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1)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2)

© The Atlantic

利维坦按:

现在如果让我回忆童年的一些场景,我会发觉大多数时候都是第三人称视角来还原那段记忆的:也就是说,我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在当时的那个环境中。不过,偶尔也会有第一人称视角的时候存在——这种情况似乎发生在距离当下较近的记忆中。之所以第一人称视角较少,我觉得可能是由于我很少会去回忆新近形成的那些记忆。

不管怎样,这种第三人称回忆就如同清醒梦(Lucid Dreaming)的视角,让人觉得神奇的同时,又多少有些令人不安——记忆中有多少真实的成分?我们的大脑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来决定采取第一还是第三人称来重构回忆的呢?

在网易云音乐搜索【利维坦歌单】跟上不迷路

我们有一个新号利维坦行星可以关注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3)

选择一个记忆:它可以像你今天吃的早餐那样近在咫尺,也可以像你上幼儿园的第一天那样遥远。重要的是你能真正想象出它的样子。在你的脑海中保持这个记忆。

现在思考一下:你是通过你自己的眼睛看到这个场景,就像你当时那样?还是你在其中看到了自己,就像你在看电影中的一个角色?换句话说,你是以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的视角进行回忆的?

通常,我们把这种人称上的区分与讲故事和写小说联系起来。但就像一个故事一样,每一个视觉记忆都有它自己存在的价值。所有的视觉记忆都是从某处“看”到的。

而有时,在记忆中,那个地方并不是你当时实际所在的地方。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4)

© InsideHook

这个事实很奇怪,甚至让人感到不安。它违背了我们对记忆的基本理解:一种简单的记录经历的方式。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并没有对这一事实给予过多关注。而最近几年,这种情况有所改变,随着对视角作用的研究量成倍增加,其潜在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加。事实证明,记忆视角与刑事司法、隐性偏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息息相关。

它帮助我们在最深的层次上了解我们是谁。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记忆之间的区别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格蒙·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他在19世纪末首次对其进行了论述[1]。不过,直到80年后,第一批实证研究才开始对记忆视角的具体内容进行充实。直到2000年,这个领域才真正开始有了起色。

这些早期的研究发现,第三人称记忆远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罕见。这种现象与一些精神疾病有关,如抑郁症、焦虑症和精神分裂症,但它不仅仅是一种病理症状:即使在健康人群中,它也是相当普遍的。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5)

© Technology Networks

而这种现象有多普遍就很难量化了。阿尔伯塔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记忆视角的心理学教授佩吉·圣·雅克(Peggy St. Jacques)告诉我,大约有90%的人认为自己曾经至少有过一个第三人称记忆。

根据她的研究估计,普通人五年内的记忆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第三人称的(有几篇论文提出,女性往往比男性拥有更多的第三人称记忆[2],但有三分之一的研究没有发现这方面统计数据上的显著差异:总的来说,对不同人群的分组研究是很少的[3])。

在某些罕见的情况下,人们可能只拥有第三人称的记忆[4]。当你试图回忆自己的记忆时,请注意:事情可能会很快变得混乱。也许你可以唤起你以第三人称视角描绘的早期童年场景。但你很难知道这些真的是由第一人称转化而来的第三人称记忆,还是通过故事或照片构建起的第三人称场景。对有些人来说,第三人称的记忆就是他们的一种天性;对其他人来说,它们听起来像科幻小说。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6)

© Tech Crunch

为什么任何给定的记忆会从一个视角而不是另一个视角被回忆起来,这是由一大堆相互交织的因素造成的。圣·雅克告诉我,人们更有可能以第三人称来回忆那些让他们感到焦虑或自我意识较强的经历——例如当他们在众人面前做演讲时。这是有道理的。当你想象你在那一刻通过观众的眼睛看起来如何时,你就更有可能在回忆时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自己。

研究人员还多次发现,记忆越久远,你就越有可能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回忆它[5]。这也是相当直观的现象。如果第一人称回忆采用的是你在过去自我定位和记录经历的能力,那么你看到自己6岁时的世界自然会比看到上周的事情更难。

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心理学教授大卫·鲁宾(David Rubin)告诉我,较早的记忆被转化为第三人称也可能与以下事实有关:记忆越遥远,你可能拥有的细节就越少,而你拥有的细节越少,你就越不可能重新设定你最初目睹的场景的位置[6]。

不那么显而易见的是某些相反情况的存在。当人们被要求采取第一人称视角时,他们能够比被要求采取第三人称视角时更详细地回忆一个场景[7]。“有时在法庭上,抢劫案的目击者可能会被要求从书记员的角度来回忆所发生的事情,”圣·雅克告诉我。

但如果她的研究有参考价值,这种策略可能反倒会模糊而不是增强证人的记忆。“我们的研究表明,这实际上更有可能使记忆不那么清晰,使目击者不太可能记住具体细节。”

然而,即使没有检察官的指示,这样的目击者也可能倾向于以第三人称回忆抢劫事件。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经常将创伤性或情绪化的记忆从第一人称“翻译”成第三人称[8]。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人称记忆在回忆时往往会引起更强烈的情绪反应,而通过采取第三人称视角,我们可以与痛苦的经历保持距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吉丽娜·苏廷(Angelina Sutin)告诉我。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7)

