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智慧屏与全面屏差别在哪(手机成为电视的第二屏)
本文结合YouTube新推出的让手机成为电视第二屏的新功能,阐述多屏互动协议的演进,手机和电视的互补协同,电视购物、直播带货和台网融合(T2O),四大运营商的固移融合和“一个中心三/四个子系统”,以及跨屏生态和云OS“瘦平台”。
一、YouTube让手机成为电视的第二屏
2022年6月1日 YouTube电视设计负责人布莱恩·埃文斯(Brynn Evans)在YouTube 官方博客发布了一篇名为“客厅互动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teractivity in the living room)的文章,YouTube让手机成为电视的第二屏,文章摘要如下:
12年前YouTube电视屏幕应用程序推出时,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在大屏幕上观看YouTube视频的绝佳方式。之后的12年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电视上观看YouTube,截至2022年1月,观众平均每日在电视上观看YouTube内容的时长超过7亿小时。
设计团队为了保持简单、精简和直观的用户观看体验,同时又让大屏端应用程序包含大众喜爱的YouTube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之后发现,超过80%的观众会在观看电视的同时打开YouTube移动应用程序并通过他们的手机与视频互动(例如点赞、订阅)。基于这个发现,设计团队不再考虑如何将所有移动端功能融入大屏幕,而是转而考虑如何让手机与电视体验更深入地联系在一起。
为此,YouTube推出了一项新功能,可以让用户毫不费力地将电视连接到iOS或Android手机上,如此一来手机将与电视实现同步,用户可通过手机与正在观看的视频进行互动,包括阅读视频描述、发表评论、与朋友分享视频,以及通过发送超级聊天(Super Chat)或成为订阅成员支持喜欢的创作者。
手机和电视建立同步连接(登录同一个 YouTube 帐户,电视和手机打开 YouTube 应用,在提示中点击“连接”)
在未来,手机作为万能互动设备可在客厅互动场景内解锁更多能力。
YouTube计划于2022年重新设计并进一步简化用户界面,其中包括对片库和直播界面的更新,让观众能够在更好地组织、管理和观看自己喜爱的内容的同时,获得更流畅的观看体验。此外,重新设计过后的视频观看页面还将支持第二屏新功能——浏览和购买视频中的产品。此功能将被直接放至大屏幕,进一步促使用户及时拿起手机进行查看、互动和购买。
YouTube允许创作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在平台上赚取收益,包括放置广告、商品销售和订阅。目前,广告是创作者在YouTube上获利的主要方式,YouTube团队正在打造可购物视频(Shoppable Video)和直播购物(Live Shopping)。YouTube希望将娱乐和购物结合在一起,让任何拥有电视和移动设备的人都能轻松地进行边看边买。“我们的目标是为我们的观众创造一种有趣且引人入胜的购物体验,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交电子商务需求,同时加强YouTube创作者与粉丝之间的独特关系。”
电视引导用户手机购物(打开移动App进行第二屏体验,浏览并购买此视频中的产品)
二、多屏互动协议的演进
多屏互动是随着3C产品的普及和3C融合的趋势而发展和演变的。3C产品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s)三类电子产品的简称,亦称“信息家电”。多屏互动主要是围绕电脑、手机、电视三个带屏设备而展开的,逐步扩展到智能音箱(包括带屏智能音箱)和智能家居(Smart Home)设备,进而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多屏互动协议从Wintel时代的DLNA,发展到苹果主导的AirPlay和谷歌主导的Chromecast,从“端到端”的无线局域网近场协议(设备处于同一WiFi)到“端到云到端”的远场协议(云投屏,云云互联),从“围墙花园”(厂家打造各自的生态)到互联互通标准Matter的出现,多屏互动也将演进到跨屏生态。
DLNA
DLNA(Digital Living Network Alliance,数字生活网络联盟)成立于2003年,由索尼、英特尔、微软等发起成立,旨在解决个人PC、消费电器、移动设备在内的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的互联互通,使得数字媒体和内容服务的无限制的共享和增长成为可能。
DLNA协议由5个组件构成:网络互连,网络协议,媒体传输,设备发现控制和媒体管理,媒体格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设备发现控制和媒体管理,其底层是Intel发起的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通用即插即用)设备控制协议。
DLNA主要功能模块包括:
1)数字媒体服务器(DMS, Digital Media Server):提供了媒体文件的获取、录制、存储以及作为源头的设备。
2)数字媒体播放器(DMP, Digital Media Player):可查找并播放或输出任何由DMS所提供的媒体文件的设备。
3)数字媒体控制器(DMC, Digital Media-Controller):作为遥控设备使用,可查找DMS上的多媒体文件,并指定可播放该多媒体文件的DMP进行播放或是控制多媒体文件上下传到DMS的设备。
2017年1月5日DLNA组织正式解散,解散的原因是旧的标准已经无法满足新设备发展趋势,将来不会更新DLNA标准。DLNA存续的13年中认证了超过2.5万种、40亿台不同设备。DLNA组织的解散,标志着Wintel时代的终结。
苹果AirPlay
AirPlay(隔空播放)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专有无线通信协议栈/套件,允许在设备之间传输音频、视频、屏幕镜像(Screen Mirroring)和照片以及相关元数据。最初只在苹果的软件和设备中实现,2004年被称为AirTunes,2010年作为AirPlay在iOS4上发布,2018年AirPlay2在iOS 11.4上发布。此后,苹果将AirPlay协议栈作为第三方软件组件技术授权给生产与苹果设备兼容产品的制造商。
AirPlay分为AirPlay视频版和AirPlay音频版:
1)使用 AirPlay 流式传输视频或镜像设备屏幕,将苹果设备中的内容流式传输或镜像到Apple TV、兼容 AirPlay2的智能电视或Mac。
2)使用AirPlay流式传输音频,将音乐、播客和其他音频流式传输到 Apple TV、HomePod智能音箱、兼容AirPlay2 的智能音箱或智能电视。在家中的多个智能音箱上完美同步播放音乐,或者在每个房间播放不同的歌曲。
