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第一次和皇帝会面(杜甫有何特殊之处)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相信大家对这首《石壕吏》一定是相当熟悉了,本诗讲的是差吏乘夜到石壕村捉壮丁,老汉翻墙而跑,而老妇被抓走服役的故事,整首诗揭露了底层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但到这里小编有了一个疑问,石壕吏连年迈的老妇都不肯放过,怎么会放过杜甫这个男子呢?
这里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758年,郭子仪为平息安史之乱,率兵20万围攻邺郡,但因为唐军彼此之间互不统属,内部矛盾重重在敌人的两面夹击,全线败退,不得不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在这个大背景下,诗人杜甫离开洛阳赶往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夜宿石壕村时,巧遇到吏卒深夜捉人,将其所见所闻写下,方成这篇不朽的诗作。
回到问题,石壕吏深夜捉人,连老妇都不放过,为何会放过杜甫?也有人说整个石壕吏捉人事件,都是杜甫听他人所说的,杜甫这才能逃过一劫。这些说法都太过于简单,在查阅了相关资料之后,小编认为石壕吏没捉走杜甫主要是因为以下的原因。
唐朝吏卒抓壮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让当地官吏拿着属地的户籍信息,挨家挨户的找人抓人,这一方式又被称为点兵,去哪一家,抓哪一个都有明确的规定,杜甫身为外地人,本来就不属于当地官吏的抓捕范围(《新安吏》中的官吏就是这么做的)。但因安史之乱的缘故,户籍混乱,人口流动极大,前线对壮丁的需求又与日俱增,吏员们只能遇人便抓,杜甫依然危险。
这时杜甫的另一个身份便能发挥作用了,现代人提起杜甫只记得他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却忘了杜甫在唐朝最主要的身份还是官员。这次,之所以会夜宿石壕村,也是因为他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正走在赴任的路上。杜甫的这一身份,在《新安吏》和《潼关吏》中反映的很明显,新安吏在点兵时,面对杜甫的询问必须毕恭毕敬的回答,潼关吏更是为杜甫仔细的讲解了潼关的情况。虽然这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但再小的官也是官,官的尊严绝不是吏能侵犯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