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

豫东,鹿邑县所有的庙会都与老子有关。当地人称“老君爷”,庙会上的方方面面,都被老君爷所渗透,赶庙会是鹿邑人的一场现代狂欢,庙会就像一条长长的线,连接着传统与现代。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1)

王小米 | 文

赶会

快过年了。

凌晨三点,骑着电动三轮车,车上满载的是手工编织的笆斗子、馍筐,家住鹿邑乡镇的老袁早早地赶到县城内老君台后街等待着。

在暧昧清冷的夜色中,老袁身边还有许多商贩。他们也都是贩卖这些手工制品,擀面杖、手工扎的笤帚、簸箩、这些甚至很多80后和90后都叫不出名字的传统用具。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2)

当然,买这些传统工具的人深谙器物的好用之处,一个馍筐用上十来年的大有人在。塑料和不锈钢总是少一些味道,有些冰冷不顺手。

清晨,这条后街上的摊贩们早已扎好摊子,坐等来客。街上人潮渐涌,目光挑剔的赶会者一摸便知活计的好坏,甚至能用多久也能大致推算。

这天是农历腊月十五,在豫东与安徽接壤处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你会目睹一场相当热闹的民间盛典。

这场民间盛典,就是鹿邑的腊月十五庙会。这是鹿邑城内一年中最后一场庙会,汇集了周边各县市及本地乡镇民众,他们的目的有两个:朝圣老君台和采购年货,因此,这是一年到头的压轴大戏。

传统春节所需器物,在这场庙会中都能买齐。鹿邑人不吆喝,来的客都像老朋友:“看过年添点啥?都有!”

鹿邑人管春联叫对子,过年上供要买大高红烛,要上好的香火,要叠元宝的金纸,要香牌,要开门炮,要盘炮......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3)

一切都得是新的,不能用旧的,这是人们固执的美好祈愿。庙会上接踵摩肩,人人脸上都挂着对年的期盼,煮甘蔗的甜味儿,香火气,麻糖香,香油香.......

人群移动的重点,就是老君台。鹿邑人就认老君台,虽然政府大力重修了明道宫、太清宫,但在鹿邑的语言体系中,老君台是一个坐标性建筑。

“初一可去老君台烧香?”

“去哎!”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4)

鹿邑是老子故里,老君台传说是老子飞升得道的地方。

老君台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

台上有三间正殿,东西配殿各一间。山门内东侧原有铁柱一根,高七尺,径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这些就是最古老的原始老君台。其余周围扩建的宫殿,都是近些年新修的。

老君

这里的信仰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君爷。这种信仰旷日持久,不知道延续了几千年,相信日后也不会动摇。

每个月的初一,十五,还有农历新年,老君台都涌动着大批的善男信女前来赶庙会,祭拜烧香,车马不行,交通在这中庞大而虔诚的信仰前完全失灵。

估计在老君台烧的香,能绕地球很多很多圈。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5)

除夕夜,大批人群在寒夜中抵达老君台,烧香,祭祀,摆上贡品。

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没有见过这么硬核的场景,很多来还愿或者上供的人,把猪和羊,大馍和枣山,活鱼和整鸡,还有酒,就那么放在地上。

在周围的宫殿还没有建成以前,原始的老君台不需要门票,人们可以自由登台烧香,大摆猪羊来祭祀。

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就是在老君台前跳舞的大娘们。她们跳的舞,就是周口地区特有的巫舞,担花篮。

一人挑着一个扁担,两头系这花篮,大娘们边跳边唱,唱的内容非常古朴,如果你仔细听,大致能辨别唱词:“大姑娘听我说,小媳妇听我讲........”

担花篮的大娘们被称作“金贞女”,传说担花篮是敬女娲娘娘,并且,传女不传男,担花篮中的唱词也多与女性有关,就像闺蜜之间的悄悄话一样。这种古老的祭祀是“傩戏”的一种。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6)

“傩”是指巫师为驱鬼驱神、逐疫驱邪、消灾纳吉所进行的宗教祭祀活动,担花篮所祭祀的傩神就是女娲娘娘,鹿邑的“金贞女”们也都是来自淮阳,与人祖爷有关。

除此之外,在老君台,还有很多随处可见的算卦的。卜卦、看风水、起名、这些都是后街上常见的摊店。

卜卦在这里一直非常流行,从未消失。多半有些神道的意味,但有擅长卜卦的人确实如通神灵, 非常奇怪,这也是一门玄学。

这门玄学能在民间风行,恰恰不是靠老年人维系的,而是年轻人。不信的年轻人最后都会“真香”,去算姻缘。

当地老子诞辰二月十五的庙会,现在已经成了全国乃至海外祭祀老子的重要活动。庙会持续到三月十五,这是官方的做法。

在民间,二月十五这一天,鹿邑城内人山人海。老君台也好,普通的街道上也好,都是浓浓的节日气氛,盘鼓、腰鼓、舞龙、舞狮、二仙盘道、打铁舞、担经挑、高跷、戏曲、琴书、坠子书等民俗艺术表演把庙会声势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

庙会上的小吃香气扑鼻,有包子、烧饼、 杂烩汤、糟鱼、卤鸡、卤肉、油茶、散子、凉粉、凉皮等,简直是吃货的天堂。

“老君爷过生”,这一由头足以把鹿邑周边淮阳、郸城、商丘的大批虔诚信众聚集起来,可能八九十岁、平时足不出户的大爷大娘们都会从各个村庄里在这一天赶到老君台,进香赶会。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7)

老子故里鹿邑的人们对于老子的信仰,通过庙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去庙会,就是为了烧香,就是为了祈愿。

在老君台新建之后,要收取门票才可进入烧香。于是进入老君台烧香的人锐减。大家有点不习惯:来老君台烧了一辈子香了,怎么突然还要钱了呢?导致大批心疼几十块钱门票的人有很长一段时间无处可香可烧,无依无靠的。

可能有的人会说,你不是说信仰老君虔诚吗?还不舍得花几十钱进去烧香?

