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小习惯(死亡周记你看或不看)

死亡小习惯(死亡周记你看或不看)(1)

因为改到学生许益峰一篇触动我心的周记,便有了这篇题为《我真想知道死后有什么感觉》的教育随笔,记录了师生互动的详细过程,以及班级里其他学生的后期参与。在我看来,这是一篇挺有珍藏价值的教育叙事,尤其是文后所附的那些学生的听后感,实属可遇不可求。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我们师生的所为所思,我把文稿投给了《温州日报》,被“瓯越人生”版发表时,限于版面,自然只刊登了正文。但我总觉得,学生的读后感和正文原本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完整的呈现,才能传达我的心意。怀着这份期盼,后来改题《“死亡”周记》再投给《广州日报》的家校版,但依然只刊发了正文。有人告诉我,报纸对文章字数的限制是比较严的,多数都是千字文。的确如此。

死亡小习惯(死亡周记你看或不看)(2)

  • 童心童眼看“死亡”

文\杨聪

“我真想知道死后有什么感觉?”——这是学生许益峰的一篇周记的题目。

在我的眼里,益峰那张充满童真的脸蛋时常挂着无忧无虑的笑容,一副懵懵懂的样子,现在却想知道“死后”有什么感觉,这的确出乎我的意料,而且还让我有些担心,是什么触动了他这样想呢?难道这只是出于他作为小孩子的一种好奇心理?

带着迷惑,我读了这篇仅有一百来字的周记:

“自从我爷爷那天死后,我真想知道爷爷死后有什么感觉,是难受?是悲伤?是舍不得?还是对“死”感到悲愤呢?

在爷爷死后的那段日子里,我看奶奶、爸爸、妈妈等人全都没有笑过。我的这个想法一直在我的脑袋里来回转圈。

爷爷死后,静静地躺在那里,我站在他的身边发呆。我总在想爷爷死后有什么感觉。我真想问问爸爸、妈妈、大伯和奶奶,我又怕他们伤心。我一直就没去问。现在,我想问老师一下,希望老师给我一个答案。如果老师也不知道的话,那这个问题只能记在我的头脑深处了。

这些天,我还在想着,当初爷爷死时我怎么不哭呢?而现在我却一想起来就想哭!”

这真是一篇让我心情沉重的周记。隐隐间,我仿佛也回到了自己的过去。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也经历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的“逝世”,在第一次面对亲人的永远离去时,我也曾产生过像益峰那样的疑惑。然而,对活着的人来说,这终究是一个没有确切答案的问题,是一个让人痛苦、无奈、日渐麻木的问题,随着年岁的增长,更是成了一个让很多大人不愿主动提及的话题。无论你是用唯物的科学的观点来解释,还是用唯心的信仰的心态来阐明,其结果都是无法去证实的——不用说,我也无法给益峰这个答案。那时那刻,我能马上做的,就是为他的周记写上一段评语:

“益峰,老师看了你的这篇周记,被你的真率、真诚和真实所感动。老师理解你当时和现在的困惑与心情,因为老师也是从小时侯过来,也经历过你所经历的事情。现在,你的周记让老师产生了新的思考。是啊,老师也在想,人死后会有什么感觉呢?老师觉得,人死后大概是没什么感觉了。有感觉的应该是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我们会流泪,会伤心,会思念,会无可奈何……对此老师也是深有体会的。不过,老师认为,无论去世的亲人有没有感觉,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去走自己的路,做自己该做的事。快乐自己,振奋自己,把坚强和乐观传递给活着的人,让大家更加热爱和珍惜眼前的生活,更加关注和关心身边的亲朋好友……你说对吗?握你的手,一起努力,好好生活!”

说实话,面对“死”这个话题,我感觉自己的评语可能是泛泛而谈,甚至是苍白无力的。但我还是充满激情地写下去。我知道,用心用情去写评语的这个本身就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无论是生活,还是教育,我想,只要我孜孜不倦地一直做着手边该做的事,学生受到潜移默化还是有可能的。不管怎样,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当然,我也明白,其实学生有时写出这样伤感的话题也是寻求倾诉的需要,而我也很乐意做个好听众……

在给这篇周记打等级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精”字。在“精品推荐”课上,我向全班念了这篇周记和我的评语。课后,我布置了一道自选作业:谈谈你听了益峰这篇周记后的感想。要是愿意,也说说你对益峰问题的解答。

一周后,当我再次翻开益峰的周记时,在我的评语之后,我读到了他的留言:

“老师,您说得对!我现在虽然还会想念爷爷,但是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经常和同学,和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谢谢老师给我写了这么长的话,让我快乐!我也要把快乐带给别人,我把您的评语拿给爸爸妈妈看,他们也高兴了,还‘表扬’您呢!”