AirPlay还与苹果语音助手Siri进行了整合。用户可以在iPhone上使用Siri向电视发送视频,在特定的房间播放特定的节目。HomePod mini使用AirPlay2控制音乐,可被“Hey Siri”唤醒,只需说出歌曲和房间,然后享受音乐,这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音乐发现及互动方式。特斯拉正考虑让旗下电动汽车兼容苹果AirPlay协议,从而改善车内音频播放质量。
与此同时,苹果也在打造智能家居平台HomeKit,借助Home App,用户可用iPhone或者只用声音(Siri),轻松安全地控制HomeKit配件,如关灯,查看前门,调节客厅温度,调高音乐等等。
谷歌Chromecast
Chromecast是谷歌开发的一系列流媒体播放器设备。于2013年7月24日发布的售价35美元的第一代产品(俗称电视棒dongle)运行了精简版Chrome OS操作系统,将传统电视、显示器等升级为网络电视,使其能够播放互联网流式视听内容。Chromecast摒弃了传统遥控器,只用手机作为遥控器(用户界面和操作都在手机上),用户能够通过使用支持Google Cast协议的移动和web应用程序,或是通过向Google Assistant发出命令,来达到用移动设备或个人电脑控制播放的目的。或者,可以从个人电脑上的Google Chrome web浏览器或一些Android设备的屏幕镜像内容。
Chromecast摒弃传统遥控器而只用手机作为作为遥控器的大胆做法,为教育用户普及多屏互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Chromecast一举成名,成为2014年美国最畅销的流媒体设备,上市三年售出了3000多万台。最新型号称为Chromecast with Google TV,于2020年9月30日发布,是该产品系列中第一款具有电视交互界面和物理遥控器的产品。
谷歌公布了名为“Google Cast SDK”的软件开发工具包,允许开发者为应用软件内置Chromecast技术,实现适应电视的人机交互。Google Cast SDK允许扩展Android、iOS或Web应用程序,将其流式视频和音频投屏到电视或音响系统。Google Cast专为电视、电影、音乐等设计,将高清晰度的视频内容展现在家里的电视大屏上,或者将高品质的音频内容带到Google Cast的音频设备和Google Home设备上。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或语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如使用Nest Hub带屏智能音箱或Nest Audio智能音箱),进行选歌、选片或调整音量。
Matter
Matter协议是连接标准联盟CSA(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于2021年推出的应用层连接协议,旨在通过构建统一“语言”,消除不同生态间兼容性顾虑,解决智能家居领域碎片化问题。Matter脱胎于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标准,支持智能家居设备、移动应用程序和云服务之间基于IP的通信”。基于互联网协议(IP),Matter承诺帮助制造商更轻松地构建与亚马逊Alexa、苹果Homekit/Siri、Google Assistant以及其他智能家居和语音服务兼容的设备。
作为一套开放标准,Matter不向制造商抽取任何佣金(免版税royalty-free),制造商只需承担认证费用。现如今它已经得到了亚马逊、苹果、谷歌、Comcast等智能家居巨头的一致支持,国内也有华为、小米、涂鸦智能等厂商加入其中。从终端硬件巨头到家电厂商,再到芯片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都在Matter标准的推进者名单中。
Matter的设置流程简洁、方便,用户可以通过设置码,将Matter设备注册到不同的平台上,这意味着用户和家庭成员即便使用不同的手机操作系统,也可以在不同房间用不同品牌的智能音箱共同控制家居设备,这打破了平台间的壁垒。Matter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现今市面上智能设备之间无法实现连接或进行协同的问题。只要是经过 Matter 认证的设备,都可以实现不同品牌设备间的相互通信和协同工作,未来在手机上可以通过一个家庭App控制所有的智能家居设备。
然而,由于Matter涉及的生态复杂,其安全性和行业接受度方面将遇到极大的挑战。即便Matter顺利推行,各家仍会互相竞争,尝试成为用户控制智能家居的“界面”。虽然各类“带屏”设备似乎都有成为家庭控制中心的潜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与人相伴最为紧密的依然是手机。在未来,智能家居的核心设备依然是智能手机,除手机之外,电视和智能音箱也会是极为重要的入口,是各家争夺的焦点。
三、手机和电视的互补协同
探讨手机和电视的关系,首先要明确电视的优劣势:电视的优势就是大屏,从标清、高清到4K/8K超高清,不仅看得见,而且看得清楚;而电视的不足,主要是遥控器交互和机顶盒性能的不足,还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电视大屏(IPTV/OTT/DVB)的监管和播控。下面将简述遥控器的演变,并以微信电视作为多屏互动的代表,来共同探讨手机和电视的互补协同。
遥控器简史
就遥控器交互方面来说,遥控器的发展有一段较长的历史,从红外遥控器,到语音遥控器,到手机遥控器,目前处于大小屏互动和融合的阶段。
传统遥控器
早期的电视机并不配备遥控器。那时候观看电视节目,所有操作(开关、换台或调整音量)都要通过按电视机上的按钮来完成。来来回回地按按钮给需要远距离观看电视节目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于是在1950年,名为Zenith的电器公司开发出了第一款有线遥控器,并在1955年开发出了第一款无线遥控器。
直到1961年,真正意义上具备切换频道、声音大小调整、以及色彩、亮度等调节功能的多功能遥控器才诞生出来。1980年,发送和接收红外线的半导体装置开发出来时,红外遥控器就慢慢取代了超声波控制遥控器。2007年,索尼率先在其BRAVIA系列中开始采用新型的RF射频遥控器。红外线遥控器之所以大多为细长形,那是因为红外线需要指向电视所在的方向。而RF射频遥控器利用的是直向传播性较小的电波,基本上不需要指向电视。
从2006年保持全球电视销量第一的三星(2020年的电视市场占有率达到32%),2021年为其电视机推出了一款太阳能(Solar Cell)遥控器,不再需要一次性电池。在CES 2022上,该公司更新了太阳能遥控器,除了通过灯光发电外,它还可以通过Wi-Fi路由器和其他设备发出的信号进行充电。
语音遥控器(近场)
