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真实身份(赵氏孤儿的真相)
陈华 时拾史事
看过《三国演义》的亲们都知道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的故事。刘备的作为在今天属于典型的信用欺诈,有前科的刘备以后再想借地的话,没人会答应他的。不过,借荆州的故事只是演义,到底借没借也不好说。但是历史上有位哥们儿,将父亲本来传给他的基业做大做强后,却又还给了自己大哥的孙子,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就好像他创下的诺大基业是向大哥借来的一样。以现在的目光看,这人真是傻到家了——
赵襄子(?~公元前425年),嬴姓,赵氏,名毋恤(亦作“无恤”),春秋末晋国卿士,赵氏家族首领,战国时期赵国的实际创始人,谥“襄子”。
说起赵氏,历史是蛮悠久的。传说中差点抢了夏启位子的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赐姓嬴(嬴姓是中国上古八姓之一,不过后来不断繁衍分化,反倒成了小姓)。嬴姓后裔造父因御马有功被周穆王封为赵城大夫,遂以赵为姓。其后人赵叔带得罪了周幽王逃入晋国,至赵夙时佐献公伐霍、魏、耿三国有功,被封于耿(今山西河津),从此在晋国扎下根来。至于嬴姓的另一支则因为善于养马,且护卫周平王有功,在两周陵替之际先一步被封建为诸侯,也就是后来席卷天下的秦国。可见,秦赵两国系出同源,甚至秦人亦称嬴姓赵氏,比如嬴政其实也叫赵政。
赵盾在正卿的位子上非常敬业,为晋国的霸业绵长做了不少贡献。但他也很强势任性,在废立大事上朝令夕改,默许族弟赵穿弑杀晋灵公,又强立晋灵公的叔叔晋成公(辈份有点儿乱)。赵盾长期把持晋国朝政,把晋国搞成了一言堂,也埋下了祸根,至少成公之子景公就很不喜欢这个N朝元老,其它的晋国卿大夫也看不惯赵盾的专擅。
赵盾死后,其子赵朔继立,此公比之乃父逊色很多,也低调很多。他在晋景公三年,即前597年参加过晋楚邲之战,表现平平,后与景公的姐姐赵庄姬(简称庄姬,这是古代贵妇的称谓方式,其实是由夫姓+夫谥+自姓三部分组成的,至于她们的闺名,只有其父母和丈夫知道,史官也说不上来,俺就更知不道了。前面所说的赵姬因不是正妻,所以不能用夫谥,只称赵姬)成婚,之后,赵朔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仍不活跃,就连赵氏宗主也由叔叔赵括(可不是纸上谈兵那位)担任。兴旺了几代的赵家老店有点不景气了,但在晋国仍是响当当的老字号。
接下来的历史进入了拐点,即将出现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大戏。
我们熟知的赵氏孤儿赵武是赵朔的遗腹子,是母亲庄姬在晋宫中所生,然而就在赵武还没有呱呱坠地之前,他的家族却被权臣屠岸贾诬陷谋反,杀了个精光,史称下宫之难。曾经威风八面的赵氏即将进入若敖鬼馁的危机时刻,幸有赵氏家臣程婴、公孙杵臼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牺牲保住了赵氏孤儿,成就了一段感人传奇。
但是,真实的历史却跟我们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首先赵武不是赵朔的遗腹子,赵朔在景公十三年(前587年),赵氏内讧(赵同、赵括兄弟联手挤走赵婴齐)时就没了影子,而赵氏被诛则是景公十七年的事,赵朔彼时都死了好几年了,怎么能搞出个遗腹子来?且赵武之母被称为庄姬,用的正是赵朔的谥号,也证明赵朔其时已死,可见赵武是遗腹子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是庄姬在赵朔死后,与赵氏宗族不睦,带着年幼的赵武一直在晋宫中生活。在下宫之难发生时,赵武应该已经晓事了。其次,庄姬是个伟大的母亲,却不是个贞洁的妻子。史载,她在赵朔死后,一直跟小叔叔赵婴齐私好,而下宫之难的导火索正是因为庄姬在另两位叔叔合伙赶走自己的情人后,因恨成仇,首告赵氏谋反。第三,屠岸贾不论是否真有其人,都是下宫之难的替罪羊。真正的凶手是晋景公和栾、卻、祁等晋国姬姓大族(或称公族大夫),他们忌惮赵氏威权,贪恋赵氏财富,所以借着庄姬出首,合伙抄灭了赵家,使景公消除了如芒在背的强臣威胁,取得了公权对卿权战斗的首场胜利;栾卻之族获得抄家红利,又少了强大的政治对手,君臣皆不亦乐乎?只可惜了庄姬因小失大,差一点葬送了夫家的锦绣前程。看来,再强的堡垒也怕从内部破裂。
