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货币的出现加深了商品经济的矛盾(马克思为什么说货币推动商品是假象)
【案: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而且比较难懂。听绕脖子。喜欢的朋友可对着原著多看几遍。另外,一定要结合第58期看。特别是在货币极为稀缺的经济危机期间。马克思也将经济危机和货币危机分开,认为货币危机只是在金融系统里而不牵扯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交货币危机,而一旦影响到了实体经济工商业,那么其性质就不是货币危机而是经济危机,是全局性的危机。严格来说,货币危机是局部危机,经济危机是全局的整体的危机。2008年以来的危机媒体称之为货币危机,金融危机,都是在搞语言游戏,意图淡化危机的严峻性。在经济危机期间,货币缺乏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必然现象。而在这种时候,就特别容易出现这种声音:“货币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货币,就无法让商品流动。”特别是社会上呼吁希望金融行业支持货币融资给广大的中小微企业。这样,货币是经济的动力的思想就更为蔓延了。当然,这是错误的看法,因为这里只看到了货币的一面,没有看到商品的一面。自然也看不到综合的整体的了。但是这个总体的看法的责任其实不是企业的,因为企业就是缺钱。所以,从企业角度讲,这样认为是有道理的。从整体看,企业自身只是这整体的局部。所以他的看法也只能是偏面的局部的。货币是经济的驱动力的思想,只有对企业来说,对局部来说,对代表整体经济行为的一个部分来说才是正确的,而对整体来说则是错误的。这个整体当然是需要驾驭整体的国家来把握。已经能够研究整体的思想家来认识研究。毕竟,从整体出发,与从个体出发制定的政策思路是不同的。所以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在目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货币流通表示同一个过程的不断的、单调的重复【案:这是马克思对货币流通性质的总的判断。如果初次读,你会有点糊涂,因为马克思在前面说过商品交换过程中的货币并不是同样的货币。既然不是同样的货币,那么,何以在这里马克思又说货币流通是单调的不断的重复?所谓单调,当然是说过程没有什么变化,总是一样的。用单调这个词,其实简直就是说货币流通的过程无甚可讲。但是我还是得强调,这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总括,核心意思就是这句话。下面都是对这句话的解释。同时,我有必要提醒各位读者,马克思在谈货币流通这个特征的时候是在阐述了货币流通的另一个特点之后,即“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就是货币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如果从形式看,不断地从一个人的手中到另一个人的手中,这个特点始终不发生变化,当然是单调的。也就是说马克思这句话,一方面引领本自然段内容,另一方面又承接上一个自然的意思,是对上一个自然段最后的总结的进一步的特点延申。下面解释为什么这么说,解释原因。】。
商品总是在卖者方面,货币是作为购买手段在买者方面【案:商品交换的结构:商品,在卖者方面。货币,在买者方面,是作为购买收段。之所以强调是购买手段,因为货币当然还有其他的职能。这里只是作为购买手段。】。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执行职能,是在它实现商品的价格的时候【案:这一句是关键句,是从前面的句子跳到后面的句子的桥梁。所以要格外值得注意。这句的意思,就是只要把东西买到手,卖东西的人从买方手里不仅交了商品而且收了货币的时候,货币的购买手段的职能才算是完成。当然,如果是打白条,那么就不是购买手段了。因此,购买手段是有着严格定义的。作为购买手段的特点就是要支付现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钱才是购买手段。