2014年小米电视2正式上线,蓝牙遥控器就此出现在大众视线。相比于以往的遥控器,蓝牙遥控器成功在技术上摆脱了传统遥控器必须对准电视、与电视机之间不能有遮挡物等弊病,同时,蓝牙遥控器还兼具了语音遥控的功能,用户通过语音即可控制电视。由此,电视机遥控器进入了智能语音发展阶段。
科大讯飞专注于语音产业的发展方向,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联合运营商牵头建设电视语音平台,成功将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自然语言理解、计算机视觉等核心技术研究引入到运营商市场。科大讯飞在运营商智慧家庭领域深耕多年,推出了面向运营商机顶盒的AI电视助手语音遥控器和AI多模态人工智能操作系统iFLYHOME OS,目前电视语音平台已覆盖运营商体系各类家庭终端约3.2亿台。
智能音箱(远场)
自2011年苹果Siri面世以来,智能语音助手这种新的交互形式,已经对智能硬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各大科技巨头纷纷研发自家的语音助手产品。2014年亚马逊推出了由其智能语音助手Alexa驱动的Echo智能音箱(Smart Speaker),至今已卖出数亿台,成为苹果、微软、谷歌等巨头都无法撼动的全球智能音箱销量王。Echo音箱大火之后,国内出现跟随者,2015年京东与科大讯飞合作推出叮咚智能音箱,小米、阿里、百度等科技公司也随着进入并主导智能音箱市场。由于纯语音交互具有局限性,随着用户交互需求的变化,带屏智能音箱(Smart Display)开始崛起,触屏操作成为语音控制重要补充。
智能手机作为遥控器
遥控器发展这么多年来一直饱受诟病,比如,按钮交互不方便,按钮太多不会用,遥控器容易丢失或损坏,遥控器需要换电池等等。但遥控器不会消失,相反,它们正在被彻底改造。
电视厂家不断开展新的探索,目前也已经出现了无需遥控器,而是依靠语音、手势或者摄像头体感等不同方法来进行控制的智能电视,但是这些仍在探索当中,存在诸多不足。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通过手机控制电视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2013年谷歌的第一款Chromecast媒体播放器就要求使用智能手机而不是遥控器来进行节目选择。手机就是虚拟遥控器,可以实现焦点移动、快进快退、音量加减、数字键切换频道等操作。上海视畅开发的微信电视可以随时随地遥控大屏,让看电视变得更加便捷,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微信电视还兼具了语音遥控的功能,让用户在小程序上,通过自然语言就可以向电视大屏发送语音指令进行语音搜索和控制,解放双手,实现小屏和电视大屏的交互。
微信电视:手机和电视的互补协同
手机小屏和电视大屏之间主要有三种关系:重叠、交叉和互补。重叠是指大小屏功能一致化或同质化,一个方向是把手机功能复制到电视上,如电视购物,需要回答在手机上容易完成的事情为何要搬到电视上;另一个方向是把电视功能复制到手机上,如手机观看,需要解决手机播放内容版权问题。交叉是指大小屏交替使用或间隔穿插,如在小屏上浏览内容或观看片花,投屏到电视上观看正片;如在大屏上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场景、人物或商品,在手机上进行查询、分享或购买。互补是指大小屏互相补充(手机是电视的遥控器,电视是手机的显示器),并进一步产生功能放大和协同增效,如微信电信实现大小屏互动,社交分享,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手机 电视=大屏电脑=超级终端”等5G创新应用。
《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优先策略”“研究大小屏互动、多屏联动技术”“发展大屏连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连用户等新模式”,广电专家罗小布也提出“大小屏同质化向大小屏互补化、个性化转变以及广电与通讯融合业务转变”,这与上海视畅做微信电视的初衷不谋而合。微信电视的三大核心能力——内容发现、社交裂变和5G应用,充分体现了大小屏的互补协同关系以及广播电视和实时通信融合的趋势。
内容发现是指把电视EPG门户搬到手机上,即电视EPG的镜像或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把传统遥控器体验变为移动互联网体验,通过视畅打通直播、回看和点播的统一媒资标签体系和全场景“7维”智能推荐能力,实现内容的自动化编排、个性化推荐和智能化运营,包括统一搜索(语音搜索和控制)、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微信创始人张小龙认为“中心化”算法推荐和“去中心化”社交推荐要结合起来,如视频号的内容发现机制有三种:关注、朋友点赞和算法推荐,而微信电视就是把统一搜索、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完美结合在一起。
社交裂变是基于微信社交关系实现裂变传播和裂变营销,拼多多就是靠社交裂变起家的。视畅首家推出的虚拟影院(国外称为Watch Party,苹果也推出类似功能SharePlay)就是社交关系的放大和裂变营销的利器,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s)赋能社区网格人员(作为社区团购的团长)进行OMO(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微信电视是典型的SoLoMo(Social/Local/Mobile)应用和私域运营工具。
苹果SharePlay同播共享功能:FaceTime视频聊天时一起观影、一起听歌、一起健身
5G应用是指“手机 电视”的5G创新应用,微信电视=手机 电视=大屏电脑=超级终端,通过实时音视频通信RTC(Real-Time Communication)技术将手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变成电视的“眼睛”和“耳朵”(苹果2022年全球开发者大会展示了让iPhone秒变Mac电脑摄像头的连续互通摄像头功能),打造“全真互联网”体验并赋能 5G 创新应用,如“5G 娱乐”的虚拟影院(Watch Party)、“5G 教育”的虚拟课堂(大屏上课、小屏互动)、“5G 政企”的云视频会议、“5G 健康”的互动健身等。视畅推出了千里眼、远程看家、视频通话、云视频会议、虚拟影院、虚拟课堂等功能,为运营商 5G 时代的“宽带 电视 5G 手机 内容 服务”融合业务和创新应用提供技术、平台和运营支撑,促进公众业务(以个人为中心的手机 以家庭为中心的电视)和行业应用(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协同发展。
苹果连续互通摄像头(Continuity Camera): Mac电脑可调用iPhone后置摄像头秒变网络摄像头