众人本来还要继续看赵家的笑话,公族大夫韩厥却站出来说:“赵衰佐文公、赵盾佐襄公,皆社稷之臣,有大功于晋。奈何一朝获罪,而绝其嗣?”晋景公已达到了目的,不想再造杀孽让大臣寒心,更怕栾卻之族过于强大失控,于是复立外甥赵武。此时的赵武才十岁左右,一个未成年的娃娃如何能够把控这样一个室破堂空的家族?没了赵氏大宗的支持,赵武只得靠小宗的赵旃打理家务,幸好这个赵穿之后赵旃,虽然也曾年少轻狂,但经过下宫之难后,变得成熟稳重多了。在赵旃韩厥等人的教导或影响下,赵武少年老成,逐渐成为晋国的治国能臣,直至位列正卿,重振家声。
之后的赵家重回晋国六大家族排行榜,而晋国国君只能干瞪眼,看着公室的权力在六家间轮替。到了赵简子赵鞅当家长的时候,做了两件大事,一件差点毁了赵家,一件却为赵家上了双保险。
先说好事,赵简子知道六家纷争,难免会有意想不到的事发生,就派董安于择地建城,作为最后的避难所。这个董安于是赵家的僵尸粉,其先为良史董狐。当年董狐不顾赵盾当权,冒着杀头之祸,以“赵盾弑其君”在史书上记录晋灵公被赵盾从弟赵穿所杀之事,并宣示朝臣,以示笔伐。对此赵盾辩解说,灵公是赵穿所杀,与己无关。董狐却说:“子为正卿,亡(出逃)不越境,返不讨贼,非子而谁?”赵盾顿时无语。可能正是赵盾没有因此找董狐的麻烦,让董家对赵盾有了好感,董安于毅然投入赵家怀抱。受命建城的董安于将睿智的目光投向远离其他五卿的太原盆地,在背靠龙山、面临晋水、北依盂邑(今太原阳曲)、南带梗阳(今山西清徐)的汾河西畔建成了晋阳城(今山西太原)。城中的建筑,以铜柱取代木柱,城墙由板夹夯土而成,墙骨选用丈余高的荻蒿等植物主干,泥土中掺和鸡蛋、食盐。董安于不遗余力地将太原打造成了一座防潮、防虫、防裂、防打击的重装城市。之后,赵简子又让尹铎做城宰,治理晋阳。尹铎要求简子在计算晋阳赋税的时候,少算一些户口数,以减少当地百姓的人头税。对此,尹铎是这样回答赵简子质疑的:“主公让臣去晋阳,是想搜刮钱财呢,还是想把晋阳打造成人心归附的赵氏屏障呢?”结果,赵简子二话不说地答应了尹铎的要求,并在临终时告诉儿子赵无恤,一旦赵氏到了危亡时刻,一定要远遁晋阳,只有到了那里,才可以保住赵氏最后的希望。事实证明,赵简子的眼光是很长远的。
这个打猎都能打出中山狼的赵简子干的一件糗事是,他让小宗、邯郸大夫赵午将卫国进贡给赵家的五百户良民从邯郸迁到晋阳,充实晋阳的力量。但赵午舍不得。赵简子怀疑小宗有异心,就召来赵午杀之。赵午之子赵稷不干了,在家臣涉宾的帮助下,赵稷联络自己的姻亲范氏、中行氏,准备暴力维权。董安于劝赵简子先下手为强,简子怕挑起祸端,不许。范氏、中行氏闻讯后立即发兵进攻赵氏,点燃了晋国六进四的诸卿混战。赵简子凭着金城汤池的晋阳,与其他三家合伙打跑了范氏、中行氏。事后,执政的智文子向赵简子施压“晋法,始祸者死。范氏、中行氏作乱,是由你擅杀赵午引起的。今范氏、中行氏在逃,也算受到了惩罚,而你该如何谢罪呢”?赵简子为了保全自己,将范、中行之乱的责任归于董安于。董安于则坦然面对:“如果我的死能够保全赵氏,换取晋国的安定,我又怎么会吝啬自己的区区性命呢?”于是,他自缢身亡。这个赵氏的僵尸粉从此变成了僵尸,也让赵简子的简历上留下了一笔不那么光彩的印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晋国的政治舞台上,从此少了两个竞争对手。
赵简子的家业越来越大,继承人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他的儿子众多,如何从中选出一个克绍箕裘的家族带头人呢?他请了家臣中最善相人的姑布子卿给自己把关,没想到子卿观察了诸子一段时间后,向赵简子推荐的竟是最不起眼的赵无恤。要知道无恤的母亲只是媵妾,而且还是翟人之女(那个时候的中华比较自信,不像现在许多人愿意倒贴洋人混绿卡)。就冲无恤的名字也可看出他是无人怜惜的,想来他的母亲地位低下,而且早逝,所以过得比较可怜。子卿怎么会看上无恤呢?从前对子卿比较相信的简子有些犹豫了,决定加试两题,看看无恤和诸子比较到底如何?
