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贡献和谐稳定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川核)
◎刘 健/文
时光荏苒,四川核地质事业开创已有65年。历经“工改兵”“兵改工”“属地化”改革,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己任,坚守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地质勘查事业,从“为国找铀”到“综合找矿”,从“地质找矿”到“多元发展”,如今已转变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核地勘单位。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实施了一系列以“放弃速度偏好,重视发展质量”为导向的经济工作举措,全力推动四川核地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坚持核地质初心 勇担公益性使命
铀矿勘查和综合找矿取得丰硕成果。65年来,川核地勘人为国家探明20余处有工业价值的铀矿床,为我国核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川北探明并提交砂岩型铀矿床,摘掉了四川“红盆”无铀的帽子;在滇西探明数个砂岩型铀矿床,使滇西成为我国重要的铀成矿带;在川西北若尔盖地区铀矿勘查取得重大成果,使其成为我国最大的碳硅泥岩型铀矿田和重要的铀资源大基地;在西藏首次发现铀矿并取得找矿突破;在青海柴达木盆地首次提交砂岩型铀资源量。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属地化以来,克服非铀矿产工作基础薄弱、无矿产资源地等困难,始终坚持“以拥有优质矿业权为核心的地质找矿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直致力推动矿产勘查开发工作,积极开拓四川、青海、西藏、新疆、云南、贵州、内蒙古等区域市场,多渠道多方法谋求资源突破,先后完成1∶50000区调填图54幅,提交大型规模矿产地3处、中型规模矿产地7处、小型规模矿产地4处,探获金资源量102.91吨、铅锌资源量92万吨、煤资源量2.02亿吨、氧化锂资源量2.16万吨、稀土资源量14.80万吨;落实了以四川冕宁县张家坪子金矿、四川马尔康市地拉秋锂矿、四川黑水县徐古锰矿和西藏察隅县那阿钨矿、云南澜沧县上允稀土矿等为代表的一批远景好、潜力大的多金属优质矿产地,其中四川冕宁县张家坪子金矿和云南澜沧县上允稀土矿达到大型规模,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
刘健(右一)调研铀矿勘查项目并慰问项目组成员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大力实施绿色勘查和环境保护,在四川若尔盖铀矿整装勘查区严格落实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总要求,针对四川若尔盖地区生态脆弱和气候条件恶劣等特点,优化地质勘查方法,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在提高钻探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一是大力实施绿色勘查,注重边施工边治理。二是开展绿色勘查技术及方法研究。结合勘查工作开展了“勘查区有效物探找矿方法组合研究”“四川省若尔盖铀矿田成矿规律和深部勘查模型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矿理论到找矿实践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了“以钻带槽、一位多孔”的定向分支钻探技术,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工作区内环境的影响,有效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三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驻地环境和野外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勘查区实际情况,及时修复生态环境。整装勘查区于2016年被《中国矿业报》评为全国两个绿色勘查探索与实践先进典型之一。“若尔盖县降扎铀矿床向阳沟-雪莲沟地段铀矿普查”项目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绿色勘查验收的项目,也是全国首批18个绿色勘查示范项目中四川省唯一入选项目。
利用专业特长,积极为抢险救援、应急救援作贡献。一是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积极推进国家核应急救援西南地区工程抢险分队能力建设,健全应急组织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承担军工核设施及周边地区汛期地质灾害巡排查和震后军工单位周边地灾治理任务,实现了涉核岩土工程领域的技术突破,承担完成的“XXX厂场区震后地质环境稳定性研究与评价”2013年获工信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受四川省核应急协调委委托,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承担了四川省核应急技术支撑职责。三是充分发挥地质灾害防治专业技术优势,主动作为,全面参与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被四川省应急委员会办公室列为“四川省应急工程抢险救援队”。局属单位已成为省级和部分市州相关专业应急救援重要支撑力量。
积极做好放射性资源管理及环境治理工作。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四川省放射性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尽职尽责履行放射性资源管理职责,完成环境治理任务。通过定期现场检查和重点项目监管等方式,把控项目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确保全过程、各环节高质量完成相关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迄今为止,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在四川国土放射性环境影响重点区域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多个铀矿地质实验室、污染场地实施了退役和治理,既利国利民且保护了环境。其中,四川若尔盖地区铀矿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整治工程获得2013年国际矿业大会“最佳社会责任奖”,“若尔盖高原地区铀矿勘探遗留设施治理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获2010年工信部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培育多元化产业 推动高质量发展
拓展产业领域,壮大经济规模。1999年,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属地管理后,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履行好西南地区军工核设施安全监督、铀矿勘查管理和放射性环境治理等职责的同时,大力发展产业经济,深化与军工单位合作,持续推动涉核产业发展,做精做优核地质经济特色,形成了地质矿产、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和商贸服务四大产业。地质矿产业主要涉及铀矿地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地质灾害防治、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及环境调查、监测与治理等领域;工程建设产业主要涉及公路、桥梁、隧道、房屋的规划、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等领域;特色产业主要涉及核技术应用(辐照加工和辐照化工)、环境保护、中成药生产与销售、机械制造、职业教育等领域;商贸服务业主要涉及租赁服务、物业管理、融资咨询、贵金属交易、建材交易、油品交易、货物贸易、酒店经营、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工作地域以西部为主,辐射全国,部分单位走向了海外。
目前,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共拥有各类资质257个,其中甲级(壹级)104个、乙级(贰级)111个。包含军工涉密资质2个、地质类资质144个、其他资质11个。全局拥有注册执(职)业资格人员623人。
发挥技术优势,做精做优涉核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工作。
依托实验室和放射性计量检定站,以放射性核素检测和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监测为特色,积极开展西南三省核资源勘查、核安全、核应急和涉核环境保护工作。实验室检测能力范围包括23个大类共1100余项分析检测项目,其中放射性核素检验检测能力涵盖11个类别共64项参数,可为各行各业提供涉核检测服务。
以涉核环境评价为重点,着力于环保咨询产业,打造了一支省内一流、立足西南、面向全国的涉核环境调查与评价专业化队伍,尤其在国土及军工核设施放射性环境调查与评价和以核辐射、电磁辐射类为重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独树一帜,为川、滇、粤、藏、青、贵等多个省区涉核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
推进供给侧改革 实现可持续发展
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长期以来,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坚持向改革要动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用改革推动发展。一是建立完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制度体系。优化经济运行监测指标,新建或修订各类制度上百个,用制度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推动各事业单位搭建全资平台公司,化解同质化经营、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等问题。三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建立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
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一是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局属单位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支撑、交通区位等,选择确立产业主攻方向,形成“一队(公司)一特色”,并配置生产要素,突出比较优势。二是扩大开放深化合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川内与宜宾市、凉山州、遂宁市、资阳市等市(州)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2016年开始实施以“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防风险、增效益”为主要措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发展短板日趋改善,风险防控显著增强。
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取得较好成果。一是出台了各项制度和措施办法,坚持组织开展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指导和引领科技创新。二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政策和产业科技动态研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仅2017年至2019年期间,全局共实施各类科研项目92项,投入经费4000余万元。三是建立了工程技术中心、智慧城市产业院、教学科研实践基地、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四是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较好成果并实现成果转化,解决了生产难题。
着力防范和化解风险。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把风险防控工作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风险。一是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将资产负债率、贷款规模、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指标控制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二是加强资金和融资管理。加强与中国银行、成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进“易企银平台”建设,以川核集团公司为依托,构建起内部资金融通的“引水渠”和“蓄水池”,防范和化解资金链安全风险。三是大力推动应收账款回收和存货处理,应收账款和存货上升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