上海视畅是微信电视的开创者和领导者,有业内最多的微信电视落地案例。微信电视作为手机连接电视的最佳工具,充分利用微信的社交、支付和开放生态能力以及手机的触摸屏、摄像头和麦克风能力,集“中心化”的智能分发(算法推荐)、“去中心化”的裂变营销(社交推荐)和大小屏互动5G应用场景(手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作为电视的“眼睛”和“耳朵”)于一体,让电视“更好看、更好玩、更好用”。微信电视是沉淀大屏小屏流量、实现裂变营销和精准触达用户的私域运营抓手,也是“固移融合”(电视 手机)、“台网协作”(电视台 移动互联网 IPTV/DVB/OTT)和“四重捆绑”(固网宽带 IPTV 5G流量 手机视频)的重要抓手,能够有效提升开机率、活跃度和付费转化率。
四、电视购物、直播带货和台网融合(T2O)
时下风头正劲的直播带货(以淘宝、抖音、快手为代表),可以说起源于电视购物,或者说直播带货是电视购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复活。电视广告和电视购物式微,而移动广告和移动电商崛起,但随着台网融合以及手机成为电视的第二屏,新的T2O模式和跨屏生态将为媒体融合带来新空间、新价值。
电视购物
电视购物开创了百姓远程购物的先河。1992年广东省的珠江频道率先播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购物节目,1996年大陆第一个专业的购物频道北京BTV开播,标志着内容专业、垂直的电视购物频道正式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2006年12月28日,央视宣布开播 “CCTV中视购物”频道,此举标志着央视正式进军电视购物领域。而国内新生的购物频道如快乐购物、宜和购物、家家购物等几十家新兴的电视购物频道也纷纷亮相。2015年,电视购物销售额达到顶峰(接近于400亿),然而该年也是电视购物最后的高光时刻,因为在电商崛起的竞争之下,电视购物行业销售额开始下滑。
面对日渐萎靡的电视购物行业,传统电视购物企业积极尝试自救。他们利用新媒体渠道,将观看电视直播的观众往微信平台引流。例如,快乐购于2018年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并在一年内完成了超10万名活跃粉丝的积累。快乐购还在其电视直播界面中展示跳转到微信商城商品界面的二维码,并注明扫码下单将享受的立减金优惠。电视观众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咨询购买,手机用户可以选择在微信商城支付购买,并且在微信平台还可以实现“点播”,即对已过播放时段的商品进行查询和购买。微信商城会包含商品的直播内容介绍以及图文详解,可以做到一次内容生产,经过多渠道传播,最终实现多平台营销。电视购物还与传统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将电视节目制作的优势以直播的形式应用到新媒体传播渠道中。比如部分电视购物频道(东方购物、好享购物、家家购物等)在淘宝直播上开通了直播间,并根据淘宝直播平台的特点进行内容的重新录制投放。
电视购物式微的背后存在多方原因:商家素质良莠不齐,加之电视台把控不严,导致部分不良商家虚假宣传、夸张描述,甚至欺骗消费者,不断消耗大众对电视购物的信任度;年轻用户从电视向网络转移,电视开机率不断走低,且消费者老龄化日趋严重,购买力下降,用户不断减少;移动电商和网络直播的兴起,彻底分食了电视购物的蛋糕。可以说,现在的直播购物模式就是十年前的电视购物,网红们纷纷利用直播扩展自己的品牌矩阵,带货效应日渐明显。2016年直播产业再次迎来飞跃,直播带货成为了一种能够以低成本实现高转化的新兴的方式,也改变了消费者固有的消费习惯。
直播电商的崛起
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早期,以“效率见长”的搜索模式风靡,而随着互联网进入下半场,用户的基本购物、娱乐需求得到满足,信息交流和传播进入碎片化内容消费时代,输出内容的频率和方式发生转变,这加大了品牌抓住消费者心智的难度,提高了对服务商如何将品牌建设和产品价值通过内容营销产生共鸣从而提升用户关注度的要求。此时,以“效果见长”的推荐模式崛起,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业态迅速发展。淘宝率先开辟了“直播 电商”模式,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接力入局。自2018年以来,直播电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并保持着GMV高速增长之势。
直播电商产业链
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对用户的争夺从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竞争,面临用户增长瓶颈的快手等短视频APP在未来必然需要深挖活跃用户的价值,提高变现效率。数据显示,过去五年间,快手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逐渐赶上并超越微信。成为用户上网聚集地的短视频APP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加入直播大军,短视频APP在构建直播电商闭环上面也显得雄心勃勃。2020年10月起,抖音不再支持第三方来源商品进入直播间购物车;2022年3月,快手切断淘宝外链。此类举动迫使失去了介入短视频流量捷径的部分淘宝商家们选择直接进入直播电商体系,相关合作交易的平台也随之转移,短视频APP因此将获利更多。2021年快手完成电商GMV达6800亿元,远超其原定目标,第三季度快手小店对电商交易总额的贡献率达到90%,同比大幅增长近20个百分点。抖音在直播电商版图也是动作不断,2021年12月,抖音旗下的独立电商 APP“抖音盒子”正式上线,定位为潮流时尚电商平台,野心不止于直播带货,更剑指内容种草和社交电商。
抖音:全域兴趣电商
直播电商是以视觉化商品内容为核心,聚焦商品内容运营和兴趣内容推荐,以激发兴趣为出发点,可以有效缩短消费链路,也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加入。其中,抖音电商生态快速成长,开启了“兴趣推荐 海量转化”模式,明确了其“兴趣电商”平台定位。“兴趣电商”内核在于用优质内容激活用户的兴趣和消费需求,通过推荐技术把人设化的商品内容与潜在海量兴趣用户连接起来,以及通过不断优化转化和沉淀的过程,持续获得精准流量注入从而带来业绩增量。在抖音电商,内容连接用户与商品服务,用户通过内容消费实现商品服务消费,而内容逐步从图文升级至短视频和直播,更高的信息密度、更生动的呈现形式,让多维的商品信息能够被清晰呈现。过去一年,高速增长的GMV、超180万的新入驻商家、蓬勃发展的MCN机构和服务商、不断增长的短视频播放量和直播间订单数都证明了一件事,兴趣电商以内容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得到了验证。