试题一,赵简子曾将自己总结的从政格言若干句,书于竹板上,分授诸子,要求他们认真研读,领悟要旨,并告诉他们三年后会逐一考查。三年太长了,有那时间,高中都上完了,贵族子弟哪能受得了这么长时间的考验啊。果不其然,当赵简子三年后对儿子们逐一考查时,那些官N代们早不知将父亲的格言板丢到哪儿呢,就连世子伯鲁也背不出。只有无恤对竹板上的训诫背诵如流,而且始终将竹板携藏于身,经常对着竹板反省自己(千万不要以为世卿家的当家人好干,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步了当年下宫之难的后尘,不是每次都能死里逃生的哦)。无恤的表现让赵鞅相信子卿的眼光颇为独到。
不过,简子也怕孩子们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决定等孩子们大了再出一题。有一天,简子对儿子们说:“我将一个宝符藏于常山(今之大茂山,即古恒山,在河北曲阳境内)之上,你们去帮我找到它,先得者有赏。”诸子忙不迭地去常山寻宝,却什么也找到,只得入宝山而空手归。然而无恤却说:“我得到了宝符。”赵鞅闻听便让他献宝。无恤说:“凭常山之险攻代(今山西大同),代国即可归赵所有。”赵鞅听罢,顿觉只有无恤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是赵氏大业难得的继承人。遂废掉伯鲁,立无恤为世子(与周王室的嫡长子继承制相比,处在生死线上的卿大夫之家在选择继承人时,更注重能力而不是身份,或许这才是卿大夫之家能够脱颖而出的常山宝符)。
之后,无恤不仅跟父亲学治家的本事,还拜了许多人为师,以增长才干。如他跟王子期学习驾车(曾几何时,无恤竟然忘记了祖传绝学,驾车可是老赵家的看家本事呦)。刚学不久,无恤就急着和王子期PK,可惜三次换马却三次都败了。无恤不服,认为王子期藏私,王子期回答说:“技术都教你了,关键是你不能灵活运用。你落后时想追上我,超过时又怕被我赶上,如此瞻前顾后,怎能做到人车合一呢?这就是你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才能使自己的本事得以充分发挥。当然,这只是个寓言,未必真实,不过我们也可从中看出无恤是很好强、好学的。
前476年,无恤成为赵氏家主后,就着手让常山宝符变成事实。她先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了代王,做了代王夫人。因有了这层姻亲关系,无恤邀代王到夏屋山(今山西代县)会面,代王欣然赴会。在酒宴上,无恤却命人用斟酒的铜勺刺杀了代王。代王一死,赵军越过常山突入代国,一举将这个商汤所封的同姓国收入赵氏版图。无恤的姐姐没想到弟弟会如此实现父亲的遗愿,如此无情地杀死自己的丈夫,罔顾姐弟之情,竟拔下发笄自刺而死。无恤什么都算到了,却没有算到姐姐如此刚烈,谁说燕赵之地的慷慨悲歌之士不能是巾帼红颜呢?
