高的位置接盘?

四:平台操盘的迹象很明显,存在平台割自己用户韭菜的行为,作为平台方在商业伦理上是否存在污点?

以上四点质疑跟指控在逻辑上是完全成立的,而bigone作为平台方迟迟不出来直面用户,不敢用开放透明的态度来自证清白,只会不断加深公众对平台的负面印象。问题也绝对不像公关大师李笑来说的如此轻描淡写,一旦以上任何一点指控坐实,平台要面对的不止是舆论上,道德上的指责跟要直面法律的制裁。

本来该互利互惠的平台方与用户,结果变成相爱相杀,本质上还是团队的操守出了问题。与市面上绝大部分的相同“挖矿即交易”模式平台一样,像素级复刻fcoin但是十天半个月就面临与运转不下去的境况如出一辙。逃不过背后操纵者贪婪的人性。“交易即挖矿,持币分红”模式的创始人张健在做客“王峰十问”栏目里面对次提到“公心”二字。许多人看在眼里可能是张健在标榜自己,但是对“交易即挖矿”这套模式有一定了解的人一定能理解张健口中“公心”二字在这套模式中起到的核心作用。

不仅仅是张健一个人,包括他团队里面每一个人包括fcoin平台的基石投资者们都应有一份对于对于平台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高于个人利益的“公心”。“挖矿即交易”这套模式的裂变效应非常强,在高速发展的初期,团队手里的财富是急剧膨胀的,而这个时候才堪堪形成规模的模式是非常脆弱的,团队,投资人任何一方如果急于变现,马上就会在二级市场造成的异常波动,随之而来的就是雪崩效应。好在张健团队跟fcoin的投资人无疑是合格的,他们在维持平台的稳定性,将模式培养成可以自成循环,有自己的生态的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已成规模的fcoin平台,张健仍然在尽力维持平台的平稳发展,刚刚新闻里他又跟投资人们成立了平准基金。

“交易即挖矿模式”有一个悖论始终困扰着所有正在践行或者考虑进场的团队。作为一套以构建平等,透明,社区自治平台为最终最求的模式。平台做成了做大了,意味着平台就跟团队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平台最终会成为平台每一个成员共同所有,所有决策通过社区表决,团队无法干预,反之如果他这套模式在中途夭折了,对于团队而言是收益最大化的,因为分发出去的token对应的等额的主流数字货币掌握在团队手里,加上平台token的变现,这中间产生海量的财富。我们不妨把这套悖论称之为“张健悖论”。需要多大的情怀跟毅力才能够让有资格来实践这样的模式?难怪张健说这套模式除了他其他团队玩不转,这结论大概源于他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

光学来一套先进的割韭菜模式,对于背后需要的付出没有充分的准备,仓促上马,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不配谈情怀的,bigone也好其他团队也罢终究少了一个像张健这样有理想,有胸怀,肯付出的大佬站在背后指挥全局,那么bigone今天这样的结果也就没有任何奇怪的地方了。幸好是崩得早,不然套进去的人会更多。

三: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

很明显此次bigone“交易挖矿”模式的仓促上下架事件是一次商业事故,不管平台如何为自己开脱,这中间始终存在暗箱操作的质疑声。主要责任就是平台运筹的失误,尽管平台可能会仗着身在日本的地利置国内用户的切身利益于不顾。于是就有用户将矛头直指李笑来,我认为平台用户将责任归结到李笑来身上也没有错,李笑来作为众所周知的bigone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应该对平台的失误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同时李笑来作为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口碑经常在币圈大佬与行业骗子人设之间无缝切换,也有人高诉我其实币圈大佬就等于骗子。这里我是不赞成的,因为这么说打击面太广,对骗子来讲不公平。有些骗子就不炒币也不骗别人炒币。前面那些个陈年旧账旧我这里就不翻了。但是作为bigone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在平台发生重大事故,给信任你的用户造成海量资金损失的情况下,李笑来你还在社交平台上公然发表一些明示或者暗示这次事故是有人故意黑你的,总要刁民要害郑的言论,就显得极其下作了。真有用海量的资金在高位接盘就是为了黑你这么用心良苦吗?

不管是作为一个成年人还是一个所谓的币圈大佬,或者一个作为bigone平台的负责人,承认错误并且对用户的损失进行弥补是当务之急,从平台出发不过就是为了自己的犯下错误买单而已嘛,这是理所当然的。从李笑来个人来讲,你在币圈是有一号的人物,笑来系的说法我相信不是空穴来风,就算bigone交易所今天不打算开下去了,但是受害者还是要把账算到你头上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冤有头债有主。听说已经有人上北京要跟你讨说法了,又听说你现在是家都不回,就住酒店,打起游击战法来了?

号称比特币首富的李笑来应该是不差这点钱的,又是上央视,又是什么雄岸基金的。看得出李笑来其实还是一个爱惜自己羽毛的人,干嘛对认错,道歉,赔钱这种事情那么避讳呢?真正的大佬是不会害怕直面任何事情,更不会躲避任何属于自己的责任,知耻而后勇大概是李笑来现阶段对需要的四个字。

错了就要认,挨打要立正,这样才像一个爷们。于情于理,这次商业事故让李笑来出面负责是恰如其分的,不存在背锅更不存在所谓的阴谋论。至于后面更深层次的的关于用户对平台操纵市场,暗箱操作割自己平台用户韭菜的质疑。bigone更是应该无条件自证清白,只要客户还有一星半点疑问,平台就没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它不仅关系平台自身更是对行业从业者的操守,以及所谓大佬的信用,从根本上提出挑战。这个问题后面我们还会持续跟进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