你要这么杠我也没什么办法,那信仰跟钱,当然是钱重要了。但是信仰也不能丢啊,那怎么办呢?

鹿邑人民多有创造力呢,就是在老君台后街一处,搞了一大片神像。陶瓷的,木质的,石头的,有残破的,也有完好的。

大片神像前有跪拜的垫子,有香炉。从此以后,原来去老君台烧香的人们不想花钱买票,就在这里烧香,代替了进去烧香跪拜。

这一处香火不绝,终日烟雾缭绕。交通?不存在的。

收费也好,不收费也罢,在越来越现代的城市中,庙会依然是连接人与传统的桥梁。

巫风

鹿邑人为什么这么信老君爷?

神奇的是,传说在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6月1日上午,侵华日军第4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安徽亳州方向进犯鹿邑县城。

当年鹿邑小城全是低矮的平房,这座高高耸起的老君台被日军认为是一处军事据点,日军想先拔掉这个据点,于是用迫击炮向它一连发射了13颗炮弹,但却没听到炮弹的爆炸声。

两年后,逃难百姓陆续回到县城,老君台的道士也回到老君台。看到日军把没爆炸的炮弹还留在老君台上,便把情况反映给慈善会会长赵万成。

赵万成派他教私塾的弟弟赵万本领着几个年龄较大的学生到老君台查看后发现,老君台大殿东墙、东偏殿后墙和柏树上共中炮弹12发,其中两发穿过大殿山墙,一发卡在梁上,一发落在老君像前神龛上,还有一发卡在了殿东柏树的树杈上。

他们师生爬上梯子,把这些危险的家伙一一卸下,用绳从老君台东墙吊下,挖坑就地掩埋。老君台虽然经过几次修复,至今东山墙和古柏树上弹痕还清晰可见。

在鹿邑上到80岁的老人,下到3岁的儿童,无一不知这件事。

在老君台向东的老子出生地太清宫,后殿有一座娃娃殿。也是明清老建筑,宫殿不大,里面光线也不佳,小孩子进去可能会被吓哭:正中有个圣母娘娘塑像,娘娘周围和墙上全是小孩子的塑像。

有个秘闻,就是去娃娃殿祈求子嗣,叫“拴娃娃”,来年就能得个大胖娃娃。娃娃殿的灵验程度,在大姑娘小媳妇的秘口相传中就能可见一斑。

很玄乎,对不对?

哲学家认为,对于神,与其乱发谬论,不如缄口不言,不言仅为不信,但乱言则实为不敬,而迷信则无疑是对神灵的神圣的亵渎。

但老子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道教认为,他就是老君的化身。他还是东方三圣人之首,《道德经》在全球是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书籍。

老子的思想当地人不太懂,但此地的风俗与他有很大关系。

鹿邑附近哪些地方逢老庙会(所有庙会都被老子承包了)(8)

他早期生活和活动的区域基本是陈、楚文化区。这个地方的原生文化应该属东夷文化区,特点之一就是非常重视祭祀活动。

“陈风好巫,楚人信鬼”,《诗经》中的《宛丘》 就是表现陈地典型祭祀场面的诗歌,郑玄解释说:“大姬无子, 好巫觋,祈祷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

也就是说,老子在世时的鹿邑,本来就偏向巫风信仰。

在1949年之前,鹿邑的烧窑业非常发达。烧窑的窑匠信奉的是“老君爷”,即“太上老君”,供奉老君牌位也是烧窑不可或缺的。

据窑匠们讲,天下所有动炉起火的行业都是“太上老君”的大徒弟的弟子。供奉“老君爷”,一是可得老君爷保佑和庇护,烧制好的产品,有碗饭吃,二是表示对行业祖师的敬仰。

现在,对“老君爷”的供奉,虽然实际已流于形式,但已演变为行业的一种摆设和象征。

不知道,曾经跟鹿邑争老子故里的涡阳,当地民风民俗如何。是否有此地人民如此虔诚?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下是福利时间

作为“光合计划”发起方之一,临近春节,豫记特意推出一批特惠券,让更多朋友可以品尝到出产自寿酒集团的一款洞藏好酒:老周的酒。

本活动以两款特惠券的形式呈现

具体内容如下

1.购价值399元“猪年大吉券”,可兑换2瓶老周的酒(原价238元/瓶);

2.购价值1099元“节节高升券”,可兑换1箱(共6瓶)老周的酒(原价1428元/箱);

3.使用方式:搜索豫记小小程序“豫则利”在相关页面下单,购买成功后闪电发货到您家;

4.活动时间:2019年1月17日 20:00—2019年1月27日 20:00;

如有任何疑问,可添加豫记小秘书微信号salome1203进行咨询;

老周的酒,智者无忧!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