无恤在消化代国胜利果实的同时,与四卿中实力最强的智氏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前466年,无恤与智伯一同率兵包围郑都,智伯想让赵军当炮灰,就叫无恤率先攻城,无恤百般不肯,气得高富帅的智伯跳着脚骂:“你小子相貌丑陋,懦弱胆怯,你爹怎么会立你为继承人呢?”哪知无恤答道:“我想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继承人,对赵氏没什么坏处罢!”无独有偶。四年后,这对冤家再度联兵伐郑。在庆功宴上,智伯带着几分醉意向无恤灌酒遭拒,智伯竟将酒杯扔到无恤脸上。赵氏家臣都要求杀掉智伯以洗刷耻辱,无恤却回答:“父亲之所以选我做储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我能忍辱负重。”无恤知道,彼时,智强赵弱,智伯之所以一再羞辱自己,就是想让自己成为始祸者,从而名正言顺地联合其他卿士讨伐自己,自己绝不能上当。
野心膨胀的智伯见无恤不肯就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前455年,智伯假借晋侯之命,以恢复晋国霸业为由,向赵、韩、魏三家索取领地。韩康子、魏桓子明知这是智伯意在削弱别家,但不敢与之争锋,都如数交出。是可忍孰不可忍,本就与智伯有隙的无恤却不愿任其摆布,非常坚决地回绝索地使者:“土地是先人的产业,哪能随意送人!”智伯见无恤抗命,正中下怀,遂自任元帅,挟韩、魏两家出兵攻赵。无恤只有拼力抗击别无他途。但是,赵家以一敌三,难免左支右绌,败仗连连。无恤只得暂避锋芒,决定退守大城以求自保。
当时,赵氏所建的大城主要有长子、邯郸和晋阳。有人建议,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刚刚建好的城墙,非常坚固,足以拒敌。无恤坚决不同意。他认为长子城是自己命令当地百姓日夜赶工建成的,很多百姓对此颇有怨言了。此时去长子城,搞不好怨恨自己的百姓会趁势造反的。于是随从又建议,那不如去邯郸吧。那是赵氏的粮仓,里面储备的粮食足够支撑大军两三年的。可是无恤还是觉得不行。他说,邯郸的粮食确实很多,可那是我们以战争的名义强征上来的。现在,我们一面把老百姓的粮食征走,一面又想着让人家给你卖命守城,能行吗?既然长子、邯郸都去不得,只能去晋阳了,那可是赵简子为儿子留的诺亚方舟啊,城坚民附,远离仇家,足以自保。果然,当无恤的败军开进晋阳城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张张欢迎的笑脸。这时候的无恤真的要感谢父亲、董安于和尹铎了。
军民一心的晋阳不久迎来了智、魏、韩三家联军。可是,以前势如破竹的联军却在晋阳城下感受到了同仇敌忾的威力,任三家怎么攻打,晋阳始终巍然屹立,不动如山。最后,无计可施的智伯竟然借夏季山洪来临之际,掘晋水汾河之坝,水灌晋阳。可即便这样,城中军民宁可缘木而处,悬釜而炊,也绝无叛意。可见,乱世里对百姓好一点是多么重要,因为那就民心所向啊。
不过,此时的晋阳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有些家臣担心城池不保,无恤却说,晋阳城愈危险,韩、魏两家将愈无战心。因为他们清楚赵氏灭亡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无恤遂命家臣张孟谈趁夜黑风高潜入韩、魏两营,晓之以“唇亡齿寒”的利害,说服他们与赵氏结盟,趁智伯胜骄不备之机,内外夹攻消灭智氏。就在两家举棋不定的时候,得意忘形的智伯却在宴请韩魏的酒宴上说,真没想到,水能代兵。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韩魏的老巢也在河边,一旦智氏重施故计,后果不堪设想。于是,赵魏韩三家合兵,引水倒灌,冲散智氏大军,并俘杀智伯,随即挟胜连本带利地瓜分了智氏土地。由此,晋国四卿之争,变为三卿鼎足之势,赵氏在无恤的带领下,力挽狂澜,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获胜的无恤厚赏功臣。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将张孟谈擢我功臣第一,而是将首功给了并不抢眼的高赫,众臣对此不解。无恤解释说:“寡人之国危,社稷殆,身在忧约之中,与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礼者惟赫,吾是以先之。”无恤的封赏套路很对孔子口味,孔子难得点赞:“奖赏一人,使天下做臣子的不敢失去君臣礼数。”赵襄子用这种办法训练军队,军队也不敢轻慢。所以,赵家迅速成为晋国三大家族中的魁首。
