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有哪些论证方法(读书推论选取推论和条件推论)

初阳读书之《逻辑新引》终

推论是什么?

引入:1.知识可由两种途径得到:一种是直接的,另一种是间接的。直接的途径,有知觉或直观,等等。如见到前街失火,电影上看见凯撒倒下。这种途径得到的知识固然大体上很确切,但是如果我们的知识途径只限于此,那么我们的知识便永远只能是特殊的,而不能是普遍的,只能局限于一事一物,而不能推广。

2.个人的知识,或来自感官,或来自传闻,或来自传统,或来自集体,或来自臆度。一般人对于由这些来源而得到的知识,很少经过理知的过滤作用,于是这样的知识,沉淀到意识的海底,就变成所谓的成见。

3.表达真假对错的语言不一定能使别人激动,能使别人激动的语言不一定是真的,也不一定是对的。(诉诸情感、诉诸立场、诉诸权威、诉诸个人等,)

4.科学的知识必须是普遍的和推广的。

5.要把我们由直接途径得到的知识加以普遍化和推广,势必有赖于间接的知识途径,间接的知识途径有猜测、推理和推论三者。

谈读书有哪些论证方法(读书推论选取推论和条件推论)(1)

正文:1.猜测:是最无定轨或法则可循的知识方法,多凭天生的心智,或是直觉或是经验的累积。猜,不找根据,是一种下意识作用。

2.推理:是以“理”为前提,为根据,所推衍出来的结果。

3.推论:将一切推理中的作为特殊前提的“理”抽掉了,所剩下的共同的“推”之程序,就是推论。依此,推论是一切推理所共同具有的中心程序,而推理是推论的周边。

凡金属是可熔的, 铜是金属

所以铜是可熔的

凡人是有错误的,圣人也是人

所以圣人也有错误

这两组不同的推理,各有不同的“理”作前提,因而各有不同的结论

撇开这语句所说的特殊的理不管,这两组推理共同具有一个形式,这个共同具有的推理由之而进行的推论形式。

凡M是G

凡F是M

——-——

∴凡F是G

逻辑所研究的,不是上述的一个一个的特殊前提的推理,而是为一切推理所必须依据的推论形式。

4.从逻辑为任何推理所必须依据而它自又没有任何特殊的理作为固定前提的一点看来,逻辑毋宁是一程式;或者,通俗说是一“工具”。

逻辑语言的思考

讨论语言,意即集中讨论一个问题所用的语言,与“抒情语言”“情绪语言”区别开来。

(1.我们在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些不符逻辑的语言,如“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此类”这些语言通过故意违背逻辑达到一种矛盾,让读者更能感受文字下面的情感或观点。

2.写作时的语言运用,在论述文中,却缺少理性的客观地议论语言表达,却大段地用抒情化语言来描述来叙述,导致文本矛盾。

3.个人化的语言表达,余秋雨先生的长处是擅于通过文字将画面展现出来,如《莫高窟》中的那些个画面,长沙漫天中的文物西行,清晨时分的老道粉刷等,这种文字运用在整部《文化苦旅》中反复运用,于是读者能更好地去感受作者的情绪。但是当历史和哲思都变为感性的喷发,那种严肃和沉重也被消解掉了)

谈读书有哪些论证方法(读书推论选取推论和条件推论)(2)

选取推论

凡借“或”表示选取关系之中的任何项目都可叫做选项。

选项可以是一个语句,如“周是江苏人或周是浙江人”。

也可以是一个名词,例如“甘地是一位圣人或是一个英雄”。

也可以是一表示性质的字眼,如“葡萄是酸的或是甜的”。

选项的数目可以是二个,也可以是三个,四个,理论上可以有N个。选项与选项之间,有二个条件,这二个条件是决定选取推论可能的基本条件。第一个条件是“相容与否”,第二个条件是“穷尽与否”。

相容:设有两个语句或名词或表示性质的字眼可同时加以承认,那么我们便说二者“相容”如:爱因斯坦是一个数学家或物理学家。反之,如“他正在北极探险还是在南极探险”为不相容。(反对关系)

穷尽: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尽举在一个范围内的所有的可能,或尽举在一个类中所有的分子。

谈读书有哪些论证方法(读书推论选取推论和条件推论)(3)

设有甲乙二个选项,二者是否相容与是否穷尽配列起来,有四种可能的情形:

一,甲乙既相容又穷尽(严格地说,在实际事物中是没有的)可借否定其一而肯定其另一,不能借肯定其一以肯定或否定其另一。

二,相容而不穷尽,既不能借肯定其一而肯定或否定其另一,又不能借否定其一而肯定或否定其另一。

三,不相容而穷尽,既能借肯定其一而否定其另一,又能借否定其一而肯定其另一。

四,不相容而又不穷尽,可以借肯定其一而否定其另一,但不能借否定其一而肯定或否定其另一。

(如果用圆形图来处理上面的四个关系,会更清晰一点,然后通过全异,全同,交叉等图形,可以再论证某个观点,辩驳某个理论的时候,理清我们的思路逻辑)。

谈读书有哪些论证方法(读书推论选取推论和条件推论)(4)

条件推论

我们知道,逻辑不注意也不研究经验内容,而是注意和研究语言表示出来的形式。

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如果某人嗜吸鸦片烟,那么某人便面黄肌瘦。

以上可得出形式:如果……,那么……。也可以写作:如果p,那么q,传统的解释,把p叫做前件,把q叫做后件。

前件对于后件而言,有两种关系:第一充足条件(充分条件),第二充足而又必须的条件。后件对于前件而言,有一种关系:必须条件(必要条件)。这三种关系,决定条件语句的前件与后件之间的推论可能。

充足条件(充分条件):如果有X则有Y,而且无X则有Y或无Y。那么X为Y的充足条件。也就是说如果有X则便有Y,可是没有X,则不一定没有Y,也许有Y,也许无Y。

如:如果出太阳,那么人看得见。“出太阳”是“看得见”的充足条件。

充足条件,可以通过肯定前件来肯定后件,可以通过否定后件来否定前件。这两种推理是有效的。

用(经济条件 美好生活)这两个作为前后件,试着来推理下看看,或许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可以有不同的变化。

必须条件:“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墨子·经说上》如果有X则有Y或无Y,而无X时则无Y,那么X为Y的必须条件。

如:花有颜色,花是紫色的。有颜色是紫色的必须条件

必须条件,可以通过否定前件来否定后件,可以通过肯定后件来肯定前件。

充足条件和必须条件的前后关系是正好相反的。可以说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那么后件就是前件的必须条件。

充足而又必须的条件:如果有X则有Y,如果无X则无Y,那么X为Y的充足而又必须的条件。“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墨子·经说上》

自然科学所希望求得的条件,多为充足而又必须的条件,但是在社会现象或人文现象中,许多条件常常是相互交织或彼此牵连的。……如果有人说他在社会现象里发现了唯一的真理,并且可以借此解决整个人类的整个问题,我们必须谨慎地考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