抖音全域兴趣电商
今年,抖音将兴趣电商的概念升级到了全域阶段。具体而言,在短视频和直播之外,抖音也将重点去发力商城和搜索,抖音电商的重点覆盖范围将从内容电商的“货找人”,到传统货架电商的“人找货”:“短视频、直播等内容流是用户潜在兴趣的激发转化场,用户在这里深度种草,高效成交;商城、搜索等主动探索场景是用户已有兴趣的承接转化场,用户在这里找到了固定路径,形成习惯,实现精准匹配和复购。用户的各类电商行为沉淀在店铺里。营销解决方案扩大至全域流量,实现全局加速。”
到目前为止,搜索和商城的流量池仍然占比较小(至多占10-20%)。在当前这个阶段,“货找人”仍然是主流趋势,运营的重点也依然是直播间的自然流量、付费流量和短视频。然而比起主动搜索购物的货架电商,兴趣电商盘子有限,同时也存在着复购率低,退货率高的问题。在用户习惯抖音是一个直播和短视频带货平台之后,也将会有部分用户形成在这个平台上直接搜索直播间和店铺的习惯。去年八月,抖音将抖音小店升级为抖音商城,新版界面与传统电商APP类似,并先后推出了百亿补贴、拼团、秒杀等活动。2022年抖音加大“人找货”(搜索、商城)的投入,抖音商城将被放到抖音的首页入口,以帮助商家在更多经营阵地获得生意增量。这意味着,商城与搜索这类“中心化”的电商流量,已经不仅仅是对内容电商生态的补充,而是成为了抖音电商寄予厚望的下一个增长点。抖音期待的,是一个能将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同步发展的电商体系。抖音电商打造的全域兴趣电商体系内,既包括兴趣激发,也包括兴趣承接;既存在着内容推荐里的“货找人”(短视频、直播),也有覆盖用户主动搜索场景的“人找货”(商城、搜索)。推荐和搜索相互配合实现1 1>2的分发效果,“货找人”和“人找货”两大路径协同经营,实现高效的转化承接。
货架电商VS直播电商:兴趣电商消费者购买路径
快手:信任电商
“信任电商”是快手电商最大的特色,信任会带来用户的忠诚,也意味着更好的私域流量和复购。“信任电商”的背后是治理假冒伪劣、做好消费者权益和提高体验价格比等快手电商提出的独有概念,它既涵盖了性价比,又包含着体验。
快手电商的流量分发激励机制也体现了对“信任电商”的最高重视,越值得信任的优质商家(比如回头客多的商家),会获得快手越多的全链路流量支持。快手电商也因此达成了某种正循环——当“信任电商”越做越好,快手的私域流量、复购会更好,品牌就能更快收集用户的需求并生产履约、从而提高性价比和体验,商家将在平台发展得越来越好,这会造就更好的“信任电商”。
淘宝:直播和逛逛
从商超时代到互联网平台时代再到内容时代,每次消费决策的改变带来的都是巨大的红利。内容可以重构商业信任,电商正在进入巨变的新阶段。随着电商从“流量”进入“留量”时代,重视内容社区、提高“直播”入口的级别,是电商平台近年来共同的趋势。传统电商淘宝加速内容及社区生态布局,孵化了逛逛、直播等内容场,逐渐完成从一个以交易为主的购物平台,向集逛、种草、分享、成交为一体的内容与消费融合平台的转变。
淘宝直播是淘宝内容化战略的核心和优先业务。直播如今已经成为几乎所有电商和短视频平台的常态化工具,也是业界最炙手可热的电商形态,但以‘店’为维度的销售模式可能很难改变为以内容引领销售的模式,而“逛逛”作为淘宝的内容主阵地,集成了平台上的海量商品,根据用户兴趣呈现,能起到维持活跃度、增加粘性、引导消费的作用。“逛逛”将淘宝生态内的内容生产能力进行整合,将原先分散的UGC内容与细分消费圈层的内容进行更集中的展示和分发。相比小红书等内容平台,淘宝一定程度地减少了从“种草”到“拔草”的时间,缩短了用户购买路径,使转化链路更短,效率更高。“逛逛”使淘宝囊括了用户发现、种草、决策、下单、服务的购物全链路,帮助用户从目的性购物转为体验式消费。
回首远程购物一路以来的发展,起初是电视直播购物与传统电商的天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视购物开始衰落,传统电商强劲发展。传统电商主要以 “人找货”的方式进行搜索式购物,用户在网上通过关键词搜索完成选品及下单,主要依赖图片配文字的形式获取商品信息。随后,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赋予了电商更丰富、更立体的商品展现形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的即时互动,线下导购线上化,线上商品线下可找。如今,传统电商如淘宝积极探索直播购物和内容社区经营,以抖音和快手为代表的直播电商也大力支持用户的主动搜索和商城产品复购,以期最终实现“人找货”(商城、搜索)和“货找人”(短视频、直播、图文种草)的有效结合。
台网融合和T2O模式
广电行业的根本出路是回归用户和内容这两个媒体服务的本源环节,进行高效连接和平台化重聚,重新整合行业资源,重塑行业平台,强化与用户的“连接”。
打通IPTV/有线电视和广播电视台,探索大小屏融合、长短视频结合、台网协同(直播互动,品效合一广告,场景化/Addressable可寻址/Shoppable可购买)的商业机会,打造连接、聚集和服务全国家庭用户的新入口、新平台、新生态。
媒体价值=内容价值(内容付费,内容版权) 入口价值(广告电商,用户消费习惯),媒体产业将回归内容(台)与渠道(网)两大本源,把媒体融合与产业服务(如农业、少儿、教育、旅游、体育、医疗、养老等)结合起来。
微信电视作为台网协作的重要抓手,可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连接人与人、人与内容和人与服务。手机既可以控制机顶盒切换频道,又可以参与直播互动和边看边买,实现跨屏(大小屏无缝切换)、跨域(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跨网(从有线/IPTV机顶盒内网到WiFi/5G公共互联网),以及“电视台 移动互联网 有线网/IPTV”的深度融合和台网协作。
视畅T2O台网协作平台实现多赢
目前的“台网联盟”仅是电视台和互联网电商的合作,缺席了渠道运营商。最早的“台网联动”,“台”指的是电视台,而“网”指的是有线网,现在也包括IPTV和OTT。“大屏观看、小屏互动”,用户首先是为了在电视上找到想看的内容,离不开运营商平台和人工智能(“数据 算法”)的赋能,其次才是为了用电视,参与直播互动,同样离不开控制机顶盒、自动内容识别和用户画像。上海视畅认为,真正的台网协作需要渠道运营商的参与,“电视台 移动互联网 有线电视/IPTV/OTT”,才能形成完整的T2O生态产业链。
T2O台网协作应用场景
T2O模式下,电视生产的不再是仅供观看的内容,而是由内容触发的注意力、互动以及购买行为。电视营销传播不再仅仅是为了传递内容信息以增加收视,还承担了吸引购买、提供渠道的销售服务功能,从“看买分离”到“即看即买”。广电行业新经营模式需要建立“2圈 1链”(融媒体圈=广电 互联网;生活服务圈=内容 服务;产业链项目),实现从传统经营模式(“做节目、卖广告”)向新型经营模式(“聚用户、做服务”)的转型。
T2O台网协作平台,有两大变现模式:内容付费和广告电商。
1)内容付费:挖掘电视节目的直播、回看和点播三种呈现形式的价值,建立付费点播专区。用户在手机端发现喜欢的内容,通过微信支付完成购买,一键推送到电视上播放或者分享给亲朋好友,比在电视上购买操作方便快捷,用户的即时消费冲动可以提高转化率;
