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

(1)、北洋时期的山东省区划

辛亥革命时期,地处北方的山东仍在清政府的控制之下。民国二年(1913年),山东废府置县。2月,根据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山东分全省为胶东、济西、岱南、岱北4道。民国三年(1914年)6月,北洋政府公布《各省所属道区域表》,上述4道改名为胶东、东临、济宁、济南4道。

  • 胶东道,一等。道尹繁要缺,驻福山县烟台镇,辖山东东部26县;
  • 东临道,三等。道尹简缺,驻聊城县,辖山东西部29县;
  • 济宁道,二等。道尹要缺,驻滋阳县,辖山东南部25县;
  • 济南道,一等。道尹繁要缺,驻历城县,辖山东北部27县。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侵占我国青岛。战争结束后,直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才将青岛交还我国,北洋政府在青岛设立直属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民国十四年,胶澳商埠督办公署改胶澳商埠局,属山东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4月,原任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驻扎徐州的张宗昌(1881—1932,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人),被段祺瑞临时执政任命为山东省军务督办。接着,张宗昌又逼走了省主席龚伯衡,自兼省主席。

民国十四年(1925年),山东军务督办兼省主席张宗昌下令改济南、济宁、东临、胶东等四道为11道:济南道(驻历城,辖10县)、东昌道(驻聊城,辖12县)、泰安道(驻泰安,辖7县)、武定道(驻惠民,辖10县)、德临道(驻德县,辖10县)、淄青道(驻益都,辖9县)、莱胶道(驻胶县,辖9县)、东海道(驻福山县烟台,辖10县)、琅琊道(驻临沂,辖7县)、兖济道(驻济宁,辖12县)、曹濮道(驻菏泽,辖11县)。但是这一更改,当时并未能获得段祺瑞政府的同意与批准。

直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11月29日,张作霖在天津蔡园组建安国军,并被十五省推为总司令。翌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自行就任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8月6日,张作霖大元帅令准:“山东改设道区,系参用从前府治及直隶州治遗意,职责较专,治理较易,于地方不无裨益,应准暂行试办”。8月16日正式任命各道道尹。

但短短半年过后,北伐军打到山东,狗肉将军张宗昌和他的私改道,都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里。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3)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4)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5)

(2)、北伐后的山东省区划

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1日,北伐军克复济南。日军为阻挠中国统一,遂于5月3日侵入中国政府机构—山东交涉署,将交涉员蔡公时割去耳鼻,然后枪杀,将交涉署职员全部杀害,并进攻北伐军驻地。山东省政府为避兵祸,遂于6月迁治泰安县,次年5月仍迁回历城县。

  • 济南市: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山东省政府鉴于济南人口已逾40万,已符合设市标准,遂析历城县城、城外商埠及四郊置济南市,直属于省。民国二十年(1931年),裁撤济南市,3月仍恢复设市。民国二十六年(1947年)11月,历城县迁往城外王舍人庄。
  • 青岛院辖市: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次年5月国民政府颁布《市组织法》,规定特别市改称院辖市,直属于行政院,普通市则改称省辖市。青岛特别市乃于当年9月改称青岛院辖市。
  • 威海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10月1日,中国收回被英国强租的威海卫,成立威海卫特别行政区,设威海卫管理公署,直属于行政院。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改威海市,属山东省。
  • 烟台市:民国十九年(1930年)。山东省政府将福山县烟台商埠区析出,设立烟台市,行政院以不符合法律要求,未予核准,暂称烟台特区,直属于山东省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析福山、牟平县之烟台市,次年5月核准。
  • 长山列岛:民国十七年(1928年),东北海军入驻长山列岛,翌年正式设立长山八岛行政区,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置长山八岛特区,其后置废无常,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月改属第七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0月,以长山八岛置东莱设治局。