如果说晋阳之战折射出的是无恤败不馁的品格的话,那么面对胜利无恤能否胜不骄呢?有一个小故事也许能看出端倪。无恤派手下攻打翟国(可能是他的母亲之国,由此看出无恤为了赵氏的利益真是蛮拼的)取得了胜利,仅一个早上就攻下了左人、中人两城,报捷的人来见无恤时,他正在吃饭,听到这个消息,却面露愁容。臣僚们不解地问他为何忧虑?无恤说:“江河算是大了,但涨起水来不过三日;大风暴雨不会连续一个早上;太阳在天顶的时间不过一瞬。如今赵氏的德行不高不广,一个早上却攻下两座城池,灭亡将要轮到我啦!”这回竟也是孔子抢到沙发:“赵氏将要昌盛啦!赵襄子能预见到忧患就是昌盛的原因。要打胜仗并不是困难的事,要保持胜利才是困难的。贤明的君主就是以这种态度保持胜利的,所以他们能够延续后世。吴越都曾经打过胜仗,然而终于自取灭亡,这是由于不懂得保持胜利果实的道理所致,只有有德的君主才能够保持胜利。”顺便说一下,孔子其实和无恤不是同时代的人,和上次孔子的点赞一样,只不过有人借孔子说事,阐述儒家的观点,竟搞得像孔子也是赵国的大喇叭似的。
无恤还有一个优良品德就是闻过则喜。据说无恤一次高兴,竟然喝了五日五夜酒,他还对自己的近臣优莫吹嘘:“我身体倍棒,喝了五天五夜的酒,啥事也没有!”估计这时候无恤的舌头一定有点儿大。优莫说:“主公,你好好喝吧!再喝两天两夜就赶上纣王呢!”别看中国历史上不乏暴君,可即便暴君也不愿别人说他是纣,无恤就更不愿了。无恤的酒登时醒了一半,问:“难道我也会像纣一样灭亡?”优莫说:“不会。”无恤纳闷:“你小子说我和纣差不多,怎么会没事呢?你可别忽悠我!”优莫说:“桀纣之所以会亡,是因他们遇上了贤明的汤武。可如今的天下都是桀,而主公是纣,大家半斤八两,会相安无事的!不过,也挺悬的!”多么高明的劝谏啊,听了优莫的话,无恤的酒彻底醒了,再也不敢那样狂饮了。
无恤在世人最亲的人不知道是谁,但最恨的人一定是智伯。和“五好一坏”青年智伯相比,无恤难免有些自卑,可是那个眼高于顶的高富帅,现在竟然被自己砍下了大好头颅。无恤虽然不再作五日饮了,但偶尔会用智伯的头做成的酒壶小酌一下,也别有风味。哪知无恤的重口味惹怒了一个人,差点儿给他引来杀身之祸。
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敬业的刺客之二豫让,之一是我们先前说过的要离。豫让的敬业表现在他为了刺杀无恤,竟不惜在身上刷漆以毁容,在喉咙里吞炭以变声,先后藏于厕中、桥下非要杀了无恤不可。最后把惜才的无恤都感动了,问他:“你先前做过别家的门客,也没见你这样拼,为何做了智大酒壶的门客,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非要杀我,你不知道我的第六感很强吗?”豫让回答:“以前的主人只当我是蹭饭的,给我三瓜两枣就打发了,我自然犯不上为他卖命。可智大帅哥视我为国士,对我亲如兄弟,他被你们算计了也就罢了,你却恶趣味地污辱他的遗体,这让我怎能忍受,所以,我必须堂堂正正地刺杀你为他报仇!只可惜,我都这样了,还是杀不了你,真是天意弄人!”大受感动的无恤说,你也别杀我了,我把衣袍脱给你,你杀它得了,等你出够了气后,还是跟我混吧。哪知豫让在无恤的衣袍上胡乱刺了一通后,就自杀了。此后,无恤更少饮酒了,那个惹祸的酒壶也让他物归原主了。
无恤在史上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在功成名就,带领赵氏走过不平凡岁月后,毅然还政于大哥伯鲁一系。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观念已深入人心的时代,赵简子为了赵氏大业选择了无恤,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都忘记了伯鲁的存在,可无恤忘不了同父异母的大哥伯鲁做出的巨大牺牲,要不是伯鲁心甘情愿地让贤,无恤继立将面临巨大阻力。而伯鲁的早逝让无恤想报答大哥也变得遥不可及,于是他在夺取代国后,即把伯鲁之子封为代成君,而在自己即将走完漫长的一生之际,他又立伯鲁之孙赵浣为赵氏法定继承人,以此来报答自己的大哥,维系因为废嫡立庶,废长立幼给赵氏家族传承带来的负面影响,借以巩固赵氏宗族内部的团结。无恤的做法赢得了当时各国的敬重,成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次非常成功的政治秀。尽管在无恤死后,赵氏的继承出了点意外,无恤的弟弟赵桓子驱逐赵浣自立,但桓子一死,赵氏族人就打着无恤的旗号迎回赵浣,是为赵献子。至此,赵氏最终没有耽误了三家分晋的快车。
更多精彩文章关注historytalking(时拾史事)
翻新古代鬼故事- 毕令女
恋尸癖女王是真疯还是假疯?
没有老中医,古代治疗不孕不育哪家强?
陈子昂:老子有钱任性! | 我唐日常(六)
没有胸罩内裤和维密的年代,古代女子穿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