© Medical Daily

这也可能是我们所掌握的信息的一个功能。鲁宾说,在被指控的情况下,人们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愤怒或恐惧的对象上。以银行抢劫案为例,警察“想让目击者描述抢劫他们的人,但他却详细描述了指着他脑袋的枪管”。除此以外,他便什么记不清楚了。因此,由于缺乏必要的信息,无法将自己置于原来的视角中,他就会“漂浮”起来。

这种疏远效应有一些相当令人费解的潜在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有关濒死体验的问题。多年来,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记录了一些例子:人们报告说,在遭受创伤的时刻,他们感觉自己好像漂浮在身体之外,通常是在身体之上。然而,鲁宾指出,这种报告不是当下进行的描述,而是事后的叙述。所以他产生了一个有争议的想法:回想起来看似是灵魂出窍的经历,实际上可能只是由创伤引起的第一人称记忆转化为第三人称记忆,这种记忆如此引人注目,以至于欺骗你,使你认为这种经历本身是以第三人称发生的。在这个理论中,回忆者就像一个人透过凸透镜看世界,把玻璃的扭曲误认为是世界的扭曲。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8)

© Pinterest

创伤性解离是戏剧性的,但绝不是鲁宾所说的“世界的建构性”的孤立案例。在2019年一篇关于记忆视角的评论文章中,圣·雅克指出,转移你的视线和编造一个全新的场景,都是发生在大脑相同区域的心理过程。回忆过去和投射未来是如此相似,以至于一些心理学家把它们归为一个单一类别:“心理时间旅行”[9]。两者都是建构的行为。记忆和想象之间的界限就是这样模糊。

在某种程度上,人们一般都能理解这一点,但我们很少能像第三人称记忆那样得到如此无可争议的例子。如果你和一个朋友试图回忆上个月你们吃饭的餐厅的装饰,你们可能会发现你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分歧。你认为墙纸是绿色的,你的朋友认为是蓝色的,你们中的一个是错误的,而你们都确信自己是正确的。

不过,对于第三人称记忆,你知道记忆是扭曲的,因为你不可能在当时看着自己。如果在不知不觉中,你可以改变你看待记忆的视角这样的核心内容,那么你对记忆中的任何细节又能有多大的信心呢?

这样一来,第三人称的记忆就有点可怕了。但视角的转变不仅仅是记忆的缺陷。在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的实验室里,心理学家丽莎·利比(Lisa Libby)正在研究记忆视角和身份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记忆中的转变在我们如何理解自己是谁方面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在一个实验中[10],利比问一群女大学生,她们是否对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感兴趣。然后,学生们参加了一项科学活动,一些人参加的是旨在吸引人的版本,而另一些人参加的是相对无聊的版本。之后,当她调查本科生对这项活动的看法时,她指示一些人从第一人称角度回忆,另一些人从第三人称角度回忆。第一人称组的答案与任务真正的有趣程度相对应;而第三人称组的答案与他们在最初的调查中是否说过他们喜欢STEM相对应。

利比的研究告诉我们:每种类型的记忆似乎都有自己的功能。“理解这两种视角的一种方式是,它们帮助你代表......你作为一个人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她说。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记忆一个事件,会让你处于一种体验式的心态。它帮助你回忆起你在那一刻的感受。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记忆一个事件,会让你处于一个更加叙述性的思维框架中。它帮助你把你的经历与你以前的信念联系起来,并把它纳入一个连贯的故事中。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9)

© Know Your Meme

记忆是身份的原始材料,或者至少是身份的原始材料;而视角是我们用来塑造它的工具。

也许有关这件事最有趣的事情是它所暗示的人类对叙事的倾向性。当我们把记忆从一个角度转移到另一个角度时,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的经历塑造成一个故事,把混乱变成连贯。叙事的冲动,似乎比我们通常承认的还要深。它不仅仅是文化中的一个癖好或现代生活的一个偶然产物。它是心理学的一个事实,确确实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头脑。

参考文献:

[1]tandfonline/doi/full/10.1080/20445911.2021.1958823

[2]link.springer/article/10.1023/A:1018831001880

[3]researchgate/publication/329287539_Observer_memories_may_not_be_for_everyone

[4]sciencedirect/science/article/pii/S002839321500158X

[5]tandfonline/doi/abs/10.1080/20445911.2018.1454451

[6]sites.duke.edu/rubinlab/publications-by-subject/autobiographic-memory/

[7]journals.sagepub/doi/10.1177/0963721419850158

[8]researchgate/publication/45390274_Correlates_and_phenomenology_of_first_and_third_person_memories

[9]tandfonline/doi/abs/10.1080/20445911.2018.1454451

[10]psycnet.apa/record/2019-27115-001

文/Jacob Stern

译/Jichang Lou

校对/芝麻塞牙缝儿

原文/theatlantic/health/archive/2022/08/memories-third-person-perspective-psychology/671281/

本文基于创作共享协议(BY-NC),由Jichang Lou在利维坦发布

文章仅为作者观点,未必代表利维坦立场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10)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11)

你发现了诡异的地方吗(你记忆中的诡异视角)(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