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东方卫视直播(看东方)
1978年春节前夕,正在炊事班下放劳动的我被领导安排回家探亲。而在我探亲期间,领导则亲自到炊事班替换我。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暖暖的。
途经北京中转那天,先到电报大楼给家里拍了电报,然后到如今因道路拓宽已不复存在的首都电影院看了场电影《沸腾的生活》,在后来曾经被报纸连篇报道的新风饺子馆吃了顿饺子。为了上车打发时间,还到六部口邮局买了本1977年第12期的《人民文学》。
之所以选中这期《人民文学》,是看中了这一期有李培戈的插图。之前的几年,文学杂志陆续恢复出版,简直到了让人目不暇接的程度。因为喜欢看插图,所以从这时起就关注到了李培戈的插图。
到了车上真正读起来,才发现这本杂志的内容更是物超所值。李培戈所插图的这篇作品,就是后来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的《东方》。
提起小说的作者魏巍,最先能想到《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长期从事部队宣传工作的老前辈,凭着几十年军旅生涯的积淀,虽然是初次创作长篇小说,但是《东方》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东方》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但她不是纪实文学。她不仅仅去讲述战斗、战场和战争,更不是平铺直叙地去记录战争,许多部队编制、地名都是虚构的。但是作者通过一群人物,将抗美援朝战争及其前后的一些大事件通过人物串联起来。入朝、初战、绞杀战、坑道战、狙击手、欢迎祖国慰问团、白衣战士,直到停战、回国,告诉了我们一个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先期入朝的部队换上了朝鲜人民军的军装、南方来的部队还戴着大盖帽等细节,虽然以前也听说过,但是从书中读到,这还是第一次。作家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郭祥,还是杨雪,甚至陆希荣,都是那么有血有肉,丰满生动。
在《东方》出版的同时,广播电台开始播出金乃千播讲的小说连播《东方》。与袁阔成等评书表演艺术家所不同的,金乃千等属于话剧演员或播音员,听他们所播讲的小说,更注重的是嗓音的魅力。金乃千播讲的《东方》,让团长邓军有了南方口音,听来更觉得真实生动,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部队发放了好多套《东方》小说,曾经收藏过一套,可惜的是前几年不慎处理掉了,现在一直很惋惜。
这一期的《昆仑》杂志刊登了《东方》的补写部分
之所以惋惜,是因为1985年又发表了魏巍为《东方》补写的部分章节,增加了对彭总和志愿军总部首长的描写,而现在出版的版本,都是补写本,已不是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原版了。当时对作者的补写很不以为然,但是看了后来的《大决战》,觉得补写还是必要的。没有了101,《辽沈战役》将会如何?同样的道理,一部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全景式小说,确实不该把总司令给忽略掉。
《东方》被改编为连环画,而且不止一个版本。只可惜没有拍成电影和电视剧。
丁玲曾经说过:“一百年后,有人想要了解抗美援朝,他们还得去读《东方》。”是否如此,留给后人评说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