民国二年(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设鄄城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复并鄄城县入濮县。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在山东开始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度。当年2月,在全省设置了3个专区:第一区(济宁)、第二区(菏泽)、第三区(临沂);到次年1月,又设置了4个专区:第四区(临清)、第五区(惠民)、第六区(聊城)、第七区(牟平);济南市、烟台特区、未设置行政督察专员的地区直属于省。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6)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7)

(3)、抗战后的山东省区划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山东省主席沈鸿烈所及属省政府机构、人员、部队、器械辎重进驻沂水县东里店。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山东省重划全省为15个区,次年4月裁撤第三区,又省政府直辖各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复设第三区,并增加第十六区。截止民国三十年(1941年)底,名义上山东省的区划如下:第一区(东阿),第二区(巨野),第三区(沂水),第四区(清平),第五区(惠民),第六区(聊城),第七区(文登),第八区(安丘),第九区(栖霞),第十区(青城),第十一区(单县),第十二区(泰安),第十三区(莱阳),第十四区(寿光),第十五区(德平),第十六区(邹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3月,第七区海阳县划给第十三区,第十三区即墨划属第八区;9月,第一区历城县划属第十二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第四区德县划属第十五区;

  • 鲁西行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山东省政府在津浦铁路西地区设立鲁西行署,管辖第二、第四、第六行政督察区;
  • 胶东行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秋,山东省政府在胶莱河以东地区设立鲁东行辕,次年2月改为胶东行署,管辖第七、第八、第九、第十三行政督察区;
  • 鲁北行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冬,山东省政府在胶济铁路以北地区设立鲁北行署,管辖第五、第十、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因山东省政府坐镇鲁南沂蒙山区,故胶济铁路以南地区未设立鲁南行署,1941年底沈鸿烈调离山东,继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牟中珩旋即于1942年2月将胶东、鲁北两个行署撤销。1943年夏,于学忠率鲁苏战区及山东省政府撤离山东,到达安徽阜阳。这样,国民政府在山东省内基本上就没有实际控制区了。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8)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9)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山东省为适应抗战形势,重划全省十六区:第一区(宁阳),第二区(巨野),第三区(沂水),第四区(清平),第五区(无棣),第六区(聊城),第七区(文登),第八区(安丘),第九区(栖霞),第十区(青城),第十一区(单县),第十二区(泰安),第十三区(莱阳),第十四区(寿光),第十五区(曲阜),第十六区(定陶)。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0)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1)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2月,何思源(1896—1982,山东菏泽人)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撤销鲁西行署,而设立鲁北、鲁西北、鲁西、鲁南、鲁中、鲁东6个省政府办事处。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调整各区辖县,并增置第十七区,主要目的在于迎接美军在胶州湾登陆。并添置利广沾棣垦区(隶属于第五区)、临冠丘特区(隶属于第四区)、改烟台特区为烟台行政区(隶属于第七区)。

至抗战结束前,山东省名义上的区划序列是:

  • 济南市
  • 省政府第一办事处(鲁北),管辖第五区(无棣)、第十区(青城)、第十四区(寿光);
  • 省政府第二办事处(鲁西北),管辖第四区(清平)、第六区(聊城);
  • 省政府第三办事处(鲁西),管辖第二区(巨野)、第十一区(单县)、第十六区(定陶);
  • 省政府第四办事处(鲁南),管辖第一区(宁阳)、第三区(沂水)、第十五区(曲阜);
  • 省政府第五办事处(鲁中),管辖第八区(安丘)、第十二区(泰安)、第十七区(高密);
  • 省政府第六办事处(鲁东),管辖第七区(文登),第九区(栖霞)、第十三区(莱阳)。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2)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3)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4)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5)

(4)、日伪的山东省区划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初,日华北方面军第2军沿津浦线入侵山东境内。11月24日,山东省主席韩复榘率部南逃,日军遂于11月27日占领济南。随后,日军主力沿津浦铁路继续南犯,另部沿胶济铁路东进。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0日,日海军第4舰队登陆青岛,2月3日攻占烟台。至同年11月聊城失陷,山东境内主要城镇都陷入敌手。