我读着读着就笑了,是的,快乐是可以传递的,是可以感染的,更是可以创造的,只要我们有一颗“爱”的心灵,我们就有了快乐的源泉……

——本该停笔,但是我不愿也不能就此打住,因为我必须附上下面这些学生的听后感,我已经被他们的这些感想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想说:我很喜欢批阅孩子们的这些周记,很愿意倾听他们的诉说,同他们交流——欣赏他们,就是快乐我自己!愿大家也能够透过这些童心童语,了解孩子的心思与心灵。

死亡小习惯(死亡周记你看或不看)(3)

死亡小习惯(死亡周记你看或不看)(4)

  • 听后感\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小学六年(1)班学生

林汇平:

今天,杨老师读了一篇周记,他没告诉我们作者的名字,我们都在猜想,这位同学是谁呢?老师仿佛看出我们的心思,读好了,就把作者告诉了大家。一听到“许益峰”这个名字,我感到有些意外,他平时的作文写得很短小,“精品文章”怎么会是他的呢?不过听了周记的内容,我觉得的确可以当为“精品”。

因为益峰在周记里提到了一个有关“死”的疑问,老师说,谁如果有兴趣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帮他解开。所以,我也写写自己的看法。在七八岁那年,我的想法也在这个问题上循环,我还做实验呢。那年我不懂事,看见电视里有人吊死,我也想吊一吊看。没想到我的感觉是很难过,透不过气来。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自己那时有些傻。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反正我知道了死后的感觉是什么,就是没感觉!因为要是死后有感觉的话,死人不就活过来了吗?

叶宗钏:

我感觉,死亡是人一生最可怕的事。但对儿童来说,我们是很少想过这个,也很少有大人向我们提到这个。我有时在晚上睡觉前也会想一下死后会怎么样。在有些电视剧里,人死后就到阴曹地府,喝了孟婆汤,然后投胎。而信基督教的人都这样说:“好人死了到天堂,坏人死了到地狱。”信佛的人呢,却说人死后是到西天极乐世界。但是,如果用科学的方法讲,人死后就是一些器官功能的消失,大脑死去,就永远的从这个世界消失。

在这么多的例子中,我只选科学。因为第一种的死后到阴曹地府是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想出来的,所以要排除。而第二种说好人死了到天堂,坏人死了到地狱,那半好半坏的人到哪儿去呢?总不会一下到天堂,一下到地狱吧,所以这种也排除。第三种人死后到西天极乐世界,那整个地球从古到今死了不知有多少人,西天极乐世界还呆得下那么多人吗?

所以,我选第四种科学的说法。

王希希:

死是什么?有的人认为死是种解脱,而有的人却认为死是老天对他们的不公平,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草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人却不能再生呢?

死,我是没尝试过的,也不会去尝试的。不过,我常常看到电视上的“死”,总是会使家人伤心万分,悲痛欲绝,“死”总会带来撕心裂肺的哭声!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黑暗而又没人性的社会里,那么你死了应该会是一种解脱,这样的死或许对你自己是有好处吧!我有时会不小心受伤,伤口处很痛,我觉得受一点伤都会痛,那么死应该是非常非常的痛。

死,并不可怕。只要你在一辈子当中活得有价值,那么,你在死的面前就不会害怕!如果你认为反正迟早要死,还不如坐着等死,那日子就会越等越难过,越来越枯燥乏味,这样一来,不怕死和怕死,又有什么意义呢?

叶翔:

我认为死是最痛苦的事情了。当你知道自己不久后会死,随之而来的便是无穷无尽的恐惧与不甘心,你会埋怨,会怨恨:为什么人会死?为什么轮到我死?