也可以叫流通手段。这个概念在此不是无谓的提到的。】。而货币在实现商品的价格的时候【案:注意,马克思在此继续深入这商品和货币交换的一刹那发生的事情。】,把商品从卖者手里转到买者手里【案:货币一方面让商品从卖者手中到了买者手里。】,同时自己也从买者手里离开,到了卖者手里【案:但是货币本身也离开了原先的主人而到了新的主人这里。在商品和货币交换的一刹那,彼此都投靠了新的主人。】,以便再去同另一种商品重复同样的过程【案:这种过程是可以重复的。】。货币运动的单方面形式【案:货币运动的单方面形式,注意。】来源于【案:注意,来源于。这是表示前后的关系。】商品运动的两方面形式【案:商品运动的两方面形式。而这个两方面形式是根本的因素。货币的单方面形式运动是衍生关系。这是典型的统一来源于对立的矛盾辩证法在商品和货币流通领域的体现。】,这一点是被掩盖着的【案:这一点是被掩盖着的。马克思再次提出一个假象的问题。下面解释何以被掩盖。】。
商品流通的性质本身造成了相反的假象【案:他首先指出是商品流通的性质造成的。商品流通的性质是什么呢?就是单调的重复。这句是最为关键的核心。这句话开始引领下面的问题。注意这句话的段落性的结构上的指示作用。】。
商品的第一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货币的运动,而且是商品本身的运动【案:就是我们卖东西到市场上去,而且是卖出去了,钱也到手了这个环节的特点。即商品和货币都在运动。一个人带着商品到市场,一个人带着钱来市场买商品。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这个开头是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立的双方促成的后面的运动。或者说对立而后产生统一。】;而商品的第二形态变化表现出来的只是货币的运动【案:第二形态的变化。就是花钱去买东西。注意,这里是“表现出来”的只是货币运动。在这里货币运动只是一个表现的现象——马克思把花钱去买东西看作是商品流通的现象,而且只是货币在运动,商品则不动。这是马克思的看法。而我们一般不会想这么细致,一般不会注意到卖东西和然后拿着钱再去买东西不同,两个行为不是完全可逆的行为。马克思下面解释为什么买东西和卖东西这两个环节构成不同。】。
商品在流通的前半段同货币换了位置【案:这里先从前半段,也就是卖东西开始写。前半段是商品和货币换了位置。】。同时【案:并列的关系。下面的话。】,商品的使用形态便离开流通,进入消费。[注:即使商品一再出卖(在这里,这种现象对我们来说还不存在),它也会在最后一次出卖时,由流通领域落入消费领域,以便在那里充当生活资料或生产资料。]【案:商品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这是另一面的特点。马克思已经做了很好的补充,不再多说了。注意,商品已经离开流通领域了。】它的位置【案:强调商品离开后的位置。】由它的价值形态【案:货币的价值角度的称呼。】或货币化装所占据【案:是商品表现为货币化装,即表面是货币,其实不是。】。商品不再是包在它自己的天然外皮中,而是包在金外皮中来通过流通的后半段【案:商品的心,货币的皮。这里说的很清楚,所谓的货币此时,其实已经是商品的包装,或者说是商品的代表,其实是商品在和商品交换。但是我们却重视这个货币的皮,而忽视了皮下的商品。当然,正因为角度不同,商品和货币当然是两个不同的角度,那么在经济危机来的时候,所解决的手段和方法也不同。进一步说,最终的目的也不同。以货币为经济的动力,那么货币当然也是经济的目标,如果我们以商品为交换的另一方面,那么最终的结果也是商品实体。所以,内在其实很是不同。结果和原因本来也是统一的东西。特别强调,我这分开的小段落 的内容才是理解本问题的核心内容。】。