2)广告和电商:电视广告相比于互联网广告在老百姓的心里更具公信力,电视是品牌商品的展示橱窗,电视品牌商品匹配电商链接,精准推荐个性化商品,同步到手机上一键购买,让有公信力的品牌商品直达用户,实现品效合一和即看即买。
微信电视助力电视台实现台网协作,一方面可通过智能推荐和社交传播推广电视台的优质节目,提高电视节目在IPTV和有线电视上的收视率;另一方面可让观众参与直播互动、社交电视和即看即买,实现从传统经营模式(“做节目、卖广告”)向新型经营模式(“聚用户、做服务”)的转型。
广告形式:直播插播广告 点播贴片广告 场景化广告
精准广告(可寻址Addressable):通过获取用户行为数据形成用户画像,精准匹配广告商品,广告将因人而异,实现不同场景的精准广告。
互动广告(可购买Shoppable):电视端广告同步到移动端互动和购买,实现即看即买和直播带货。
品效合一:结合视畅的智能推荐、统一播放器、微信电视营销平台和AI场景化广告引擎,实现大屏场景化广告的可寻址(Addressable)和可购买(Shoppable)。
五、四大运营商的固移融合和“一个中心三/四个子系统”
中国运营商市场,经历了多重业务捆绑,5G时代正在进入固移融合和CHBN(个人、家庭、政企、新兴)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运营商的三重捆绑(Triple-play)业务是一种融合了视频、数据和话音业务的捆绑业务模式,提供包括IPTV、宽带互联网和电话在内的三网融合服务,可有效提高用户ARPU值,同时培养用户的忠诚度,降低离网率。四重捆绑(Quad-play)业务将固定宽带、固定语音和付费电视业务与移动语音和数据服务相结合,随着5G和“三千兆”(5G 宽带 WiFi)的普及而进入固移融合时代。5G的本质是将移动宽带(无线)与固网宽带(有线)融合,在实现“固移融合、以移带固、以固促移”的同时,也催生新的固定无线/5G家庭互联网服务(Fixed wireless/5G home Internet services),进一步拓展“宽带 电视 5G 手机 内容 服务”融合业务和5G创新应用,促进公众业务(2C)和行业应用(2B)协同发展。
四大运营商的战略举措
中国电信面向数字生活领域成立了“天翼数字生活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提供数字生活领域中产品、综合解决方案和生态场景化应用运营。天翼数字生活公司聚焦数字生活领域核心能力,建成中台化架构的数字技术底座,提供数字家庭、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天翼视联、数字资产、数字健康等6大业务平台,服务家庭、社区、乡村和各行各业数字化使用场景,着力为客户提供新型共享的数字生活。公司积极践行数字中国和云改数转战略,依托中国电信三千兆和云网融合大底座,构建“一体两翼一治理”的数字生活业务新格局,着力打造新型共享的数字生活。天翼数字生活公司推出运营商首个数字生活节,聚焦“电信三千兆精彩数字生活”。
中国联通制定了“1 8 2”新战略:“1”是指《中国联通战略规划纲要》,“8”是指推动8个行动计划,“2”是指2个指导意见。联通视频公司聚焦视频大联接、大应用,持续建强视频大数据、大计算与大安全能力,对内协同与对外赋能双向提升,持续巩固和提升平台聚合与技术创新优势,为用户提供TV端、手机端及VR端的视频产品及服务,主营业务“沃家影视”、“沃家应用”、“5G沃视频”、“三千兆融合视频”、“宽视界”,覆盖4K超清、影视、云游戏、教育、亲子、健康、音乐、购物、VR、视频会议等多种视频内容。
中国移动面向5G时代以来,明确了四大市场,C(移动市场)、H(家庭市场)、B(政企市场)、N(新兴市场),CHBN“四轮”全向发力,实现融合融通协同发展的总体思路。日前,中国移动基于HDICT (家庭信息服务解决方案) ,进一步提出了“HDICT数智生活 ”(智慧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智慧家庭操作系统(AOS)和家庭IoT(物联网)为基础,聚焦全屋智能、智慧社区、数字乡村、健康养老等重点场景,基于手机、大屏等入口,打通场景之间的联系,面向泛家庭用户提供的场景化、一体化智慧家庭信息化服务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智能生活需求。
通过“HDICT数智生活 ”计划,全面升级智慧家庭生态。基于“一个终端控制家庭所有设备”,中国移动以家庭IOT实现人与物、物与物的智能互联,基于手机、大屏等入口,推出和家亲、魔百和、家庭安防、移动爱家办公等产品,打通场景之间的联系、形成全屋一体化的控制,并打造开放家庭IoT底座,升级网络、平台技术构建家庭生态,为用户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安全、节能的家庭生活环境。在新运营方面,运营商在智慧家庭领域也将从泛视频运营迈向全生态全业务的HDICT运营。
中国移动HDICT产品矩阵
中国广电是推动广播电视高质量创新发展、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数字生活的综合文化信息服务商和基础电信业务运营商。6月6日,“中国广电”、“广电5G”、“广电慧家”三大品牌发布,致广大、极视听。中国广电将固移融合业务品牌定为“广电慧家”,将提供适合于家庭场景的特色内容和应用服务,从影视娱乐、儿童教育、健康养生、体育赛事等海量视频内容丰富家庭娱乐生活,同时在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低碳、智能、健康、舒适、安全和充满幸福感的家庭生活方式。
中国广电战略架构
中国广电“1359”战略思路:
“1”是要实施“圆心战略”,“对外”以用户和市场为圆心,推动公司管理和市场服务的“最短距离”和“最快响应”;“对内”以系统和制度为圆心,推动形成内部管理的“最高效率”和“最优动能”。
“3”是要秉承“创新、融合、开放”三大发展理念,聚焦有线电视、5G、媒体内容及创新三大业务板块,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
“5”是要落实创新驱动先行、经营统分结合、资源配置精准、效益统筹兼顾、组织管理领先五大举措,践行建设新网络、重塑新内容、培育新业态、构筑新平台、搭建新体系五新路径。
“9”是要推进云网边端融合等九大任务,确保“圆心战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质化是基础,差异化是未来。中国广电将坚持“以固带移,以移促固”,实施CBCH(Content内容 Business垂直行业 Customer个人用户 Home智慧家庭)市场策略,服务千家万户,融入千行百业。
“一个中心三/四个子系统”
微信电视作为最佳的大小屏互动和离屏触点营销工具,集“中心化”的智能分发(算法推荐)、“去中心化”的裂变营销(社交推荐)和大小屏互动5G应用场景(手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作为电视的“眼睛”和“耳朵”)于一体,让电视“更好看、更好玩、更好用”,是“固移融合/双屏融合”“台网协作”“四重捆绑”的重要抓手。“内容 服务”双轮驱动,“政用 民用 商用”和“用户(C) 产业(B) 社会(S)”三位一体,“手机 电视”5G应用场景覆盖“家庭 社区 乡村”,微信电视将产生越来越多的跨界创新和连接/捆绑价值。