我畏惧死神,因为在尝遍活着的快乐后,我会依恋。我想象着:死了,就再也看不到妈妈的笑脸和爸爸的关心;再也享受不到幸福降临的滋味,多痛苦呀!

最恐怖的是,死神会带给我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再也吃不到爸爸炸的“火辣龙虾”了,也吃不到肯德基全套餐……还有很多很多的美味,如果死了,就再也没机会尝到,多遗憾啊!

我觉得,活着是上帝给我们的机会,他要我们去感受一下活在世界上的那种喜悦。所以,千万不要不珍惜生命和就在眼前的幸福哦!

活着,真的很好!

陈小秋:

死是个可怕的字眼,我从心里害怕它!

或许在疾病缠身的老人家,特别是不想活的老人家眼中,死倒是一种解脱,是一种快乐。当别人开玩笑地问我:“你怕不怕死?”“不怕!”我坦然地回答。实际上,我是害怕得很。可是,一天到晚的担心害怕也是没用的。要看你是怎么去面对了。

我清楚地记得,去年七月份的最后一天,外公逝世了。可在临死的前几天,他依然不为死而害怕。当妈妈去看他时,他还问:“你们家最近生意还好吗?”“好……好!”这让我想到:无论什么事,碰上了,逃避是没有用的,只有去面对……

虽然我害怕死亡,但是每一天我都快乐地生活,这又有什么遗憾呢?我有害怕的心理,可我相信我不会为死而愁。有同样心理的你,何不像我一样,去面对,去快乐地玩耍?去自在地游戏?你担心也好,不担心也好,“死亡”都在。一天到晚担心死和开心生活做自己的事,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易彬彬:

听了许益峰的周记,勾起了我一连串的回忆:几年前,外公因病去世,妈妈、外婆等人都在旁边哭得死去活来。可是,我站在旁边傻呆呆的。我在想,外公死去之后,他的灵魂到哪里去呢?我曾经听人说,如果有人生前做过很多好事,他的灵魂就会到天堂去;如果做了很多坏事,就会下地狱。那么好事和坏事做了多少,才是上天堂和下地狱的标准呢?这个标准又是怎么定出来的呢?

在我听了许益峰的周记和老师的解释之后,我想,人死后可能是没有感觉。要是有感觉,那他听到家人在那里痛哭,就不会心痛吗?

李丽珍:

我原以为,“死”其实不可怕,只要双眼一闭,两腿一蹬就可以了,但自从亲眼目睹了那件事后,我的想法有了改变……

今年我回老家过春节,得知有个邻居老爷爷将要去世,我感到好奇,也跟随人流挤到老爷爷的旁边。老爷爷今年六十九岁,但没有同龄人健朗,已经生病了,他的脸看起来苍白的,几乎没有一丝血色。他的手脚也已不听使唤地左右抖动,嘴里还不停地呻吟着。我不忍观看,就退到一旁去。突然一声悲惨的喊叫传来,老爷爷的亲人就痛哭起来。后来我从一位大人口中得知,老爷爷在死之前身体摇摆得厉害,都滚到地上去了。当亲人把他扶起来时,他眼中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经历这件事后,我开始对“死亡”有了一定的畏惧。有一段日子,吃饭时,我担心噎死了怎么办?睡觉时,小偷闯进来要杀死我怎么办?玩游戏时,不小心摔死了怎么办?做车时……一个个让人心悸的画面不断地在我脑海中浮现。我真是感到害怕。

几个月后,我渐渐地不怎么害怕“死亡”了,因为担心的事并没有发生。而且有时忙起来,活动起来,都忘了这些担心。我想总是在担心有什么用呢?最好是在生活中问心无愧地去做事,开开心心的,多想想亲人、朋友和每天要做的事情!

