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

在《山河月明》中,非主流和尚姚广孝曾对刘伯温说,燕王朱棣以后要么是大明的长城,要么是大明的祸胎。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1)

这个桥段应该是现代人编出来的,不过在真正的历史上,姚广孝的确是朱棣“鸠占鹊巢”的功臣,不过当年姚广孝走到朱棣身边时,不光太子朱标活蹦乱跳,朱棣的上面还有二哥秦王朱樉,三哥晋王朱棡,而且人家朱标也已经有了儿子。

正常情况下,朱棣应该是不可能有当皇帝的可能的。那么如果姚广孝是个野心家,他为什么别人不跟,非要去跟老四朱棣呢?

有人可能会说,姚广孝会相面,会观气......这种说法大家懂得都懂,咱们就不讨论了。

要想知道姚广孝为何会选择朱棣,咱们还要从头说起。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2)

姚广孝的祖籍在河南,后来他家祖上因为宋朝被逼南迁,他家才搬到江苏。因为姚家本来就不是什么大族,在当地又是外来户,所以这个家族一直没能有太大的发展,一家人不过是勉强凑合温饱。

姚广孝的祖上曾有一手医术,不过姚广孝是家中的老二,所以继承家业的是他大哥,他本人则跑去当了和尚。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因为混不上饭,也曾跑去当过和尚。

那么元末的佛教为何如此兴盛呢?答案其实也很简单。越是世道不太平的时候,宗教就越容易发展。因为对统治者来说,他拿不出实际行动去抚慰百姓,所以只好在精神上来点“补偿”,基层群众呢,他们的前景模糊不清,传统的路子已经走不通,所以也只好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3)

而在宗教之中,佛教的教义是最适合这阶段的,因为佛教讲究的是辛苦当世修来生幸福。所以不管是乱成一锅粥的两晋到隋唐之间,还是各个王朝“病危”的时候,佛教总能“脱颖而出”。因此当年姚广孝和朱元璋都曾进入沙门并不是巧合,而是时代背景下的概率性事件。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出家前的姚广孝其实本名叫姚天禧,而姚广孝这个名字,是朱棣“鸠占鹊巢”之后才有的。而且从姚天禧这个名字比朱重八更有文化来看,姚广孝的家庭虽然也很一般,但是他应该很小就受过一定的教育,毕竟他的祖上要是不认字,应该也当不了医生。

这一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但其实很重要。古代对小孩刚开始接触文化知识叫“开蒙”,也就是说你开始真正开始认识这个世界了。所以姚广孝和朱元璋都当过和尚,但是人家姚广孝后来能成为一方主持,而朱元璋只能去刀头舔血。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4)

虽然看似朱元璋后来混得更好,但是那个概率比中还低,我国古代的开国皇帝中,能以布衣建立王朝的,就只有朱元璋一个,而凭借读书改变命运的人,却多如牛毛

读书除了能让你了解基础知识,然后学而优则仕之外,读书更重要的作用,是能让你了解事物的存在原理和发展规律。姚广孝因为读书明理,所以在成为道衍和尚之前,对自己的人生是有所规划的:

为学有成,则仕于王朝 ,荣显父母 ,否则就学佛 ,为方外之乐。

但是读书求学是要脱产的,需要家里有钱来支撑,姚家明显差钱,所以姚广孝就到寺庙谋生了。不过读过书的姚广孝,和放牛娃朱重八不同,人家在寺庙里混得是风生水起。他曾经先后担任过不少要职,在佛教界也算是名流。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5)

而朱元璋在寺庙一直都是路人甲,后来他参观寺庙时,人家根本不认识他是谁,不过这也逼出了那首千古名篇,至于真假那就是另一说了。

道衍除了在佛学上有一定成就之外,在儒学上也有所长,他曾和一帮文人被世人并称为“北郭十友”。这个文人小团体中,有一个叫高启的人,这个高启曾和刘伯温、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曾想让他当吏部官员,但他没去。

刘伯温大家都很熟悉,那是朱元璋曾经的“神机军师”,而宋濂这个大家可能不熟悉的人,其实比刘伯温更厉害,他当时算是江南的士林大哥大。而宋濂不光通过高启和道衍有交集,还非常认可道衍的文学素养。由此可以看出,道衍当时的实力和名望有多厉害。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6)

此外道衍除了对佛教和儒学有研究之外,他对道教也很感兴趣,不过他当时关注的并不是清静无为的养生学,而是想学习人家的阴阳数术之学,道衍学这些非主流的内容,自然不是单纯的为了好奇,而是另有所图。

后来朱元璋召集大明有名望的僧人入京,道衍就和燕王搭上了线,然后两人相谈甚欢,后来燕王要去藩地的时候,道衍“请以从”。也就是说,道衍和燕王后来搭伙,是道衍提出来的,那么他为什么就那么看好朱棣呢?

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7)

第一,道衍当时的身份是和尚,他不可能投奔太子走正途。而朱棣的二哥朱樉,去了藩地之后无恶不作,曾被朱元璋叫回去教训,这样的人日常表现可想而知,朱棣的三哥朱棡,曾跟道衍的熟人宋濂学过文,曾因为鞭笞厨师而被朱元璋教育,所以道衍应该也知道他不是个有未来的人,朱家的第二代,再往下就是朱棣了;

第二,道衍是有追求的,以他的身份无法从正途立功,而最有可能立奇功的地方,就是战场,而朱棣的封地就是北境,绝对不愁仗打,所以朱棣是能给他提供舞台的;

第三,朱元璋为了约束武将的权利,把军权都分给各位藩王,但是他又怕老将闹情绪,又怕儿子们能力不足,所以他就让这些老将去给儿子们当老丈人。而在这些武将变成的老丈人中,影响力最大的那个人叫徐达,而徐达恰好就是朱棣的老丈人

当然,道衍最初想留在燕王身边,应该只是感觉年轻的燕王有潜力,而不是真想送他一顶“白帽子”,毕竟朱标只要活着,朱棣就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靖难”

山河月明朱棣说自己幸亏不做皇帝(山河月明背后的故事)(8)

不过从朱标、朱棡、朱樉都是非正常死亡来看,有些事还真不好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