视畅以微信电视为突破口,通过“一个中心三/四个子系统”(中心在新媒体/融媒体,子系统在运营商),一套产品运营体系支撑移动、电信、联通、广电四家运营商,并实现跨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和同步观影。
“一个中心四个子系统”业务架构
“一个中心四个子系统”跨屏生态
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子系统”有两条路线:一是先建设中心再建设子系统,由视畅为新媒体提供一套产品运营体系支撑三家运营商,再将三个子系统集成到三家运营商的公众号,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和服务用户;二是先建设子系统再建设中心,即视畅先与运营商合作建设微信电视,再为新媒体建设中心。
大屏是基础,小屏是未来,IPTV运营要从大屏扩展到小屏,从内容扩展到服务。建立起“一个中心三个子系统”,将为IPTV协同创新发展打开新局面新空间。在不破坏播控的情况下,运营商把微信电视(内容发现 社交裂变 5G应用)作为大小屏融合/固移融合、CHBN融合发展和私域运营的重要抓手,任何一家运营商整合本地资源只给自己用,都是难以做成做大的。这也是中国移动的飞信、中国电信的易信、中国联通的沃友,包括5G消息,都干不过微信的原因。本地政用民用商用很多资源,包括教育和台网融合资源,应该由一家新媒体/融媒体/运营商公司来整合,提供给多家运营商使用,这也是“一个中心三个子系统”的核心要义。而作为省级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新媒体,处于最有利的位置来整合本地资源/本地服务(包括教育、体育、医疗、社区、乡村以及台网融合资源)赋能三家运营商。当然,若是不能调动运营商的渠道和资源来发展用户,仅靠新媒体也难以做大业务规模。而视畅的价值所在,就是可以作为桥梁,通过“一个中心三个子系统”促成新媒体和运营商多方共赢、协同创新,打造全省统一的数字生活和跨屏生态。
中国广电成为继移动、电信、联通之后的第四大运营商,在北京(或上海等多个省市),由于视畅同时服务北京IPTV和歌华有线,有机会建成“一个中心四个子系统”,实现“北京时间”融媒体与北京IPTV和有线电视大屏用户的连接和融合,整合本地政用、民用、商用资源和台网融合资源,打造智慧广电和媒体融合的新标杆。
六、跨屏生态
进化论告诉我们,生物世界有三种层次的生存竞争:种内竞争、种间竞争、环境竞争。种内竞争是同类生物个体之间的竞争,同行是冤家,往往导致你死我活、零和博弈,致胜因素是效率,狼性精神,紧盯对手;种间竞争是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其更好、不如不同”,要开创新品类,成为新物种,致胜因素是分化能力,创新精神,获得新的生存空间;环境竞争是生物和生存环境之间的竞争,最佳的生存法则是找到自己的生态位,主动适应并建设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内循环、外循环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致胜因素是建立连接的能力,利他精神,主动参与生态系统的建设。所有平台类的公司,最终的演化方向都是生态系统,让产业链中的企业形成合作、共赢、协同共生的关系,创造出原行业或原领域从未有过的新价值。
知名学者胡正荣在“构建视听跨屏生态系统”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媒体融合和跨屏生态的未来图景。
自从人类发明屏幕以来,我们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单屏时代,如电影时代、电视时代,单个屏幕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如电影生态、电视生态,有交集,但是仍然各自为阵。
第二阶段是多屏时代,工业时代后期和信息时代早期,多屏成为可能,除了电影、电视,有了电脑(台式、笔记本)、平板、手机(功能机、智能机)及各种空间中的大中小屏。这一阶段尽管屏幕多了,但是各个屏幕之间仍然是割裂而分离的,基本自成系统,几乎没有或者很少有跨屏业态的开展与运营。
第三阶段是跨屏时代,跨屏时代因数字、网络和智能技术才变成现实,它不仅仅意味着屏幕增多,更重要的意义是视听产业生产模式、传播模式及运营模式的升级,后台的资源统一,中台的运营协同,前台的传播平台打通,从而构成资源跨屏配置,产品跨屏传播,服务跨屏协同,价值跨屏创造的新的视听跨屏生态。
当下,我们正处在从多屏时代向跨屏时代升级的关键时期。视频消费已经从早先的单屏视频消费进入到多屏消费,如今正在进入到一个跨屏消费、跨屏生态的时代。
从内容形式看,视听跨屏生态系统应该覆盖短中长视频等所有样态,其中短视频主要是在小屏,并以竖屏为主;中视频更多是在小屏、中屏,并以横屏方式呈现;长视频则在大屏、中屏,以横屏方式呈现。长视频平台,其实做的是“内容”的生意,靠优质/原创/独家内容吸引订阅用户付费,讲究片库的丰富度,内容的新颖度,爆款内容的持续性。而短视频平台,做的则是“流量”的生意,由内容创作者、平台、用户三方形成良性循环,有了流量通过广告来变现,之后还可以通过为创作者提供工具、渠道、生意来从中抽成。
从消费场景看,既有“分屏”的场景,也有“跨屏”的场景;前者意味着大中小屏不同的场景需求,后者意味着在不同的场景之间进行切换的跨屏需求,这也是打通一个用户多个屏幕的关键。跨屏生态系统需要打通所有的消费场景,并覆盖连贯的场景,面对同一用户不同场景,需要基于平台差异,用不同叙事方式、不同交互方式、不同服务方式,令其收获不同的体验。
从产业生态看,跨屏生态系统是一个走向跨界开放的体系,包含内容提供商、垂直场景服务运营商、平台商、硬件商,以及所有与之匹配的相关行业与业态。视听跨屏生态系统,实现资源跨屏配置,产品跨屏传播,服务跨屏协同,价值跨屏创造,呈现“四化”趋势:资源云端化、内容垂直化、服务场景化和产业智能化。
从价值创造看,跨屏生态系统将一个个单屏的信息孤岛和价值孤岛,通过跨屏实现联通和共享,实现价值互联再造。媒体的价值,一是内容付费价值,视频消费的价值,二是入口导流价值,广告和电商的价值,生活消费和跨屏生态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正是在这种跨屏协同、跨界创新、用户导流等过程中创新创造的。
互联网是最大的变量也是最大的增量,未来的增量将是新媒体、融媒体和跨屏生态。媒体融合的要义就是建设跨屏智能视听生态系统,信息无处不在,视听无处不在,服务无处不在,价值无处不在,这就是未来。
七、云OS“瘦平台”
知名科技博主Ben Thompson于2022年5月31日在其博客网站 Stratechery 上发表了名为“Thin Platforms”的文章,提出了云OS“瘦平台”的概念。