李新星:

“死”真让我感到迷惑不解。因为人死后,他的魂魄在哪里?灵魂在哪里?还有知觉吗?我就是被这三个问题搞得糊里糊涂。我曾经也亲眼目睹过叔叔的死。叔叔是得病死的,好像是什么癌症的。今年1月18日那天晚上,我叔叔觉得浑身上下都很不舒服,他说好像有针刺在他心里头。于是,爸爸、三伯、大伯都赶去看望叔叔,因为他们知道叔叔的病已经很重很重,今生今世可能只有这一面可见了。看叔叔那么痛苦,他们只能叫医生给叔叔打止痛针。听说这止痛针打多了会死,可有什么办法,总不能看着叔叔这样吧?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我想,对待叔叔的病也只能这样了,爸爸做出这个选择也是很不容易的。

当这次止痛针打下去后,叔叔竟真的向我们告别了,他就那样悄悄地离开了人间。那时,我就想,叔叔死了到底有什么感觉呢?但对这个问题,我的脑海里一片空白`,只是突然感觉人死了就没有价值,没有意义了。就像我四岁时掉进河里,在河中挣扎,就连妈妈那熟悉的声音在喊我也不知道,直到妈妈把我救上来,送进医院才清醒回忆起来,那熟悉、亲切的声音原来是妈妈在急切地喊叫我。

现在,我深深地感到,死,其实是没感觉的,就像老师说的,活着的人才有感觉。的确,小时侯的惊险与叔叔的死让我懂得了:人活着一定要珍惜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

叶小松:

奶奶告诉我,死是快乐的,不用在这个是非之地——人世间受苦,可以到美丽的天堂去;妈妈告诉我,死是无知觉的,一旦死去,细胞很快的也死了,不会再感到任何疼痛;而我却觉得,死是痛苦的。

那一年,伯伯因一场出乎意料的车祸,永远失去了他那灿烂的笑容,他再也不会醒来了。泪水在亲人的脸上流淌。那时的我还小吧,不明白死是怎么回事,就觉得,他们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他们哭什么呢?他们又不疼……

如果我死了,就再也不能和妈妈玩捉迷藏了;再也不能听爸爸将故事了;再也不能和奶奶看日出了……

陈小宝:

在我的印象里,死,也是一种解脱方式。

小时侯,也就是刚读幼儿园时,奶奶去世了,我就疑惑,奶奶为什么会死,而我却不会呢?原来奶奶生病了,动又动不了,吃又吃不进,药水打进去也没有效果,所以就死了。看着奶奶死了脸上还带着微笑,这更使我疑惑,我就问妈妈。在哭的妈妈对我说:“你奶奶生病了,在世上活得很痛苦,救世主把她接到了快乐的天堂,所以奶奶高兴……”我听了说:“我也很痛苦,天天要上幼儿园,老师天天有作业,有些同学还打我,骂我,为什么不带我走呢?面对我的问题,妈妈被吓住了……

现在,我已经是六年级的小学生了,对“死”我却觉得有些可怕有些可恶了。回想以前的我是个孤僻的孩子,在幼儿园没人理我,回家姐姐欺负我,我真想跟爷爷奶奶一起去天国。可如今,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下,交了很多朋友,越活越有劲,越活越有味,现在让我死,我怎么也不会去的。但是时间会让人的想法改变,如果现实生活痛苦得使我无法对付的话,我选择死一定会是开开心心的,因为,我解脱了!

张维蓉:

我很怕死,怕死后见不到电视机,见不到爸爸妈妈,吃不到各种水果,各种零食,不知道自己以后会为什么而死,什么又是为我而死。我不想死,死的感觉肯定很难受,喘不过气来,心也不停地跳,很疼。还有,我生怕自己死后很难看。给外人看见了,我会尴尬。

我怕死,其实多数人都怕死!

叶宗康:

“死亡”是一个让人害怕,让亲朋好友伤心的词语,在我眼里,它更是一个叫我迷惑不解的谜语——“死亡”,是什么感觉?是什么滋味?死后去哪里呢?

记得有一次,我就被这个谜语给迷惑了。那是大伯生了重病,家里人请来许多医生给他看病,可是他的病太严重,医生说无法医治。我听了这句话眼泪就模糊了我的眼睛,生怕大伯马上就走向“死亡”。当时,我用眼睛盯着大伯,好像盯住了“死亡”,生怕它是“龙卷风”会突然来临把大伯卷走。

我担心着大伯万一死了,会是什么感觉,什么滋味呢?会去一个怎么样的地方呢?是天堂?还是地狱?

我猜想,多数人死时是非常痛苦的,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不应该在这时候就死了,再说,死了就永远离开了所有亲人,离开了自己想做的事了,怎么不痛苦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