因此,运动的连续性完全落在货币方面【案:这里提出运动连续性完全落在货币方面这个命题。但是,感觉还是有些突兀。所以得继续往下看。马克思这个看法是直到我们本次的发文结束后才可以明白。所以,读到此处,糊涂也是正常的。其实如果反过来想,既然商品和货币交换的实质就是商品离开这个流通,而货币占据这个商品的位置,而货币还会接着在和下一个商品交换,那么货币的运动确实是连续的,由于商品来一个和货币交换就被货币踢出去,来一个就被踢出去,那么确实,只有货币在不停地和商品进行交换。】;这个运动对商品来说包含两个对立的过程【案:商品换货币,货币换商品,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点马克思在前面已经说过了。】,但作为货币本身的运动却总是包含同一个过程,就是货币同一个又一个的商品变换位置【案:货币本身的运动是同一个过程。两者不同。前者包括两个过程,而货币这个过程是同一的,同一,就是完全一样。这句话同前面的话是用分号隔开的,按逻辑这应该是个并列的关系。前面提到货币运动的特点,这里又强调了商品交换的第一个阶段和后一个阶段的不同。注意的是,货币参与到同商品交换的过程,其实在商品交换的第一个阶段就出现了。卖麻布的人必须同有钱的人才能发生交换。这点马克思其实已经提到了。因此,就是从最开始来看,商品和货币交换的过程也是不同的。商品交换要完成两个彼此对立的过程才能完成一个整个的交换过程,而货币只需要和商品交换把商品踢出位置去就行了。那第一匹麻布也是被那个不知名的拿着钱的人的钱给踢入消费领域而离开商品流通领域的。】。
因此【案:结论。】,商品流通的结果,即一种商品被另一种商品所代替【案:商品流通的结果是一种商品和另一种商品交换,而不是货币和商品交换。这是马克思关于商品流通结果的定义。】,似乎并不是由商品本身的形式变换引起的【案:这其实就是说商品流通是由商品本身的形式变化引起的。具体的实物的商品形式和货币的形式的变化 。注意,商品流通这种情况,在马克思看来是商品的两个形式的变化的结果。对立统一的关系,里面已经前在包含了形式的变化和内容的统一的这对矛盾。这正是《金刚经》里面说:“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大量地提出了现象和本质的矛盾问题。而西方经济学的根本特点就是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区分经济现象和本质。】,而是由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引起的【案:货币的流通手段。货币具有这种流通手段的职能。】,似乎正是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使本身不能运动的商品流通起来【案:似乎商品不能动,注意马克思这里提到的“似乎”,其实是能动的嘛。不能动怎么交换呢?所以马克思说货币推动商品交换是个假象。但是我们的大众舆论在普遍缺钱的时候,就忘了商品也是可以动的,是两个商品进行交换。】,使商品从把它们当作非使用价值的人手里转到把它们当作使用价值的人手里【案:出售者是非使用价值,使用者是需要使用价值的。其实这也正是我们,当然社会上有人呼吁,对于普通日常生活必需品,应该考虑无常免费发放,从而完成其使用价值的功能。所以,貌似看西方的福利制度好,是纯粹的社会制度设计,或者说认为给老百姓福利,乃是一种养懒汉的行为,其实,这都是不对的,商品的最终作用就是为了消费的。我们长期对农民实行剪刀差,现在对其回报以直接使用劳动产品,有何不公平嘛?何以就成为养懒汉呢?现在的大数据,完全可以统计人们现在的日常消费需求是多少,从而计划生产和分配 了。我们要知道的是商品完成了其使用价值的消费使用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础。而现代社会的经济危机的根本就是使用价值得不到正常的使用。而人们也只有在满足其基本需求之后才能进行创造社会财富的更高级的活动。这句是货币和商品交换的两个极:非使用价值的人和使用价值的人。】,并且总是朝着同货币本身运动相反的方向运动【案:货币和商品的运动方向。整个这句话都是马克思对货币驱动论的描述。】。货币不断使商品离开流通领域,同时不断去占据商品在流通中的位置,从而不断离开自己的起点【案:这是货币运动的整个过程。这句话再次回到上一段的末尾。这才是我们真正买东西的内幕。】。