民国二十七年元旦,日寇扶持下的济南维持会成立;1月10日,青岛维持会成立。3月5日,伪华北临时政府发表命令:成立伪山东省公署,任命济南维持会会长马良为山东省省长。

日伪占领时期,青岛仍为特别市,直属伪华北临时政府,伪山东省设2市4道:

  • 济南市(面积177.6平方公里,人口50万,不辖县);
  • 烟台市(除辖烟台市区外,还辖威海专员区、龙口专员区、长山列岛专员区);
  • 鲁东道,驻烟台,辖山东东部17县;1939年6月1日, 即墨、胶县2县划归青岛特别市,1940年3月,2县分别改称胶州区、即墨区。
  • 鲁西道,初设泰安,后迁济宁,辖山东西部32县;
  • 鲁南道,驻益都,辖山东南部21县;
  • 鲁北道,驻德县,辖山东北部37县;1939年3月划历城、章丘、长清、济阳、齐河等5县为模范区,直隶于伪山东省。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6)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7)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6月11日,山东省撤销鲁东、 鲁西、鲁南、鲁北四道,降烟台市为道辖市(不再管辖威海与龙口,长山列岛专员区则废入蓬莱县),重新划全省为10道:

  • 济南道;寄驻济南市区,辖7县;
  • 登州道,驻烟台,辖10县及烟台市、龙口特别区、威海卫特别区;1943年8月,将烟台市及龙口、威海卫2特别行政区由道辖改为省辖。
  • 莱潍道,驻潍县,辖8县,其中诸城一度属于沂州道;
  • 青州道,驻益都,辖11县;
  • 沂州道,驻临沂,辖7县,其中蒙阴一度属于泰安道 ;
  • 兖济道,驻济宁,辖12县;
  • 泰安道,驻泰安,辖7县;
  • 曹州道,驻菏泽,辖13县,其中阳谷、寿张2县曾一度属于东临道;
  • 东临道,驻临清,一度驻禹城、德县,辖17县;
  • 武定道,驻惠民,辖13县。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8)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19)

1944年,伪山东省政府取消青州道,改设青州特别行政公署与张店地区专员公署。

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不断好转,山东抗日斗争形势也日趋好转,迫使日伪军不得不逐步缩,猥集于县城,不但广大乡村已不能控制,很多些县城也被中国军队收复,日伪在山东的行政架构日渐坍塌。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20)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21)

(5)、抗战胜利后的山东省区划

抗战胜利后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山东省重划全省为16区,将济南、烟台、威海3市由省政府直辖。6月,行政院核准备案。9月,成立龙口市。青岛仍然维持院辖市的地位未变。

民国二十六年(1947年)年底,国民党山东省行政区划序列:

济南市、烟台市、威海市;第一区(滕县),第二区(济宁),第三区(临沂),第四区(临清),第五区(惠民),第六区(聊城),第七区(福山),第八区(潍县),第九区(蓬莱),第十区(桓台县张店),第十一区(曹县),第十二区(高密),第十三区(掖县),第十四区(寿光),第十五区(泰安),第十六区(菏泽)。

复兴县:位于沂蒙山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山东省政府以:该省沂蒙山区位于蒙阴北部,沂水西北,临朐西南。物产丰富,人口繁密,距各该县治均甚遥远,夙称难治。析蒙阴县北部、沂水县西北、临朐县西南置,治南麻店。

临冠邱设治局:1948年改临冠邱特区为临冠邱设治局。

但此时,我人民解放军在山东战场已处于战略进攻态势。到1947年底,除青岛市外,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已仅能控制济南、烟台、龙口3市及下属17县。1948年9月,济南解放,国民党在山东的统治垮台!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22)

图中标有小旗的,系1947年底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尚能控制区

民国时山东省区划(民国时期山东省区划的变迁史)(2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