“操作系统做两件事:抽象硬件,创建应用程序模型”(“OS does two things, it abstracts hardware, and it creates an app model”)。
提到操作系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 ,以及华为鸿蒙OS(Harmony OS)。
在云/移动互联网(Cloud/Mobile)尤其是5G时代,操作系统有了新定义或新形态,出现了构建在云上的轻量级云OS,或称之为“瘦平台”。
瘦客户端(Thin Client)VS胖客户端(Thick Client): 瘦客户端是中央计算机的终端,而胖客户端本身就是同步的计算机。微软Windows(连同英特尔)是胖客户端时代的主要赢家。
瘦平台(Thin Platform)VS胖平台(Thick Platform):廋平台指的是构建在云上的轻量级云操作系统(对应的是瘦客户端),而胖平台指的是PC时代的单机Windows操作系统(对应的是胖客户端)。
微软Teams OS“瘦平台”
微软自2014年萨帝亚·纳德拉上台以来,摒弃了“以Windows为中心”,实现了从2C到2B、从卖授权到卖云服务的成功转型,逐渐回归IT之巅。Windows作为微软中心的终结,以及向云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微软对集成的关注或成为操作系统的尝试的终结,而只是改变了对操作系统的定义。
新操作系统不会从硬件开始,硬件的抽象必须从抽象人们生活中的所有硬件开始。什么是生活中使用的所有硬件的抽象?——有些是共享的(如电视、会议),有些是个人的(手机、电脑)。它的应用模型是什么?如何编写超越所有硬件的体验?这就是微软追求 Microsoft 365 的真正意义所在。
Microsoft 365服务,包括Teams、Office 365、Azure等。得益于Microsoft 365的支持与集成,Teams平台具备了强大的扩展性,比如我们日常使用的Office文档、表格以及PPT,甚至包括邮件、日历等等项目都可以通过Teams来实现。Teams 作为全球领先的云协作平台,跨空间和设备实现团队合作,成为云办公/混合办公的首选。
微软Teams向开发者提供功能强大的API,开发者正在将其应用扩展到 Teams 并将 Teams 嵌入到其应用中。通过扩展,Teams可以扮演 Windows角色,但它不是垄断个人 PC,而是垄断整个公司。微软将新操作系统Teams构建为一个“瘦平台”,而且最终获得的控制权远远超过了PC时代的单机Windows“胖平台”所能达到的程度。
微软TeamsOS瘦平台:抽象电脑、手机等硬件,提供聊天、视频通话、云存储等基础功能,让开发者在抽象层之上通过调用“连接器”(API)来开发应用程序。
微软Teams OS瘦平台
Stripe金融OS瘦平台
线上支付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Stripe,“从PayPal离开的地方继续前进”,现已发展成为一站式跨境收款平台,像发条一样运行的网络支付基础设施。各种规模的公司——从初创企业到财富 500 强——都在使用 Stripe 的软件和 API 进行收款、发送提现及管理线上业务。Stripe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字节跳动、SheIn和SpaceX之后最有价值的初创公司。
Stripe发布了一个现代金融操作系统(Finance OS),专注于提供包括开票、计费、税收、收入确认和数据管道等基础功能,所有这些都位于Stripe抽象出的各种收集、存储和分配资金的方式之上。Stripe处理那些抽象的事物,为开发者提供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API,以免去整合不同系统的麻烦,开发者不再需要花费数月时间来集成支付功能。与此同时Stripe推出Stripe Apps和Stripe App Marketplace,在其中可以找到或构建与Stripe自然协作的同类最佳工具。
Stripe金融OS廋平台:抽象银行、信用卡和POS机等系统,提供开票、计费、税收等基础功能,让开发者在抽象层之上通过调用API来开发应用程序。
Stripe金融OS廋平台
微信电视跨屏生态和云OS“瘦平台”
2012年诞生的微信,作为月活12.9亿的第一国民级应用,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操作系统。微信的发展之路就是操作系统化之路,微信抽象了智能手机硬件,提供即时通讯、朋友圈、公众号、小程序、视频号、企业微信、微信支付等功能,成为连接创作者/开发者/商家与消费者的超级生态系统。
微信电视跨屏生态,有望成为云OS“瘦平台”,抽象大众生活中使用的所有硬件(以个人为中心的手机 以家庭为中心的电视),除了提供内容发现、社交裂变和5G应用等基础功能之外,将向商家和开发者开放API,在“手机 电视”抽象层之上创造新体验新价值。
微信电视的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本身的价值:微信电视作为最佳的大小屏互动和离屏触点营销工具,集内容发现、社交裂变、5G应用于一体,让电视“更好看、更好玩、更好用”,是跨屏生态和私域运营的重要抓手,通过增长黑客(拉新、促活、留存、变现、传播)和“四力”增长模型(组织力、商品力、运营力、产品力)运营方法论,有效提升大屏开机率、活跃度和付费转化率。
2)网络效应产生的新价值:微信电视通过“一个中心四个子系统”提供一套产品运营体系支撑“移动 电信 联通 广电”四家运营商,实现跨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和同步观影(Watch Party),促成新媒体/融媒体和运营商多方共赢和协同发展,就是网络效应和社交裂变产生新价值的体现。
3)跨界创新和跨屏生态的价值:微信电视赋能固移融合和台网融合,“内容 服务”双轮驱动,“政用 民用 商用”和“用户(C) 产业(B) 社会(S)”三位一体,进而构建跨屏生态和云OS“瘦平台”。
5G时代,微信电视=手机+电视=大屏电脑=超级终端,利用手机的摄像头和麦克风作为电视的“眼睛”和“耳朵”,拓展“宽带 电视 5G 手机 内容 服务”融合业务,“手机 电视”5G应用场景覆盖“家庭 社区 乡村”,促进固移融合和CHBN融合发展。
微信电视让手机成为电视的互动、社交和交易入口,一方面建立手机到电视大屏的内容营销闭环,基于微信社交关系形成社交裂变传播以及线上线下融合营销,另一方面把电视品牌商品链接同步到手机上一键购买,实现直播带货、即看即买和品效合一,进而打造T2O跨屏生态产业链。
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而微信电视就是生活方式的入口;微信电视跨屏生态和云OS“瘦平台”,赋能美好娱乐生活,助力合作伙伴“创造视频消费新价值、赋能生活消费新生态”:
视频消费(内容价值):千亿级市场,付费视频是数字商品,边际成本为零,交易闭环最短;
生活消费(入口价值):万亿级市场,打造跨屏生态和云OS“瘦平台”,为消费者推荐个性化的生活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