因此【结论。总结性的。】,虽然货币运动只是商品流通的表现【案:货币运动是商品流通的表现。这是马克思的结论。事实上人们也会有这种认识:生意不好做。其实就是这个看法的庸俗小店主的视角的结论。他们在缺钱论之外也会这么说的。】,但看起来商品流通反而只是货币运动的结果【案:再次强调是看起来,而不是真的。】。[注:“它〈货币〉除了产品赋予它的运动之外,没有别的运动。”(列特隆《就价值、流通、工业、国内外贸易论社会利益》第885页)]【案:马克思的这个引述却是很利索而清晰。所以,我们现在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商品不能进行实质的交换,才导致货币紧张。所以,问题的核心要从这个方面去看。既然是商品没有实现其使用价值,那么部分情况下,直接赋予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实际的实用功能,自然是解决目前困境 的一个办法。不应该被否定。其实社会也正在这么做,比如各种的代金券,增加养老金,补贴等等。只不过在全局性的经济危机出现,这种零敲牛皮糖的做法,不能解渴,规模是实在太小了。其实我们日常的生活需求都是一定量的,给你100个鸡蛋,你吃的进去吗?另外,需要提到的是,马克思在本部分就是货币流通的开头就写到商品流通的形式;W——G——W,是个循环,但是是价值循环,而本循环却排斥货币。这个货币走着的却是一条似乎是无限的直线。马克思到此介绍了商品的货币流通形式的两个方面:循环的方面和非循环的无限发展的方面。这两个方面是有交集的。似乎是圆形切线于一条直线。】
另一方面,货币所以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只因为货币是商品的独立出来的价值【案:提出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的根本原因。这里虽然是作为价值独立出来了,但是还是商品。这其实是对前面的商品包装成货币的这个说法的具体化。】。因此,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运动,实际上只是商品本身的形式的运动【案:这是二者关系的正确表述。换言之,这是货币流通手段的另一个解释。注意,这里提到的是形式的运动。】。因而这种运动也必然明显地反映在货币流通上【案:再次回归到货币流通这里。我感觉是为了强调而进行的重复。】。例如,麻布就是先把它的商品形式转化为它的货币形式。然后它的第一形态变化W—G的终极,即货币形式,成为它的第二形态变化G—W(即再转化为圣经)的始极【案:这个结构在前面都提到了。此处是为了再熟悉理解现在这个观点。确实马克思的这个货币驱动经济是假象的看法不好理解。】。但这两个形式变换的每一个都是通过商品和货币的交换,通过二者互相变换位置而实现的【案:卖麻布的时候,就隐藏了拿钱买麻布的人了。】。同一些货币作为商品的转换形态来到卖者手里,然后又作为商品的绝对可以让渡的形态从他的手里离开【案:所谓的东西卖掉,其实就是商品的形态发生了变化。这样的看法马克思在前面也提到过了。】。这些货币变换位置两次。麻布的第一形态变化使这些货币进入织布者的口袋里,麻布的第二形态变化又使这些货币从那里出来【案:货币变换两次位置。】。这样,同一个商品的两个互相对立的形式【案:商品——货币;货币——商品,两个形式。】变换【案:变换。】就反映在货币的两次方向相反的位置变换上【案:货币的位置的变化。】。
反之【案:注意这个提示。】,如果只有单方面的商品形态变化【案:单方面的形态变化,其实就是真正意义的商品去促动经济。商品去买东西,可以这么简单理解。】,不论单是卖或单是买,这个货币就只变换位置一次【案:这句话是核心,是重点,是答疑解惑所在。我们日常生活消费去超市买菜就是这个逻辑。】。货币的第二次位置变换总是表明商品的第二次形态变化,表明又由货币转化为商品【案:这是在商业场合上。不是我们日常消费。所以货币还会再去买商品,作为原料进行出售。也就是说只要是在商品流通的整个环节中,或者说只要难你的钱是在做生意,那么你 的钱就会再次买东西来卖。这是必然的。】。同一些货币反复不断地变换位置【案:直接的结果就是不停地反复换位置。】,不仅反映一个商品的形态变化的系列【案:只做单一商业。】,而且反映整个商品世界的无数形态变化的交错联系【案:各种的买买买。生产企业,工业会买很多原料。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交错的关系。】。不言而喻,这一切只适合于这里所考察的简单商品流通形式【案:大的限定。到此,才算是把商品流通的的货币流通手段的概念解释完。接下来就是要讨论货币量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