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到底是个什么动作(松中有了紧)
此篇牛论,未明确注明松与懈的尺度。会造成误导,真正的松下来,会有真紧出现。这叫松中有紧,松紧松。方向基本正确。
松是太极拳入门的敲门砖,松是太极拳入门的金钥匙,松是太极拳功夫递进的基础。唯有真正的松下来,你才会品偿到太极拳的真谛;才可能感悟到太极拳给你带来的身心愉悦;才可能领悟到劲源,劲路,劲点的畅通无阻;由此看来,"松"是修练太极拳的不二法门,是一辈子修练的功夫。在这里我想首先和大家一起分享历史上太极拳大师们对"松"的描述:杨澄甫师祖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末事耳!”又说:“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杨振铎大师说:“练太极拳的一个基础就是松,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避免很多错误。”李雅轩说:“我练功夫的方向,是找大松大软,是找虚无的气势,是找神明的感应,是找莫测的变化,不停留于筋骨肌肉的初步锻炼过程中。”“太极拳的要求是要放松,并且要松的很松,完全以意识鼓励着身势来动,丝毫不用一点力。如这样的练法,走出劲来,味道才厚,如不是这样,就做不出太极拳的味来。”
陈照奎说:“只要周身松开了,气自会沉下去,日久则内劲自生,脚下也会沉稳,如动作不整,整而不松,或只两肩松而腰腹胯背不知如何为松,或肘腕指节等处不知如何为松,或练后掌心无鼓胀之意......内劲则永远不会有,愈练愈离太极拳远矣"。陈小旺说:“中定劲、松弹劲、松沉劲,轻灵劲,虚无劲等等都需须从“松”中求得”。李经梧说:“练习太极拳的全部过程,也要求用意识引导动作,把全神贯注到动作中去。首先做到“松静”,即:使中枢神经“静”下来,周身肌肉关节放松下来”。梅墨生大师说:“能够做到松沉,是太极拳功夫上身的第一步。在这一步骤的练习中,要能够在肢体上做到松柔、松顺,使气血流通,之后才有可能做到沉”。
那么什么是真松?有什么秘诀吗?松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在这里我首先谈谈和松对应的"紧"及松和紧的关系。
一、太极拳之所以称为“哲拳",太极拳之所以能性命双修,乃是因为太极拳处处充满了辩证法,处处有阴阳,时时讲虚实,式式存有太极之哲理。王宗岳太极拳论有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既然处处有阴阳,那么我们在讲松的同时就必须讲"紧"。
恩师在教拳时经常说“松向紧中求",我的理解是:松是有前题的,松中无紧,是“懈",是软,不是真松。“松"和“紧"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他们相互依存,不可分开。阴中有阳,阳中存阴,阴阳互济。这个"紧",就是五弓张开,三圈掤满。这就是“松从紧中求"的含义。松中有了这个“紧”才叫真松。现在大家应该明白松和紧的关系了吧。但我还要强调,松紧有度,不可偏废。松中无紧不是真松,那是懈,是软,那会导致精神萎靡,劲路不畅,运转软弱失衡;紧中无松不是真紧,那是僵,是硬,那会导致神意外露,血脉喷张,运转僵滞失灵。
二、“松"要五弓齐张,三圈掤满,具体应怎么样操作呢?
五弓指的是:身弓,左右上肢,左右下肢共张五弓。身弓:首先百会上领,尾闾下插,将脊柱先竖直了。其次大推向上拔起(鼓起),尾闾内敛,将脊柱的百叶窗打开。再将胯根后收,内撑外裹,将命门松开,微向后鼓(切不可用力),这样身弓就张开了。上肢两弓,均在身弓的催动下以肩催肘,以肘催腕,以腕催手,节节松开,由内向外掤开。下肢两弓,以腰催胯,以胯催膝,以膝催踝,以踝催足,松沉入地。切记既然是弓,就不能伸直了,要曲蓄而有余便是。如果想练成整劲,那就要对五弓进行整合。使五弓变三弓,三弓合一弓才行。上肢通过夹脊相连,使上肢两膊相系,互为其根而形成一张弓,即,上弓。下肢通过裆部相通,使下肢劲势流动畅通而互为其根,即,下弓。上弓,下弓通过腰形成一张弓。这样五弓合一,劲力优化组合形成整劲。势如虎扑食,猫捕鼠之态,一触及发。
所谓三圈即:肩圈、腰圈、胯圈。肩圈主管上肢,肩圈打开掤满,自然会有含胸拔背,掤满抱圆之感。腰圈主管带脉,腰圈打开掤满,自然会有命门后撑,带脉圆活之感。胯圈主管裆胯,胯圈打开掤满,自然会有裆劲虚圆,胯根松开之感。三圈齐开,由内向外掤开,人尤如被圆形的气柱围绕着,行拳走架开合有度,虚实转换内气鼓荡。如此方可称为真松矣。
三、那么就松来说有何秘诀?所谓的秘诀是没有的!可具体操作还是有章可循的。
其一,骨骼对位是松的前提。什么是骨骼对位呢?骨骼对位,就是在行拳走架中使各骨关节处于最佳的生理运动位置或状态。不扭曲,不超越骨关节的活动范围,不超越劲力发放的最佳位置。比如说:胯根外旋、里收、下沉,尾闾正中、悬空,落地,弓步时前小腿垂直地面,后脚尖斜向45度等等都是为了保证骨关节对位的要求。骨骼对位了,肌肉筋膜不受牵扯,这样就为松创造了条件。欢迎关注传统武学公众平台!能松了,血脉流通就不受阻了,就为气血经络的畅通创造了条件。骨骼对位了,肌肉松了,血脉通了又为整劲创造了条件。所以说骨骼对位是松的前题,决不可忽视。
其次就是阴阳互济,松紧有度,松紧不离,方为真松。具体到动作上主要体现在每式的结束时,这时有一个极短的停顿,也叫定势。逢定要松沉。要松而再松,使肌肉伸展延长,意识入内透里,令气势更加饱满,以根节催,中节随,稍节领,节节贯穿,使劲起于足,发于腿,纵于膝,主宰于腰,过肩背而行于手指,令劲势达于稍节,无坚不摧。这就是一个松中求紧的过程。式式如此,天天如此,定会内气鼓荡,劲势贯通。
其三,时刻不忘五弓齐张,三圈掤满,松紧合度,阴阳互济。
最后一点也最为重要,就是练拳先明理,先长知识,先记往,先想通,记到脑子里,这就是长知识。再长本事。通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感悟,体证,落实到身上,这就是长本事。这就是一个体认,体知,体悟,体证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