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

#创作挑战赛#

执笔为剑,写天写地写华年;落棋为子,点兵点将点江山。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1)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这个凛冽的冬天,和往常不太一样,过于萧瑟,“困”住了太多太多的高龄老人,让他们没能迈过这道坎儿。

以至于悲欢与别离,也比以往多了很多。

1月12日,内蒙古呼浩特,一位88岁的老人窝在床榻上,床前围满了自己儿女们和孙辈们,他83岁的老伴也守在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不舍得松开。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2)

他已自知大限将近,能够清晰感受到体内的生命,正在如细沙一般快速流逝,已然濒临油尽灯枯的极限。

守在床前的家属们眼瞧着老人的状态,从虚弱无力到精神抖擞,脸色变好了,说话利索了,整个人看起来都健康了。

但没有人能高兴的起来,他们知道,这或许是“回光返照”所致。

所谓回光返照,字面意思指的是,由于光线反射的原理,太阳落山时天空还会出现短暂的发亮泛白现象。

常常被喻为事物在灭亡以前的表面兴旺,也比喻人在临终前精神突然兴奋,身体内迸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微弱的生命之光,瞬间被一种莫名的力量照的熠熠生辉。

看起来就像病情好转了一样。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3)

听起来有些玄乎,但其实这只是人体在努力尝试的最后一次自我拯救,“回光返照”的效果也相当有限,可能长达几天,也可能只维持短短几个小时。

最终,一切仍要归于寂灭。

因此,“回光返照”常常被认为是,临终者前的最后一次回眸,亦是生命在尽头处所赋予临终者的最后一丝温柔,让人能有好好告别的机会。

这种沉重的告别,也往往尤为令人潸然泪下。

躺在床榻上的老人以一种极为健康的精神状态,对守在床前的老伴说:“我要走了啊,你不要哭……”

老伴眼眶湿润,沉默良久,缓缓说了句:“我恨你。”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4)

老人抬手为她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又宠溺般的摸了摸她的头,悠悠感慨道:

“不想走也不行了啊,我88岁,你83岁,咱老两口这辈子可以了。”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5)

说罢,将头扭过去,紧紧闭上眼睛,强忍着不让泪水溢出。

他也不舍得老伴,也舍不得自己的家人们,但奈何生命颠倒流转,自然之道,向来如此,无人能够抗拒。

能做的只有强忍泪水,安慰好身边的爱人和亲属,体体面面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

没有奇迹出现,“回光返照”不久后,老人还是永远离开了这人间。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6)

老人的孙女悲痛地说:

“姥爷终究还是走了,他走后姥姥哭的像个孩子一样,他宠溺照顾了一辈子的女孩,过完64年结婚纪念日的隔天,满是不舍的离开了她。

所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濡以沫,共赴白首,大抵也就是如此了。姥爷, 真是个一生坦荡,活的明明白白的男人。”

另一位孙女沉痛悼念说:

“爷爷照顾了奶奶一辈子,把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安顿的明明白白的,一辈子要强精明的爷爷,我们眼睁睁看着您离开,却无能为力……”

孙辈们都尚且如此悲伤,何况是朝夕相伴了整整64年的老伴呢?她的心里又该是何种的滋味?又该如何缓解这份难解的哀伤?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7)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所谓爱情,从来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人也有恋爱的本能,甚至于他们的爱情,要远比年轻人的爱情更为纯粹和美好,更为轰轰烈烈,更为感天动地。

除生死以外,恐怕再无任何事物能阻挡他们了。

《只有芸知道》里说:“老人相依相守,半路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

葬礼上,老伴安安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眼神迷离且飘忽,目睹着儿女们送走与她朝夕相伴了整整64年的老伴,一言不发,满身忧伤气息,久久难以退散。

老人弥留之际跟老伴告别(不想走也不行了)(8)

从此以后,我在这头,你在那头,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日日思君却不见君。

留下的人,要远远比离开的人,更为痛苦。

但逝者已逝,留给生者的不止哀伤,还有对生命更深层次的理解,好好地度过平凡的每一天,热爱生活里的一切喜怒哀乐,不负韶华之一去不复返,不辜生命之美好绚烂。

时光奔涌向前,从不为个体而回头;命运颠倒无常,从不为亲属而垂怜。

我们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人,不留任何遗憾与亏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